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孩子心里飞翔(许医师48个亲子共处妙方)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孩子心里飞翔(许医师48个亲子共处妙方)》一书分为“孩子怎么教”、“成长的难题”、“爱的真面目”、“寻回赤子心“四章,作者许添盛将孩子的48种“问题”、“症状”视为亲子共处的妙方。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引领父母和为人师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让父母了解,任何一个孩子的现状都是父母内心世界现状的折射,但大多数父母或多或少地不接纳孩子的某些方面,实际上,孩子就是他们的镜子,不接纳孩子哪些方面,就是不接纳自己的哪些方面,而这种不接纳的结果往往是扭曲自我,也扭曲孩子。另外,为人父母,真正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将孩子教养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内容推荐

“我儿子爱玩电脑,叫也叫不动,再不用功,前途怎么办?竞争不过别人,教我怎么放得下心?”

“女儿老与我作对,越责备她,她就越要做给你看,这么小就这么难管,长大还得了!”

“我儿子在学校老和同学打架,甚至偷钱、说谎……”

在《在孩子心里飞翔(许医师48个亲子共处妙方)》一书中,许添盛医师透过身心灵的观点,给合身心科的临床经验,针对亲子关系中的种种困境,提出48个精辟的建议与良方。他主张,通过理性与感性层面召唤、激发人类心灵深处的“爱、智慧与创造力”。在他看来,成长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会逐渐被他内化到自己体内,成为他将来对待自己的方式。如何以身心灵整合的观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活出快乐、自主的人生,正是我们当前努力的方向。

目录

序一 呵护“爱”之苗 王季庆

序二 尊重、关怀、自信 陈文德

序三 打开教养的心灵之窗 陈曜卿

序四 在彼此内心快乐飞翔 许添盛

第一篇 孩子怎么教

 一 多拥抱孩子

 二 饿了就吃,累了就睡

 三 该不该处罚?

 四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

 五 别跟孩子讲道理

 六 害怕别人不要我了

 七 孩子,我要你比别人强?

 八 真正的“感觉统合”

 九 操心孩子的前途

 一○ 儿童的专注教育

 一一 为何孩子喜欢电游?

 一二 宠物青少年

第二篇 成长的难题

 一三 情绪,我演给你看

 一四 敏感的童心

 一五 缺乏安全感

 一六 成长的罪恶感

 一七 爱说谎的儿童

 一八 偏要与大人作对

 一九 情绪往肚子里吞

 二○ 暴力儿童

 二一 自闭儿的成因与治疗

 二二 我的孩子“资优”吗?

 二三 现代“拒学症”

 二四 我儿子是同性恋

第三篇 爱的真面目

 二五 心灵胎教

 二六 人之初

 二七 探索亲密的身体

 二八 性格哪里来?

 二九 超级想象力

 三○ 童话故事

 三一 兼具两性特质

 三二 性别迷思

 三三 孩子心,父母情

 三四 问题儿童与婚姻危机

 三五 信赖成长的环境

 三六 无条件的爱

第四篇 寻回赤子心

 三七 唤醒心灵大地

 三八 与时间玩游戏

 三九 创造性的角色扮演

 四○ 生病的背后

 四一 小小心灵魔法师

 四二 想象“死是什么样子”

 四三 英雄和凡人之间

 四四 伟大的好奇心

 四五 启发内在的精神力量

 四六 预知,和推理一样自然

 四七 “世界观”的智慧

 四八 启动“心灵上网”的能力

后记 跟着孩子去探险

试读章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常会要求小女孩以母亲为模仿对象,希冀小女孩朝向一个女人、太太及母亲的角色成长,小女孩多半较黏妈妈,跟着妈妈进出厨房、洗菜、上街买菜、折叠衣服、泡茶给爸爸喝;而小男孩则被期待朝向男人、丈夫及父亲的角色成长,跟着爸爸去钓鱼、打棒球、看职棒,或打零工、帮忙递工具等。

然而,不论男孩或女孩,由于人类内在的双性本质,有时小女孩不只是倾向与母亲认同,她也很羡慕父亲的勇敢、果决及强壮,或许也会模仿父亲的行为举止,豪爽、不拘小节、保护弱小。但是,这样的现象却造成两个后果:

其一是大人的惊慌失措。父母会担心孩子的性别认同错乱,“女生当然必须模仿母亲,她模仿父亲的行为个性要干吗?当个男人婆?男不男、女不女?”父母当然不能苟同,也绝不接受,小女孩被迫只能与母亲的个性及母亲从事的工作认同;小男孩也被逼着一定得跟随父亲,朝向“男子汉”之路迈进。

其二,儿童内心的罪恶感持续编入整个成长的过程。不论何时,只要这个儿童内心感觉与另一性别的双亲有种自然的联系时,他(她)立刻会觉得这是错的。比如说,当小女孩并不想老在厨房弄一些婆婆妈妈的事,而欣赏老爸的直率与急公好义,更对老爸从事的逻辑思考及研究工作感兴趣时,女孩心中便升起罪恶感:“我会不会是错的?”对自己整个人性的基础及存在的完整性产生深深的迷惑及挫败感,也从来搞不明白这到底错在哪里。

从事身心科多年的临床工作及研究,我讶异地发现,原来许多成年人忧郁症状的起因,在童年的性别认同罪恶感中早已种下;而且当孩子对另一性别的双亲认同度愈强的时候,他(她)的痛苦及挫折就愈深,整个人格的扭曲就愈剧烈,当然,身为成人的痛苦指数也就愈高。

另一方面,当小男孩并不想成为男子汉,与人竞争、打架、学拳击时,他也许对妈妈感兴趣的事有一种深深的爱好,也许敏感、细心、感情丰富,对于芭蕾舞、烹调、服装设计兴致勃勃。这样的男孩下场多半是被赶出厨房,强制驱离母亲身边,“去!去跟爸爸玩,和爸爸出去打棒球、玩摔跤!”小男孩则莫名其妙,含泪离开母亲,心中在想:“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自此踏上无奈的人生旅途。

再强调一次,每个男孩与女孩都渴望同时与父母亲的形象认同且学习,并期待以拥有男性及女性特质的“全人”来演出男人或女人的角色,他们的内心感觉到,自身的特质是超越俗世性别框架的,也拒绝将自己的人格硬挤入单一的性别模子里。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一开始就犯了个大错误,强行要男孩只与父亲认同,也要女孩只与母亲认同。孩子无辜,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他们的心灵、人格的健全性及创造力的养成,就这样地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孩子的本性——快乐、自在、活泼的天性,以及心灵的伟大禀赋,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再地受挫,但这只是人格的苦难及内在罪恶感累积的开始呢!当孩子进了学校后,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自身“理所当然”的认定,还是课程学习上要求及安排的不同,男孩活泼、好动、数理强;女孩温柔、文静、文史强,这种后天的曲解及样板,更进一步地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各位千万不要认为我小题大作或言过其实,这真是根本且重要的关键。比如,许多的亲子困扰(包括严重的父子或母女之间的冲突),两人一见面就像仇人,还常被误以为前世的业障,这当中有些都是孩子对他(她)被加诸的性别框架及要求的无言抗议;更不用说孩子的叛逆、行为问题、情绪障碍,皆与此脱离不了关系。

因此,赛斯才会语重心长地说:“有时欠缺一个大家认为‘合适的’父亲或母亲形象,‘救’的孩子比‘害’的要多。”这句话值得大家三思。

P82-85

序言

呵护“爱”之苗

我生在一个父母不睦的家庭,10岁那年母亲又不告而别。父亲为人刚正不阿,却偏心姊姊,身为幺女的我,没有了依恋和认同的对象,只有缩回自己内心的壳里,孤单地过活。有一回我想整理自己的人生,写个回忆录,没想到还没回溯超过儿童期,就悲伤到不行,放弃了。

不过,童年的阴影,带来一份礼物,我对心理学及超心理学的兴趣。我一直注意这方面的理论,并且立志绝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受到那样的伤害。

恰好在怀老大时读到《先知》,被其中有关孩子的话语——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对它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震慑住了!从此更“有意识地”尽我所能做一个好母亲。

当年旅居美国时,写过几年的专栏,包括12篇的《育儿专栏》,更有一篇名为《天下无不是的子女》,引起相当的争议。读了许医师的《在孩子心里飞翔》,深感欣慰,真是“德不孤,必有邻”呢!

我们常说,母爱最无条件;许医师却说,孩子对父母的爱才真是无条件的。或许在有意无意之间,我们心中天生具有的“爱”之苗都受到了摧折,就让我们都温柔地呵护自己和孩子心中的爱之苗吧!

许医师这本书,我愈读愈高兴,愈感动!他虽然年轻,没有身为人父的经验,却由于天赋的敏慧(也许还有未泯的童心)、精神科的陶冶,以及深入钻研《赛斯书》,再加上多年身心科的实战经验,使他将理论与实际熔为一炉,并好好地运用在治疗上,他的心得,结晶成这本不同凡响的书。

凡有辅导和咨询经验的人,大概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求助者往往是自幼受到许多心灵创伤的人。面对这样的个案,总令人扼腕:怎样的父母、怎样的家庭,造成了今天这个人!要帮助他,必须了解他的家族史、情感史;探讨之后,又发现他的父母也是心灵受到扭曲的人,如此一代传一代!

许医师这本书非常生动,以活泼的语言引导人们不知不觉地深入心灵的堂奥,不但可以启发为人父母者了解和帮助儿女,其实各种年龄、角色的人,都能藉此更深一步地了解心理、精神和意识的作用,吸收新时代大师赛斯的智慧而帮助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

希望求助者和助人者都能拨云见月,看清心灵的体质,跳脱无力感。如赛斯所说:我们不是为了替人类的苦痛号哭而来,而是来发现,当我们不喜欢这个世界的时候,能透过在我们内心的喜悦、力量及活力,来改变这个世界!

后记

跟着孩子去探险

在电影《爱是您,爱是我》里看到这样的情节:继父以为11岁的小男孩正在为丧母之痛而难过、自闭,于是在一张公园的长椅上问儿子,是否愿意说说心里话?小男孩则回应:“你真的想听吗?”

结果小男孩向父亲坦承,自己并非因母亲过世而难过,而是爱上了班上一位女同学,饱受爱情折磨之苦;父亲当场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料小男孩当下严肃地反问:“难道爱情是小事吗?为爱痛苦没什么大不了吗?”

父亲马上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感受”。但如果这个父亲随即出声责备:“你这不懂事的小孩,妈妈刚过世不久,你还为我惹麻烦,说什么11岁的小孩为爱所苦,你最好给我乖乖地念书!”可想而知,这孩子这辈子的心门就“再也不会”对父亲敞开,再也不会对他说心里话了。(各位亲爱的现代父母,请仔细回想,到底有多少类似的事件在你家上演?你又是如何回应?以致孩子渐渐对你关上他的心扉,而你还怪孩子都不与你沟通?)

此时,一般做父亲的也可能会安慰孩子,说些不痛不痒的八股:“没关系,你还年轻,总还有机会。”或随便地给些敷衍的建议。但这位父亲却没有这么做,他下了几个决定:第一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包括孩子想成为摇滚乐手以赢得女孩芳心、包括孩子勤练打鼓、包括孩子在门口高挂“我不饿,请不要打扰我”的牌子。(关于这点,我也有个小小疑问,为何我们的父母老是怕孩子会三餐不继而饿死?)

其次,父亲决定“跟着孩子去探险”,鼓励孩子不要放弃,勇敢表白,纵使被拒绝,至少也曾尝试过;甚至飞车载孩子到机场,问孩子想不想闯关去向心仪的女孩表白。这是一场真正的生命教育,教孩子珍惜所爱、追求所爱、为爱成长。而在陪着孩子探险的过程中,父亲内心似乎也激起了再度追求爱情的勇气,遇见了令自己心动的单亲妈妈,也期待彼此能再相会。

这样的情节令我非常感动,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感受,甚至藉此鼓励孩子的成长,没有教条,没有说教,没有一大堆担心及大道理。

我想鼓励全天下的父母及师长“跟着孩子去探险”,因为有你在旁鼓励支持,孩子才不会有危险,而孩子的探险本身,就能为你打开新的生命次元,不但能丰富你原本的生活,还能帮助你以新的好奇、活力、思维、感受,去探索新的世界,彻底打破枯燥无味、僵化似牢笼的成人生活。

活起来吧!活起来吧!让孩子成为我们封闭心灵的导盲犬,探索心灵大地的新鲜空气;跟着孩子去探险,陪着孩子去冒险,相信我,你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孩子心里飞翔(许医师48个亲子共处妙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添盛
译者
编者
绘者 Maruko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05156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3304418
中图分类号 G78-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赛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