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读济南
内容
编辑推荐

《品读济南》是一本着眼于探寻市井变迁和文脉流变的“读城”记。作者李耀曦从济南城市文化的整体视角,纵谈泉城的民俗景象、街巷俚语、名士佳话、市民情趣、历史追寻、精神探源。全书共分“开古今说南北”、“湖山泉水的意境”、“街名巷称的趣味”、“茶馆里的江湖”等10个部分,在雅俗共赏的文字里,你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一种十足的济南味里面去。

内容推荐

李耀曦编著的这本《品读济南》是一部济南人写给济南人看的书,也是一部让天下人了解济南人及济南这座城市的书。

穿古越今,妙笔生花,品味泉城神韵。走州过府,俯瞰天下,领略齐州风采。指点湖山,评说风流人物;漫步街巷,闲话市井故事。

百幅珍稀图片,再现历史真实;几多生活写照,如在你我身边。

笑谈古事今事,有滋有味;趣说凡人名人,栩栩如生;读时忍俊不住,欲罢不能;读后回味无穷,拍案大快。

目录

开古今 说南北

 千古风流是齐州

 三个文人的济南

湖山泉水的意境

 七桥风月异江南

 金戈铁马杨柳岸

街名巷称的趣味

 早年的城墙和城门

 济南老城之韵味

 老街旧巷街名歌

 小巷幽幽故事多

茶馆里的江湖

 泉城的老茶馆

 书鼓茶韵与曲山艺海

 从武老二到山东快书

 晨光茶社的相声

泉水里的市井

 家家泉水与吃水人家

 倾城之恋:吃水与玩冰

 大明湖野史与船户子

 济南的“祥子”——洋车夫

饮食中的民风

 话饼说汤

 八宝酱菜

 名小吃与穷讲究

 赶大集与逛庙会

招幌中的财气

 金街银巷宝葫芦

 老字号的生意经

 威风八面“八大祥”

 百年开埠两人物

 龙争虎斗老商埠

梦影学人风

 名士风流老一中

 老山大与醉八仙

 齐鲁大学逸闻录

 老舍的十八般武艺

 鬼狐先生第一解人

趣说济南话

 听济南人说话

 有趣的济南话

 说法与活法

戏说济南人

 齐鲁一身济南人

后记

试读章节

千古风流是齐州

中国的城市,向有南北之别,北中国的几个省会城市,多是昔日的“帝王之都”,但济南却从未获此“殊荣”。是老天不眷顾济南,还是山东人没“抓住历史机遇”?这肯定是个值得探讨一番的有趣话题。

千古风流是齐州,齐州自古不是帝王都。济南这个地方,现今居黄河之南、长江以北,古时因位于济水南岸而得名。

历史上它最早被称为“历下”,秦汉时曾称“济南郡”、“济南国”,隋唐以降称之为“齐州”,明清以来叫“济南府”。济南有“历”之名,最早见之于《禹鼎》铭文(周厉公时代,公元前840年左右),盖因有“大舜耕于历山之下”的远古神话传说。而无论是齐州之“齐”,还是济南之“济”,在古之《说文》中,皆释为:“中”。也就是说,所谓齐州,即是“大禹治水分九州”,当年位居“九州”正中间的那个州的意思。因此,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若以济南“城子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推算,当在四千年至五千年间。但有人则上推到了8500年前,而考古学家一般公认的说法是三千年左右。

可见,称济南这地界儿为“千古风流”,并不为过。

不过,历下也好,齐州也罢,这座位于中原文化中心地带的历史文化名城,虽历任邑、县、郡、路、州、府,但最荣耀最光彩的,也不过是在明代升格为山东省会,“济南府”成为齐鲁之邦首府、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却从未做过“帝王之都”。换句话说,济南历史上是天下名邑,是北国重镇,是郡邦首府,是水陆码头,却不是古都。

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当年林语堂在其《中国人——北方与南方》一文里说:“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这位林大师又说:除却一二例外,“各大王朝的帝王,概莫不起自比较阻塞的山岭地带,靠近陇海铁路,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南部河北、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

但山东人虽也“啖馍馍”,济南却偏偏不是。

此事儿大矣哉。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济南这座城市在当代“中国最有魅力城市排行榜”上的排名。当下“教授明星”、如日中天大火了一把的易中天先生,在其《读城记》里,便把“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分了八类: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商埠、特区。而这其中“最具有魅力”的中国城市,显然首推:古都。

你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务院公布了99座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不少历史古城往往是昔日的“帝王都”,尤其是北中国中原地带几个省的古城,比如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太原等等,不管是不是省会,无一不是古都,但唯独山东省会济南却不是。

即便是在山东本省境内,曾经做过“古都”的也不乏其城,尽管现在看来并不起眼。比如,曲阜、临淄、邹城、滕州等。滕州与邹城,春秋时分别是诸侯国“滕国”和“邹国”的都城;而临淄是齐国的国都,齐乃“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当年甚是了得。

而其中最“牛”者,首推曲阜。曲阜不仅是春秋时鲁国的都城,而且是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学发祥地。它不仅是一座都城,还是一座“圣城”——双份荣耀一肩挑。因此,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就有曲阜,而没有济南。济南是在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名单中,青岛则在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

9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属山东省境内的,还有:聊城、临淄、邹城。

尽管依照现在的眼光看,济南的地理位置应该说还是十分优越的:它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居天下南北之要冲,位于中原文化中心地带,与首都北京同处华北平原的两端。左右顾盼两京(北京和南京),扼两大铁路(京沪与胶济)之枢纽,人文荟萃,七省通衢,距周围几个省省会城市的距离皆不足千里之遥,其势何雄哉。

然而历史往往偏心,偏偏不眷顾济南,并未使其戴上一顶古都的桂冠。

所以,很不幸,细点9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按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等“八大金刚”排座次,济南只能是“二哥”。

那么,历史上的济南为何只能屈尊为天下名邑,却没有潇洒地当一回“帝都”呢?

按传统的说法,是济南的地脉风水没有“帝都之望”。《吕氏春秋》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就是说,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出于地缘政治和军事防御的双重考虑,总要把首都选在既便于辐照四海号令天下,又有山有水有纵深保护的国之中心,即所谓“天下之中”。但问题是,何谓“天下之中”?它究竟在哪里?

实则,一部中国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不同王朝有不同的“天下之中”。

它并不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也并非一成不变。上面说了,无论是济南之“济”还是齐州之“齐”,在《说文》中都与肚脐的“脐”是一个字,是天地人之“中”的意思。故而当年从九州中间东流人海“茫茫九派流中国”的那条大河并非黄河,而是“济水”;而所谓“中国”者,指的则是泰山南北——这片最早诞生了舜文明的天地。

这是一块被山海包围的扇形大三角:北至燕山,南至伏牛、桐柏、大别山,西到太行、秦岭、大巴山,东到山东丘陵、东海之滨。而济水和泰山——这山东的“一山一水”皆居“天下之中”,是为“天齐”。因而传说中的黄帝生在曲阜魂归泰山,故而泰山又称“岱宗”。(参见何新《诸神的起源》)

但当殷商、两周崛起于今河南一带时,此地已成“化外之地”,这里的人被称为“东夷人”,河南那地界儿变成了“中原”。而这还没算完,当“六王毕,四海一”的秦一统天下时,一直到汉唐,陕西关中地区又变成了“天下之中”。

也就是说,直到北宋时,所谓“帝王、帝都之争”,基本上是你来我往的“东西向之争”。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王气”跳转,掉头南下,以南宋为标志,才成为长期南北对峙的局面,有了中国城市文化的南北问题。而且所谓南方、北方,那条南北分界线电是地理兼人文,是随着“王气南下”而不断迁移的。大体是,远古为济水,三代之后是黄河,宋元以后为(秦岭)淮河,近代才是长江。(参见杨东平《城市季风》)

不过,也不能说济南就完全没有“历史机遇”。

如果当年战国七雄的结局,不是西方关中地区的秦国最终成了气候,而是东方的齐国发动“西征”一鼓荡平天下,中国拘上古史肯定要改写。作为当时齐国西南重镇的济南,即使变不成“天下之中”,当个“西京”或“南京”什么的还是有可能的。

……

P3-8

序言

泉城说水

济南是府,齐鲁之邦的首府。

济南是城,独步天下的泉城。

齐鲁首府名士多,泉城之水天下无。

“名士多”不可太当真,而“天下无”却恐怕是实情。尽管“济南名士多”这句话出自大唐诗圣杜甫之口,但诗人往往都爱吹牛皮说狂话。一种可能是老杜唐天宝四年某天在大明湖历下亭喝大了,二是也有当着同朝为官的李邕李北海的面借夸济南人而兼自夸之嫌。退一步说,这事儿都已过去了一千多年,早已今非昔比,再拿来当金字招牌,谁还服这个气?不过,泉城之水“天下无”这句话,是那位画《鹊华秋色图》的元人赵孟頫没喝大时说的。这位松雪居士时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那幅画就是画给他不知济南山水如何之妙的家乡人看的。当年济南处处泉水遍地涌流(“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的情景为其亲眼所见,说“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或许有些夸张,但也不会太离谱。

因此,不管怎么说,济南历史上被称作泉城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的城市,有水的不少,有泉的也有那么几个。但无论北方南方,泉水如此之多之好,堪称天下独一无二;毫不吝啬地“等贵贱、均贫富”,泉水面前人人平等,为一城人所共同拥有,足以称得起泉城者的,大概也就这么一个。

的确,济南不仅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而且“哪儿的水能比济南?”(老舍语)

北方干旱少雨。北国风光,朔风劲吹,红日高悬,山高高路漫漫,土厚水深,取之不易。看看电影《黄土地》和《老井》便知,而且那井水多半非苦即咸。西安关中“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不必说了,古都洛阳“唯有牡丹真国色”实因水土pH值高所致。老北京亦有“城北水,城南茶”之说,即城北水是懒(苦)水,只能煮饭不能泡茶;而城南水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据说,古时晋隋洛阳、唐代长安、北宋开封的达官贵人们饮茶,是派人不远千里运来江苏无锡惠泉山的泉水泡;而满清王朝京城王府里的八旗爷儿们爱喝“香片”,则是用玉泉山的御用泉水来冲的。也因此,至今北京仍存留有甜水源、甜水井、王府井、三眼井、四眼井等等地名街名。

南方湿润多雨。江南景色,杭州的风、扬州的月、昆明的雨,风绵绵雨淋淋,莺飞草长,乱花渐欲迷人眼。苏杭“暖风熏得游人醉”、金陵“夜泊秦淮近酒家”,但那一湾春水却是碧沉沉的一池浑汤,既洗菜又涮马桶。《白蛇传》和《桃花扇》虽妙,西湖风月和秦淮八艳确也风情万种,可这茶的味道岂能上佳?因此,过去杭州西湖的名茶馆三雅园和耦香居,是从虎跑泉担来泉水泡龙井的;而广州有名的陶陶居茶馆泡茶,则是雇人从白云山上拉九龙泉的泉水。

南北几大古都和名城尚且如此,其他也就不消说了。

饮老北京苦井水长大、写出名剧《茶馆》的老舍先生,是见过和喝过济南府的泉水的。他说,“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吊济南》)他说,它的妙处是:“泉,池,河,湖,四者皆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大明湖之春》)他说,济南护城河的水“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蓝水晶”。(《一些印象(续六)》)他给它们总结出四个字:“绿、静、明、洁”。(《更大一些的想象》)

老舍说,济南的泉水饮来“甜美清凉确是事实”;他问“哪儿的水能比济南?”;他断言“那份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他作结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一些印象(续四)》)

那么,上帝为何把他那“心中的绿色”与“秋和冬的艺术”都赏赐给了济南呢?

这也就说到了中国城市的南北问题:古今“天下之中”和中国南北之分界线。

这个问题“上帝”恐怕回答不了,但咱不妨问问“上天”。唐朝鬼才诗人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中多少透露出点消息。原来,济南古时也称为齐州,而无论是济南之“济”还是齐州之“齐”,在《说文》中皆释为“中”。意为:在“大禹治水分九州”那个年代,齐州就是九州正中间那个州,古济水就是正中间那条水。那时的中国不大,“天下之中”指的即是泰山南北,故而泰山又被称为“岱宗”。(参见何新《诸神的起源》)

也就是说,所谓南方北方,原本就是个模糊概念。中国南与北的分界线,是随着“王气南下”不断迁移的。上古为济水,三代之后是黄河,宋元以后为淮水,近代才是长江。

你看,济南者,济水之南也,老辈子上,原是把它当作“南方”的呀。

因此,这不大不小的齐州或济南府,虽然后来归属“中原”北方,但总有点虽北犹南、亦北亦南、北人南相的味道,有些北国山河之江南情调哩。所以,上帝才把他那点“心中的绿色”与“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这俊朗中透出灵秀和潇洒,又不失豪爽与阳刚的一方天地。

也正因为上帝,不,上天的恩宠,有这么多水,这么多蓝汪汪、清亮亮的水,泉里池里湖里河里,生生不息奔流入海的水,所以它才地灵人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才诗意风流“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才让天下名士留恋“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才使南北艺人荟萃“书山词海,曲山艺海”。也才积淀并形成了古今济南人这么一种阔达和豁达、兼容与宽容的城市性格。

这就是泉城,这就是济南。

自古流淌至今的泉水不仅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底色,也是它生生不息的灵魂。

这座城市的无数沧桑岁月和万千往事儿,便多与岸柳堤荷、青山绿水有关,是浸泡在这些清亮亮的泉水里的。因此,近年济南泉水复涌,上下皆大欢喜——泉城之魂又回来了。

它或许永远成不了中国最大最为气派的城市,也成不了中国最商业化最为时尚的城市,但只要这一脉泉水不断,这一脉文气不绝,泉城就是个有灵气有诗意的城市,济南就是个潇洒风流有独特魅力的城市,一个让文人雅士和天下人都喜欢的城市。

这就是泉城,这就是济南。

右边是山,左边是海,古今之间,悠悠泉水一脉。

往昔岁月是一壶茶,我这本《品读济南》权当泡在壶中的一撮茶叶。

它是取老济南的泉水沏泡的,但愿读者诸君能喝出点味道来。

是为序。

后记

写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不务正业”,也是“重操旧业”。

关于老济南,20年前,我就曾写过《曲水亭说棋》、《街巷话三曲》、《琵琶桥下水》等多篇文字。不过,只可算是本着奥运“重在参与”的精神,瞎掺和而已。

我不是学文史的,更不是搞城市学研究的,是一名工匠——“爱迪生门下”之徒。当然,学历可比爱迪生,本事则无法比。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点亮了整个世界,我就是学如何给这盏灯添点“灯油”,使之更亮的。因此,对身在其中的这座城市,我是有感觉而无感知,有体味而无理论。坏处是,不懂章法;好处是,无所顾忌。而之所以敢写、也想写,主要缘于以下两点:

一是,我虽非生于济南,却是在老济南大杂院小胡同里长大的。我的周围都是些普通平民百姓,职员、教员、工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老街旧巷里的市井之徒。但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底色和主流,我就是在这主流之中泡大的。后来上山下乡、进厂当工人、恢复高考,进进出出“前度刘郎又重来”,沉沉浮浮“痛并快乐着”,我始终是这“主流”中的一员。我对昔日老城的风情风景,对那些逝去的岁月——有感情。

二是,当年知青江湖岁月,因病退困守老城。那时无业游民一个,除了偷偷淘换点“封资修”小说看看外,便是整日在黑虎泉畔、趵突泉边、曲水亭桥头等处练棋摊儿。斯时尚在“文革”之中,棋摊儿上“藏龙卧虎”:工人、知青、小贩、市井之徒、教员、教授、名流、各类“牛鬼蛇神”、三教九流,人物俱全。活像当年高尔基沿伏尔加河读“人间大学”,我也如此浪迹于古城泉畔及护城河边,读了三年人间大学。可谓“深入”社会底层、“体察”市井生活者也,而其体味与品味,也真乃切肤而人腠理乎也。人生若此,幸莫大焉。

我就这么点本钱。所以,就凭这点本钱,倘若说对济南这座城市能有多么专深的研究和多么新颖的见地,那叫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我所想做和能做的,只不过是向喜欢老济南城市文化和想了解泉城济南这个北国名城的人士,多少做点介绍普及工作,捎带着发表些许一孔之见而已。如果读者诸君觉得它还算生动有趣,可以聊作消遣打发休闲时光,就很不错。倘若间或还能有点启发,那就更是南无阿弥陀佛,不胜荣幸之至了。

闲话少叙。本书参考了不少先贤文献和前辈们的著述,行文中难以一一注明,附主要参考书目于书后,特此说明。

谨此向各位老前辈和写序语的文友们致谢;

感谢赵晓林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多幅珍贵的历史老照片;

更感谢济南出版社同仁的信任和支持。

此记。

李耀曦

2007年1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读济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耀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412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07025901
中图分类号 K295.2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25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