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偏执性格的优势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书,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底层访谈录》,书中采访了中国很多底层老百姓,比如上访者、维权者。客观地讲,我接触过这些人,包括这本书里面描写的这些人的状况,很多人是偏执狂。这些人的偏执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他们努力的方向是钻牛角尖。比如他们在村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又何必在这件情上较劲呢?而他们为了这一件情,可以百折不回,几十次上百次地跑到北京上访,从县到市、到省,一步步上访,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且他们能够一遍一遍地跟别人重复自己的遭遇,非常执着。作为旁观者看来,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值当的,何必要让自己成为那样呢?但是,他们就执着于这样的意志,一定要讨个能接受的说法,有点像堂吉诃德的那种执着。

他们一遍遍地和别人讲他们对于公平的追求,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我非常敬佩的案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他和人讲话的神态、眼镜片后面发射出的真诚的光彩,也会让你觉得这个人是个偏执狂。当年他作为一名北大的老师,小日子过得也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他能够以那样的毅力在北京五道口一带,遇到电线杆就贴小广告,见到人就一遍一遍地重复他从绝望的穷山中劈出一块宝石的信念。他的毅力和他宣传自己观点的感染力,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和上访的、维权的那些人是一样的,但是俞敏洪把毅力和偏执的精神用在了英语培训上,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番事业,而那些维权的人,在现在的中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前段时间我和学术界的人交流,发现中国近几年有两个专业领域在国际学术上发展得特别快,一个是生物科学,一个是材料科学。原来在国际一流的期刊上很难有中国学者的文章,而最近这些年,从一开始有个别几篇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发表的文章,到后来有些华人学者被请回国内教书,越来越多的华人文章出现在每一期的国际期刊上。

我理解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非常枯燥,是让人很难坚持下来的一门学科。比如诺贝尔奖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需要的是天才的想象力;而有一些发现,比如居里夫人的,是需要长期艰苦的实验,为了发一篇论文要废寝忘食,要跟自己较劲,是非常枯燥的过程。有时候是需要跟得上前沿的文献,有时候是比谁更加勤劳。同样一个实验,也许国际上有几个实验室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你能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带着一批研究生努力地做,抢先把这个实验成果做出来发表了,这个成果就是你的了。中国学者成批地在材料和生物学科方面,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我看来,与中国人的勤奋,认定一个目标能够忍受枯燥,不断的努力是非常有关系的。这也让我想起富士康的生产模式,枯燥的企业,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成功的案例,在中国,包括前几十年的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企业,就有生存的空间。在我看来,这是长期的东亚生产方式对人的训练,是对枯燥的忍耐和勤奋的自我挑战的能力发挥了作用。把这种能力发挥在打工上,能成就出富士康这样劳动密集的企业;发挥在创业领域,可能就会成为像俞敏洪这样成功的创业者,创立非常著名的企业;发挥在科学领域,就会诞生一批国际前沿的学者。

……

P6-7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向爱读宇宽的文章。他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既敏于观察,又善于思考,笔下常有富于启发性的洞见和趣味横生的联想。这本书就像他这个人:质朴而聪明,情与理兼具。当然,还有清通流畅、令人愉悦的文字。

——查建英/著名作家

有思想的高度,但没有学院的迂腐;有挑战的勇气,但也有吸纳的谦卑。在思想已经被各种媚俗或媚雅扭曲得变形的时代,郭宇宽还在坚持一种自然、热忱而清明的思考。

——刘瑜/清华大学副教授

目录

壹 众善同归的时代

 众善同归的时代

 偏执性格的优势

 民粹如同青春期

 城市的精神就是包容

 “仰望现实主义”在中国

 反思我们的“镀金时代”

 他们懂得了“自由”的含义

 给强者荣耀,给弱者尊严

 应该提倡适度体面

贰 理想是你最大的隐私

 让知识分子走火入魔的心灵陷阱

 理想是你最大的隐私

 那一代人的匮乏焦虑

 天性的知识分子

 能“骂校长”的才是好学校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待遇低吗?

 兄弟我当年

 谁是大陆岛民?

 和台北的哥聊管制

叁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腐败的美国劳动人民

 如果梵高生在中国

 一个美国雷锋的故事

 知识界怪现状:看谁的图腾伟大

 养个王室挺好

 皮诺曹的故事在传达什么?

 挪威的中国傻帽

 刑不上大夫与日本武士道

 种地的人最野蛮?

 “大公无私”的歪理邪说

 另类屈原

肆 太阳底下无新事

 古有琉璃厂今有“驴马屁”

 荷兰风车与康乾盛世

 精英好比大公鸡

 妥协家甘地

 从“乞丐圣人”到“流氓地主”

 胡博士的徽商本色

 至今犹忆“袁大头”

 致敬孔乙己

 一个德国钉子户的遭遇

伍 当世界期待我们理解

 到底谁难缠

 网上暴戾情绪从何而来

 国立大学福利了谁

 富人摆排场,大家得喜乐

 人道的政策与不人道的结果

 囤地有错么?

 我们住的不是房子是建筑面积

 孙大午不懂管理学?

 传销者的逻辑

陆 打开天窗说亮话

 高干子弟又回来啦

 比尔·盖茨为什么不自己花钱

 我们这些“傻够宁”

 稻作性格与电玩性格

 真由美的魅力

 心灵鸡汤惹谁了

 富二代才该学卢安克

 “不装”的唐僧

序言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十几年前,我还是西安交大的研究生,业余时间是陕西卫视和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当时因为我的工作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精英,所以眼界开阔,也更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精彩,那时我也有一个水晶一样的中国梦。

我一直觉得在这个社会上,奋斗的人和有才华的人都是有机会的。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1996到1999年间的历次国际和全国大专辩论会,都获得了冠军,这更让我觉得这个社会靠讲道理就能走遍天下。我做主持人,对话的对象都是社会各界贤达,他们乐意与我交流,让我觉得这个社会是友善的……

直到那次在我们学校门口碰见城管打小贩的事,而且事情的演变让我惊觉这个社会居然会有如此荒唐的情况发生。作为主持人的我可以在电视上高谈阔论法制和民主的理念,但在那一刻却不能关照就在我们身边上演的最真实的问题。那个我曾以为逻辑构建得很完美的世界,在程序运行上出现了BUG。过去令我陶醉其中的电视主持人的光环也在心底黯然失色。之后我很不被人理解地从一个节目主持人转型去做—个看上去不那么风光的调查记者。

回想起来,也许就是那烤肉摊前的一幕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轨迹,那一幕到现在还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催促我去理解我们身边无处倾诉委屈的人的痛苦;去追问那些在书上就能看到答案,但现实社会却从未回应过我们的问题。(故事的详情见网文《一次试图主持公道的经历》)

内容推荐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集合了作者郭宇宽过去在《南风窗》和《南都周刊》发表的专栏文章等。书中内容温和幽默,作者以“将心比心”的立场来给大众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以幽默的言语和深刻的思想带领大家看社会各现状。作者深层次的剖析和公正的立场,让社会偏激的看法得到了正解。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待社会问题等不要一味去抨击,而要以“理解”的角度来公正看待。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在《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一书中,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宇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4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416034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