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荣格/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

这本吧《荣格》(作者曾江江)是其中一册,是介绍荣格的精神分析的专著。

内容推荐

这本吧《荣格》(作者曾江江)是其中一册,是介绍荣格的精神分析的专著。

《荣格》分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一生;医学生涯及其精神分析运动;精神探索与游历考察;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荣格理论的应用;众说纷纭话荣格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一生

一、成长的经历

二、学校教育与职业选择

三、医学生涯及其精神分析运动

四、精神探索与游历考察

五、多产的晚年

第三章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一、分析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章 荣格理论的应用

一、性格类型测验

二、荣格解梦

三、荣格的心理治疗

第五章 众说纷纭话荣格

一、质疑的声音

二、积极的心理大师

三、神圣化英雄

试读章节

第一,两人都重视潜意识,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其次,荣格所谓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弗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潜意识是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所以具有积极性。

第二,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形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影响的。

第三,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认为“力比多”不是性欲的来源,而是生命力的来源。

第四,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而荣格多从一个人的健全方面着手研究。

第五,按荣格的观点,人具有一种持久、创造的发展,以及对完美的渴望。这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直到老死的看法。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精神活动是由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组成的,借助象征语言(梦、幻想)互相交流。精神活动具有力求将意识与潜意识整合为一体的倾向。这个学派认为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其潜意识活动,便可增强内省能力,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集体无意识、炼金术思想、情结的含义、原型理论、性格类型学说以及心理治疗的论述等。关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我国学者李汉松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的论原则。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仅受过去原则影响,还受对未来所希望的目的支配。精神现象虽有本质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它们有追求平衡的目的;而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和环境化为一体。因此研究心理不仅要追溯过去,而且要注意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为此他还研究过佛教中的“参禅”,他认为,对病人的症候和梦的分析要注意其下意识中的目的,因为这些症候和象征是病人在下意识中达到目的的手段。

第二,心力论。荣格把精神生活的原动力看做一种生命力或心力,有时也叫做生命能,它的表现就是心理能。通过一个人的意志、希望、情感、注意和奋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些心理活动的实际力量。此外,如能力、素质、态度倾向和趋势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他认为所有这些“能”分配在一个机体身上组成一个系统,它表露于外,也受外界影响而发生相互作用。

第三,类型学说。荣格把人的类型分为性格类型和思维类型两大类。性格类型来源于本能。由于人人都有一般生命力,它分化出个体生存本能和性生殖本能,并在个体内得到平衡发展。这两种本能在人身上表现为求权意志和性冲动。有求权意志的人,精神集中在自己,其性格为内向型。内向的人好思想,爱静,多愁善感,不好社交。外向的人好活动,易受感情支配,乐观开朗,善于社交。此外,还有一类人具备两种倾向,被他称作两面型。另外,荣格还提出了著名的集体无意识学说。

荣格有时也被称为“人类心灵的考古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荣格的一生著述浩繁,思想博大精深,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中。他生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论及心理学和东方宗教。他的涉猎很广,对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中国的炼金术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晚年的荣格可以说是声誉日盛。他不仅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印度卡尔库特拉大学、苏黎世日内瓦大学等十几所著名学府的名誉博士学位,而且还获得了欧洲文化界的广泛认同:1932年,他获得了苏黎世城的文学奖;1938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的名誉会员;1944年,他成为瑞士医学科学院的名誉会员。此后荣格的影响越来越大,19卷文集被整理出版,还发行了英文译本,许多著作还以较便宜的平装本出版。阅读他著作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治疗理论和方法也通过设立在世界各地的职业学校而得以传播。荣格的观点在世纪之交引起了更大的反响。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成员已有4000多名正式成员,成为心理分析和治疗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对荣格理论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1998年12月,分析心理学会与中国文化研讨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人开始逐渐对荣格提出的神秘现象、神话、宗教等都有共同象征含义等观点产生好奇,那么,荣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P4-6

序言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已经为心理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概念;生理学领域的成就为心理学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的发现为心理学准备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最终,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才把心理学从哲学的娘胎里催生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肯定时代精神的同时,我们无法抹煞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作为心理学后继者的参照,这些人为什么会从事心理学研究?他们是如何为之坚定不移、辛勤付出的?读者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他在从消化系统的生理研究转向神经系统的心理研究时,曾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心。经过长达30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巴甫洛夫终于建立了完整的条件反射学说。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值得心理学后继者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心理学家对信念的坚守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他生前就遭人非议,而他死后仍难逃诟病。即使这样,也不能否定精神分析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功劳。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对“力比多”的坚定信念,就可能不会出现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和科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心理学研究者的热情和研究取向,甚至决定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的形成。所以,今天看来,心理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理论流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当然,这些心理学思潮的形成都离不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研究信念的坚守。

第三,心理学家对实证研究和理论思维的态度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门学科的进步,既需要科学的实验求证,也离不开严谨的理论思维。心理学也是这样,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实验是为证实心理学理论而存在的。例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和顿悟实验。但是,当前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寻找和发现问题。研究者试图把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结论之上,或者说把心理学实验作为发现心理学理论的唯一有效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心理学再没出现像詹姆斯、马斯洛、科勒这样的心理学大家,也没有出现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这样的心理学理论,这与当代心理学重视实验求证,偏废理论思维不无关系。丛书在介绍这些心理学家的章节中列出了“理论背景”板块,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理论思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丛书每本书介绍一位心理学家。编者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丛书作者大多直接从事有关某一心理学流派、或某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准确把握这些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多方面收集材料,力争使内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诚然,丛书编者和作者的观点难免会有偏颇、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叶浩生

2012年8月22日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荣格/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江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53145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2012193413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