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可以不抓狂(办公室情绪调控术)
内容
编辑推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心理资本时代,同智力资本一样,心理资本在21世纪也应当成为每个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重要资产。无论所处何处行业,未来十年内所有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将是如何支配以及管理员工的情绪和理智。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一个心理资本,资本状况是优良还是糟糕,对工作业绩至关重要。

刘宇辉编著的这本《你可以不抓狂(办公室情绪调控术)》结合案例,为职场新人、管理者面临的职场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团队心理资本建设给出了实用的指导。

内容推荐

刘宇辉编著的这本《你可以不抓狂(办公室情绪调控术)》通过对时下职场中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抓狂——的解剖与思辨,揭示出这么一条道理:任何生命(包括企业)的成长,都要经历自身正负能量角力的过程。人在万难之际因无处发泄、无计可施而暴露出来的抓狂情绪,正是导致负能量无限度膨胀的首席帮凶。而本书所将要做的,恰是帮你把“放下抓狂”的心灯点亮。

目录

序 你可以不抓狂

第一章 职场抓狂百态

 “干哈都没意思”——外表冷漠,内心抓狂

 “我可以干得更好”——我怎么这么没用?

 “老板是白痴”——我怎么这么倒霉!

 “员工是废物”——当老板咋就这么难?

 “又被裁了!”——房贷车贷,老婆孩子,能不急吗?

第二章 抓狂背后的情绪

 隐蔽情绪之一:痛苦

 隐蔽情绪之二:愤怒

 隐蔽情绪之三:恐惧

 隐蔽情绪之四:厌恶

第三章 你属于哪一种类型?

 容易让别人抓狂的类型——攻击型

 容易让自己抓狂的类型——消极型

第四章 化解抓狂情绪的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吸引力原则

 原则之二:别总拿个性说事儿

第五章 化解情绪的自我训练

 深度了解你自己

 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记日记

附录1 音乐处方

附录2 关于MBTI职业人格测试

试读章节

近日某医院一位女医务人员的微博引爆网络。

她是这样写的:“测试人品的时刻到了,有个病人的血压在往下跌,半夜极有可能得起床收尸。我未雨绸缪,殡仪馆的电话也问好了,但还是希望她能顶过今晚,这大冷天的,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

“事实证明我的RP(人品)实在太好了呀,昨晚家属无数次要求拔掉输液管让病人安心而去,我一再拒绝,硬是把她的生命延续到了今天。在我下班的时刻她开始吐血,估计也就这几个小时的事了,反正不关我的事了,我下班了,噢耶耶耶~~”

让我们再来看看各方的评论:

网友:“以这样的方式放弃医德,让人不能接受。”“冷血!”“愤怒!请敬畏生命。人活一世决定不了自己的寿命长短,但是至少在死的时候要有尊严。在医患关系脆弱的今天,出现这样的护理人员让人遗憾,开除吧。”“白衣天使,以前是个光辉的称号,现在,神马都不是了。为了这个曾经的称号默哀一分钟。”……一时间激愤的网友甚至展开了人肉搜索,很快锁定了博主的身份和所在医院,此事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博主所在医院很快在网站上发表《郑重声明》称,涉事医生因“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不当言论”被调查,并且已经对该医生“提出严厉批评教育”、“鉴于该事件对我院造成的不良影响,医院已停止其处方权并调离临床岗位”。还有网站说涉事医生被调离临床岗位,去了洗衣房,总之大有不严惩不能平民愤的感觉。

整个事件的细节我们不在这里深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不能、也不应该入眠的夜晚,年轻的女医生百无聊赖地摆弄电脑(也许是手机)发送这些信息的时候,她一定想不到互联网有如此强大的宣传效果,也一定想不到自己能够这么快就成为名人,而且是如此的臭名昭著!据她的同事反映,这位女医生今年才27岁,性格一向很好,没有人相信她能够发出这样的信息。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来自她同事的意外,或许她的同事会在暗中为她感到惋惜,或许她们会庆幸自己没有那么迷恋网络,从而避免了被网络出卖的命运。总之,一个倒霉蛋无意间成了众矢之的,别人痛骂也好,同情也罢,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当事人的职业前途就这样被断送掉了。大家都知道,停止处方权对一个医生来说无疑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终结,她才27岁啊,职业的道路还没有展开就这样狼狈地收场了,实在令人遗憾。我想这会儿,她的内心一定很抓狂。

我和我身边的一些从事医学工作的朋友谈论此事,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于愤怒的网友。他们大多会对当事人报以同情,他们说:“你们到我们医院看看,永远都有看不完的病人,随时都要准备抢救、接收新的病人。到晚上七八点钟,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了,可连句话都顾不上和家人说,就得接着赶晋升的论文、看各种各样的最新资料……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就很幸运了。”“现在想来,当一名医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有的病人病情重,却不愿意合作,病人无故欠费,扣的却是自己的工资,真累!真累!真的累!”有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中百万人口拥有医生的数量也不足30人,医疗结构和医疗环境的诸多问题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据最新研究显示,我国竟有77%的医务人员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中重度倦怠的人数高达44%。他们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上。正如上面那位27岁的女医生在微博上表现出来的冷酷与无情实在令我们不寒而栗。P3-5

序言

我第一次接触“抓狂”这个词还是从一则笑话中听到的。我记得这则笑话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

一天,儿子写作业,不知道“抓狂”什么意思,于是请教爸爸。爸爸想了一下,拿起电话,随意拨通了一个电话,很快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喂?这里是林公馆,请问您找谁?”爸爸说:“你好,我找刘德华。”“您打错了。”对方礼貌地回答,随即电话里传出了滴滴的电话断线的声音。过了两分钟,爸爸又打过去,那边又问:“喂?这里是林公馆,请问您找谁?”爸爸说:“我找刘德华。”电话那边有点儿不耐烦了:“对不起,这里是林公馆。”然后挂了。又过了两分钟,爸爸第三次拔通了那个电话。“我找刘德华。”那边传来恼怒的声音:“我告诉你了,这里是林公馆,你再骚扰,我要叫警察了。”放下电话,爸爸对儿子说:“这就是生气。”儿子说:“那抓狂呢?”爸爸第四次拨通了那个电话。“喂,您好。这里是林公馆,请问您找谁?”爸爸说:“你好,我是刘德华,刚才有人找我吗?”电话里传来摔东西的声音。爸爸对儿子说:“这就是抓狂。”

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我还是很佩服这位充满幽默感的爸爸和儿子的这种交流方式,你可以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是这样的:还是拿上面的那个故事为例,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演绎一下:儿子问正在看书的爸爸:“抓狂是什么?”爸爸很耐心地解释说:“抓狂就是非常愤怒。”“那,爸爸,什么是愤怒?”“愤怒就是生气,郁闷。”“那,爸爸,爸爸,什么是郁闷?”爸爸丢下手里的书,“你看看爸爸,爸爸现在就是郁闷!”“你为什么郁闷?”“因为你让爸爸很生气。”“我怎么让你生气了?”于是爸爸愤怒了,儿子被吓哭了,儿子最终也没有明白什么是抓狂!但他们不知道,此时此刻的爸爸和儿子内心感受到的情感正是“抓狂”!

上面的故事发生在爸爸和儿子之间,同样的情境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能大家会认为第二个爸爸只是缺乏了一些幽默感而已,他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最后的结果很糟糕最主要的原因是儿子太幼稚。如果是在职场上,都是一些成熟的人,这种情况大概就不会发生了。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一名资深的职业顾问,职场是我最熟悉的舞台,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名后台的观众,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白领精英们。他们喜欢把办公室的门卡挂在脖子上,然后斜插在上衣口袋里满脸骄傲地走出写字楼;他们说话速度很快,并为不时带出的几句英文洋洋得意;他们喜欢讨论:“我老板怎样怎样……”他们把加班作为逃避一切应酬的借口……在所有人的眼里,这些经常行色匆匆地出没于高级写字楼之间的人衣着光鲜、精明干练,而且永远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别人羡慕都来不及,他们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他们和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抓狂”似乎很难沾上边。

我的工作性质让我既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内部,也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游走于求职者和在职者之间,独立的身份让我可以倾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被裁员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人力资源经理问:“您有没有什么课程或者方法可以很好地管理员工的情绪?”“员工总是和公司对着干,我们在中间受夹板气,我们应该怎么办?”企业的管理者抱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员工太现实,只想收获,不想付出!而更多的时候,我所面对的是满腹委屈、一脸无奈的员工,他们通常会问:“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我该怎么办?”“有没有合适的工作给我,在这里我已经快崩溃了!”……面对这些问题我实在无语,因为他们原本也没有指望得到答案,不过是发泄一下情绪罢了。不管薪水多少,不管公司好坏,不管职位高低,虽然白领精英们各有各的烦恼,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太多的冲突、矛盾、困惑和迷茫纠结在一起,谁也说不清楚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总之,他们嘴上总挂着一个词——“崩溃”!如果职场真是个舞台,前面提到的爸爸和儿子在看戏的话,爸爸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对儿子说:“看吧,这就是抓狂!”

就在上个月,应某高校的课题邀请,我参与了一个关于职业心理健康的调研工作,调研的结果再次验证了我的直觉。

在“您认为您所在的岗位工作压力大吗?”这项调查中,有47%的员工表示压力较大但还可以接受,41%的员工认为压力非常大,甚至有人认为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在“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这项调查中,有32%的员工认为来自于工作业务,有27%的员工认为来自于职业发展,有41%的员工认为来自于职场的人际关系,仅有4%的员工选择来自于家庭生活中的琐事;

在“您认为工作中最困扰您的是”这项调查中,19.8%的员工认为是“工作、生活难以平衡”、18.8%的员工认为是“工作负荷较重”、17.1%的员工认为是“职业技能、知识的不断更新”,以上三项是所有十五个选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

在对销售岗位的调查中,情况则更为严峻。82%的员工认为完成公司要求的销售业绩有一定的困难,18%的员工认为无法完成;84%的员工认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只有16%的员工认为付出与收入等值,20%的员工表示想退出这个行业,78%的员工表示要坚持到有其他好的机会,只有2%的员工表示要坚持到底。从事IT技术岗位的调查数据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目前职场人士的生存状况,然而更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压力指数的急剧上升引发的情绪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关于被调查者采用何种方式来排解工作压力一题中,我们发现被选数量最多的前三项分别为上网(19%),与亲人、朋友倾诉(14%)和让低落心情自然恢复(13%)。同时还有5%的人选择借酒消愁,6%的人选择大量饮食,9%的人选择疯狂购物,而选择专业人士帮助的只占4%。

很多人认为工作压力引起的情绪波动属于自然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们的身心健康正在逐渐被来自职场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情绪所侵蚀,而纵容这种侵蚀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仔细读读开头的两个故事,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我们原本可以不抓狂!

忙忙碌碌的白领们,繁忙的工作之余,让我们来一次心理按摩吧。相信我,驱走抓狂的心魔,让快乐的心态重新回到我们身边,绝对不是幻想,不管环境如何,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

刘宇辉

2014年3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可以不抓狂(办公室情绪调控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宇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1499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3319818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