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仙女的孩子/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你体会过那种猫爪挠心般的等待的感觉吗?你能体会那种仿佛被数以万计的小虫子啃噬的孤独吗?你有过那种凄惶无助,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感觉吗?你能想象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独自住在一个破败的房子里,在一个又一个的黑夜,听着窗外夜鸟的啼叫和乡村夜晚那种莫名的可怕寂静,想念远方妈妈的情景吗?

你不能。你甚至不能相信这是现实的一种。

《仙女的孩子/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三三由诗化写作向现实性思考的转型之作,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用深情犀利的笔触,为六千两百万留守儿童代言!

内容推荐

三三编著的《仙女的孩子/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青山、妮子和蛋蛋是好朋友,他们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走投无路的蛋蛋,和对现实失望的青山,以及急迫想见到妈妈的妮子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逃亡计划”:去城里寻找父母。然而城里的现实并不如三个孩子想象的那样美好。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清晨,当青山在她家后窗根发出三声暗号招呼她出发时,她还在睡梦中。

妮子又梦到了经常做的那个梦:在梦里,她被什么人追赶着,一路朝前狂奔,寻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在一幢房子跟前,她看到一个长得很像她妈妈的女人,便朝她跑过去,渴望在她的怀里躲一躲。可是,女人像不认识她似的漠然地看着她,看样子并不打算伸出援手。这时,坏人快追上来了,眼看他尖利可怕的魔爪就要抓向她瘦弱的瑟瑟发抖的后脖颈……在一阵子愈来愈急切的敲窗户的声音中,妮子哭着醒来了。

她手忙脚乱地穿衣、洗脸、梳头,把准备在路上吃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塞进包里。秋冬的衣服也带上了:她是铁了心不回来了。那只脏兮兮、早已破烂不堪的布娃娃,背包里放不下,她只得拿在手上,或者抱在怀里。她不能丢下它。自妮子记事起,它就没离开过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它更长久地陪伴过她?

妮子想起来,院子里晚茶树下的鸡窝里还有她养的三只鸡呢,两只母鸡一只公鸡,过年时她都没舍得杀了吃。她想等妈妈回来一起吃,可是,过年时妈妈打电话来说店里活儿忙,回不来。于是,她一个人过的春节。妮子朝鸡窝的方向看了一眼,叹一口气,心说,顾不上了,让它们自生自灭吧……或许,叔叔会过来照应它们的。

想到叔叔,她的脑子里模糊地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要给他留个字条?也许,他会担心的。这个窝囊的男人,他爸爸的弟弟,她曾给他的生活带去那么多的麻烦和烦恼。她走后,他该轻松一阵子了……不过,这也只是一闪念,随着敲窗户的声音再次响起,妮子很快把这事抛到了脑后。

在她忙乱的时候,来福在一旁兴奋地摇着尾巴,一次又一次地跑到门口,只等小主人打开门,它好一马当先冲出去。妮子低声警告它,让它别出声,否则被隔壁的叔叔或邻居们听到,他们这次行动就泡汤了。

收拾妥当,妮子又检视了一遍屋子。她的眼睛扫过床头,停在墙上挂着的照片上:妈妈抱着还是婴儿的妮子,笑得那么美,那么温柔……到下个月,妮子已经有四年没见到妈妈了。如果没有这张照片,她估计已经忘了妈妈的模样。

想起刚才那个梦,妮子还心有余悸,心口一揪一揪地疼。她犹豫了—下,还是小心地把它取下来,放进包里。

妈妈每个月都会写信来。每一封信里妈妈都会说,等过段时间,就会接妮子到城里去。妮子不知道,这个“过段时间”有多长,总之它很长。

有时候,她很能理解妈妈:也许,现在还不是时候……妈妈还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把她接过去。而有些时候,比如,她在外面被人欺负,平白无故地受了委屈,或者某一天她想妈妈想得撕心裂肺时,就会突然变得不能理解人,内心那个声音就会异常执拗起来:别的小孩都能和妈妈在一起,为什么她就不能?!

她从未像别的小孩那样盼着过年、过节,也从未像别人那样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比如一个文具、一件新衣服。如果说小小年纪的她有过什么梦想,那就是战胜并杀死这个“过段时间”,到城里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所以,当那天放学时青山和蛋蛋追上她,和她说起这个计划时,妮子眼里有如火苗般跳跃了一下。

“你去吗?”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她。

同她一样,青山和蛋蛋也是两个倒霉蛋。青山和他那位又老又聋的爷爷住在一起,他的父母在城里打工,三年没有回来了。蛋蛋更可怜,从五岁起,他就没有见过他的父母。听说,他父母进城后不久便离了婚,自那以后,他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轮流住在伯父和小姨家,他们都不待见他。

“我想想……”妮子说。

这天晚上,妮子失眠了。这个念头像钉子一样楔进了她的心,再也无法拔出来。她受够了一个人的孤独无依,再也不想独自挨过那些让她惊怕的、被泪水浸泡的漫漫长夜了。

P4-P5

序言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自200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小有规模,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出现了多部品质上乘、流传广泛的精品之作。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一套开放式的选题,计划以每年出版一二十种新书的规模,以陆续出版、不断充实、不断淘洗、不断丰富、不断积累的方式,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打造起一套有规模、有品位、有传承力、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书系。

作为这套书系的主编,我对做好这套丛书充满信心。今后我们依然会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多重优势。

《儿童文学》杂志作为一本有着50年历史的品牌刊物,始终坚持纯正的艺术方向,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所钟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杂志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与时代同行,在改革中谋发展,成为每月发行量超过1 00万册的品牌大刊。借《儿童文学》杂志之势,开发原创儿童文学中、长篇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作家优势、市场优势和编辑优势。

一个品牌就是一笔无形资产。《儿童文学》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打造,其特色清晰可见,它是和一连串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的,诸如坚守、纯正、高雅、健康,等等。品牌代表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誉度、可信度,而这些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千金难求。我们会充分利用《儿童文学》杂志的品牌优势,将无形化为有形,把《儿童文学》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把《儿童文学》的图书做好。

《儿童文学》杂志的作家优势更是得天独厚。作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刊物,从茅盾、冰心、叶圣陶那一代人算起,已经有四五代作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家、骨干作家,这些作家支撑了这本刊物,为刊物的成长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很多老作家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为此,我们开发的《儿童文学》典藏书库,至今还是延续选题、畅销品种。

金牌作家书系主打最新原创中、长篇作品,着眼点是当代作家。目前《儿童文学》经常联系的主力作家、骨干作家有300多位,他们中有的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十几年、几十年了,在艺术上相当成熟,是当之无愧的“金牌作家”。有数以百计的儿童文学作家的支持,在每年大约200部的长篇来稿中,遴选1 0%左右出版,其品质是有充分保证的。

市场优势自不用详说。《儿童文学》杂志每月发行1 00多万册,潜在读者有300万至500万,利用《儿童文学》杂志的宣传平台、发行渠道来宣传发行图书,再加上本社强有力的传统发行、网络发行系统,确保每一本新书都有广泛的覆盖率和传播度,现已出版的图书再版率达到100%。

在编辑方面,由一线期刊编辑来做图书,敏锐度高,行动力强,既能及时捕捉文学创作动态,又能及时获得作者的最新资讯和稿件。同时,书刊编辑上的互动、活动上的呼应、内容上的互用等有利因素,均可得到良好发挥。

其次,坚持内容为王,全力打造精品。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儿童文学》品牌的深度开发。我们一直把该书系作为一个品牌来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儿童文学》图书这一大品牌。

要打造起《儿童文学》的品牌书系,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全力打造精品图书。当前儿童文学中、长篇创作比较热,书稿品质良莠不齐,如何拿到一流稿件、打造一流图书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儿童文学》杂志一直强调纯净、高雅的纯文学特色,“金牌作家书系”也秉承了这一传统,强调原创,更强调精品。

因为冠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因此一批未曾与《儿童文学》联系过的年轻作者和“轻阅读”作品并未收入这个书系之中,而是另外开辟了新的书系和平台。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名家,还是无名之辈,均一视同仁,以内容和艺术品质论英雄。因《儿童文学》做书起步较晚,自身培养的作家有所流失,现在已经陆续回归。我们看到,一个人最强的创造力往往在青壮年时期,最大的出版潜能也蕴藏在中青年作家之中,为此我们也在打造中青年作家群上下了一番功夫,对于潜质好的作品,反复修改打磨,力求精益求精,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对于初版反响比较好的作品,紧抓不放,以小书系的方式连续推出。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已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作、力作,把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者打造

成了知名作家,为书业也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说到底,读者看书,看的是内容,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本图书都是精品。让每一部图书都成为经典,那只是作家本人和出版社的美好愿望。为了将一批好书淘洗出来,我们采取优胜劣汰制,即在图书宣传上不平均使用力量,不搞雪中送炭,只作锦上添花,不断加大对优秀图书的宣传营销,让好书好上加好,千方百计扩大优秀图书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其目的是想通过市场和编辑部的双重淘洗,让一批真正的优秀作品成为精品,并期望最终能够出现若干部经典之作和传承之作。另外,利用多媒体互动,转变出版形态。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媒体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影响并促进着出版业态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儿童文学出版形态也在悄然变化之中。原创为本、内容为王,将是这一变化的基础。在抓好精品图书的同时,我们会格外关注漫画、绘本、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的开发,格外关注平面媒体与数字化传播的对接,努力将作家们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传播出去,让优秀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相信《儿童文学》多媒并存时代会随着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同时我们将努力走到时代的前列。

出版是个小行业,文化是个大产业。我们将秉承“传播、传承、积累”的出版使命,将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图书全力打造成全国少儿文化产业中的知名品牌!

后记

有一次下乡采风,我们到过一个村子,那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傍山临海的小村庄。村里静悄悄的,村中大路上空无一人,好多人家大门紧锁,院子里长满了荒草。就像一座空城。走了好久,才渐渐看到人: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一个光着脚丫,晒得黑不溜秋的小男孩一直跟在后面,用一双怯生生,然而却隐藏着渴望的眼睛偷偷地看着我们。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充满了干涸的土地对雨水般的渴望。我把手里的一朵雏菊献给他,他却不稀罕,一扭头跑开了。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村里的青壮年人大都出外打工了,现在只剩下这些老人和孩子们。“那孩子两年多没见到父母了!”他指着小黑孩跑远的背影说。

回来后,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那个孩子黑亮的隐藏着渴望的眼睛。那样的眼神,你在那些被父母娇宠的孩子脸上是看不到的,只有孤儿才会有那样的目光。我心里不禁一动,暗暗地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给这些孩子们写一本书呢?

接下来有两年多,我的心总是会下意识地关注他们。我采访过几个留守孩子,并和其中一个山里的女孩有过长达一年的通信。十五岁的她,已经留守十三年,父母走时她才两岁。十多年他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100天。关于父母一词的含义,她至今无法接受。从小寄养在别人家的她,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性格孤僻、自卑、缺乏安全感;每天跟自己说的话比跟同学说的话还多。一到晚上,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像虫子般噬咬着她的心。谈到父母,她一句淡漠的回答让人心痛:“我跟他们不熟……”后来,渐渐地我们聊得多了,我发现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为了赚钱,把我给放弃了。我恨死钱了!恨死这个世界了!”“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后悔的!”现在,她和父母终于在一起了,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她跟他们不亲,有时听到父母说一些关心她的话,就觉得很假……童年,对于她这样的留守儿童来说,就像一个长长的可怕的噩梦,梦醒后就长大了。

每次读完她充斥着怨怼、沮丧、自怨自艾等灰暗心情的信后,我心里就特别沉重。我能为她做什么呢?只能慢慢地开导她,告诉她生活的不易,做父母的不易,让她尽快从这种阴霾的心情中走出来。如果她在跟前,如果拥抱能抚平她因为童年父母的不在场所造成的创伤,我真想紧紧地抱她在怀里。

我看到过一个数据:六千两百万!就是说,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多少令人心痛的数字!这些孩子不同程度上有着心理上的问题:胆小、脆弱、孤僻、自卑、缺乏安全感、与人交流有障碍……如果缺少对他们的关注,这些问题迟早要回报给社会的。这已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距离春节11天时,得知母亲不回家过年,一9岁留守儿童上吊自杀。一留守儿童吞铁钉挽留即将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很久没有父母的联系,一男孩把家里的房子全烧了。六个留守儿童在水库溺亡……

每次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这些令人揪心的新闻,心里总会涌起一丝愧疚和不安:我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作为一个拿着国家工资,为孩子们写书的作家,如果对当前社会上这些最弱势、也最需要关注,胸口疼痛着却发不出声的孩子们视若无睹,只关注一些小我的、个人性的东西,那样的作品即便写得再好、再美,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写了这本书。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和这三个孩子在一起,走在那条崎岖的通往城里的路上。我的梦连着他们的梦。心里充满了激情,和对自己所写的这个东西的信念。有时晚上去海边散步时,我仍沉浸在里面。海风轻柔,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而清新的海的腥气。我一边走,一边抬头看着朗澈的夜空中那轮低低的满月,祈求它带给我和那三个孩子好运。

这趟旅程,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残忍的成人礼,对我,亦是一个成长中的蜕变。

书评(媒体评论)

三三会写作。说一个人会写作,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她像一个真正的文学写作人。她谨慎地认识自己的才华,爱惜地运用它们。她的才华比很多人多得多,她的声音比很多人小得多。她好像知道,在文学里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呼吸。她是在安安静静地走着文学的经典路。在我的眼睛里,三三很优秀!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三三的小说不是一味地吟诵着爱与美,也不是突兀地展示着伤与痛,而是在温情中透着一抹淡淡的忧伤,那是一颗鹿一样纯净的心灵对于复杂生活发出的追问,温婉的,带着些微的怯意。

——李东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儿童文学作家三三是一位如水一样纯净、柔美却异常坚韧的女性作家。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似乎总是能够自足地生活在她的心灵世界中。她的小说纯正、唯美,可谓当下儿童文学作家中为数不多的依靠文学自身力量来赢得读者的作家。

——徐 妍(著名评论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仙女的孩子/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三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7713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4119239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