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青年评论(第1辑中间地带的青春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青年评论(第1辑中间地带的青春中国)》展现了廉思课题组对国情动态的关注与认识,反映了“瑷珲-腾冲线”的带状区域内广大基层青年的生活发展动态,也呈现了广袤华夏大地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青年,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接棒者。在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广大青年人的生存现状、思想动态、利益诉求、社会参与、网络行为、流动状况、发展障碍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必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针对中国广大基层青年的专门研究尚不丰富,更缺少大跨度、广地域、全视角的调研,这一主题为当代青年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和难得的实践机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益参考,为当代中国国情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实证基础。

内容推荐

“瑷珲-腾冲线”是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中国人口密度对比线。随着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这条线的原有内涵正在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所更新。沿线一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赋予了这条线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条线不仅仅是人口地理分界线,还成为重要的“国情线”,是认识国情、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感受中国巨大历史变迁的标识线。

廉思主编的《中国青年评论(第1辑中间地带的青春中国)》以瑷珲-腾冲线为基准,调研“线”两侧各延伸100公里带状区域(瑷珲-腾冲带)中的“洄游青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不分户籍、不分职业、不分学历,具有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外出至少半年经历,目前回到本地生活发展的返乡群体。从工作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对“洄游青年”进行描述,分析他们的职业转换经历、居留返乡意愿、城乡差异认知、社会关系网络,研究他们视角中的时代变迁和流动逻辑,探求大跨度迁移经历对青年生命历程的影响。

目录

卷首语

 国情线上的“洄游青年”【廉思】

综合篇

 知识增量下的“洄游青年”【冯丹】

一 当代青年知识增量获取途径及特征

二 青年群体知识总量增加带来的社会影响

三 城镇化、工业化与当代青年群体

四 瑷珲-腾冲带“洄游青年”的现状与影响

五 “洄游青年”引发的知识体系思考

专题篇

 城镇化背景下“洄游青年”社会流动问题研究【向亚临 等】

 “洄游青年”与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研究【杨菲 等】

 端上“铁饭碗”的“洄游青年”大学毕业生生存现状研究【赵莹 等】

 现代经济背景下回族“洄游青年”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探究【徐林鹏 等】

  “洄游青年”农民工创业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解【康晨】

深访篇

 “蚁族”归乡【郑丽琴】

 小城文艺青年【刘影 杨绿野】

 曾经沧海难为水【秦祺】

 从繁华回归平淡的三级跳【孟美玲】

 怀揣创业梦的“特岗教师”【朱慧慧】

 回家“接班”【傅诗轩 赵莹】

 震区“不识字”女青年的创业路【闫梦勋】

 气场女王【汤娜】

附录

 《中国青年评论》征稿启事

 青年蓝皮书暨“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创新发展论坛”征稿启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青年评论(第1辑中间地带的青春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廉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668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4247534
中图分类号 D432-5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