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礼阳编著的《马叙伦(群言典藏)(精)》介绍了,马叙伦,中国近现代著名民主人士,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诗词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一生经历满清王朝、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国民党统治时代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参加过辛亥革命,反对过北洋军阀,反抗过日寇威逼,并在抗战后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带领知识界人士创建了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和第一任高等教育部部长,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定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图书 | 马叙伦(群言典藏)(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卢礼阳编著的《马叙伦(群言典藏)(精)》介绍了,马叙伦,中国近现代著名民主人士,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诗词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一生经历满清王朝、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国民党统治时代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参加过辛亥革命,反对过北洋军阀,反抗过日寇威逼,并在抗战后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带领知识界人士创建了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和第一任高等教育部部长,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定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内容推荐 卢礼阳编著的《马叙伦(群言典藏)(精)》对全面回顾了马叙伦的一生,详细描述了其政治生涯的起起伏伏。马叙伦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国学方面著作甚丰,造诣极深。他致力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宏深渊博,无所不精。他还写得一手好字。作书腕肘俱悬,指臂齐运。书法家沈尹默称赞他“恣情水墨,超逸绳检”。马叙伦先生是卓越的教育家。他先后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目录 前言 序言 邓伟志 前记 卢礼阳 第一章 养正书塾 高材生大哭 一 恩师·父执 二 “三杰”结盟 三 府中风潮 第二章 十里洋场 开辟“新世界” 一 《新世界学报》 二 国学保存会(上) 三 国学保存会(下) 四 张园演说会 第三章 江南岭南“快播革命种” 一 慈禧画片案 二 租界苏报案 三 “为中国生色” 第四章 扎根故乡“送清朝的终”(一) 一 举杯天下看 二 谘议局书记(上) 三 同盟会外围 四 谘议局书记(下) 第五章 扎根故乡“送清朝的终”(二) 一 谘议局分化 二 贵翰香之死 三 陈介石中计 四 都督府秘书 第六章“还我初服” 教书匠进京 一 杜士珍 二 汤尔和 三 邵裴子 第七章 反袁南下 欲“彰彼恶德” 一 宋教仁遇刺 二 章炳麟绝食 三 筹安会登场 四第一次挂冠 第八章 重返北大 痛失陈先生 一 逗留沪杭 二 “复员”北大 三 旧派中坚 第九章 跨出书斋“平地一声雷” 一 五四前夜 二 慰问学生 三 苦心护校 第十章 全权代表 领头索欠薪 一 “发现之役” 二 再度“索薪” 三 匿名传单 四 文书主席 第十一章 新华门外第一次重伤 一 三度讨债 二 “六三事件” 三 住院“被告” 第十二章 从政伊始 服务教育界 一 一师校长 二 教育厅长 三 两任次长 第十三章“首都革命” 荣登黑名单 一 加入国民党 二 悼念孙中山 三 反对段祺瑞 四 靠拢西山派 第十四章 策反失利 投奔北伐军 一 转向定计 二 夏超兵败 三 象山避难 四 福建之行 第十五章 执掌民政 杭城风云急: 一 政务委员 二“清党”前后 三 踌躇满志 四 反马风潮 第十六章 救亡图存 又一马当先 一 “柴门”紧闭 二 学府安身 三 营垒分明 四 马首是瞻 第十七章“游”客隐居 贫贱不能移 一 两度“游”四川 二 珍重向无涯 三 大业归文字 四 频迁万里驰 第十八章 发起民进 争民主和平 一 寻找出路 二 创建民进 三 忠告政协 四 公祭斗士 第十九章 南京下关第二次重伤(一) 一 入团联诞生 二 “抬头的日子” 三 代表团出发 四 血染石头城 第二十章 南京下关第二次重伤(二) 一 住院前后 二 “光荣之伤” 三 带伤请愿 四 “揩干血痕” 第二十一章 针锋相对 威武不能屈 一 “预备一颗原子炸弹” 二 “除非叫我上断头台” 三 不劳美国越俎代庖 第二十二章“第三方面” 过时的名词 一 历史关头 二 政府“叛国” 三 巨子圣人 第二十三章 大盗横行 香岛蛰龙翔 一 快刀斩乱麻 二 曙钟敲响了 三 万里赴鹏程 第二十四章 喜返北平 筹备新政协 一 满眼新气象 二第六小组长(上) 三第六小组长(下) 四 “国庆纪念日” 第二十五章 老当益壮 建设新社会 一 民进主席 二 教育部长 三 三件大事 四 鞠躬尽瘁 马叙伦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四张园演说会 马叙伦在编杂志写文章热心从事会务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广泛“交通学界”(《国学保存会章程》办法之乙),积极参加进步知识界在上海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上海租界“除了文字工作以外,遇有外交上的事件发生,又是一个工作的机会”。 上节提到庚子年(1900)自立军起事失败后,高天梅饱含悲愤赋诗言志:“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这两句诗移用在马叙伦和许多热血青年身上,同样贴切不过。自立军被湖北官府扑灭后,首领唐才常兄弟从容就义;马叙伦做《新世界》编辑工作的时候,唐家老小已迁离湖南浏阳原籍,而躲在上海租界虹口隆庆里。不知怎么一来,唐烈士的长子唐蟒(圭良)与马叙伦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圭良甚至把自己所了解的马君武身世和癖好一五一十告诉马叙伦。圭良小马叙伦几岁,有一回约马叙伦和杜士珍到自己家里,拜见了七十多岁的老祖父。唐老太爷要哭不哭,一种说不出的悲惨样子,抚摸着圭良的脑袋,托马叙伦和杜士珍照管孙子,“声音低得几乎听不出来”。原来,圭良还有九十高龄的曾祖母健在,唐才常兄弟的死讯瞒着她老人家呢,老太爷生怕她听见。这番情景给马叙伦们“很大的冲动”。说到底,唐才常等二十多位烈士的鲜血,使本来赞同康有为主张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分化,有些人渐渐地转向反对清朝统治的民族革命。马叙伦与高天梅一样,也不会不受刺激。 比唐才常家属遭遇更刺激青年马叙伦的恐怕要数沪西张园的演说会了。张园即张家花园的简称,原是老外格农氏的别墅,占地二十余亩,后来园址让无锡人张叔和买去,因此被人们唤作“张园”。它位于静安寺路,遗址在今泰兴路南段,南京西路和威海卫路之间。当时还是乡下风景,园门外古树上标着“味莼园”三个醒目的字,化用古诗里秋风起思莼鲈之意。后来花园由二十余亩拓展为七十多亩,里面的大厅“安凯第”可以容纳上千人。由于张园任人随意出入,平时不售门票,“安凯第”又以西方风格布置,因而很受新派青年和开明绅士的欢迎,各种会议、演说、宴客、舞蹈,往往租用安凯第。另外,园西南有座楼房,取名“海天胜处”,设有髦儿戏班(女子演剧),不时演唱沪剧或昆剧,一位沪剧名家曾在这儿现身说法,借演剧的机会讽刺官僚巨贾,十分滑稽,吸引了很多观众——马叙伦后来雅好听戏,恐怕离不开这里的陶冶。 那时节马叙伦弱冠之年,“遇到法国对龙州(今属广西)、俄国对奉天(今辽宁)这些事发生,张家花园开会总去参加的。张园开会照例有章炳麟、吴敬恒、蔡元培的演说,年轻的只有马君武、沈步洲也夹在里面说说。”拒法拒俄运动与外国势力妄图染指中国领土、扩大势力范围密切相关,说来话长:1903年春天,广西发生了会党起义,实力发展很快,已控制了龙州等县(州),并且将波及湖南境内。清军镇压无效,广西巡抚王之春“黔驴技穷”,居然想出一条“巧计”,打算向法国人借款借兵来“平乱”。这个消息从日本留学生那里传到上海,四百多人聚会张园,决定通电反对王之春,揭露这个官僚乞求法国帮助的阴谋,使之没有成为事实。紧接着,沙俄在我国东北地区第二次撤兵期届满时,不但不履行协约从盛京(今辽宁沈阳)营口等地和吉林全省撤走三年前趁八国联军侵华而派出的占领军,反而提出七点要求,作为撤兵回国的先决条件。这些要求实际上是逼迫清政府承认,不仅东北三省,而且蒙古地区均属沙俄的势力范围。年底,沙俄派兵强占盛京的清行宫和将军衙门。拒俄运动一再高涨。 多年后,马叙伦对此还记忆犹新:“遇到章炳麟先生的演说,总是大声疾呼的革命革命;除了听见对他的鼓掌声音以外,一到散会时候,就有许多人像蚂蚁附着盐鱼一样,向他致敬致亲,象征了当时对革命的欢迎,正像现在对民主一样。”可见听众的踊跃,充分显示了革命党人的声势。P26-28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后记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马叙伦(群言典藏)(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卢礼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6590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4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68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6 |
CIP核字 | 2014142465 |
中图分类号 | K82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0 |
高 | 3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