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内容
编辑推荐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与孤独有关的散文集子,这其中汇聚了周国平等人对生命、对孤独的看法和体悟。在文章里他们没有直接提及孤独,但是在字里行间以及精神情感的塑造上,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在孤独里绽放的生命之美。

这本书里面,谈到了亲情、友情、故乡还有爱情。这些最真挚的人类情感,通过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独特的视角,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里展现出一幅幅别样的生命图景。

孤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逾越的高墙,面对这道高墙,有的人束手无策,面墙哭泣;有的人可能会想尽办法试图越过高墙;而有的人则会与这高墙为伴,直面人生的局限与枷锁。这本书就是在试图告诉人们,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能够成就人生。

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中国散文学会的精心挑选,可以毫不讳言的说,这本书代表了华语文坛的最高水平。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卓越、文笔非凡,同时也饱含了生命的真情。

内容推荐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他们在书里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还有珍贵的爱情。这些作家里有的还青春年少、有的已是耄耋之年。然而在他们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无一例外地都流露出或深或浅的孤独感。不论爱情如何美妙、世界如何精彩,孤独都是人类必须去面对和承担的永恒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将它改变。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也包括写下这些文字的作家们。然而这些生命底下的孤独,却终将会还给每个人更纯粹的美好与真实。

目录

代序——阅读与人生

第一章 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

 租客

 逃跑的人

 坟墓下的欢爱

 达古的春天

 悲 迓

第二章 你是自己的陌生人

 儿时的原2

 向前一步5

 秋风瑟瑟觅故踪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2

 爱是对阳光的欺骗6

第三章 成长,但永不变老

 那个楚狂人

 一只幸运的茶几

 我的“延川老乡”

 一边落叶 一边开花

 大雁情

 被侮辱被损害的灵魂

第四章 爱是让你更好的理由

 沉重的负债

 记黄包车牌号的母亲

 老枣树

 壶 碎

 乡村燕事

 卖烧豆腐的秋娘

第五章 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面包与煎饼

 从一帧照片想起

 北京碎事

 阳光下的魅影

 蛙声十里出山泉

 孔子的最后时刻

试读章节

租客

/纳兰妙殊

我是“租二代”,做租房客的生涯从降生便开始了。身为城市贫民,爸妈一直租房住,搬来搬去。官不修衙,客不修栈。这句话我小时一直听父亲和母亲互相告诫,在他和她忍不住想做点什么改变的时候。直到我上高中时,他们才攒够钱在近郊买了房,之前一共搬了七次。可惜我读的高中是寄宿制,因此始终无法与那间房子建立起太深厚的感情。

截至目前,我的租房生涯也断断续续持续了七年,尚未体验过“独租”。其实,只要碰到合适的室友,只要不把“隐私”太当回事,合租并不痛苦。稍感些微不适,只要想到“每次忍耐都是在挣钱”,也就怡怡然,坦坦然,不以为意。那些微不适,来自于早晨抢厕所期间,坐上还带着别人体温的马桶坐垫,来自洗澡时看到地上两滴血迹的恶心;来自做饭时忽然发现有人用过菜刀和砧板,而且还没洗干净……

我前三回租房是在上学的时候。租房广告在学校里到处都是,有的手写,有的打印,联系电话都竖着写在下面,剪成一排流苏状,如揽客的纤细手指,迎风招展。第一次,我搬进一间已经住了三个男孩的单元房。一位美术系姑娘与我合租。如果一部机器需要五个齿轮一起转动,那真需要极精准的调试,才能让它们不互相妨碍。第一个星期,我小心翼翼观察屋里人们的作息时间:几点起床,如厕漱口的时间长度;是否午休,如果不午休,中午从事什么活动,是召朋友来玩《实况足球》的游戏还是跟爸妈讲长电话;下午是否出门,晚上是否出门,几点洗澡几点睡觉……

同住的女生对我基本表示满意,不过一周后她也提了几点要求,头等大事是希望我每次回屋后都把插销插上。

为什么?

她睁大眼睛,对我的疑惑表示l京诧:不插门很危险!这房子里有三个男人呢!哦,不对,大于或等于三个,因为有时他们同学也过来洗澡、玩游戏。万一他们忽然闯进来,怎么办?

他们为什么会闯进来?

强奸……轮奸。新闻上报道过很多啊。

我的天哪,不会的!你觉得他们是那种人吗?

知人知面不知心。斯文败类还少吗?再说,就算他们是绅士,万一喝醉了,酒后控制不住自己呢?

我皱眉想了一阵,说,好吧,假设真有那种情况,你觉得一根手指头长的铁插销拦得住一群醉酒的精壮男人……

如果他们要撞门,门锁至少可以给我缓冲的时间,抓起武器来。

武器?屋里哪有武器?

她掀开被褥给我展示:在放枕头那个地方,贴着床头板,竟然放了一把铁榔头、一把水果刀。看见没?别怕,万一有人进来,你负责抱住腿,我用榔头爆头!

看她得意的表情,几乎是在盼望一个相信“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的冒失鬼闯进来,给榔头喂血,让刀锋开荤,为她的抗暴女英雄生涯祭旗。那种虚拟情景被她说得越来越逼真,我叹着气,在面前舞动双手,想把那个情景挥散。嗳,当初我们既然决定了跟男人合租,就算是默认敢冒这个险……好吧,我每次会记得锁门。

五只齿轮便如此转下去。日子过得还算顺利。偶有男生们在屋中衣不蔽体的问题,委婉地提出,他们都羞赧地表示会改。在我住过的房间里,第一间是最干净的。因为学生毕竟还脸皮薄,不好意思糟践得过分。那时我心眼单纯,不去想“凭什么别人不做我要做”这种问题,经常挽着裤脚,用墩布把客厅厨房卫生间统统拖一遍,把水泥地擦得青灰透亮,甚至蹲着用铁丝球一点一点刮掉厕所墙上的黄灰色的污垢。

可在后来租住的房子里,我再也没那么卖力地做过公共卫生。就像第一次失恋之后,就不会把男人看得那么宝贵了。我也懂得了谨慎地节约力气,不以房间之洁净为己任。降低要求多容易啊,得过且过,还不就那么回事。

P2-4

序言

代序:阅读与人生

阅读怎么改变人生

为什么要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一个人对于人生怎么有意义地度过是无所渭的,那么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不读书。可是,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是在乎的,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郡么,读书对于你就非常重要。

其实我们平时可能都在读书,但是有不同的目的,我分析了一下,大约有三种目的。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譬如说你的专业,你的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或者你读一些炒股的书、养生的书,如果你光有这样的读书,我不认为你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第二种目的是消遣,工作累了,业余的时间翻翻报纸,上上网,看看八卦新闻,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这也不属于我说的阅读。那么在我看来,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你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内心变得丰富、充实,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

当然这三者未必是对立的,我就说我比较幸运,我的专业是哲学,是人文学科,我又喜欢看这类书,对我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消遣,同时还有精神上的收获,这三者在我身上是统一的。大多数人的职业和人文学科没有关系,但是起码可以做到两者统一,就是通过阅读既得到精神上的提高,同时又得到很好的放松,当然你必须达到一定的品位才能这样。我强调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其实阅读的意义就在这里。人总是要过精神生活的,一个人如果说没有精神生活,仅仅是肉体生活和物质生活,那他还不是真正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精神生活呢?他不可能脱离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孤立地自己在那里过精神生活,这是不可能的。人类的精神生活是有一个传统的,你必须加入到这个传统里面去,从这个传统里面汲取资源,汲取养料,才能真正过精神生活。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最主要的载体就是书籍,所以通过读书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面去,去获取人类所创造所积累的精神财富,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起来丰满起来,这是你过精神生活的必由之路。

经常有人说一句话,也是大家重复特别多的一句话,叫作阅读改变人生。阅读究竟改变人生的什么?在我看来,主要不是改变人生的外在境况。比如说你是经商的,通过阅读你就能赚更多的钱吗?也未必。阅读给予你人生的不一定是这种外在的成功,而且我认为,以外在的成功为目的去阅读的人,他首先动机就不纯,他是读不好的,读不懂的,最后他会失望的,会放弃的。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调,哪怕你在外在世界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你仍然在做着原来做的事情,但是意义不一样了,因为你的素质不一样了。我真的觉得,一个人如果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哪怕他在外部世界里仍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那么实际上他就是做着不同的事情。

比如说作家,以写作为生的人,如果仅仅把写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仅仅是为了赚钱,这可能是一种做法。但是还有另一种做法,我有我的内心追求,写作也是我的精神生活,我一定要写真正让我自己满意的东西,能够体现我的灵魂追求的东西,我就不会只为了高版税、为了市场上的畅销去写东西。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职业,如果内心世界不一样,实际上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最主要区别真的不在于职业,而是在于内心的境界,在于你的价值观,你是为什么活着的,你把什么看得最重要。职业的区别不重要,同样职业的人可能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心灵不一样。有的人说隔行如隔山,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跟很多不同行业的朋友非常谈得来,包括官员、企业家、艺术家,我觉得真正能谈得来的人就是因为有共通的心灵。人应该有丰富的心灵生活,不要局限在某一个专业上面。作为一个人,老天让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要你专门来做某一件工作的,是要你来过人的生活的,是要你活出人的光彩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和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他们其实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他的世界是更广阔更丰富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讲过这个问题,他说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限度来看世界。你心中完全没有的东西,在外部世界里无论多么丰富,你都一定熟视无睹。你是一个心灵丰富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会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你是一个内心贫乏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一定是贫乏的。有的人心中只有功利,那么他是看不到功利之外的东西的。那些暴富而没有心灵追求的人,他们到了国外,无非就是购物,国外那些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他们是看不见的。

我自己感觉,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读书是特别大的享受,甚至比写作还享受,我说过写作是一种支出,把自己的储藏往外掏,而阅读是纯粹的收入,是在增加自己的储藏,让人感到很充实。你内心充实,这颗心自然会安静。名利当然也是好东西,不是坏东西,但只是次好的东西。如果你已经得到了最好的东西,同时你的物质生活还过得去的话,你对那个次好的东西当然就不会太在乎了。

我还感到,阅读不但能够让我有一个好的心境,能够养心,而且能够养生。一个人生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心态不好,忧虑,苦闷,焦躁,纠结,这是最容易让人生病的。包括癌症,癌症病人患病之前往往有一段心情忧虑的时期。所以,心态好是最重要的养生。多读点书,从读书中获得快乐,调整心态,或许可以使你长寿。你看大学者中寿星相当多,就是这个道理。我就说我的主要的养生之道就是写作和读书,这让我经常有一个喻快的心态,如果没有读书和写作的生活,可能我早就是一个你们看不得的老头了。

阅读能养心,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养颜。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一个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有个气质,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从表睛、神态、风度都会显示出来的。许多老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晾叹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

我还要加上一条:阅读可以惠及子女。作为一名家长,如果你通过阅读拥有活泼的智力生活和丰富的心灵生活,一定会给子女非常好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主要的环境,父母的素质形成了家庭里的一种精神氛围。父母爱读书,孩子会受到直接的熏陶。父母不读书,要让孩子爱读书,实在太难。现在让人很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只知道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忽略了这个更加重要的精神环境。

……

我的书写得再好,也和大师的水平相差很远。我认为当代无大师,过去的时代出大师,今天的时代出偶像。我不喜欢粉丝这个词,经常有人称是我的粉丝,我说不要当我的粉丝,粉丝是和偶像对应的,不要当任何偶像的粉丝,我们一同做大师的学生好不好。也有人会称我是大师,我非常真诚地说,我不是大师,我仅仅是大师的学生。你们看我的书就知道,我写的许多文章无非是看了大师作品的体会,所以我一直认为,我的作用就是做一座桥梁,把人们带到大师的面前,你们看了我的文章,看了其中提到的大师作品,然后你们就可以直接去读他们的书了。周国平的书暂时用一下就行了,你不要拿在手里不放,你只读周国平的书就没出息了。

阅读的拐杖

我主张不但要读经典,而且要直接读原著,不读或者少读那些二手三手的读物。比如说你要了解孔子,你就应该去读《论语》,你不能光读《论语》感悟。心得之类的书,那样你知道的不是孔子,而是于丹。你要了解尼采,你也不能光读我写的关于尼采的书,你要去读尼采的原著。你看那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那是我第一本关于尼采的书,你在那里面会看到很多周国平的想法,当然也能看到一些尼采的思想,我那本书真的是借尼采之口说了很多自己想说的话。当时是1985年,改革开放时间还不长,心中很多愤懑想倾吐,完全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不容许的,所以我常常故意含糊其辞,让人看不清是尼采说的还是周国平说的,所以有读者说,看了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尼采,但是我理解了周国平,他说得对。你只是理解了我,如果你要理解尼采,还是必须去看尼采的原著。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个拐棍,一些辅助的手段。比方说你想读一些西方哲学原著,可能不知道应该先读哪个哲学家的书,那么你可以找一本写得好的哲学史看看,例如罗素写的《西方哲学史》,或者美国学者梯利写的《西方哲学史》,看了那个以后,你觉得对哪个哲学家感兴趣,你再去找那个哲学家的原著看。总之你不能停留在看辅助读物上面,要尽快地进入到原著。

许多人对经典原著有畏惧的心理,其实原著并不难读,你真正读进去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我就是这样的,基本上是把经典著作当闲书来读,不把它当学问做。我真的觉得读原著太有味道了,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尼采。教科书里介绍的哲学家都是千巴巴的,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尼采,被定性为反动的唯意志论的唯心主义,他的观点被归纳为权力意志、超人等那么几条。知道这些以后,你对尼采了解了吗?一点儿都没有。但是你去看尼采的原著,他的思想真是魅力无穷,文章也写得好,你不看原著是不会知道的。我自己通过翻译尼采的作品,从德文翻译成汉文,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字真的太精彩了,真是莫大的享受。我为什么要翻译他呀,不是出于什么事业心,我就是喜欢啊,翻译的过程就是享受啊。大师一定会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把他的思想传达出来,文风往往质朴而有力。当然我不是要你们都去读德语原文,可以找比较好的译著来读,我的翻译还是不错的(笑声),因为我喜欢嘛。喜欢很重要,你看我们老一代的翻译家,他一辈子就喜欢那么一个作家,就花时间在上面磨啊磨,一直到把文字磨得非常好,觉得对应了,用钱钟书的话说,就是好像那个外国作家投胎为中国人了,开始说中国话了,要到那个水平,这是翻译的高标准。我是说一定要找好的译本,不能去看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找一帮译手翻译的东西,那种东西往往是粗制滥造的。

关于怎么读经典原著,我提两个方法。第一是不求甚解,我首先要把你们的顾虑给解除了,无所谓读得懂读不懂,你觉得好像读懂了就行,你不是在做学问,不要在难点上死磕。实际上你在这样读的过程中,你是在受熏陶,你读懂经典的资源在积累,有一天你会觉得读起来很舒服了。不要急,总有这么一个过程的。第二是为我所用,你是为了你自己精神上的成长去读经典的,管它理解得对不对,只要你读得高兴,你觉得你精神上在提高就可以了,原因是什么不用去管。“熏陶”这个词很准确,受好书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一定要弄清是哪本书哪句话影响了你,不可能,也没这个必要。

周国平

原载《黄河文学》2013年第7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
译者
编者 周明//王宗仁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13742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508364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