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如夏花(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上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始终是战胜癌症的关键。真正击垮病人的往往是恐惧、无知、消沉和放弃!

《生如夏花(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手记)》中方紫鸾以作者和患者的双重身份,深刻记录病友、医生及家属的独特的心路历程。

不要等危机四伏的时候,才燃起对生活的热爱!

内容推荐

乳腺恶性肿瘤,是现今最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我们熟悉的“林妹妹”陈晓旭、“灵魂歌者”姚贝娜正是因乳癌逝世,秀兰·邓波、汪明荃都是乳癌患者,安吉丽娜·朱莉甚至为了预防乳癌而选择了切除双侧乳腺。

《生如夏花(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手记)》生动温情又不失诙谐地记录了作者方紫鸾与身边病友、医生以及家属们相互鼓励、抗癌康复的心路历程。她们用最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命的痛楚,在科学的诊疗与精心的呵护下,让死神绕路而行。同时提醒大家,不要等危机四伏的时候,才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始终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从现在开始去感知幸福感恩生活吧,让每一天都充满珍惜和满足。

目录

前言:幸福的含义

一、患者篇:癌,不等于死亡

 琳达姐:那时,已写好了三封遗书

 娟儿:我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蜜罐里

 兰姐姐:久病成医的“兰百科”“兰博士”

 保姐姐:酷似邓丽君的双料“少奶奶”

 秀甄姐:手术的前一天,我被逼离婚

 小兔: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

 小雯:我只负责做好自己,其他的交给命运

 小雨奶奶:八十六岁了,越活越明白

 梅子: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夏青:敞开心扉让灵魂放光

 真真:儿子陪我去化疗

 田心:我要永远朝着幸福跑

 小逗妈:欢笑和美丽,且二且珍惜

 英子姐:死神啊,请一直绕道而行

二、医者篇:爱与生——把最好的治疗给予患者

 张斌主任:保乳、保腋窝都不是梦

 宁连胜主任:有一天,我会写一本回忆录

 蒋奕医生:因为我也是女人是母亲

 唐磊医生:帮乳癌女人找回曾经的美丽

 朱鹰主任:仪器无情人有情

 葛洁医生:救死扶伤不能仅靠有同情心

 刘红主任:癌症只欺负胆小的人

 朱莉医生:一个电话号码,温暖了多少患者的心

 吴明怡护士:熟谙预后小常识

三、家属篇:爱与宽容——乳癌女人康复路上的指南针

 孟欣和彭菲(母女):我是你的小呀小棉袄

 苏平与黄晓(母子):现在最重要的是妈妈

 徐梦梅和徐笑梅(姐妹):二百七十个舍家弃业的日夜陪伴

 小郭和苗苗(夫妻):陪着爱妻一起剃光头

 廖琴与婆婆(婆媳):既是患友爱,又是家属情

四、警示篇:珍爱自己,把握命运

 张宁宁:“幸运儿”是我的新昵称

 胡可怡:孤注一掷怀孕为哪般?

 徐晓晓:把来津治病当作一次旅行

 女博士:偏听偏信,酿成祸患

五、秘籍篇:两多三要,方方的贴心秘籍

 贴心秘籍一:多自信 历经炼狱破浪乘风

 贴心秘籍二:多欢笑 花样美颜良好开端

 贴心秘籍三:要放下 不必刻意顺势而为

 贴心秘籍四:要无畏 豁然开朗向死而生

 贴心秘籍五:要坦然 剔除障碍迎接未来

后记:生如夏花之绚烂

闺蜜说:我眼中逆袭的方方

试读章节

经此一遭,我们内心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成为我们每餐必备的苦酒,一饮而尽或者是慢慢独尝,最终的结果都是脱胎换骨。此刻的我们,一如重过了一轮人生,将自己的身心都净化到婴儿的阶段,开启了崭新。

病友姐妹时常会说,生病后最大的变化是特别自卑,甚至不敢触碰别人关切的目光,总觉得那里面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会一下子把自己退化成可怜虫。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纠结,我患病之后反倒是更加自信了。生老病死原本就是人间的常态,更何况患病并非我们刻意而为的“坏事”,而是老天赋予的一种经历。

当然,鉴于手术与放化疗太过煎熬,也让经历的过程充满了痛苦。不曾亲身体会的人,根本无从想象这痛苦到底有多痛:刚开始掉发的揪心,成为“裘千尺”时的落寞,彻底成为“光头强”后的木然。每一次化疗后的百转千回,身体像一根被水泡了很久的面条,只能平躺在床上瘫软着。当然,就更不用说手术后一系列的后遗症,腋窝清除后的患肢残疾,全切后的胸部疮痍,面对镜子时的痛心悲愤……

为了活下去,我们都必须表现出自己难以想象的坚强,去面对去咬紧牙关,走完这一段如同炼狱般的人生。正因为此,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骄傲自豪吗?经此一遭,我们内心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成为我们每餐必备的苦酒,一饮而尽或者是慢慢独尝,最终的结果都是脱胎换骨。此刻的我们,一如重过了一轮人生,将自己的身心都净化到婴儿的阶段,开启了崭新。就如同站在一艘跨海游轮的甲板上,迎着风,望着游轮过后激起的一路白色波浪,得到了生命的感知,活着的认证。迎风破浪,是经历了炼狱后给予自己的勇气。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骄傲自豪吗?如此骄傲自豪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充满自信吗?

再有,很多病友姐妹在听到一些不好的例子时,总会直接联想到自己。这一点我非常理解,有时候甚至是一起手术和治疗的姐妹,发生了复发或者转移。我们都会心疼,也会由己及人,恐惧着噩运。但这些焦虑于事无补,只能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彷徨,进而让不过如此的消极萌芽。为什么不看看那些近乎于奇迹的榜样,为什么不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奇迹之一,而偏要把不好的可能联系在自己身上?更何况,很多复发转移的姐妹,凭借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仍旧可以战胜病魔。

尽管说人各有命,但我还是相信乐呵呵地过好每一天是自己所能把控的。偶尔感伤一下是人之常情,只是不能让这种悲观的情绪常伴左右。谁都帮不了谁,唯有对自己调整、认可、释放甚至是信任,才是改善自己内心的良方。

“大姐”,是我身边最亲近的几个病友中最为自信的一个。几乎经历了所有的治疗,但她乐观开朗真诚热情的性情没减反增。特别是她的发小在身患乳癌七年后复发转移,同样患病的她,时时探望细心陪伴;当好友不幸离世时,她仍旧坚持送完最后一程。我深怕这样的过程影响了“大姐”对于战胜病魔的自信,可她依旧每天笑容灿烂,对好友依依不舍的眷恋情绪,一丝都没有引申到自己的身上。望着读高三的女儿在书桌前刻苦学习,望着亲密爱人斜靠在沙发上休憩,“大姐”嘴角永远带着满足的笑意——日子照样过,生活无限好。与爱人白头,看女儿成人。显然,这是对未来生活自信满满的回应。

曾经的我是一个多愁善感、总处于悲观情绪的人——因为神经超级敏感,特别在意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因为小小任性和骄纵,偶有暴脾气的闪现;因为生活状态没有达到预期,自卑感渐渐滋长;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些挑剔……四年前,我开始正视自己,真诚地厌弃自己身上的另一个自己。

生病后,确切说就是在我躺在手术室的时候,脑海闪过了所有过往的人生片段。因为医疗水平的局限,所以癌症变得可怕;因为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所以癌症注定渺小。当我醒来后,躺在病房的床上,第一眼看到屋顶的雪白,那些片段便成为一个总结,日子要重新开始了,必须有一个改变了。于是,那些“因为”都有所收敛,空前的自信心让我满血复活。

毫不夸张地说,我变成了越来越好的一个我。如此这般,还有什么好自卑的,加倍自信才是——我终于活明白啦!

没错,自信满满,我们的每一天才充满了精彩。P301-303

序言

2014年4月12日,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民生关注》播出的一期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节目中,我以嘉宾身份与观众分享我的上一部作品——描写乳癌女人如何乐观面对生活的长篇小说《微加幸福》。

我的观点很明确,只要活着,就应该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幸福的暗示,给别人一张灿烂友好的笑脸,给上帝一份发自心底有爱的祈祷,如此,每一天都会给自己的日子微加一点幸福。

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变化是必需的,我经常对病友们说:“得了这么一场大病,如果还没有一次彻底改变,那就相当于不配合治疗,也就白受罪了。”

是的,当残酷的检查报告出炉之后,我便成为乳癌女人群体中的新成员。在与病友们一年多的接触中,有幸耳闻目睹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活乐章,或坚韧,或达观,或明朗,或阴郁。总之,她们演绎着“少奶奶”们最真实的遭遇。

所谓“少奶奶”,就是失去了乳房的女人,这其实是病友们给自己冠以的“幽默”称谓。因为身在其中,我才会洞悉这自嘲背后的真切渴求。

她们不是生活在古希腊,并不需要女战士(每一个女战士长大成人时都会烧掉或切去右边乳房,以便投掷标枪或拉弓射箭)的气魄,她们不过是品尝人间百味的平常女子,会为自己的人生缺失而哭泣、消沉、抗争。走近她们,往往会探测到生活的本质,会对世间万物产生一种别样的敬畏,因此我有责任,把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呈现出来,让广大读者可以看到命运多舛时的种种可能。

我是患者,也是采访者,更是大家的朋友,还是要把这种能量无限传递给世人的书写者。

我本身是一个超爱思考的人。但凡事有利有弊,这种习惯在促使我不断进步的同时,烦恼也会随之而来——总在第一时间准确地看到很多问题,自己的和别人的。现在回想,自己生病只怕也跟这“爱思考”有关。

经历磨难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纠结苦恼,甚至痛彻心扉地想搞懂为什么倒霉的是自己;另一种则是彻底释怀,发掘出自身最强大的潜能,勇敢并欣然地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

我肯定是后者。

首先,我从一个多愁善感的思考者,变为一个大而化之的乐天派。每天早上醒来,感受着阳光的明媚,都会给自己一个微笑。阳光是给予,是柔软、善意和信念,是温暖,也是光芒。病友们送了我一个绰号:小太阳。尽管我会开玩笑说,自己已经算是“老太阳”了,但还是真心喜欢这个称谓。“小太阳”——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其次,我从一个懒惰的宅女,变成了一个超级爱运动的“健将”。管住嘴、迈开腿,是我每天的功课,只要有闲暇,家里的跑步机总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  从人生的认知层面,变化就更大了:二十岁时属于愤青,行为指南是正直善良真诚热情,这肯定没错,但眼里不揉沙子。此刻的幸福标准和信念是必须成为真正的畅销书作家,特别在意写作上的成就如何,偶尔会有羡慕嫉妒恨在萌动。三十多岁时开始学会放下很多东西,在生病前,我自认为已有了一套对幸福的真知灼见——漫不经心地生活,与人为善地度日,做一个理智的感性主义者。充满热情,避免麻烦,总之,日子一定要过得清静。其实这里饱含了很多无奈,似乎对命运缺乏有底气的掌控,逃避的意味更大一些。到了四十岁,病了,经历过苦难磨砺,反倒彻底开悟了。我已经非常清楚幸福的定义,就是每一天都要过得有价值。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对价值的认定也不相同。而我所理解的,就是每一天都可以对周围的人充满善意,真诚相待,温婉微笑。善待身边人的同时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尤其重要,这是幸福的源泉,是能够助人为乐的前提。

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永远不会感知化疗的痛苦,在《微加幸福》里,我曾这样记录:“当那么多如同砒霜般的液体进入了我的身体,我在瞬间变成了一个用白开水泡浮囊了的馒头,柔弱无力,无法成型。”这丝毫不夸张,甚至仅仅是描述了某一个层面。我之所以能撑过来,除了激发潜能,就是运用美好事物转移法。

利用烤箱,我变身成为西餐厨子,制作各式各样的披萨、布丁、饼干和面包。大家来探望我的时候都会带走一些,孩子们都说方方阿姨做的披萨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当然,写作和力所能及的工作也让我坚韧许多。第三次化疗后,我开始去电台参加一档直播节目,一周一次的强度不高,顺便还可以散散心。因为对当下情感问题的中肯解析,能够帮助一些当局者走出困境,自己也特别开心。与此同时,《微加幸福》的创作也全面启动,整个治疗结束,这部长达26万字的小说也写完了。虽然过程断断续续,但真正用来打字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月。速度可谓超级快,而且一点也不觉辛苦,因为内心有满满的幸福感。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幸福的传递过程,而《微加幸福》上市后,我的幸福感就更强烈,因为它有幸成为了诸多病友的心灵鸡汤,同时也对更多女性读者起到了警示作用。

自身价值的进一步完善,让我的生活又微加了一点幸福,愈发淡忘了这场灾难带来的坏处,愈发体会病痛给生活带来的积极意义,也更通透地理解了知足、感恩和珍惜。

其实,世间万事,如果多想想好的一面,不难发现外人眼里的倒霉遭遇,之于自己,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我很知足,自己能及早发现病情,及早得以治疗。而更幸运的是,我生活在天津,生病后才知道天津肿瘤医院乳腺科在整个亚洲都是非常知名的。相比外地的病友,少走了很多诊疗的弯路,也省却了异地医保给自己带来的时间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损失。  我感恩一切。肿瘤医院乳腺一科的宁主任和他的助手葛洁、蒋奕、小陈,还有影像科的朱鹰主任、放疗科的朱莉主任,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都让我体会到了“医者父母心”的真谛。现在舆论经常聚焦医患关系紧张,而我的亲身经历却见证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善意诚恳。

“任何的仪器都不可能没有差误,但一颗充满暖意的心会降低这种误差。”这是我在送给朱英主任的《微加幸福》扉页上写的一段话。

感恩我的病友们,天津有一个乳腺癌病友交流群,群主是双乳全切的大姐傅新,和同样是双乳全切的郝慕鸿阿姨,以及“天肿”的张斌主任,他们一起为病友们创建了一个平台,让更多的病友能规范治疗,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积极心态。

当然,还要感恩我的爱人、家人、朋友们,生病后才知道自己对别人那么重要,才知道沐浴关怀的美好。所以我才会没有一丝磕绊地度过那大半年的艰难治疗期,而大家的关爱给了我更深刻的认知,让我拥有了更加博大的胸怀。

早上,坐在书桌前,一杯清茶,一台电脑,从窗外投射进来的阳光,脸上恬静的微笑。这就是幸福。这一切一切都让我更加珍惜,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身边的人,甚至珍惜每一个会遇到的人。只有珍惜,没有计较,让每一刻都充满欢乐。

不夸张地讲,我的病友们有着太多让人感叹世事无常的经历,都是真实的生活,不是杜撰的故事。我们在客观世界中延伸着自己的人生走向,信念就是必须在平常却不算平稳中让自己活得更好。最终的最终,我们会明白,幸福是什么?就是活着!

我的学生看了那期节目,在微信给我留言:“那些简单的叙述听起来坚强乐观,可我心底还是为您心疼。”温暖的话语往往是真情的表达,没有人能抗拒真情。如果幸福是那座我们必须攀爬到顶的山,那么真情就是可以让自己越来越走向幸福的那条山间小路。对于世人而言,警示大于感知,在厄运尚未到来之前,如果我们已知通往幸福的路该如何走,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很多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携手攀爬之路,虽有险阻,却终会到达顶峰。只因为,人生须尽欢,幸福随心走。

后记

已经出版了讲述乳癌女人如何坚强面对生活的长篇小说《微加幸福》,那么为什么还要写这本纪实性的《生如夏花:乳癌患者的康复手记》呢?因为在患病这快两年的时间里,真的认识了太多的患者姐妹,她们的故事、她们的笑脸、她们活着的劲头,都给我一种力量,一种必须为她们彻彻底底地去书写的力量,一种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如夏花的力量。

这本书,从各个角度,写了二十几个故事。多数是原貌重现,有的甚至就是故事主人公的自述。尽管在个别桥段稍加修饰,但这都不影响其真实性。一个接一个的故事,犹如展开了一次又一次对生命的探知。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带癌生存,在抗争中过最平常的日子,让每一个抗癌的日子都成为跟柴米油盐一样平常的乐章。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乳癌女人的康复之路,并非是强调癌症的可怕可怖,而是讲述她们如何去“生”——生活、生存、生生不息。

从生到死,每个人的轨迹似乎都是大同小异,癌症患者只不过是又多了一层体验。好在生命的延续性是广博的,包括在这体验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如江流般绵远流淌的印记。自由、潇洒,热烈、奔放。当你看完这本书,我希望你能体会到一点——生如夏花般绚烂,弥足珍惜每一天。

我很喜欢泰戈尔这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当然,也欣赏朴树的《生如夏花》,那是一首对即将逝去的青春年华的缅怀之作。所不同的是,朴树的基调是积极向上和明媚乐观的,泰戈尔的基调是悲凉淡定的,多了一份无奈和生命的感慨。

年少时,我也写过诗,也喜欢朗诵。记得十六岁那年,一个社团的活动,我大声地朗诵“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然后便被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在很傻很天真的阶段,即便可以说出“活在这个世界一天,就要像夏天的花朵一样绚烂开放,即使秋天就会凋零,但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一定要活得热烈,活得潇洒。死的时候就要如秋天的落叶一般静静飘去,不留下一丁点浮夸,静静消逝,但美丽依在”这种的解析,但其实并没有参透句子中具有的张力,仅仅局限在一种属于青春萌动下的自我宣泄。真正地走进这句诗的内核,并且将里边所有的养分都呈现出来,为自己所汲取,是在患乳癌之后。

反复听《生如夏花》这首歌,总不免被其中的某一个音符刺激到泪腺,那些绚丽多姿的生命之花,在夏日阳光最充足的时分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精灵,以此来诠释辉煌灿烂。这样的描述在我脑海中闪现,如同一种力量在驱使,给了我对生命的认知。

夏花的短暂,就如它的浓烈一样,都是一种尽情潇洒后的必然。既然美丽终究无法保留,那又何必仅仅限于惋惜,不如更珍惜,珍惜别样的美丽。这就是生病后我更加喜欢旅行的原因。走遍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让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其恰到好处的绚丽。

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去过不少地方,以往可能不觉得稀奇的景致,现在都会以最饱满的情绪去体会,去聆听天地间的山水幻化成的轻灵音符,去感念活着的每一天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呼吸问的存在感。贪恋眼中能看到的一切,珍惜心底蕴含的所有情感。不再迷恋摇滚,不会再觉得夏花的热烈就该是那种忘乎所以地摆头。

生如夏花,让阳光沐浴茂盛生长的花儿,再以最为平静安乐的姿态送走一瓣瓣花瓣的坠落,不带走一丝惆怅。在阳光下怒放,在阳光下耀目,在阳光下陨落。有的,只是阳光的相陪,而绝非最终的悲恸。在这个盛夏绽放过芬芳过,已然无怨无悔。

说了这么多夏花,那是因为我所熟知的每一个乳癌女人,在我心中,都如夏花一般,绚丽精彩,潇洒尽情。既然生,便同夏花一样的绚烂!既然爱,便要付出所有的情感!

更多的人,更多的时候,因为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有太多的曾经,于是总会在不经意间失去一份本该有的幸福体会。看雨的静谧,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看落日黄昏,是难言的枯涩和酸楚。那份淡雅和清新已被岁月冲磨得无影无踪,那份激情和洒脱已被时间尘封在最深处,仿佛独自游离在一个灰色空间!

本是无情物,却依旧可以让自己伤感,只因无法走出思想的牵绊,无法摆脱情感的纠缠。而当有一天,终于明白生命是一张没有返程的单程票,还不赶紧倒吸一口气,让自己以最酣畅的姿态,以最迅猛的速度,走进生如夏花的心境。只有热烈,只有奔放,只有阳光,只有绚烂,只有一切向前的呼应,只有对周遭一切的爱护与珍惜。弥足珍贵的每一个醒来的早上,都如一朵盛开的夏花般绽放着笑靥,给生命一个最值得感怀的画面。

是的,如今的我,真的已经懂得了“生如夏花之绚烂”这句诗,我的眼前也已经是一张张对生命充满了感知的努力活着的脸,全部写满了热爱。热爱生活、热爱万物、热爱亲人、热爱自己……

2014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方紫鸾笔下的《生如夏花》让我看到一种坚强,犹如野革烧不尽、碾不死的韧性。她不是男性化十足的所谓女汉子,却有着坎坷当前如微风拂面一般的坦然。有了这份自信与淡定,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著名演员 岳丽娜

感谢方方以既是作者又是患者的双重身份,生动而细腻地记录下乳癌女人独特的心路历程。她们有过恐惧,有过虚弱,更有磨难之后笑谈风雨的从容。她们是生活的勇者,是生命的强者,更是抗击病魔的胜者!

——著名导演 刘江

纵然胸器被缴又如何?乐观挺拔的人生,一定源自强大而勇敢的心灵。所以,这本《生如夏花》为所有正在经历相同病痛的女性朋友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更为仍然健康却不懂珍惜拥有的世人敲响警钟。

——著名编剧 张永琛

《生如夏花》向我们展示了残缺中却依然绽放的美丽。每一个坚强的存在,都是生命力的奇迹,正如断臂维纳斯,仍然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因为有了残缺而旺盛的生命,这个世界才愈发完美圆满。

阳光和美丽,宽容和善意,坚韧和明媚,感恩和珍惜。这正是我的老师方紫鸾笔下呈现的一切,相信每位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充分感知,愿《生如夏花》能给更多人带去力量和警示。

——新生代青春偶像 毛晓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如夏花(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紫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34080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429447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4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