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永逸著的《忧郁的民俗学》结合民俗学学科特征、历史、发展现状,对“忧郁的民俗学”这则小品中身患抑郁症的母亲病因进行了探析,描述了西南山区一个偏僻小山村的乡风民俗,也不乏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与此同时,它又跳出了个体的束缚,提出很多关涉人存在的基本意义的话题,以此激发读者对当下生活世界的反思
图书 | 忧郁的民俗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岳永逸著的《忧郁的民俗学》结合民俗学学科特征、历史、发展现状,对“忧郁的民俗学”这则小品中身患抑郁症的母亲病因进行了探析,描述了西南山区一个偏僻小山村的乡风民俗,也不乏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与此同时,它又跳出了个体的束缚,提出很多关涉人存在的基本意义的话题,以此激发读者对当下生活世界的反思 内容推荐 在岳永逸著的《忧郁的民俗学》中举目四望,学科的红火、老母的暮年、小我的悲喜、艺术的光晕、民间的段子、乡土的音声、节庆的盛大、泰斗的脾气、诗人的才情交叠缠绕,细细品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环绕着土地,也环绕着民俗,一起描绘着这个急速奔走的时代。 目录 一、急景凋年:民俗学·老母·小我 1.小引 2.小学科的大窘境 3.“民俗学,那是干啥的?” 4.文学与史学的民俗学 5.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 6.Folklore Studies:被忽视的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学 7.重点学科:沉重的叹号 8.竖筷插碗的风波 9.乡土中国的医与患 10.日渐文艺化的倒痰 11.母亲的家世 12.槐树地的风水 13.“两头蛇”的窘境 14.擦肩而过的走阴 15.“我的病是你们整出来的!” 16.孝道的吊诡:老无所乐 17.忍辱负重的“非遗” 18.没了眼睛与嘴唇的土地 二、草根·小剧场·空壳艺术:当代艺术神话的小成与光晕 1.草根相声的阳谋 2.大、小“剧场”及共复象 3.“原小态”艺术的摆渡者 4.被遗忘的赛社和革命剧场 5.神话吹牛皮 三、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守旧的民间叙事 1.阴门阵的当代史 2.园丁与花果蔬菜认同的限度 3.粗俗的背后:老西儿与二姑娘 4.现代性:“都市”民俗学的魔咒 四、大春节观的确立:从旁观型春节到参与型春节 1.年味儿浓的难度与高度 2.个体的尊重,人的节日 3.政府与社会的可能性 4.食洋化之:从七夕到春节 五、水穷云起:周作人的脾气 1.破门的威力 2.刚柔兼济:作为另类的思想家 3.适兴:倔犟的童痴 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忧郁的民俗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岳永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2991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2014043703 |
中图分类号 | K890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09 |
宽 | 14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