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枕黄记(精)/小说家的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家的散文”丛书,打开另一扇窗,呈现小说家的本色。在散文里,小说家是藏不住的。他们把自己和盘托出,与最真实的灵魂照面。

《枕黄记》是著名女作家林白最新散文自选集。其形式和内容庄严与嬉戏并存,真实与虚构互相冲击,自由与限制合为一体,对自然与底层的人们怀有真诚的感情。

内容推荐

《枕黄记》作家林白以细腻的笔触,诗意的文字,率意的性情,勾画出复杂的个人情感世界,传达出女性特有的感受与体验,不论是展示当代都市人的情怀,还是回望童年与少女时代,都有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书中第四辑《枕黄记》记录了作者十四年前走黄河的一路见闻,跨文体写作,体现了作家对大自然与底层人怀有的真诚情感。

林白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她的诗情弥漫在散文的字里行间,因而使她的散文极具个人风格。她近年的散文写作因接续上了一种朴素、复杂的现实情怀,使得她的作品进入了一个更为广大的人心世界。

目录

【第一辑】在北流

 四十二年记一饭

 明月二三事,或收容站之花

 天上掉下的表哥

 谢诗人

 民国年间的校舍

 一日三乡——山围、萝村、白马

【第二辑】与写作有关的

 内心的故乡

 生命的热情何在——与我创作有关的一些词

 时光从我这里夺走的,你又还给了我

 世界如此辽阔

 《致一九七五》后记

 三本书

 十年了

 文学的岔路

 野生的万物

 写出我在这个时代的百感交集

 我看日本文学

 时代仅存的甘美之心——读蒋韵的《隐秘盛开》

 读贾平凹的时候

 追忆史铁生

【第三辑】在生活中

 亲爱的菜市

 海南三章

 去年在大连

 常常想去乡下种菜

 记忆二篇

 从高黎贡到腾冲

 新屋手记:神灵犹存的村庄

 我与武汉

【第四辑】枕黄记

 枕黄记

试读章节

四十二年记一饭

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是一九九八年还是二〇〇五年,是哪一年去看望过庞桂珍老师了。现在是二〇一三年,她坐在我面前,头发全白,整齐地别在耳后——四十二年前她就是这样的发式。甚至更早,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文革”刚刚开始,我们班的孙敏光同学因为姓孙,故被取了外号叫“孙中山”。我便去问庞老师:孙中山是好人还是坏人?庞老师想了想,说:我下次告诉你。等了三个下次仍没有答案。一位姓李的同学又被新取了外号叫“李宗仁”,关于李宗仁,我们一致认为是坏人。但李同学申辩说:李宗仁上过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握过手,他怎么是坏人?只好又去找庞老师评判。老师把耳朵边的一缕头发捋了几捋,又扽了扽,叹了一口气,说:上过天安门的不一定是好人啊!

庞老师是单身,有一个儿子,没有丈夫。她让我们到她的宿舍去玩,给我们吃饼干。她那时大约三十岁,在小孩子看来已经很老了。看到她年轻时扎着小辫子的一张照片,就觉得她更老了。她书桌上方的墙上,奇怪地挂着一幅朱德像,穿着元帅服,镶在镜框里。真是新鲜!别处挂毛主席像,不知她何以挂朱德像。

从一九七一年小学毕业算起,至今已有四十二年。我不由得再一次提到她当年的一饭之恩。“是么?”她努力地想了一下,说,“我完全不记得了。”

以一己之力,让自己的学生不致饿昏在课堂上,这样的事,老师一定做过无数次吧。

在上世纪饥馑的六七十年代,饥饿的感觉绵延了许多年。每天都很饿,但那一天最饿。多年后,当我回忆饥饿的感觉,我曾经这样写道:

饥饿的烧灼感从胃部蔓延到全身,灼烤着体内的每一个器官和每一寸肌肤。这种烧灼感从第二堂课刚上课的时候就隐约出现,随即越来越明显,它们以极快的速度滋生和集结,每个分子一手举着长矛一手举着火把,在我的身体里步步紧逼,它们一次次把饥饿的唾液驱赶到喉咙,我一次次把唾液咽下去以平息腹中弥天的烧灼。饥饿的怒火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在这场悬殊的拉锯战中我很快败下阵来。我全身的冷汗奔涌而出,眼睛再也看不见黑板上的字,也听不见老师的声音了。我只感到有一只火球——滚烫的、越来越大的火球——在腹部,它正在挤压我全身的水分和力气,它已经烧到了我的心,快要烧到我的脸和我的头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唯一的感受,遮天蔽日,如果我不逃脱,我将死于这只火球!但同时我又清醒地意识到,我没有任何可能熄灭这只凶猛的火球,我早已力竭。而时间无限漫长,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结束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切。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仍清楚地看见自己饿得瘫倒在课桌上。八岁的小人,被饥饿的酷刑蹍压,面色发青。我无力地哭了起来,声音微弱如游丝。我想我就要死了。在瘫软中我感到老师在走近我,她用温热而干燥的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又摸了摸我的手。她说:你是饿的,快去买一碗米粉吃了就好了。她从口袋里拿出一角钱和二两粮票放到我手上说:你现在就去,不要等到下课了。

我握着老师给的一角钱和二两粮票就往街上去。当时的一角钱是小镇许多人家一天的菜金,两分钱就能买到一斤空心菜,五分钱就能买到一斤咸萝卜干,四分钱可买到一两汤米粉。我握着一角钱,体内那只烧灼的火球奇迹般地消退了,眼睛和耳朵都重新有了感觉。我走出校门,朝东门口最近的一家米粉铺快快走去。我交上钱和粮票,坐在凳子上等候,心怦怦跳着。这是我第一次上街买米粉吃。我看见洁白柔软的米粉被放进了一口大锅,浓白的蒸汽在升腾,时疏时密,婀娜而澎湃。

我曾以一个文学青年的热烈情怀这样描写过我当年在饥饿中看到的米粉:

米粉的香气从这片白色的气体中散发出来,犹如太阳的光芒从云层透出。气味的光芒越来越灿烂,它们在浓白的水汽中间跳荡、闪烁,照亮了整个店铺,每个人的脸上都被这特殊的光亮照耀,呈现出一片满足的神情。蒸汽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我们的太阳就要出来了!围着布围裙的人将一只光滑的竹笊篱伸进大锅里,蒸汽的云雾从正中破开,竹笊篱在水里光闪闪左右晃动,沸腾的白汤如大花般怒放。米粉,我们饥饿之躯的太阳,在竹笊篱的托举下,从云雾的中央、从沸腾的汤中迅速上升。它呼地一下就升上来了,呼地一下到了大粗瓷碗里。然后它飘动着白气,如同翕动着柔软的翅膀,明眸皓齿、仪态万方地来到我的面前。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未见到,也再没有见过如此美好的食物,它的绝美,它的滑、软、韧、香、鲜在时间中聚集、堆积,成为坚硬的晶体,隐藏在我的味蕾中,它的光芒永不落。

这样的文字是否夸张我无法判断,对一个在饥饿中几近绝望的人,若她放大了对一碗米粉的感觉,那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关于饥饿,我知道一些已经核实的数字。我知道,对于大量饿死的人,我的饥饿微不足道。

我曾经问过母亲,六十年代初的那几年,她是靠吃什么度过大饥荒的。她说是吃小球藻。我又问:什么是小球藻?她说:就是塘里的浮萍。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于北京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枕黄记(精)/小说家的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1679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424645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92
13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