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曼编著的《品牌+建筑(体验经济下的建筑设计)》是第一本以体验经济为前提的建筑学著作。它揭示了建筑师——以及推而广之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所有的体验性工作者——如何创建真实、有意义且令人心驰神往的场所。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将建筑从它的形式、美学和道德禁锢中释放出来,并将其看作一个品牌来进行探讨,从而获得意义深远的影响和体验。
图书 | 品牌+建筑(体验经济下的建筑设计) |
内容 | 编辑推荐 柯林曼编著的《品牌+建筑(体验经济下的建筑设计)》是第一本以体验经济为前提的建筑学著作。它揭示了建筑师——以及推而广之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所有的体验性工作者——如何创建真实、有意义且令人心驰神往的场所。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将建筑从它的形式、美学和道德禁锢中释放出来,并将其看作一个品牌来进行探讨,从而获得意义深远的影响和体验。 内容推荐 在21世纪,我们必须将城市视作品牌建筑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城际轮廓线;将建筑视作广告和目的地,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本身已经成为产品:我们消费的不再是实实在在的物件,而是我们的感知,甚至是生活方式。在品牌建筑的新环境,建筑物不再仅仅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与我们想象和期望自己是谁密切相关。在《品牌+建筑(体验经济下的建筑设计)》一书中,安娜·柯林曼通过考量一些有争议性的品牌建筑实践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 建筑的品牌化意味着身份性的表达,无论是企业的还是城市的;纽约、毕尔巴鄂和上海已经成功利用建筑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并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通过在更多的城市综合干预措施下支持标志性建筑物的创造,以及切断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复杂性身份,今天的品牌建筑在许多情况下变成了“复制文化”。 建筑师如何利用品牌化从内部来分化场所,而不像当前所趋向的从外部来分化场所呢?当建筑汇集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福祉,以帮助人们和场所重新自给自足时,就像柯林曼所写的,它可以是促进文化和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目录 1 导论:体验经济中的建筑 2 眼之未见 2.1 轮船:从功能到体验 2.2 航空:从硬件到软件 2.3 汽车:从标准化到大规模定制 3 规范的改变 3.1 体验性经济 3.2 建筑作为体验 3.3 品牌 3.4 增加的价值 4 没有建筑师设计的建筑 4.1 有故事的建筑 在品牌化的体验中生活 4.2 实在的品牌景观 时代广场和波兹坦广场 耐克小镇 4.3 非凡的品牌景观 第三大道:进化为“平面”品牌景观 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重塑公共体验 灵感 5 无营销者的营销 5.1 创作无法预知 5.2 包容的批判 5.3 高端与低端相混 5.4 流体建筑 5.5 数据景观 5.6 基于时间的策略 5.7 参数化设计 5.8 SHoP建筑事务所 5.9 现代主义的遗产 6 市场营销 6.1 市场营销如何胜过现代思想体系 6.2 建筑作为产品:理解、创造和交流 7 建筑 7.1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变化的外壳和变化的鸭子 区域营销 7.2 设计图的幻想 从构图到布局 从对象到场所 “动线”为宜 从墙体到表皮 7.3 纯心灵的创作 意图的清晰可辨 间断的前台和后台 戏剧艺术+多样性+细节 附录1:人物形象制度的意义 附录2:帕特农神庙 8 超越毕尔巴鄂 8.1 建筑作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8.2 建筑作为品牌实体 8.3 建筑作为景象 9 建筑作为品牌 9.1 团体的品牌 市场和地域之间的矛盾 企业建筑 大众和福特汽车个案研究 从硬着陆到软着陆 激发灵感 9.2 城市品牌 立足本地,放眼全球 建筑作为营销工具 概念工程 9.3 住宅品牌 品牌主义 叫“你”的品牌 10 对建筑师的10个提醒 10.1 从产品到品牌 10.2 从需要到渴望 10.3 从性能到体验 10.4 从计划到设计 10.5 从方案到环境 10.6 从硬着陆到软着陆 10.7 从功能到形式 10.8 从商品到催化剂 10.9 从物质到人文环境 10.10 从客体到主体 缩小差距 后记 注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品牌+建筑(体验经济下的建筑设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柯林曼 |
译者 | 王通//王杰平//陈诗欣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12403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3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8 |
CIP核字 | 2014183578 |
中图分类号 | TU2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1-4349 |
版权提供者 | The MIT Pres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