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精)/亲历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罗素是五四时期继杜威之后,来华讲学的有一位大家,邀请罗素来华的是梁启超,他的邀请函于1920年5月发出。罗素来华之后,也作了“五大讲演”,分别题为《哲学问题》《心之分析》《物之分析》《数学逻辑》和《社会结构学》。

秦悦主编的这本《罗素--唤起少年中国(精)》收入了罗素的“五大讲演”中的《社会结构学》,节选了《中国问题》中的几个重要章节。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几十年来中国对罗素的几篇评论。

内容推荐

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

他们关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

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事件。

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中国的文化名流,也曾激励过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他们与中囝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

我们收录他们在华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

他们是——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印度的泰戈尔,法国的萨特、波伏娃……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曾于1920年至1921年在中国讲学,发表了影响那个时代的“五大讲演”,传播启蒙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论和思考。回国之后半年,他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中国观,体现了他对中国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以及代表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良知的终极关怀。

秦悦主编的这本《罗素--唤起少年中国(精)》收录了罗素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结构学》等重要讲演,节译了《中国问题》的重要章节,并收入了从五四文化名人到当今学者的评论。本书追寻大师行迹,记录大师风采,全方位地反映了罗素的中国观以及中国对罗素的认识过程。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罗素与中国

社会结构学讲演

 一 世界纷乱的原动力

 二 实业制度的固有趋向

 三 实业制度与私产制度

 四 实业制度与国家主义

 五 好社会的特点

罗素谈中国

 中国到自由之路——罗素临别讲演

 中西文明的对比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的前途

中国人眼中的罗素

 罗素与中国——读罗素著《中国问题》(徐志摩)

 为罗素做翻译(赵元任)

 让人为难的罗素(朱学勤)

罗素在华演讲目录

试读章节

今天所讲的这个题目《社会结构学》(The Science ofSocial Structure),请诸位不要把它当作从前定的那个题目《社会改造原理》(此题曾在报上先期露布)看待,因为社会结构学并不告诉我们要怎样改造社会。它是一种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怎样结构来的:考究社会的变化与社会结构有怎么样的关系?原来,社会变化也有它的本质和自然的公律在内,并不专靠人类的愿望。虽然在实在现象上,人类愿望也有改变社会的力量,可是人类愿望也是自然现象的一种。所以,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结构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

我现在于讲演本题之先,有几句重要的话要申明的:就是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是要先看明自己的态度如何。我自己的态度怎样,这是我现在要说明的。我是相信共产主义的一个人,我以为如果共产制度与实业制度并行起来,则人类的幸福,必可大大地增进;而科学、艺术等亦必可以进步发达,为从古以来没有那样的好,这是我很相信的。我又相信马克思氏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他说有一句很有价值,很可注意的话,可是这句话,他的多数门徒却把它忘却了的。就是:“社会变化”是自然的现象,有自然的公律,如果违反了这个公律,则非失败不可。我们如以为有这种的关系,那就要把共产制度与实业制度并行,世界上要实业发达才能实行共产制度。照历史上看来,基督教也主张共产制度,也想到乌托邦(Utopia),然而他们都完全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工业的原因。假如现在中国政府下一道命令,实行共产制度。结果还是不过一道空命令,共产制度还是不能实现出来。因为现在的中国工业固然不发达,而许多的习惯是与共产主义相反对的;以前所领受的训练有许多的与共产主义不合的。所以,虽然有政府的命令,实行共产制度还是无效的。这也并不仅中国,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政府,它所作的事业,没有不为国内各种现象所限制的。而工业的限制,尤不可违犯,如果违犯了它,那无论什么政策都是不行的。

讲到社会改造问题上来,我们不要问什么是好,什么是有利益的?要问到实在情形如何,改造它的方法是怎样?近来勃拉克女士在这里讲演的“政治思想与经济状况”是说些过去的情形,我现在要说的,却不是关于过去的情形,是要说现在和将来的社会情形。因为谈到现在和将来的社会问题,要先明白现在社会和将来社会的实在情形怎样,才能知道要用怎样的方法。

以上所说的,是这个讲题的引子,现在要说到本文了。

现在社会问题中重要的,就是要寻出现在世界紊乱的根本原因,原动力是什么东西?将来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平定这个致乱的原动力?

我个人常常考察有史以来各种扰乱的现象,觉得有许多是循环的状态,不过一回有一回的不同,九九归原又复循环起来。正像着听唱一个调子,唱起来一次高一次,所用的乐器也慢慢地加多,快慢、激平也有变换。有时激越迅速达到最高的度数,又平缓下去。一会又回复起来,从头又新唱起。我们假如专看这个调子是好像没有用、没有理由的,但是若把全部调子合拢看来,便知道中间有一定的变化,社会变化也和这个一样,现在世界也许是一个调子唱到最高度的时候了,眼见得快要完了。我们用最高的眼光看来,历代以来的各种国家,虽然是一治一乱,不相一致,大体上看去还是向一致的方面进行,就是各时代都是进步的。

从历史上看来,古代的文明国可算埃及和巴比伦。巴比伦后来被波斯灭了,波斯又被马其顿灭了,马其顿又被灭于罗马,罗马后来又被灭于条顿人和阿拉伯人,阿拉伯后来又被条顿人所灭。一代一代下来,都是一治一乱。纷乱的时候自然文化衰绝。可是,一个国家被灭亡以后,必经过一个长时间,然后才有新的文化产生出来,但在这个文化停顿的期间,文化也有进步。这个正好像动植物一样,由生而衰而死。现在欧洲的文明已经由生而衰了,好像快要死去的样子。死去以后,再有新的产生出来。假如我们一代一代地比较起来,前代比后代,现在比将来,我们一定可看出其间必有一种进步。这种进步可分为两层:(一)知识方面的增加,(二)组织范围之扩大。在组织范围中间,尤以国家为最紧要。现在就国家组织看来,对于眼前的将来虽然没有什么好希望,但最后一步,即久远的将来,组织定会更加扩大,知识程度也会附着增高、发达。知识增高、学术发达,虽然自一方面看来是好的来源,他方面也是坏的来源。比如战争一事,与科学发达很有绝大影响,差不多可说没有科学发达则无这样激烈的战争。但这个于进化上也很有关系,没有它也是不可行的。说到知识一层大家尤其赞成它的好处。

现在又说到国家纷乱上来,对于无论什么紊乱,怎样才能使这种紊乱状态有条理?要使这种紊乱平息,只有国际共和国(International Commonwealth)才有这样的权力,用力来保持世界各处都不发生战争。P2-5

序言

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接纳过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论是千年前的零星游客,还是百年来的传教士、学者或者大师,他们先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寞和当代的崛起。他们经历了从好奇、探究、兴奋、赞叹,到幻灭、深思的心路历程,最后形成了专业的海外中国学。不知不觉中,这些亲临中国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从五四时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远万里,亲临中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让我们不但有幸目睹他们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并开始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来华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法国的萨特,印度的泰戈尔……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朋友。他们多年来关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现象。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伟人,也曾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是的,他们与中国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我们收录这些大师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愿以此来纪念这些文化名人,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亲历中国丛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亲历中国丛书》编委会

2014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精)/亲历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41789
开本 32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4103550
中图分类号 B561.54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13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