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沈从文先生建国后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且多为珍品,是一部深受专家赞誉和读者欢迎的文化读物,诚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典著作。
图书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沈从文先生建国后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且多为珍品,是一部深受专家赞誉和读者欢迎的文化读物,诚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典著作。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现代著作作家沈从文建国后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全书共五十四万字、七百余幅图,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一百七十九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三千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目录 序言 郭沬若 引言 沈從文 一 售石器時代出現的缝紉和裝飾品 二 新石器時代的繪塑人形和服飾資料 三 新石器時代的紡織 四 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銅人形 五 周代雕玉人形 六 周代男女人形陶範 七 戰國楚墓漆瑟上彩繪獵户、樂部和貴族 八 戰國帛畫婦女 九 戰國楚墓彩繪木俑 一〇 戰國彩繪漆卮上婦女羣像 一一 戰國雕玉舞女 一二 戰國雕五小孩和青銅弄雀女孩 一三 戰國銅鑑上水陸攻戰纹 一四 戰國青銅壺上採桑、習射、宴樂、弋獵紋 一五 戰國鷗尾冠被練甲騎上 一六 戰國珮玉彩琉璃珠和帶鈎 一七 江陵馬山楚墓發現的衣服和衾被 一八 馬山楚墓小上的錦绣 一九 西漢墓壁畫二桃殺三士部分 二〇 漢空心磚持戟門卒 二一 漢貯貝器上滇人奴隸和奴隸主 二二 高冠盛裝樂舞滇人 二二 西漢畫像磚 二四 漠石刻垂綬佩劍武亡 二五 漢代陶俑磚刻所見農民 二六 戴花釵:二女僕 二七 漢甲都壁畫伍佰八人 二八 漢代舞女 二九 漢畫刻中所見幾種騎士 三〇 漢朱鮪墓石刻 三一 漠、魏晉墓壁畫男女像 三二 漢石刻裨筆奏事官业 三三 束漢墓彩繪壁畫和石刻 三四 漢講學圖書像磚 三五 漢武氏石刻貴族梁冠和花釵 三六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卜幾件衣服 三七 漢代錦绣 三八 東晉竹林七賢圖磚刻 三九 晉女史箴圖中八輿伕 四〇 晉女史箴圖臨鏡部分 四一 南朝斷琴圖部分 四二 晉六朝男女俑 四二 戴菱角巾披鹿皮裘的帝王和二宫女 四四 南北朝鄧縣畫像磚婦女和部曲鼓吹 四五 南北朝着兩當鎖擁儀劍門官 四六 北朝景縣封氏墓着袴褶俑 四七 北朝景縣封氏墓出土男女俑 四八 北朝敦煌壁畫甲騎和步卒 四九 北朝着帔子伎樂俑 五〇 南北朝寧懋石棺线刻各階層人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从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04393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40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16 |
CIP核字 | 2011125599 |
中图分类号 | K875.24 |
丛书名 | |
印张 | 42.5 |
印次 | 6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3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