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新乡土散文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林贤治编选的《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意在显示目下活跃着的乡土散文作家的责任与能力。他们通过诚实的作品,力求呈现当代中国农村真实的面貌,显示一种社会学的价值;与此同时,因为困惑与忧思,又往往使作品带上一种抽象的品质。让文学超越文学,需要更强大的胃,去消化生活、思想和艺术的一切。至于名为“新乡土散文”,应当指出:这里的“新”,并非巧立名目以标榜,也非广告贩售,而是因为集子中的散文,实实在在来自一个可生可死的大变革时代的最新赐予。

内容推荐

林贤治编选的《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收入鲁顺民、刘亮程等多位作家的乡村叙事散文作品,从多个侧面叙写中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间的巨大变化,从自然和生活环境、劳动形态、人际关系,到几代农民的精神活动,都打上“现代化”的深刻印痕,从底层与边缘的角度展开了一个个更需要关注的世界和人生。为了加深对当代农村境况的全面了解,其间也适当选入有关农村与城市的血肉关系的描述。《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实是当下罕见的中国乡村记录,在最真实与最痛切的文字下,我们看到作者的温馨的暖意。

目录

鲁顺民

 1992,我们的蓝皮户口

 公办王家山

 安子村自杀现象之调查

摩罗

 我是农民的儿子

刘亮程

 先父

 城市牛哞

杨献平

 灰烬的舞蹈

习习

 春日祭

江子

 乡村有疾

 歧路上的孩子

吴佳骏

 风吹在贴着纸的墙上

塞壬

 消失

郑小琼

 铁

 东莞生存词

夏榆

 杨家营笔记

 西海固的爱与疼痛

王月鹏

 影子

叶多多

 迁徙

 澜沧拉祜族女子班的孩子们

周舟

 渭河

王祥夫

 乡下的年

 井下的骡子

崔东汇

 爱情故事

李晓君

 乡村医生

周同宾

 陶

傅菲

 米语

 是什么使我不由自主地仰望星辰

周蓬桦

 还乡

 打麦场

 葵:农事诗

李雪峰

 夜游者

苍耳

 药鱼、喷雾器及其他

高海涛

 青铜雨

汤朔梅

 槿树

 乌鹊

韩文戈

 光线

苇岸

 一九九八廿四节气

试读章节

确实是1992年,这个时间是不会错的,因为那一年,儿子刚刚满一周岁,刚刚会说一两句完整的话。也确凿是这一年的春天,因为那一天早上除了能感受到空气里微微的寒意之外,还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这个早晨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早晨,因为在前一天晚上,我们那个近城的村落出奇地、异常地空寂,甚至显得有些沉闷。若是在平时,这个村落里某个院落的灯火一直会持续到下半夜才会熄灭,有两个嗓门特别大的女人扯开嗓子大笑,或者扯开嗓子大哭,她们的笑声或哭声会像蝙蝠一样在漆黑的夜空四下飘荡。她们都聚在一起,或者谈天,或者和丈夫干仗,或者打扑克,情形相当壮观。但是,这个晚上忽然没有了动静,一时让人感到不大适应。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县里要组织卖户口。这个消息没有通过广播,也没通过电视,然而这个消息却以奇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消息传播速度之快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远在八十公里之外的人都赶来了,已经在县城的旅馆里待了整整一夜。这恐怕是中国消息传播的一种特色,消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多,记者参会采访,记者招待会,还有一种谁都不曾参与,然而大家又都在其中的“吹风”方式被普遍地采用,其中技巧被各级干部稔熟于胸。

所以,那一晚,村里突然沉寂下来。这一沉寂是前所未有的。粉碎“四人帮”的时候也没有过这样的情形,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这样集体性的沉寂。沉寂本身只是意味着一次直接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横陈面前,人们都在关起门来密谋、策划,但更多的则是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引起的不适应。

这可能吗?谁想买就买?这是真的?

也不是没有征兆。就在1992年的前一年,1991年,城镇户口的人,也就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市民”们手里的购粮本作废了,公家不供粮了,他们吃粮需到市场上购得。但大家还是将信将疑。

不知道那一晚父母是怎样商量的,第二天还有课,因为查阅一个文言文引文的出处,我备课到很晚才入睡。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将我叫起来,他手里拿着一张存单,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让我一早到银行将钱取出来。存单上的数字是6000元人民币。6000元人民币,应该是我那时候6年工资的总和。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县里统一卖户口的消息。一个城市户口,售价3000元人民币。父亲要将全家子弟全部转为城市户口,计4名,我两个弟弟,一个弟媳和刚刚一岁的侄女,共计1200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高中教员12年工资的总和。P1-2

序言

文学革命首先是观念的革命。由于引进西方现代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因此,五四新文学无论在题材、主题、内容,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大不同于旧文学。

就说“乡土文学”,这个由周作人率先提出的概念本身就是陌生的,西式的;而最早进行这方面创作的是鲁迅,他说过,他是看了若干域外小说之后才动手写作的,就是说,主要资源并非来自旧文学。旧文学中有所谓田园诗、悯农诗,农民不过是自然山水的点缀,很少获得独立、完整的形象。散文亦如此,从《归去来兮辞》到《陶庵梦忆》,所谓乡土,其实与农人无关。《水浒》是叙述农民战争的最著名的小说,史事的演绎有很大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农民追求社会平等、正义和幸福的乌托邦思想。但是,书中对于农民的描写仅限于杀伐,且始终逃不掉帝王专制时代的等级秩序观念和忠君思想的影响。鲁迅小说中的阿Q、闰土、祥林嫂等人物在旧小说的画廊中是找不到的;而作者贯穿其中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思想,自不同于古代的民本主义思想,其批判性也为旧小说所未见。

中国是“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事实性,规定了“乡土文学”在新文学中的分量。而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乡土散文”的实绩,在近百年的累积中相当可观。但是,如同整个民族文学一样,它的发展极不平衡,在这里,不妨把它分为三个时段加以比较:1.发轫期至上世纪四十年代;2.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3.八十年代至今。倘若把三个时期勾描出来,两头大,中间小,明显地呈现出一个马鞍形。

在头三十年里,乡土散文的作者一边拓荒,一边播种,但思想和作品迅速趋于成熟,而且收获颇丰:“睁了眼看”,给散文写作注入一种现实主义精神;这时的作者普遍抱持平民主义、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重个性,重个人情感和个人笔调;建立起现代文体观念,尝试并完善了乡土散文写作的多种文体形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乡土散文作家群,并产生了一批堪称经典的作品。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文艺被定位为“工农兵文艺”,通过号召、动员和规训,几乎所有的诗人和作家都成了乡土文学的作者。这时,与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季的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集体创作的戏剧《白毛女》等一起出现的,还有孙犁等人清新的富于乡土气息的散文作品。但是,与之俱来的倾向出现了:首先是颂圣化,反对“暴露”,反对所谓“阴暗面”描写;再就是“集体主义”强势介入,放逐“个人主义”、“小资情调”,拒斥独立的思想和特殊的情感;此外,艺术上公式化、平面化、宣传品化。1949年以后,随着政治运动的推演,这些倾向汇合成了主流;至“文化大革命”,三十年间简直无法例举一个专事乡土散文写作的作家。比起小说、诗歌、戏剧来,散文界这种有散文而无散文家的现象十分独特。至八十年代,随着农村公社体制的改变,中国社会在经济上日趋开放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乡土文学包括散文写作才开始复苏,渐渐出现新的蜕变。如果说八十年代初的散文,包括报告文学,对于农村的叙事,带有丰收娱神般的喜庆色彩的话,那么,到了九十年代,颜色便变得凝重起来。作家面对农村变革中的问题,特别是农裔作家,难免陷于困惑与忧思。这些问题构成了这一时期乡土散文的基本主题和主要内容,其中有:1.贫困问题,如陈庆港所著《十四家》所呈现者,令人触目惊心;2.从包产到户到乡镇企业,如何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民主治理问题;4.腐败问题及监督机制缺位;5.上访,维权,“群体事件”的发生;6.土地、拆迁及移民;7.农田、水利、道路的废弛与建设;8.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问题;9.宗教问题;lO.人口问题、计划生育、劳动力大转移,留守儿童、妇女及老者;11.“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城中村”的生存境遇;12.环境污染问题;13.精神病症、吸毒、卖淫,以及自杀问题;14.社会结构及人伦关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文化心理诸问题。这里既有前现代社会遗留的问题,也有伴随近年经济改革衍生出来的问题,两者互相纠缠,又互相冲突;其严重性,致使所谓“三农”问题长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连媒体对农村状况的描述也使用了“沦陷”一词。

关于农村与城市,美国文化学者威廉斯分析说:“乡村汇合了一切关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观念:和平、率真、淳朴的品质。城市则汇集了一个建设完善的中心的观念:知识、交通、光明。强烈的厌恶的联想也同时发展起来:城市是一个充满噪音、市侩、野心的地方,乡村则是一个充满落后、无知、闭塞的所在。”初期乡土散文叙事大抵切合威廉斯关于乡村的文化概念,原因就在于中国现代化仍处于始发阶段,乡村与城市基本上处于隔离的、对立的状态。三十年来,城市发展的步伐加速,强势侵入、渗透到农村中去,使之改变了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之上的传统格局。因此,这个时期的乡土散文,无论笔涉人物、景物、农事、民俗,或显或隐,城市的影子都一样挥之不去。城乡差别加大,而彼此的交汇程度也在加大,这一时代性特点,给乡土散文提供了新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专注于乡土散文写作的作者,如刘亮程、野夫、周同宾、江子、傅菲、杨献平、吴佳骏、郑小琼、塞壬等,或者重现乡村的苦难记忆,或者展示乡村为城市化所拖曳的现实图景,或者在传统的阴影下作形而上的思考,或者穿行于城乡之间,在文化冲突中撕裂,或者仅仅迷醉于乡村之美,以反现代的姿态,抒写乡愁。其中,部分赓续了头三十年的血脉,部分分明有着一代人的拓展,是一种新的文学经验;虽然,比起时代的吁求,散文队伍显得单弱,有重量的作品不多。

本书的编选,意在显示目下活跃着的乡土散文作家的责任与能力。他们通过诚实的作品,力求呈现当代中国农村真实的面貌,显示一种社会学的价值;与此同时,因为困惑与忧思,又往往使作品带上一种抽象的品质。让文学超越文学,需要更强大的胃,去消化生活、思想和艺术的一切。至于名为“新乡土散文”,应当指出:这里的“新”,并非巧立名目以标榜,也非广告贩售,而是因为集子中的散文,实实在在来自一个可生可死的大变革时代的最新赐予。

2012年8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新乡土散文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贤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62698
开本 32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