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平原、陈国球、王德威编的这本《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共分五辑,前两辑乃传统的文史研究,只是因政局变化,分为上下篇;第三辑讨论香港电影;第四辑则是在冷战大背景下,谈论港台及东南亚文坛的互动;第五组很特别,是两位建筑师的工作理念与保育体会。

内容推荐

文学艺术如何表现城市、城市的变迁以及城市中的人?文学艺术中的城市、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及人们对城市的想象又怎样反过来塑造着城市及城市中的人?借用城市考古的眼光来沟通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口头传说与书面记载、历史地理与文学想象,以此在某种程度上重现古都风韵;同时关注文人雅士文字中的都市风情,以此重构中国文学史的图景,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的用意所在。

陈平原、陈国球、王德威编的这本《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从文学、绘画、电影、新闻、建筑等不同视角,描绘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前世今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本书对香港的城市想象,既包括文学、文化中的城市经验,也包括对城市的叙述。研究者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通过本书,不难体味香港的城市变迁及香港人的情感、心路历程。

目录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陈平原

序言/陈平原

文学的香港史——十个关键时刻

五四运动在香港的初期发展——以《华字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省港声色味——从20世纪20年代两地画报所见

开岛百年无此会——二十年代香港北山诗社研究

“在”香港的儿童副刊——《星岛日报·儿童乐园》研究(1948-1949)

人间画会:20世纪40年代后期香港左翼美术社团小考

“包括在外”,排除在内:华语语系叙事策略——重绘金庸侠义地形图

六十年前的香港想象——初论冯宏道《五十年后之香港》

两位散文家笔下香港的山——城市香港的另类想象

我见青山多妩媚——叶灵凤、李欧梵的“香港书写”

本土的自创与解体——从《我城》到《白发阿娥及其他》

殖民城市的记忆与遗忘——论香港现代主义诗人梁秉钧的诗歌特色

香港:边缘的政治

以影犯禁——战后香港电影的政治审查

从电影看香港涉外关系史

1950-60年代香港电影的现代性——以巴金《家》的电影改编为主

幽灵人间,鬼味香港

张爱玲《色,戒》电影改编在香港的接受情况

舞照跳——香港电影与文学中的舞厅文化与城市想象

20世纪香港戏剧的文化政治——几个现象概述

香港·1941——田汉话剧中的“香港”再现

台湾视野下的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生产场域与1950年代文学史叙述

马朗五六十年代的双城记——以台港现代主义文学跨区域传播为焦点

1950、60年代香港与马华现代文学关系之考辨——以姚拓文学活动为中心的考察

落在香港、吉隆坡和纽约的雨——杨际光的离散现代性

集体记忆的保留抑或设计传统的延续——关于香港1940-70年代现代建筑设计成就的研究

建筑保育与本土文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平原//陈国球//王德威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55766
开本 16开
页数 4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2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2015034886
中图分类号 K296.58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