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青少美绘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小说通过追忆家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揭示出旧中国扭曲的社会现实,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农村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病的否定。作者鞭笞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目录

《呼兰河传》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试读章节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

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

他走起来十分地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地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

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

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

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

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

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上霜了。

这老头越走越慢,担惊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

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

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地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

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

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

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

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

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

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竞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布幌子。

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

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哪里。

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

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

P9-11

序言

素描东北风土,咏唱顽强生命

萧红(1911一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这位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女作家,历经了岁月的坎坷磨难,在其多年漂泊后的人生末端,回顾了她最珍贵的童年时光,提笔写下了“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深受文学巨匠茅盾的推崇,并且亲自为其作序,作者本人又在七章正文之后留下了落笔从容的尾声。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小说通过追忆家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揭示出旧中国扭曲的社会现实,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农村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病的否定。作者鞭笞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尽管这个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城,充满苦难、无知和愚昧,并弥漫着悲凉与绝望,但萧红还是以从容、平实而淡泊的笔触叙述了故乡的种种。记忆的碎片任其信手拈来,我们只感到流畅洒脱、真切自然。

茅盾先生曾说这部小说“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因为它不具备贯穿全书的线索,没有完整的情节设置,但它具有“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里,我们将这部寓诗、歌、画于一体的独特小说奉献给青少年读者,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并汲取来自生命的能量,去感受那份特殊的美和来自灵魂的震撼,从而勇敢生活、感恩人生,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青少美绘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9786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4111444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4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