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主编的《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与控制》内容极其丰富,在把车用发动机常规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和噪声生成机理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又对国内外最新开发和研制的有关发动机排放和噪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车用发动机传统燃料和新能源燃料的排放控制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重视启发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书的内容包括: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生成机理、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车用发动机缸内低排放控制技术、车用发动机的后处理技术、车用发动机污染物测试技术、排放系统的检测技术、发动机主要噪声源、噪声检测及防治、在用车排放及噪声污染的控制。
张欣主编的《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与控制》介绍了降低车用发动机排放的理论和实用技术及国外一些很有应用前景的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前沿;综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大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管理对策和技术路线;阐述了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危害、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点燃式和压燃式发动机的排放控制措施,重点介绍了柴油机、汽油机和新能源燃料发动机机内净化和后处理新技术;还分析了车用发动机噪声的危害、产生源、影响因素及降低噪声的新方法;并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排放法规,介绍了车用发动机的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以及对欧美国家的排放法规及其最新发展作了简要的叙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这些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概述
1.1 环境污染概述
1.1.1 大气污染概述
1.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1.3 发动机噪声分类和评价
1.2 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1.3 车用发动机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1.3.1 我国排放控制技术现状
1.3.2 燃油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
1.3.3 清洁燃料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
1.3.4 先进排放控制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1.3.5 噪声控制
第2章 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生成机理
2.1 常规排放污染物牛成机理
2.1.1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
2.1.2 碳氢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2.1.3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2.1.4 微粒的生成机理
2.1.5 硫氧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2.2 非常规排放污染物的生产机理
2.2.1 甲醛的生成机理
2.2.2 酮类的生成机理
2.2.3 单环芳香烃的生成机理
2.2.4 多环芳香烃的生成机理
2.2.5 金属粒子的生成机理
2.2.6 DDE的生成机理
第3章 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
3.1 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3.1.1 汽油机的排放特性
3.1.2 柴油机的排放特性
3.2 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3.2.1 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影响因素
3.2.2 柴油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第4章 车用发动机缸内低排放控制技术
4.1 低排放燃烧系统
4.1.1 汽油机低排放燃烧系统
4.1.2 柴油机燃烧系统
4.2 发动机电控系统
4.2.1 电控喷射系统
4.2.2 点火系统
4.3 增压系统及其技术
4.3.1 进气系统
4.3.2 增压系统及工作原理
4.3.3 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难点
4.3.4 增压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4.4 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4.4.1 废气再循环的工作原理
4.4.2 废气再循环的控制策略
4.4.3 EGR率对汽油机的影响
4.4.4 EGR率对柴油机的影响
4.4.5 柴油机EGR与汽油机EGR的比较
4.5 其他机内净化措施
4.5.1 多气门技术
4.5.2 可变配气技术
第5章 车用发动机的后处理技术
5.1 排放污染物的净化方案
5.2 汽油机后处理技术
5.2.1 三元催化装置
5.2.2 热反应器
5.2.3 空气喷射
5.3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
5.3.1 微粒后处理技术
5.3.2 氧化催化转化器
5.3.3 富氧条件下NO。后处理技术
5.4 典型发动机后处理技术
5.4.1 满足欧Ⅵ标准的柴油机排放技术
5.4.2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5.4.3 对后处理系统的评价
第6章 车用发动机污染物测试技术
6.1 污染物取样系统
6.1.1 直接取样系统
6.1.2 稀释取样系统
6.1.3 定容取样系统
6.2 排气成分分析仪
6.2.1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NDIR)
6.2.2 化学发光分析仪(CLD)
6.2.3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
6.2.4 顺磁分析仪
6.2.5 气相色谱仪(GC)
6.3 微粒及烟度测量分析
6.3.1 微粒质量测量
6.3.2 微粒成分分析
6.3.3 滤纸式烟度计
6.3.4 消光式烟度计
6.4 非燃烧产物的测量与分析
6.4.1 由轴箱排放物
6.4.2 蒸发排放物
第7章 排放系统的检测技术
7.1 故障诊断理论与OBD系统
7.1.1 故障诊断理论
7.1.2 车载诊断系统
7.2 排放系统诊断设备
7.2.1 FVEA—324H汽车排气分析仪
7.2.2 FGA—4100汽车排气分析仪
7.2.3 手持式汽车排气分析仪
7.2.4 柴油机排放的测试设备
第8章 发动机主要噪声源
8.1 噪声的分类
8.2 燃烧噪声
8.3 机械噪声
8.4 空气动力噪声
第9章 噪声检测及防治
9.1 噪声检测
9.1.1 噪声检测的基本要求
9.1.2 常用噪声源检测方法
9.1.3 信号分析法——相关分析法
9.1.4 新发展的识别方法——声强法
9.2 噪声防治
9.2.1 内燃机噪声等级
9.2.2 隔声技术
9.2.3 内燃机气动噪声的降低与消声器
第10章 在用车排放及噪声污染的控制
10.1 控制车用发动机排放的法规和政策
10.1.1 我国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法规和政策研究
10.1.2 机动车污染防治和排放法规发展状况
10.1.3 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放法规现状
10.2 控制车用发动机排放的管理方法
10.2.1 新产品的管理方法
10.2.2 在用车的管理方法
10.3 北京市排放污染控制实例
10.3.1 优化改善市区交通
10.3.2 加快燃料的清洁化进程
10.3.3 完善在用车排放污染的I∕M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