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苔丝(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青年时代当过建筑师,以后成为职业作家。《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富盛誉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平民命运的悲剧性,抨击了虚伪的绅士风尚和道德,成功地塑造了极富有个性特征的贫寒而善良、温顺而多情、忍辱而坚韧的乡村姑娘苔丝这个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的艺术形象。小说强烈的反宗教、反封建道德、反资产阶级法律的倾向,在当时尽管遭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内容推荐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富盛誉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的家庭,父亲有一天被告知他是古代贵族德伯维尔的后代,便得意忘形起来,他和他那浅薄庸俗又爱慕虚荣的老婆决定让女儿到一个自称也是德伯维尔家族后裔的富老太婆家去认亲,以期在经济上得到扶持。苔丝去了以后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她怀孕回家,孩子一生下来即夭折。几年后,苔丝再次离家到奶牛场干活,与牧师的儿子安琪儿·克莱尔恋爱并订婚,苔丝十分崇拜和热爱安琪儿,几次想把自己失身的耻辱和盘托出,都因种种缘故而未办到。新婚之夜,她向丈夫坦言相告,却未被谅解。之后,两人分居,安琪儿独自一人去巴西发展事业。当四处布道的亚历克与苔丝再次相遇时,亚历克对苔丝的情欲顿时击败了他那没有根基的宗教信仰,迫于生活,两人同居。不久,安琪儿回国后找到妻子并表示悔恨以往的冷酷无情。苔丝愤然杀死了亚历克。在与安琪儿一起度过幸福、美满的最后几天后,苔丝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目录

试读章节

坐落在美丽的布莱克摩尔谷(或称黑原谷)东北绵亘起伏的丘陵之中的马洛特村,峰峦环抱,清幽僻静。距离伦敦尽管只有四小时路程,这个村的大部分地区却还是旅游者或风景画家不曾到过的地方。

要想熟悉这个山谷,最好是从环绕四周的群山的顶峰向下俯瞰——夏季的干旱时节也许是个例外。旅客若是没人引导,在天气不好的时候逛到幽深处,很可能对狭窄曲折、满是烂泥的道路产生不快之感。

在这片土地肥沃、群山掩映的乡间地带,田地永不枯黄,泉水永不干涸,一道险峻的石灰岩山岭在山谷的南面环绕,这山岭包括汉勃勒顿山、公牛冢、荨麻谷、多格堡、高斯陀以及巴勃荡等高地。从海岸徒步北上的旅客,在跋涉了二十多英里路程,越过了白垩质的草原和麦地之后,突然来到这样一座悬崖边上,发现一种跟他刚才走过的地方截然不同的景色,像地图一样呈现在他的面前时,是免不了会喜出望外的。他的身后是莽莽群山,明媚的阳光倾洒在这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条条小径呈现出灰白色,一排排低矮的小树编成篱笆,空气清澈透明,只显得这片景物浑然一体,毫无界断,但是在这个山谷里,世界却好像是在纤巧、精致的规模上建造起来的。这儿的田地都只是一些小小的牧场,完全是大草场的缩影,因此从这个高岗上看来,一行一行纵横交错的树篱,好像是一张用深绿色的线结成的网,伸展在浅绿色的草地之上。山下的大气都懒意洋洋,并且渲染成那样浓重的蔚蓝,就连艺术家称作中景的部分也带上了那种调子,而远处的天际却是深重浓郁的紫蓝。这儿的耕地不多,面积也不大,一眼望去,到处是绿草和树木,丰茂连绵,覆盖着高山大壑之间的这片丘陵小谷。这就是黑原谷的风光。

这一带不仅地形富有情趣,而且历史上也饶有风味。相传亨利三世在位时,曾追捕到一只美丽的白鹿,把它放掉后,却让一个名叫托马斯·德拉林德的人杀死了,因此他受到国王的重罚。那时这一带林木茂密,距今相当近的时候都还如此。即使今天,人们都能从那些山坡上残存的一处处古橡树林和一条条残缺的林带,以及许多牧场上浓荫蔽日的空心古木上,窥见当年的光景。

森林已不存在了,但是其中的一些古风却遗留下来。然而,有许多旧风是以变换了的形式延续下来的。例如,从我们所说的那天下午,就可以看出五朔节舞会的古风,只不过换了形式,变成了联欢会,或者按当地的说法叫做“乡社游行会”。

马洛特的青年居民都觉得这种游行是一件有趣味的举动,不过它的真正意义,参加这个会的人,倒看不出来。它的特点,并不在于它保存了古风,让人每到周年,就排队游行跳舞,却是因为它的会员全是妇女。在男子团体里,这样的庆祝,虽然渐趋于灭亡,可也不算罕见。但是,不知是女性天生的羞怯,还是来自男性亲属的讥讽,使得尚存的这类妇女庆祝活动(如果还有别的话)丧失了原有的荣耀和盛况。唯有马洛特的乡社还在举行着当地的希瑞丝节了。这是马洛特的年轻居民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虽然仪式的参加者们对它的真正的妙处未必明白。这种游行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即使不是互助互济的组织,也是一种誓约形式的姐妹会性质,至今还存在着。

所有结队的会员,都穿着白色的长衫——这种鲜明的服装,是旧历通行那时候的遗风。那时候,欢乐的心情和五月的时光是分不开的;那时候,人们还没有深思远虑的习惯,使感情失去活力,变得千篇一律。妇女们开始露面了。她们排成双行绕教区游行了一周。太阳照着她们的身影,让绿色的围篱和爬满藤蔓的房舍门面一衬托,理想与现实之间就出现了小小的抵触。因为虽然整个队伍都穿着白袍,却没有两件白袍的颜色是相同的。有的差不多是纯白,有的泛着淡蓝,而年岁较长的带黄色的白袍(也许已经折叠存放了多少年)还带点憔悴的灰色,并且是乔治王时代的款式。

除了白色女衫这一基本特征之外,每一位妇女和姑娘右手都拿着一根剥了皮的柳树棍子,左手拿着一束白花。削剥柳枝和挑选鲜花都是每个人要费出一番心思才能完成的。

游行队伍中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一个个饱经风霜,尝尽艰难,一头白发,满脸发皱,夹在这欢欢喜喜的队伍中,显得几乎是荒唐又可怜。本来,这些饱经忧患的人,都到了快要说“生命毫无欢乐可言”的年头了,也许,这些饱经风霜、受尽磨难的人,比起她们年幼无知的同伴来,确确实实个个都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收集和叙说。不过,还是让年长者从这儿退场吧,只讲那些在紧身胸衣下生命搏动得更为热切,更为猛烈的人吧。

的确,这支队伍中年轻姑娘占大多数。她们满头秀发浓密丰厚,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黑色、棕色光芒,而且浓淡不一,层次丰富。她们有的眼睛妩媚动人,有的鼻子端庄俏丽,有的嘴唇漂亮,有的身段多姿。但是集所有丽质于一身的,即使有,却也寥寥无几。显然,像这样不自然地受到公众注视使她们不安,嘴唇不知道怎么办,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放,心里总牵挂着自己的外表。这说明她们是地道的乡下姑娘,还不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之下露面。

她们个个不仅身上晒得暖烘烘的,而且心里都有一个小太阳,温暖着各自的心。那是一种梦想情意和爱好,至少是一种朦胧的向往,这种向往可能正在逐渐消失,但却依然活在她们心里,因为一切向往莫不如此。所以,她们大家全都喜悦兴奋,好些人还兴高采烈。

她们绕过醇沥酒店,正准备离开大道,穿过边门进入草场时,一个妇人嚷了起来:

“呀,老天爷!看哪,苔丝·德贝菲尔,那不是你爹乘坐大马车回来啦!”

听到这一声叫喊,队列中一个年轻姑娘转过头来,她是个漂亮标致的姑娘——也许,跟别的几位女孩子比起来,不一定更娇美,但是她那两片娇艳湿润的红嘴唇儿和一双天真纯洁的大眼睛,使她在容貌和颜色上更添了一段动人之处。她头发上扎着一根红丝带,在整个游行队列中,她是唯一能以这种鲜明装饰而自夸的人。她转过头来的时候,看到德贝菲尔乘坐着醇沥酒店的轻便马车,一路驶来,赶车的是一个头发卷曲、身体强壮的年轻女人,她的两只衣袖卷到了胳膊肘以上。这是该家酒店的神情愉快的伙计,总是打杂,时而也做马夫。德贝菲尔靠在马车上,舒服地闭着眼睛,一只手在头顶上晃动着,唱着缓慢的记叙调:

“金斯贝尔有我家族高贵的坟茔,铅棺材里是我封过骑士的祖宗!”

乡社的女人们哧哧地笑了起来,只有叫做苔丝的姑娘例外——她意识到她的父亲在她们面前出了洋相,自己体内似乎有一股燥热缓缓升起。

“没什么,他是累了。”她连忙说,“搭了别人的马车回来,因为我们家的马今儿歇着。”

“你真会装糊涂,苔丝。”她的同伴说,“他是赶集的时候灌多了吧。哈哈!”P8-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苔丝(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哈代
译者 师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924090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4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29
164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