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方便读者朋友们的理解,在《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一书中,笔者张光兴选择了“以事代史”的方法,即通过某些典型的人和事去反映、解读齐国的那段历史,这样更具体一点、更生动一点、也更容易接受一点。

内容推荐

张光兴编写的这本《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通过介绍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田穰苴、孙武、田齐等典型人物及其历史事件,解读了齐国的那段历史。

阅读《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可以增加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同时,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以此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修养。

目录

第一章 传奇一生姜太公(一)/001

 一、姜太公的身世/002

 二、投奔文王/006

 三、大钓无钩/008

第二章 传奇一生姜太公(二)/013

 一、灭商兴周第一功臣/014

 二、齐国的开国元君/019

 三、太公治齐/023

第三章 齐桓公称霸(一)/027

 一、襄公无道,导致内乱连连/029

 二、小白登位一波三折/032

第四章 齐桓公称霸(二)/039

 一、以胸怀称霸/040

 二、以人才称霸/045

 三、以道义称霸/049

 四、以诚信称霸/056

第五章 春秋第一相——管仲/061

 一、管仲的身世/062

 二、管仲的青少年时代/064

第六章 管仲相齐/069

 一、政治改革/070

 二、经济改革/074

 三、军事改革/079

第七章 “管鲍之交”:中国古代友谊史上的典范/083

 一、友谊的基础是情感/085

 二、友谊就是理解/086

 三、友谊有时候表现为一种“人梯精神”/088

第八章 崔、庆乱国/0g1

 一、齐桓公用人不慎,埋下祸根/092

 二、五公子争位,齐国霸主地位尽失/097

 三、崔、庆之乱/102

第九章 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历史真实的人/107

 一、做了亏心事,总怕鬼叫门/108

 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真理和正义也是杀不完的!”/109

第十章 “一代贤相”晏婴/115

 一、晏婴及其所处的年代/116

 二、晏婴之“贤”/118

 三、人天共仰,名垂青史/135

第十一章 一代大司马田穰苴/137

 一、从田完说起/138

 二、受命于危难之时/141

 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144

第十二章 “兵圣”孙武/149

 一、孙武其人/150

 二、一举而成名/151

第十三章 军事奇才孙膑/157

 一、孙膑年轻时代的悲惨遭遇/158

 二、锋芒初露/161

 三、以残缺之躯指挥完美战役/162

第十四章 孔子闻《韶》的故事/169

 一、先说说孔子/170

 二、孔子与音乐/172

 三、孔子“闻韶”的意义/176

第十五章 齐威王“一飞冲天”(一)——兼及谏臣淳于髡/181

 一、“田氏代齐”的前前后后/182

 二、威王其人/184

 三、敢谏善谏的淳于髡/186

第十六章 齐威王“一飞冲天”(二)——兼及相国邹忌/193

 一、邹忌之谏/194

 二、齐威王终于飞了起来/198

第十七章 齐宣王和他的稷下先生们(一)/207

 一、稷下学宫与稷下先生/208

 二、孟子见齐宣王/213

 三、春居谏齐宣王建明堂/211

第十八章 齐宣王和他的稷下先生们(二)/221

 一、齐宣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222

 二、颜周见宣王/223

 三、倜傥一生鲁连子/226

第十九章 齐滑王的故事/233

 一、齐滔王与“滥竽充数”的故事/234

 二、齐泪王的悲惨下场与“倚门倚阊”的故事/236

第二十章 孟尝君的故事/241

 一、孟尝君与他的“鸡鸣狗盗”之徒/242

 二、冯谖买“义”/245

第二十一章 田单复国/253

 一、从指挥即墨保卫战到收复全国/254

 二、攻打狄邑/261

第二十二章 君王后与田齐的亡国之君田建/265

 一、君王后执掌齐国四十年/266

 二、后胜卖国/272

 三、是谁亡了齐国/274

附 田齐余波——田横和他的五百义士/281

 一、天下大乱,群雄逐鹿/282

 二、郦生说田横/284

 三、田横赴义/286

 四、田横与五百义士告诉了我们什么/288

主要参考资料/292

试读章节

时间应该推到很久很久以前,那还属于“五帝时代”。

所谓“五帝”,就是传说中远古时期的五位帝王,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把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称作“五帝”;而《皇王大纪》则称“五帝”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他们执政的那段时间就叫“五帝时代”。我们这里说的“很久很久以前”,应该是指舜帝执政的时候。

当时,天降大雨,洪水肆虐,整个中原大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凶猛的洪水,淹没了庄稼,冲毁了房屋,还夺去许多人的生命。面对如此严重的灾难,舜帝向全国发出抗击灾害的动员令,并挑选了一位他最信任、最得力的干将去组织、领导这场抗灾斗争,这位得力干将就是禹,人们喜欢称他大禹。

禹是谁?禹,姒(音si)姓,名文命,原为夏氏部落的首领,故又称夏禹。据说,他是鲧(音gun)的儿子。

那么,鲧又是谁呢?鲧是尧时的一位大臣,封号为崇伯。当年,面对波涛汹涌的洪水,尧向众臣发问: “哪位爱卿愿去治理洪水,以拯救苍生?”尧的话音刚落,鲧便挺身而出,他自告奋勇,担当了此重任。鲧率领抗洪队伍奋斗了整整九年,却收效甚微。后人分析,他当时采用的治水方法有问题一一堵,即通过筑堤坝的方法暂时把洪水阻止住,然而一旦发生溃堤就会出现更严重的危害。所以,舜继尧当了天子后,就把鲧杀死在羽山。(关于羽山,一说在今江苏省东海县西北与山东省临沭县交界处;一说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七十里;一说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三十里。)

在后来的《山海经》等典籍中,鲧被完全神化了。说他是黄帝的孙子,也有的说他是颛项(传说中的古帝王)的儿子。他为了治水。辛辛苦苦努力了九年,仍不见成效。这时一只乌龟和一只猫头鹰跑来点化他(从袁珂先生说),说天庭有一种叫“息壤”的宝贝,只要把它往大地上一洒,地面就像树木和庄稼一样快速长高起来,那样,洪水就可以被阻止住了。于是,鲧费尽千辛万苦跑到藏息壤的昆仑山上,请求天帝把洪水收回,或是把息壤给他。可是他的请求被天帝断然拒绝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偷走了息壤。洪水虽然被息壤阻止了,但鲧的行为却触怒了天帝。天帝立即派火神祝融下凡,将鲧杀死在羽山,并取回息壤。息壤一收回,洪水立刻又泛滥起来——冲垮堤坝,毁坏田园,夺走了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

相传,鲧被杀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一双眼睛仍大睁着,怒视着上苍——是委曲,是愤怒,还是不服?谁也说不清楚。后来不知道是谁,在他那鼓鼓囊囊的肚子上轻轻划了一下,一个奇迹出现了——一条黄龙从那儿腾空而起,据说,那就是鲧的儿子禹。

现在我们从神话中走出来,再讲禹。

他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一门心思扑在治水上。据说,他新婚后第四天就赶赴抗洪第一线,生了儿子启也顾不上抚养,居外十三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采用了与他父亲完全相反的方法——疏,就是通过清除障碍、疏通河道,将洪水导入大湖大海,最终他取得了胜利。正所谓“有作为才会有地位”,禹后来被推荐为舜的继承人。(当然“人无完人”,禹这一生也有重大过失,那就是他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将“公权力”变成了“家天下”,从而开了“世袭制”的先河,而在此前,帝位一直实行“禅让制”——即将权力传让给圣贤者。)

舜帝在任命禹为“治洪总指挥”的时候,又将自己身边的一位大臣推荐给了禹。这位大臣姓姜,既聪明又能干,很受舜帝的赏识,据说,他就是伯夷。(需要说明一下,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伯夷:一位生活在商朝,他有一个弟弟叫叔齐。他们的父亲孤竹君去世后,伯夷、叔齐兄弟相互谦让,谁也不肯继承君位,并一起躲到了周国。后来,武王伐纣,兄弟二人极力反对。等武王灭商,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从此伯夷、叔齐就成了“高士”、 “义士”的代名词;再一位,就是生活在舜帝身边的这位姜姓伯夷。)

当时舜帝对禹说:“带上他吧,他会成为你非常得力的助手。”就这样,伯夷就跟随禹奔赴了抗洪第一线。经过许多年的努力,洪灾终于被战胜了。为此,舜帝特意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功会,表彰和奖赏抗洪有功人员,伯夷自然也在其列。他被封为“四岳”,即分管四方诸侯的大臣(一说封为“秩宗”,分管祭祀的大臣),并得到了一块叫“吕”的封地。后来,伯夷的子孙们就以封地为姓,成为了吕氏家族。这便是姜太公的先祖。

姜太公,名姜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人们习惯于称他姜太公,周武王则尊他为师尚父;因为祖上的原因,世人又称他为吕尚、吕望、吕子牙、吕太公。对于他的出生地,历来有些不同的说法,据《史记》、《博物志》等一些古籍记载,姜子牙为“东海人”。于是,后人就在“东海”二字上做起文章来——有人认为他应该是日照人,就出生在日照市东边不远的地方;也有人认为他是菖县人;还有的说他是郯城人。到底哪个对呢?我们还是暂且“存疑”吧。

一家之言:其实,对于许多历史问题,我们没有必要急着去下结论、争对错。有一个词叫“存疑”,“存”就是保存、保留;“疑”就是疑问、就是不同意见。意思是说,对一些历史上的疑难问题、不同意见,可以暂时保留起来,不去争辩,等到时机成熟了,再进行讨论、再去分是非、定对错,效果恐怕更好一些。

经济要讲究“可持续发展”,文化是不是也要讲“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们再回到那个吕氏家族。开始,他们在祖先的封地上过着富足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族慢慢分化了:有的仍然是贵族,家中有大片良田,还有很多奴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有的却败落了,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甚至还有的沦落为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说起来,姜子牙可谓生不逢时,他出生于商朝末年,社会黑暗,道义不彰,家境也十分贫寒。很多资料证明,他到了该成家的时候,却娶不起老婆,只好去给人家做“上门女婿”——这在古代是很被人瞧不起的。为了养家糊口,他干过很多事情,然而却一件也没成功,就像他老婆马氏所指责的那样:“你种田,收不回种子;捕鱼,捞不回鱼网。”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他没力气,是他偷懒,还是缺心眼儿?都不是。因为姜子牙是一个有着大本事、大智慧的人,他可以去做经天纬地、安邦治国的大事,却干不了那些凡夫俗子所做的活计——是一个能“扫天下”却不能“扫一屋”的人。时间就这么一年年过去了,他的年纪也渐渐老了。马氏是一个目光短浅、嫌贫爱富又十分凶悍的女人,本指望跟着姜子牙能过上荣华富贵的好日子,可到头来还是穷得叮当响。于是,她一怒之下就把姜子牙这个“上门女婿”踢了出去。这件事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

P2-5

序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以自己独有的东方式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而“齐文化”就是她灿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那么,齐文化就是这画卷中最精彩、也最具特色的一个段落。

朋友们可能要问,什么是齐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学术界的认识却并不一致,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齐文化就是“齐国文化”,即在先秦齐国那片古老土地上所形成并被不断传承的历史文化,它是当时齐国的“主流文化”,时间从姜太公封齐(公元前1065年)算起,到齐王建被俘、齐国灭亡(公元前221年)为止,它存在了八百四十四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齐文化应该是指“齐地文化”,这个概念在时间上要宽泛得多,它不仅仅包括了“齐国文化”,还应该包括此前的“东夷文化”和此后的一系列重要文化现象。那么,哪种意见对呢?其实两种意见都不错,只是前一种意见更狭义一点,后一种意见则更广义一些罢了。

“齐文化”历来受到史学家、文化学家们的重视,但真正对它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却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大批科研成果的陆续问世,人们对齐文化的历史价值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有专家称:“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成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支柱。”(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导论》第6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3)

对于了解、研究齐文化的意义,杨向奎先生是这样表述的:“我们的历史从炎帝黄帝开始,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黄帝一系是汉族远祖,而炎帝一系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远祖。……我们的传统文化,自先秦以来已经是‘郁郁乎我从周’,而炎帝一脉,默默无闻。我们是炎黄子孙,但炎帝的踪迹,炎帝一系的文采风流,却无处可寻,几为黄帝一系所掩,这个问题,我们应当进行探讨。……齐鲁文化源流之不同,从根本上说,应为炎黄两帝系统之不同,黄帝一系,即后来夏周系统,乃鲁国文化之来源,周公孔子发扬光大之,而齐国文化则部分来自炎帝系统,道家老子之所出……”(《齐国史·序》)言外之意,我们研究齐文化是对炎帝一系的一种追根溯源,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另外,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齐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它的革新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等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仍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那段历史很复杂,很混乱,加之离我们十分久远,而前人留给我们的资料又相对较少、也过于简单,且几乎没有“一手资料”,多为后人补写、或根据某些传说推断出来的,这就使得有些人和事不太容易说清楚。

为了方便朋友们的理解,笔者选择了“以事代史”的方法,即通过某些典型的人和事去反映、解读那段历史,这样可能更具体一点、更生动一点、也更容易接受一点。但由于研究者的历史观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所使用资料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笔者给本书加了一个副题叫“齐人齐事一家言”。“言”,就是说话、发言。所以,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笔者借助了齐国历史上的这些人和事,对当前社会上发生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行议论和评说,而这些议论、评说不一定符合别人的心思,故称“一家言”也。

笔者希望,朋友们通过读故事增加对那段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同时,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以此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修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光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9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1.0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