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一目击者/大家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家小书”是医学大家敞开心扉的灵魂之作,展示真性情之中的精彩人生。这精彩之中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有信仰、有理想,那正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所西药的。

编者们希望,无论医者抑或求医者,都可以从本套书中认识医学、认识医疗、认识医生。李宗浩著的《第一目击者》就是其中一本,介绍了先进的急救理念和急救事业的发展。

内容推荐

李宗浩著的《第一目击者》通过记录作者经历过的常态下的社区家庭的危重急症,到影响国家、地区的突发重大灾难的群体伤害事件;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急救中心的处置,到涉及国家政府高端层面的决策,作者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先进的急救理念和急救事业的最新进展。

目录

引子:难忘世纪之交的国际急救指南会议

解读:“第一目击者”

唐山大地震,使我走上医学救援之路

 “地震了,地震了!”北京急救站医生、司机迅速地聚在小院内

 我被派往抗震救灾指挥部,从此与灾害医学救援形影不离

 “截瘫”这个恶魔,绑架了人的身体,剥夺了美好的人生

 不幸中也有幸福的人

构筑北京的生命安全急救网络

 北京的急救再也不能靠人背、自行车驮、平板三轮拉了……

 “如果贵国政府帮助我们建立北京急救中心,其意义远超过建立一所医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度考察法国、德国急救事业

当代“心肺复苏之父”彼得·沙法说:生命不应匆匆离去,势将重现辉煌

 中华医学会原会长傅连障为我举行了“急救拜师会”

 我终于和彼得·沙法教授相见了

 复苏安妮的原型,为急救医学培训开拓天地

 “起死回生”的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

 餐馆里的猝死事件,老人大大地超过幼儿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复苏领域一场悄悄的革命终于来到

21世纪并不太平

 联合国秘书长说:“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受到灾害的伤害”

 2004年印度洋的一场世纪大灾难一海啸

 此起彼伏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

 地震以及频发的矿难,给我带来沉重的思考

 灾害医学救援的“处女地”已经不再是

 静悄悄,必须以“关爱生命,科学救援”来开垦

我依然怀有“空中急救”之梦

 长城脚下的誓言:“不建中国空中急救非好汉”

 临危受命,夜飞地中海伊维萨岛抢救急性心梗老人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阿尔卑斯山飘扬,德国授予我空中急救荣誉会员称号

 “好事多磨”,空中急救项目在地面举步维艰

 在寿椿墓地上祭奠,几年后获悉柯赖尔也已去世

技法我写作梦的文友和诤友

 从读《菌儿自传》,我认识了科普大家高士其

 我和高士其的“忘年之交”

 为了普及科学,我与高士其给国家领导人写信

 冰心、赵朴初、臧克家等文化“大家”和我的友谊

红日能回到你的怀抱:远去的岁月,走近的故乡

 乡愁,魂牵梦绕的江南古镇——南浔

 乡亲,叱咤风云的先辈,崇文重教的传统,笔耕不辍的大家

尾声:我从未想过放弃,春蚕到死丝方尽

试读章节

上世纪70年代,我是北京急救站的一名高年资医-生。那时急救站的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十几辆破旧的国产救护车,每辆车内仅配备1副帆布担架;急救站的二十几名医生、护士分成4个班组轮流值班,接听整个北京市仅有的一部紧急呼救电话——555678,随时要迅速派出医务人员随救护车赶赴现场。

“现场”,或是城内的一条小胡同,或是远在郊区的山村,像如今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房山“十渡”。那时如值夜班到郊区抢救,肯定是“一夜不归”。坐在摇晃颠簸的“老牛破车”里,沿着坎坷不平的山路爬上爬下,早已习惯了。没有抱怨,因为病家见到了我们如遇见“救星”那样满是虔诚与渴求。

当在微弱的灯光下,给风湿性心脏病人静脉注射了强心剂,吸上了氧气,让病人端坐起来,病人喘息不停的状况渐渐有了改善,嘴唇、指甲的紫绀渐退,开始隐现出淡淡的红色,这种“立竿见影”的疗效,带给我们何等的欣喜呀!

当臀位难产的妇女经过初步检查需送医院时,我们不论是医生还是司机,都会毫不犹豫地与病家一起,小心地抬起沉重的担架,深一脚浅一脚走出院子,走下石阶,走上救护车……有时,尽管医生采取了措施,但是颠簸的路途,还是使得“性急”的产妇在半途中就生下了婴儿。我们在狭小的车厢内接生,要保证出生婴儿会哇哇啼哭,呼吸道通畅;还要保证剪断、结扎脐带等操作绝对无菌,以免产妇感染上破伤风等,其艰难、紧张程度不亚于攻坚战。但是当救护车里响起了婴儿哇哇啼哭的声音,我们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心中感到无比的喜悦1

1976年7月27日,我早晨8点上班,7月28日,早晨8点下班。我们这个值班组医生5人,其中1人负责接听急救电话,根据来电病情及事故情况派出急救车,其他4名医生轮流随车外出。那时的工作十分辛苦,值班24小时,然后休息24小时,如此循环,俗称“对打铁”。

那天,我在值班室内负责接听急救电话,即“总值班”。我喜欢这个差事,在室内处理来电,有充足的时间看书,还可以做文献卡或写读书笔记。

那天晚上,急救电话铃声不断,事情很多,我也几乎没有时间看书,后半夜安静了片刻,我不知不觉在值班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突然,那结实的木制单人床猛烈地摇晃起来!一种职业本能使我立即起床,这时,我已经十分清晰地感觉到地面在强烈地震动!那时北京急救站蜗居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东华门,面积很小,门诊大厅小小的,屋顶全部是玻璃,我们戏称为“玻璃大厅”,这时它也在“咯吱咯吱”作响。一刹那间,值班室对面的门全打开了,医生、司机纷纷走出房间,跑到了只有三四米宽、十几米长的玻璃大厅里。随后大家觉得不安全,又很快聚集到了近在咫尺的小院子里,大家挤在一起紧张地说:“地震啦,地震啦!”

我们这些从事急救行业的人,毕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而且大多数人还参加过前不久河北邢台地震的抢救工作。我作为总值班,又是高年资医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领导责任,与大家简单地商量后,嘱咐大家“各就各位”,严阵以待。我立即回到值班室,去守候全北京市唯一的那部急救电话。其他医生开始分头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急救包,准备夹板、绷带、外科缝合包等外伤用的抢救物品,司机也做好随时出车的准备。

北京急救站尽管机构很小,但很精悍。临街的一排6个灰色的车库门打开,即是6辆整装待发的救护车,只要一发动,就会像离弦之箭,驶往目的地。当时的北京急救站地处北京市中央,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急救车在南池子大……

P8-10

序言

100年前,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S.r William Osler)指出,医学实践的三大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3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革。

但是,当我们阅读“大家小书医学家卷”的这3位医学家的故事之后,为之怦然心动、为之慨然振奋——奥斯勒的难题是可以解开的,医学的困惑是可以释然的!

首先,我们发现,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格特点:敏学好求、知趣兼备、孜孜不倦。所以,他们虽然从事的医学专业不同,却都是本领域的佼佼者。

其次,他们都具有令人钦慕的心灵基础:对人,特别是对病人的善良、同情和关爱,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及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对国家、对民族、对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思想、思索和思维的睿智。所以,他们的成绩卓尔不凡,他们的为人广受爱戴。

其灼热的行为闪光是:洞悉科学、潜心医疗、演绎哲理和深谙人文。我们又会从他们有趣的、耐人寻思的成长历程中,领悟其精神和意志、热情和勤奋。因此,他们不仅是光彩照人的医学家,也是硕果累累的科普作家,甚至是闻名遐迩的社会公益活动家,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知道,“一个好医生应该是这样的”!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学求善,而医学正是把真、善、美结合起来的崇高而庄严的事业。几位大家做到了。我们都应该为之努力。在其中。我们满怀对生命、对病人、对医学、对自然的敬畏,这是一种令人诚惶诚恐的尊崇,一种对尊崇者神圣的惊叹。这也正是大家们最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努力培养的气质。

我与这几位是同龄人,从医50余载,感同身受。读起他们的美文,备感亲切温暖,如醇酒浓香,回味无穷。我还以为,不论是资深医生抑或年轻医生,无论是医者抑或求医者,甚至各行各业的公众,都可以从中认识医学、认识医疗、认识医生;或者在我们梦想的世界里,既像他们一样恪守良知、担当责任,又像苏格拉底一样无忧无虑、和谐愉快。

郎景和

2013年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一目击者/大家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宗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04226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3315064
中图分类号 R459.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