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国焘这一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曲折、跌宕并逆转——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建党时期引领群伦的功臣宿将;长征时期拥兵十万的战争枭雄;抗战时期叛党出走的军统特务;建国之后乞食北美的落魄老人……

少华著的《张国焘这一生》撕开历史迷雾,还原事实真相。全新视角,全新史实,全新结论一一破译张国焘及中国党史军史十大公案!

内容推荐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张国焘的前半生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曾两次被北洋军阀逮捕;数次受到中共中央处分;三次去莫斯科,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人。他的后半生曾与蒋介石国民党共命运,然而最终又遭遗弃,不得已而漂泊异乡。

少华著的《张国焘这一生》将张国焘这些成就与光荣、错误与耻辱尽量客观地再现出来,根据档案资料和相关人士提供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客观地追述了张国焘的一生。

目录

一 五四健将

二 建党元老

三 歧途深深

四 改换门庭

五 虎踞中原

六 西征入川

七 会师索权

八 密电风云

九 兵入绝境

十 归去来兮

十一 陕北岁月

十二 叛逃始末

十三 军统生涯

十四 乞食残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之中,出生官绅世家的不少,但像张国焘的家庭那样显赫和富有的不多。这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曾多次向同事和朋友炫耀:

我家可说是诗书之家,历代相传直到我祖父和父亲一辈,大多是读书人,大屋里住着祖父一辈六房人家,每家都有收五百担到一千担租谷的土地,因此也可以说是地主乡绅之家。我祖父这一辈六兄弟中,有四个是可以戴顶子穿补服的。其中两个是由正途秀才出身,另两个则是捐班出身。到我父亲这一辈,因科举开始废除,多数人逐渐转入新式学校。我父亲是在满清最末一届的省试中取录的拔贡……因此,我父亲这一辈只有两三个人是有所谓“功名”的。

在江西萍乡,张氏是有名的大家族。据县志记载,他们并非原籍居民,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才由广西迁入萍乡县上栗镇。带领张氏家族迁居萍乡的第一代家长为第155代集翰公。

上栗镇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县北部贸易中心,邻近湖南浏阳、醴陵。这里土客籍矛盾非常尖锐,原籍居民与外来居民经常为土地、山岭、水源、房屋等发生冲突,轻则告官争讼,重则进行大规模械斗。但是,张氏家族自迁入以来,整整9代都能远离这些矛盾和纠葛。从集翰公那代开始,这个家族就信守一个训条:读书致仕,走官绅之路。有了知识,不惹麻烦;有了功名,不怕麻烦。

张国焘的父亲张觐光是这个家族亦官亦绅的典型。他以县试第一名的身份,走上仕途,历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推事、浙江省象山县知事、江西九江地方检察厅厅长、南昌市政处秘书主任等职。在当官的同时,他还长袖善舞,做生意,开钱庄,治田产,使原本优裕的家境更加富绰。

张觐光与浏阳文家市的刘氏结婚,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张国焘,二子张国燕,三子张国庶,四子张国杰。除张国燕早年病逝外,其他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他们都参加过中国共产党,有着共同的人生起点,但最后的归宿却迥然不同:

张国焘以叛逆著称。他是老大,参加了筹建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党中央的重要领导职务,最后当了叛徒。

张国庶以忠烈驰名。他在兄长的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被国民党逮捕,宁死不屈,受尽酷刑而死,死后尸体被抛入赣江。与他同时就义的还有妻子晏碧芳。

张国杰老实本分。他入党不到一年,即遇大革命失败,遂脱离组织,回乡种田,过着简朴、平静的农家生活。相比谤满天下的大哥和誉满天下的二哥,他籍籍无名,但是,他并不遗憾。临死前,他对自己有一句宽慰的话:“我没有光辉的历史,唯有踏实的农家生活。”

他的后代曾这样点评三位长辈:“时势造英雄。国焘大伯的结局叫人遗憾和痛心。国庶二伯英勇牺牲,使我们感到惋惜和骄傲。看到自己平凡一生的父亲,我们感到满足。”

在张氏三兄弟之中,张觐光对长子寄予厚望。

张国焘生于公元1897年11月14曰(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从3岁开始,张觐光亲自教他诵读《三字经》、《百家姓》,5岁时又把他送入好友廖石溪在上栗镇所办的私塾里读书。

衣食无忧的家境,人丁兴旺的家族,备受宠爱的长子,提前发蒙的教育,给童年时的张国焘性格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他争强好胜,却又专横蛮霸;聪明好学,却又自以为是;喜欢出头,却又迁怒诿过;敢于任事,却又经不起失败。这些性格中的优缺点影响了他的一生。

少年早慧的张国焘9岁时名噪乡里。那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使所有的乡党们确信他是干大事的材料。

1906年,正是中国社会巨变的前夜,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渐趋高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行将就木,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会众、刀客、棒匪纷纷揭竿起事。上栗镇也被卷入到社会动乱之中。

那是冬曰的一个下午,恬静的上栗镇突然喧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洪江会造反了!洪江会造反了!马上就要攻打上栗镇了!”

乡下百姓一向胆小,听到这个消息,惊恐万分,四散逃走,店铺纷纷关门,收藏起货物。下午四时,城门关闭戒严。

私塾一片混乱,塾师廖石溪有事下乡去了,没人料理。多数学生被匆匆赶来的家长接走,只剩下张国焘和几个路远的孩子滞留在私塾里,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张国焘在上栗经商的四叔匆忙跑宋,领着他和两个姓文的小学生,离开私塾,转到背街一个豆腐店里,然后将他们从豆腐店后面的窗口吊下城去,嘱咐道:“你们越过护城河,顺着大路快跑,先到文家避难。”

张国焘三人拔腿狂奔,身后传来四叔叮咛的声音:“快跑啊!千万莫在路上耽搁,天快黑了!”

三个孩子走了大约五里路,来到文家开设的一间小杂货铺。这时,天色已黑,管账先生考虑到风声很紧,小孩走夜路不安全,如果自己抽身护送他们,店铺又无人看守,于是安排他们住下,准备天亮后再想办法。

半夜时分,几个身背马刀、喝得酒气熏天的洪江会大汉突然闯进这家小店。他们不由分说,把三个孩子从床上抱起来,放在店铺的柜台上,嚷道:“杀掉这三个小孩祭旗吧!”

大汉凶神恶煞的样子把文家小孩吓得哇哇大哭,但张国焘面无惧色。他骨碌着黑眼珠,好奇地打量着会匪。

大汉好生奇怪,抽出明晃晃的大刀,架在他脖子上,嘴里喝道:“试试刀也好呀!”  锋利的大刀片触及皮肤,一阵冰凉,张国焘下意识地缩缩脖子。

P4-6

后记

有5位共事人的话有助于透析和还原张国焘。

——徐向前说:“张国焘这个人不是没有能力,但是品质不好。”

——毛泽东说:“此人一贯称自己为‘中国的列宁’,什么都争‘第一’。但是,他只看见局部而看不到全体,只知道有今天而不知道有明天。”

——许世友说:“在党内,除了毛泽东,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

——周恩来说:“张国焘叛逃,连一个勤务员也没有带走。”

——蒋介石说:“他(张国焘)现在可以背叛共产党,今后也可以背叛国民党。”

张国焘是个悲剧。他有资历、有能力、有魅力,但是,他缺少坚定的信仰和坚韧的意志,缺少大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缺少傲然挺立的卓越品质。他曾经是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党的“一大”担任主席的建党元勋、长征时期拥兵十万的战争枭雄,后来沦为叛党出逃的军统特务,最后成为乞食北美的落魄老人,冻死他乡。人生的逆转之悬、反差之大,史所罕见。这是他人生悲剧的第一层含义。

对于为什么在政治和军事的巅峰时期突然遭到逆转,对于为什么在毛张争雄中全面败北,对于为什么在中途离党后遭到各方势力唾弃,张国焘至死不悟。在晚年,他哀叹:“在中国的舞台上,我以前是个演员,现在仅是个观众。”他的夫人杨子烈愤懑不平:“我们做共产党二十年,反共四十年,一生未享到半点幸福。”纠结终生,怨天尤人,是他悲剧的第二层含义。

悲剧的第三层含义是张国焘的荼毒与拖累。由于他的铁腕政治和铁血“整肃”,杀害了曾中生、许继慎等军事家,杀害了戴克敏、周维炯、舒传贤等苏区创始人和数以干计的红军骨干,同时又因为他的“军阀主义”和“逃跑路线”,在党内斗争中,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一大批将帅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备受牵连。这位开始被将士们尊称为“张中央”、“张主席”、“张神仙”的大员,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挥之不去的“梦魇”和“包袱”。

我参加工作后第一项重大课题是编撰鄂豫皖苏区历史,对红四方面军这支从家乡走出去的英雄之师、苦难之师、辉煌之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写出这支军队客观完整的历史纪实。这样,张国焘的功过是非以及许多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重大事件,便成为必须“优先处理”的问题。为此,我用五年时间,先写了《张国焘的这一生》,再写了《红四方面军》(上、下部),完成了这一夙愿。《张国焘的这一生》首版于湖北人民出版社,这次又经过湖南人民出版社和李蔚然先生的精心编辑,再版发行,特向李蔚然先生和一切帮助支持本书编撰的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人们总是忍不住要提出“如果”。  “如果”没有张国焘,红四方面军能否减少些苦难,增添更大的辉煌?“如果”没有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和恐怖“肃反”,红四方面军能否诞生更多的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如果”没有历史的曲折和拖累,红四方面军中捐躯的3位中共军事家和走向共和国授衔台的1名元帅、2名大将、14名上将、51名中将和数百名少将的军旅人生是否会更加光华夺目?结合撰写《张国焘的这一生》和《红四方面军》(上、下部),我还撰写了《妙解百将人生》(之红四方面军),既是对这两部作品的拾鳞补缺,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这支苦难之师的辉煌历程,请有兴趣的观众参照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少华

于2014年5月11日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国焘这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92507
开本 16开
页数 4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06
CIP核字 2013067689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50
172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