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鲁迅一起读42部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越读越聪明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

作为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鲁迅评析国学经典作出过许多精辟之言。南浩博编著的《跟鲁迅一起读42部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引述鲁迅深刻、独到的评析,引领读者跟随这位大师一起品读42部国学经典。

内容推荐

这本南浩博编著的《跟鲁迅一起读42部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撷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的精华评析作为切入点,引领读者跟随鲁迅了解42部国学经典,为想要了解并学习国学的朋友提供选择指南。

每一篇目都撷取了鲁迅先生的精华评析,既有对作者的介绍或评价,也有对著作的介绍或评价,这无异于为每部经典添加了一双眼睛。读者可通过这些经典引言,提纲挈领,对每一部经典国学作品进行大体了解,作为阅读的引导,也可作为阅读后对全文的概括总结,加以记忆。《跟鲁迅一起读42部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的正文部分依次介绍作者、背景、内容、评价,语言精简,内容殷实,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经典佳作,使读者对每部经典都能有一个较为完整深入的了解。

目录

《尚书》/现存最早的史书

作者·相传是孔子编写的

背景·大量文书需要整理

内容·商周政府文书选集

评价·最难读的古代典籍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作者·采诗官取自大众

背景·诗歌昌盛的时代

内容·有国情亦有民情

评价·古典的美感享受

《周易》/古代最早占卜书

作者·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背景·迷信占卜通灵之术

内容·占卜之人的经验书

评价·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道德经》/中国哲学的源头

作者·出关前留下五千言

背景·百家各有治世之方

内容·“道可道,非常道”

评价·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论语》/美德的最高文本

作者·一生颠簸讲学立说

背景·各诸侯国改革争霸

内容·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评价·传统文化奠基之作

《墨子》/宣扬普世价值与博爱

作者·与孔子比肩的墨子

背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内容·墨家学派思想总集

评价·古代劳动者的哲学

《孟子》/垂范千年的儒家经典

作者·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背景·割据混战,百家齐唱

内容·记录孟子的思想言论

评价·传统道德奠基之作

《庄子》/具有浪漫色彩的道家智慧

作者·安于穷困,保持豁达

背景·乱世价值观受怀疑

内容·记录庄子思想的书

评价·文笔纵横,气势磅礴

《楚辞》/瑰丽的骚体之祖

作者·怀石自沉的屈原

背景·“个性”的楚文化

内容·痛苦的灵魂自传

评价·土生土长的楚辞

《吕氏春秋》/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

作者·买卖太子的吕不韦

背景·割据混战,渴望统一

内容·熔诸子百家于一炉

评价·糅合各家精华的产儿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为了写书而活下去

背景·繁荣而虚耗的西汉

内容·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全面进步的历史观

《山海经》/神话故事的祖先

作者·并非出于一人一时

内容·一个奇异的世界

评价·有山有水有药物

《西京杂记》/杂载西汉人间琐事

作者·跋文“说谎”了吗?

背景·说话玄虚,做事疏放

内容·荟萃西汉奇闻异事

评价·意绪秀异、文笔可观

《神仙传》/志怪小说的代表

作者·炼丹著书的“小仙翁”

背景-全民求仙的痴迷时代

内容·84位仙人的传奇故事

评价·为后世仙传小说奠基

《博物志》/包罗万象的奇书

作者·一首《鹪鹩赋》的反响

背景·一本送给汉武帝的书

内容·刺取古书,志怪博物

评价·不副“博物”这个名?

《搜神记》/古代民间传说的总汇

作者·怪事缠身的干宝

背景·乱世之中寻寄托

内容·志鬼怪,寓人理

评价·后世传说的源头

《世蹴新语》/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作者·颇受刘裕赏识的侄儿

背景·追求人格解放的时代

内容·记录魏晋名士的言行

评价-描写人物善于抓个性

《笑林》/古代第一部笑话集

作者·不经意间成笑林始祖

背景·一个放荡不羁的时代

内容·辛辣无比的讽刺笑话

评价·为后世笑话集开启先河

《启颜录》/最奇的历史笑话集

作者·“子在,回何敢死”

背景·玄学兴起,清谈成风

内容·有文人气的民间笑话

评价·诽谐太过,流于轻薄

《艾子杂说》/苏东坡借古讽今之作

作者·文坛全才苏东坡

背景·积贫积弱的宋王朝

内容·苏东坡化身为艾子

评价·一个主角的笑话集

《莺莺传》/《西厢记》的前身

作者·在宦海浮沉的才子

背景·传奇文硕果累累

内容·一场始乱终弃的爱情

评价·走在最前面的女性

《玄怪录》/传奇与志怪的结合体

作者·刚正不阿的牛宰相

背景·向佛道鬼神寻安慰

内容·有意虚构的传奇文

评价·用传奇手法来志怪

《太平御览》/一本空前的百科全书

作者·十四个人的心血

背景·建书馆,多藏书

内容·皇帝每天读三卷

评价·留给后世的宝山

《太平广记》/古代最大的小说集

作者·十三人的心血之作

背景·利用修书安抚名士

内容·广泛搜集各种小说

评价·稀奇故事应有尽有

《容斋随笔》/南宋笔记体的代表

作者·经历波折的通儒

背景·内乱外忧的南宋

内容·40年的读书笔记

评价·南宋首部此为首

《三国演义》/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元末明初第一才子

背景·三国故事早有雏形

内容·复杂精彩的三国争斗

评价·粗中有细的鸿篇巨制

《水浒传》/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生平不详的施耐庵

背景·水浒故事日益兴盛

内容·绿林豪杰的忠义悲歌

评价-人物刻画有血有肉

《西游记》/最神奇绚烂的神话世界

作者·从小爱读奇闻逸事

背景·取经故事逐渐成型

内容·斩妖除魔的取经路

评价·虽说妖却充满人情

《封神传》/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

作者·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

背景·从讲史话本到章回小说

内容·武王伐纣,群神相斗

评价·想象奇幻,无限浪漫

《三宝太监西洋记》/有意模仿两部名著

作者·擅长写通俗小说

背景·倭寇入侵,思古励民

内容·神魔化郑和下西洋

评价·画虎不成反类犬

《金瓶梅》/最有名的世情书

作者·兰陵笑笑生为何许人?

背景·颓然自放的明末时代

内容·从武松杀嫂细细说起

评价-不可零星看《金瓶梅》

《三:言》/荟萃中国白话小说

作者·五十七岁的老贡生

背景·聚在瓦舍里听话本

内容·在儒雅和情俗之间

评价·有突破的文言小说

《两拍》/市井意识高度集中的杰作

作者·最后呕血而死

背景·开始出现拟话本

内容·大胆肯定情与欲

评价·无奇也奇的小说

《聊斋志异》/富有人情的花妖狐魅

作者·不得志的老书生

背景·越积越多的孤愤

内容·说狐说鬼终说人

评价·怪异之外见人情

《阅微草堂笔记》/有文人气的笔记体小说

作者·《四库全书》总纂官

背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

内容·晚年追寻旧闻的作品

评价·简淡数言,自然妙远

《儒林外史》/古代讽刺小说的奠基之作

作者·皇帝来时他企脚高卧

背景·科举盛行,八股取士

内容·细画18世纪士林百态

评价·一部勇敢的人性历史

《红楼梦》/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作者·风光时家里住过康熙

背景·红楼梦的来源之谜

内容·一处凄恻的爱情悲剧

评价·古典小说最高艺术成就

《镜花缘》/炫耀学问的经典之作

作者·晚年作小说打发时光√

背景·追求博学之风盛行

内容·一百位花神落人间

评价·竭力卖弄学问之作

《三侠五义》/武蚀小说开山鼻祖

作者·受欢迎的说唱艺人

背景·内忧外患的时代

内容·侠义和公案的产儿

评价·武侠的开山之作

《官场现形记》/大胆揭露晚清官场

作者·屡办报刊的小说家

背景·官场腐败由来已久

内容·为官场众生画丑像

评价·大胆揭露,现形官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光怪陆离的社会众相

作者·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

背景·小说界革命带来刺激

内容·一个人眼中的怪现状

评价·晚清社会的一面镜子

《老残游记》/首部批判清官暴政之作

作者·博学多才,履历丰富

背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内容·游方郎中的传奇经历

评价·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试读章节

作者·采诗官取自大众

《诗经》是我国古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写出来的。《诗经》的作者,有的本诗中就有记载,例如《小雅》的《节南山》明说“家父作诵”,《巷伯》明说“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大雅》的《崧高》、《保民》都明说“吉甫作诵”。有的可以从别种古书上查出来,例如《尚书》说《鸱》的作者是周公旦;《左传》说《载驰》的作者是许穆公夫人;《常棣》的作者,《国语》说是周公,而《左传》说是召穆公。

但有作者可指的诗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是采诗官从民间收集起来的,我们无法知道诗歌的作者到底是谁。我们可以假想这样一个情景: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便用歌唱。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也要用歌唱表达感想。歌谣越唱越多,留在了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谣,就可借着抒发感情,要是没有合适的,就删改一些,直到满意。这样,歌谣经过大众的修饰,经采诗官记录下来,结成集子,就是现在看到的《诗经》。因此可以说,《诗经》的作者就是古代的大众。

背景·诗歌昌盛的时代

《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大多不可考,它所收录诗歌的年代断限,一般由最早或最晚的几首诗来确定。《豳风》中的《东山》、《破斧》据记载是反映“周公东征”的。周公东征在周成王四到三年左右(公元前1113~前1112年)。《诗经》中最晚的诗是《陈风·株林》,它所反映的是“刺灵公”的事。据《左传》记载,陈灵公淫乱的事,在周定王七年(前600年),相当于春秋中叶。也就是说,《诗经》中诗篇的时代,应上起西周初,下不晚于春秋中叶。

西周和春秋时代,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中国由许许多多诸侯国统治着。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或者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乐工们不但要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乐工们是伺候贵族的,搜集的歌谣自然得迎合贵族的口味,平民的作品往往必须经过乐工们的加工后才会入选。

除了乐工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会保存一些诗歌。所保存的有贵族们为了特殊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所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当时还有这样一种风气,臣下想要劝谏或者赞美君主的时候,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作了诗献给君上,让乐工唱给君上听,这就是献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带着乐谱的唱本、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还是有三百来篇唱词流传了下来,这便是后来的《诗经》。  内容·有国情亦有民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诗160篇;《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诗经》歌咏的内容很复杂,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举几例说明。

《周颂》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以外,还有一部分诗歌,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丰年》中唱道:“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关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如《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尽苦难而不死:“诞真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真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

西周后期,由于戎族侵扰、诸侯兼并,社会剧烈动荡。《大雅》、《小雅》中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诗有很多批评政治的。如《瞻印》中说:“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更多的政治批评诗,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忧虑,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如《十月之交》写道:“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莫惩!”P5-8

序言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其多篇作品被选人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其散文代表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短篇小说《孔乙己》。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等。《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全书纵论中国小说的酝酿、产生、发展和变迁,评述历代小说兴衰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介绍历代主要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评析各种各类小说思想艺术的特色、成就和得失。此书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自成体系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完整性的中国小说通史。

作为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我国的古典文学也有着极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独特的观点,他曾经计划写作《中国文学史》,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留下来的只有一本《汉文学史纲要》。该书原系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在上面两部学术著作中,鲁迅评析国学经典,给出了许多精辟的评价。如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再如评《三国演义》:“写刘备仁近似伪,写诸葛亮谋近似妖。”这些评价本身已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鲁迅犀利、深刻、独到的评析,无疑将为我们阅读理解国学经典提供引导和帮助。这本《跟鲁迅一起读42部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撷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的精华评析作为切入点,引领读者跟随鲁迅了解42部国学经典,为想要了解并学习国学的朋友提供选择指南。

每一篇目都撷取了鲁迅先生的精华评析,既有对作者的介绍或评价,也有对著作的介绍或评价,这无异于为每部经典添加了一双眼睛。读者可通过这些经典引言,提纲挈领,对每一部经典国学作品进行大体了解,作为阅读的引导,也可作为阅读后对全文的概括总结,加以记忆。本书的正文部分依次介绍作者、背景、内容、评价,语言精简,内容殷实,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经典佳作,使读者对每部经典都能有一个较为完整深入的了解。

在这本书里,一种全新的阅读线索,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使学习国学经典不再困难。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这不可不知的四十二部国学经典,为将来开启更为广阔的阅读之旅做好准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鲁迅一起读42部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越读越聪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浩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87722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