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留学时代/图书馆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留学时代》是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周作人、蒋梦麟、许地山等25位学人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美术、语言,皆有各自学科的特点;但负笈远行时的共性也都存在于各自的文字间。他们无不需要克服语言和心理上的困难,努力适应国外学习的方法与节奏。

希望这样一本小书,在今天依然是一“出国热”的时代中,能对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起到一点鼓励的作用。

内容推荐

《留学时代》是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人文学者的留学记录。收录的是周作人、蒋梦麟、许地山等25位学人关于留学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于了解二十世纪的留学文化,展望留学生涯,抑或反省留学得失,均有帮益。

目录

《民报》社听讲

负笈西行

牛津的书虫

在康奈尔的几年

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我所知道的康桥

爱丁堡大学中国学生生活概况

游学美邦(节选)

巴黎学子

雅典城美国古典学院

海德贝格记事(节选)

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节选)

我与鲁汶大学法学院

留英记(节选)

学习吐火罗文

哈佛七年

在牛津

我在耶鲁的时候

公费留学到巴黎

耶鲁谈往

杂忆留苏

在哈佛听课

哈佛的一天——知识的拾穗

哈佛教我一个“变”字

致陈思和老师——谈美国大学教育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蒋梦麟(1886—1964),现代教育家,1908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在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我拿出一部分钱,买了衣帽杂物和一张往旧金山的头等船票,其余的钱就以两块墨西哥鹰洋对一元美金的比例兑取美钞。上船前,找了一家理发店剪去辫子。理发匠举起利剪,抓住我的辫子时,我简直有上断头台的感觉,全身汗毛直竖。咔嚓两声,辫子剪断了,我的脑袋也像是随着剪声落了地。理发匠用纸把辫子包好还给我。上船后,我把这包辫子丢人大海,让它随波逐浪而去。

我拿到医生证明书和护照之后,到上海的美国总领事馆请求签证,按照移民条例第六节规定,申请以学生身份赴美。签证后买好船票,搭乘美国邮船公司的轮船往旧金山。那时是1908年8月底。同船有十来位中国同学。邮船起碇,慢慢驶离祖国海岸,我的早年生活也就此告一段落。在上船前,我曾经练了好几个星期的秋千,所以在二十四天的航程中,一直没有晕船。

这只邮船比我前一年赴神户时所搭的那艘日本轮船远为宽大豪华。船上最使我惊奇的事是跳舞。我生长在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里,初次看到男女相偎相依,婆娑起舞的情形,觉得非常不顺眼。旁观了几次之后,我才慢慢开始欣赏跳舞的优美。

船到旧金山,一位港口医生上船来检查健康,对中国学生的眼睛检查得特别仔细,唯恐有人患沙眼。

我上岸时第一个印象是移民局官员和警察所反映的国家权力。美国这个共和政体的国家,她的人民似乎比君主专制的中国人民更少个人自由,这简直弄得我莫名其妙。我们在中国时,天高皇帝远,一向很少感受国家权力的拘束。

我们在旧金山逗留了几个钟头,还到唐人街转了一趟。我和另一位也预备进加州大学的同学,由加大中国同学会主席领路到了卜技利。晚饭在夏德克路的天光餐馆吃,每人付两角五分钱,吃的有汤、红烧牛肉、一块苹果饼和一杯咖啡。我租了班克洛夫路的柯尔太太的一间房子。柯尔太太已有相当年纪,但是很健谈,对中国学生很关切。她吩咐我出门以前必定要关灯;洗东西以后必定要关好自来水龙头;花生壳绝不能丢到抽水马桶里;银钱绝不能随便丢在桌子上;出门时不必锁门;如果我愿意锁门,就把钥匙留下藏在地毯下面。她说:“如果你需要什么,你只管告诉我就是了。我很了解客居异国的心情。你就拿我的家当自己的家好了,不必客气。”随后她向我道了晚安才走。

到卜技利时,加大秋季班已经开学,因此我只好等到春季再说。我请了加大的一位女同学给我补习英文,学费每小时五毛钱。这段时间内,我把全部精力花在英文上。每天早晨必读《旧金山纪事报》,另外还订了一份《展望》(砌e仇砌础)周刊,作为精读的资料。《韦氏大学字典》一直不离手,碰到稍有疑问的字就打开字典来查,四个月下来,居然字汇大增,读报纸、杂志也不觉得吃力了。

初到美国时,就英文而论,我简直是半盲、半聋、半哑。如果我希望能在学校里跟得上功课,这些障碍必须先行克服。头一重障碍,经过四个月的不断努力,总算大致克服了,完全克服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第二重障碍要靠多听人家谈话和教授讲课才能慢慢克服。教授讲课还算比较容易懂,因为教授们的演讲,思想有系统,语调比较慢,发音也清晰。普通谈话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包括一连串互不衔接而且五花八门的观念,要抓住谈话的线索颇不容易。到剧院去听话剧对白,其难易则介于演讲与谈话之间。

最困难的是克服开不得口的难关。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中国时一开始就走错了路。错误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必须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矫正过来。其次是我根本不懂语音学的方法,单凭模仿,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发音。因为口中发出的声音与耳朵听到的声音之间,以及耳朵与口舌之间,究竟还有很大的差别。耳朵不一定能够抓住正确的音调,口舌也不一定能够遵照耳朵的指示发出正确的声音。此外,加利福尼亚这个地方对中国人并不太亲热,难得使人不生身处异地、万事小心的感觉。我更特别敏感,不敢贸然与美国人厮混,别人想接近我时,我也很怕羞。许多可贵的社会关系都因此断绝了。语言只有多与人接触才能进步,我既然这样故步自封,这方面的进步自然慢之又慢。后来我进了加大,这种口语上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了我在课内课外参加讨论的机会。有人问我问题时,我常常是脸一红,头一低,不知如何回答。教授们总算特别客气,从来不勉强我回答任何问题。也许他们了解我处境的窘困,也许是他们知道我是外国人,所以特别加以原谅。无论如何,他们知道,我虽然噤若寒蝉,对功课仍旧很用心,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多半列在乙等以上。P5-9

序言

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甫开,20世纪的中国恐怕就进入到了“西风烈”(冯友兰语)的时代。且不论留学东洋与留学西洋者的差异、隔阂,甚至门户之见,单就从容闳将第一批留美幼童送到大洋彼岸开始,百年来跨洋过海的一代代学人,都在我们的文明史上先后留下过自己求学求知的足迹。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中西学术交流、文明沟通具备了文化基础,才使得中国人“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有了实现的可能。从大陆到海洋,中国人在“留学时代”中,形成了新的思想交锋,如中西之辨、传统与现代、“冲击一回应”与“内在理路”等话题,都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里面有无数的故事,有欣喜,有悲伤,有些被记录下来,而更多者恐怕已经永远被埋入历史的尘土。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人文学者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美术、语言,皆有各自学科的特点;但负笈远行时的共性也都存在于各自的文字间。他们无不需要克服语言和心理上的困难,努力适应国外学习的方法与节奏。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学问,世人多有误解,蒋梦麟在本书中就公允地谈到“中国的传统教育似乎很褊狭,但是在这种教育的范围之内也包罗万象”,一个传统的学者,“具备学问的广泛基础”。而出国留学之后,学习者会受到西方某一学科较为完整的训练,在组织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赵一凡),会得到很大的思维与实践锻炼。正如浦薛凤留学时的老师所言:“我是推人下水,让你们自己学习游泳,浮沉不管。”留学前后的学习,大概是在“博中有精”、“专而又广”的状态中进行。这样的学习经历,在本书的种种留学故事中屡见不鲜,作者们想必也都受益匪浅。

本书编选反映“留学时代”的文章25篇,除对讹脱倒衍做基本的修订外,也保留了个别人名、地名上的民国表达习惯。希望这样一本小书,在今天依然是一“出国热”的时代中,能对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起到一点鼓励的作用。借用钱钢先生的话说,那些“留学时代”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人格化的奋斗象征”。

由于我们见闻有限,未能获得一些文章作者或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因而无法事先获得他们的允诺,请作者或其家属鉴谅。并请见书后示知联系办法,以便奉寄样书与稿酬。

后记

20世纪中国的许多海外留学记录之所以好看,原因在于20世纪本身是一个“极端的年代”,充满了“趣味横生的时光”(Interesting Times)。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王朝向现代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难的蜕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奋斗目标。时至今日,这依然是未竞之责。留学生群体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一个缩影。那些留学生的选择和奋斗,也只有配上如此的历史场景才显得珍贵,让后来者读来不胜欷欺。笑历史和命运有时候将人是如此玩弄于股掌之间,像一个木偶;叹人有时候以风中芦苇的勇气努力前行不屈不挠,像一位战士。这本选集里面的文章主要是人文学科的留学生的记录,还有许多理工科的留学生像邓稼先、钱三强、何泽慧这些精彩人物并没有留下完整的关于留学生活的文字,但是有时候事功要比文字更重要。

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周棉先生主编的《中国留学生大辞典》是我不时翻检的工具书。我依然记得大约十年前冒着鹅毛大雪在云龙山下拜访他的情形,也依然记得他对我的鼓励和期待。在这里我要谢谢他。选文篇目最终由春田和我讨论编订。感谢写出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希望读者们,特别是年轻的中学生读者们在这个依然“西风烈”的时代能够从这些文字里得到有益的启发。作者中有人没有能联系上,还望版权持有人鉴谅,请他们与三联书店联系,到时再寄奉样书和稿酬。最后,要感谢卫纯兄,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这本小书。

张耀宗

2012年5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留学时代/图书馆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9087
开本 32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4041466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