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录(珍藏版大字版)》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图书 | 思想录(珍藏版大字版)/西方经典哲理散文文库名著名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思想录(珍藏版大字版)》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内容推荐 《思想录(珍藏版大字版)》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想录(珍藏版大字版)》是帕斯卡尔生前的尚未完成的手稿,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理论:在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外,另辟蹊径——既继承和发扬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又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并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对立悖反。论证了人即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的这一悖论。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关于精神和文风的思考 第二章 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 第三章 论打赌的必要性 第四章 信仰的手段 第五章 正义和作用的原因 第六章 哲学家 第七章 道德和教理 第八章 基督教的基础 第九章 永恒 第十章 象征 第十一章 预言 第十二章 耶稣基督的证明 第十三章 奇迹 第十四章 论争片段 附录 《思想录》与思想的消遣 试读章节 1.几何学精神与敏感性精神的差别——在几何学中,原则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却远离日常的应用;所以人们很难把脑筋转到这上面去,因为缺乏习惯的缘故;其实只要稍微转向这一边,人们就会把这些原则全看清楚;除非精神彻底地谬误了,才会把这些明显得几乎不能遗漏的原则推论错了。 但是在敏感性精神那边,原则就在日常的应用之中,而且就在每个人的眼前。人们用不着转过头来或者勉强自己;问题只在于要有好的眼光,但是眼光必须好;因为这些原则是如此精微,数量又是那么繁多,不遗漏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漏掉一条原则,就会导致错误;因此,必须有极其清晰的眼光才能看清全部的原则,然后必须有正确的精神,以免对那些已知的原则进行谬误的推论。 因此,几何学家只要有好的眼光,就会是敏感的,因为他们不会对自己已知的原则做出谬误的推论;而那些敏感的精神若能把自己的视线屈就到那些不熟悉的几何学原则上去,也会成为几何学家的。 因而,某些敏感的精神之所以成不了几何学家,就在于他们完全不能转到几何学的原则上来;而某些几何学家之所以不敏感,就因为他们看不见眼前的事物,在于他们习惯于几何学简洁明了的原则,习惯于在看清楚并且掌握原则之后才进行推论,所以面对敏感性事物时就抓不住,因为它们的原则是不任人这样来掌握的。我们几乎看不见它们,我们感受它们其实多过看见它们;想要那些没有亲身感受过它们的人去感受,实在是难上加难。这些事物是那么细致、那么繁多,必须有一种极其细腻和清晰的感觉才能感受它们,并按照这种感受做出正确公允的判断,但往往不能像几何学那样做有条不紊的证明,因为这些原则本来就不是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如果那样尝试的话,会是一桩永无止境的事。我们必须一眼就把事物看透而不能靠推理逐步演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因此,几何学家有敏感的头脑,敏感的人具备几何学精神就罕见了;这是由于几何学家想用几何学的方式处理这些敏感的事物,他们先从定义着手,然后从定理出发,可是这类推论根本就不能这么做,结果把自己弄得荒唐可笑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精神不在进行推论,而是说这种推论是默默地、自然而然地、毫不造作地进行的;因为常人理解不了对它们的表述,而对它的感受也只能属于少数人。 相反的,敏感的精神既然习惯于看一眼就下判断,所以,当人们对他们提出一些他们莫名其妙的命题,而且要用到一些如此枯燥乏味、他们根本不习惯看得这么细的定义和原理才能深入这些命题的时候,他们就会那么诧异,以致对此厌烦,没了兴趣。 但是那些有着谬误的精神者永远成不了敏感的人,也成不了几何学家。 因而,那些单是几何学家而已的几何学家有着正确的精神,但我们得用定义和原理把一切事物都向他们解说清楚;否则他们就会误解,就会让人受不了,因为只有依据解释得透彻的原理,他们才是正确无误的。 而那些单是敏感的敏感者,他们没有耐心深入到思辨性和想象性事物的基本原则里去,这些原则是他们在世上没有见过,完全脱离日常生活的。 P1-3 序言 稍有科学常识的读者都知道,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著名科学家,少年天才,在物理、数学领域颇有建树,他的名字成为大气压强单位,计算机pascal语言是对这位世界上首台计算器发明者的纪念,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自然科学数据库取名pascal。然而,眼前这本以“为基督教辩护"为宗旨的《思想录》居然也出自他的笔下,科学与神学、理性与直觉、物质与精神奇迹般地相遇,实在有些出入意料、令人费解。因此在介绍作品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这位“可怕的天才”(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语)于1623年出生在法国中部小城克莱蒙费朗,家境殷实,可惜3岁母亲就去世了,姐弟3人由父亲抚养。帕斯卡尔的父亲知识渊博,爱好科学,不让孩子们上当时日趋迂腐的学校,而是亲自过问他们的学业。1631年,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决定移居巴黎。 在众人眼里,帕斯卡尔是个神童。11岁那年,他注意到餐盘因餐刀敲击发出声响,用手一按,声音会立刻消失,于是就写了一篇小论文,探讨振动体一经触摸马上停止发声的原因。父亲对这件事印象很深,生怕儿子智力发育过早,不利于全面发展,就不再教他几何,而要他先学好古代语言,接触现实生活,培养观察能力,然后再丰富知识。不料小帕斯卡尔独自钻研,居然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即《几何原本》第一卷的第32条定理。16岁那年,在《圆锥截线论》中又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尔定理:圆或椭圆的任意内接六边形的三组对应边的交点是在一条直线上,引起了欧洲数学界的赞赏。同年,帕斯卡尔父亲与红衣主教意见不合,被贬到法国北部的鲁昂税务局工作,为了减轻父亲的工作强度,帕斯卡尔发明了数字计算器,利用手摇操纵的齿轮系统,完成6位数的加减法,成为轰动科学界的一件大事。 1946年,发生了帕斯卡尔的“第一次皈依”。当时,帕斯卡尔全家已经笃信天主教,非常虔诚。为了劝阻别人决斗,帕斯卡尔父亲深夜坐马车赶往现场,不慎落马受伤。两位冉森派教徒为他父亲治疗了3个月腿伤,并且热心介绍天主教中的冉森派学说,帕斯卡尔全家逐渐接受冉森派的观点。从此,对帕斯卡尔来说,人生的目的不再是追求科学真理,而在于谋求自我完善,成为完人、圣人。这次“皈依"之后,帕斯卡尔开始狂热地苦修,穿上缝着猪鬃的衬衣折磨自己,如同耶稣替人受难。帕斯卡尔自幼体弱多病,差点落得下身麻痹,可见其宗教信仰是多么执著坚定。 宗教信仰并没有妨碍帕斯卡尔继续科学实验和探索,因为他把神学和科学截然分开,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衡量的标准不同,不能像笛卡尔那样以理性主义的方法,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帕斯卡尔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一种共识,法国人此后不再将科学与神学相提并论,不再以科学的标准来要求神学,从而杜绝了许多无谓的论争。 …… 钱培鑫 2010年8月于上海永乐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思想录(珍藏版大字版)/西方经典哲理散文文库名著名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帕斯卡尔 |
译者 | 钱培鑫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2400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1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2013-03-01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65.2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