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文学所发挥的反映、建构华夏民族精神的功能,在当代中国仍将发挥同样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价值重建是一个缓慢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必须重新确认自己的传统和价值体系,而这迄今还是个未被正视的问题,充满了谬误和偏见。蒋寅、刘扬忠主编这本《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正是希望通过文学这一特殊的意识形态,重新发掘和梳理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固有的价值观,重新确认华夏文明的精神要义和辉煌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一些基础性的辅助工作。
图书 |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
内容 | 编辑推荐 历史上文学所发挥的反映、建构华夏民族精神的功能,在当代中国仍将发挥同样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价值重建是一个缓慢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必须重新确认自己的传统和价值体系,而这迄今还是个未被正视的问题,充满了谬误和偏见。蒋寅、刘扬忠主编这本《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正是希望通过文学这一特殊的意识形态,重新发掘和梳理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固有的价值观,重新确认华夏文明的精神要义和辉煌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一些基础性的辅助工作。 目录 导言 一 历史学中的精神史研究 二 文学的精神史意义 三 古典文学研究的精神史取向 第一章 宗族与个人 第一节 集体无意识的具象化——作为文学原型的精卫神话 一 精卫神话在唐前的流传 二 唐代文学中的精卫形象 三 精卫形象的特定精神内涵 第二节 集体意识的抽象化——《诗经》的忧患意识 一 忧患的歌吟 二 忧患意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三 忧患意识的衍变 四 忧患意识与中国诗歌的感伤传统 第三节 宗族意识的分裂和个体意识的苏醒——心态史上的屈原 一 不可调和的心灵冲突 二 自杀作为生命的一种选择 三 个人与宗族一体化关系的解除 第二章 时间与生命 第一节 汉魏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一 生命意识的萌生 二 生命意识的高扬 三 伤悼和纵逸 第二节 传统时间意识的三大类型 一 三首诗的时间感觉 二 李白与杜甫的时间意识 三 苏东坡诗中时间意识的变化 第三节 在文学中永生 一 “不朽之盛事” 二 “其文在即其人在” 三 “以诗为性命” 四 “文字留传胜子孙” 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 第一节 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分离——曹植的青春心态 一 三个志愿 二 青春的欢乐 三 青春的苦闷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强化和社会意识的背离——阮籍的忧生与逃世 一 魏晋风度:风流与忧患 二 正始之音和阮籍的忧生之嗟 三 作为一种心态典型的“忧生之嗟” 第三节 社会意识背离的绝对价值化——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一 遁世观念的由来及实践 二 隐逸的文学化 三 高士形象的成立及启示 四 陶渊明与隐逸传统的形成 第四节 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调和——谢胱与“吏隐”传统的形成 一 “隐”之名与实 二 谢朓的“吏隐”心态及其文学化 三 “吏隐”主题的开拓和发展 四 吏隐作为一种诗意的栖居 第四章 心灵与自然 第一节 悲情及其超越 一 从感事到感物 二 玄言的超越性追求 第二节 山水:精神超越之场——自然在谢灵运诗歌中的意义 一 游览作为精神超越的手段 二 山水:自由的象征性占有 第三节 移情的对象——抒情诗中的自然和风景 第五章 男性与女性 第一节 美感与性感 一 单纯之关感 二 女性美的官能感受 三 性感之美及其变态 第二节 被道德化的女性角色——悼亡诗寄托的男性情感 一 诗歌中妻子角色的缺席 二 悼亡作为诗歌类型的形成 三 韦应物悼亡诗对艺术表现的开拓 四 元稹悼亡诗的艺术成就 五 王渔洋与悼亡诗的规模化 六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第三节 琴瑟之谐的典范——权德舆写给妻子的诗 一 作为类型和主题的赠内 二 爱人话语和丈夫话语 第六章 故国与新朝 第一节 夷夏之辨与文化认同 一 夷夏之辨的由来 二 夷夏之辨的三个文学话题 三 夷夏之辨的个人体验 四 易代之际的夷夏之辨 第二节 易代之际的生存或文化抉择 一 遗民与文化守护之责 二 清初士大夫群体的分化 三 贰臣所处的舆论环境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贰臣典型 一 钱谦益的尴尬境遇 二 吴梅村的忏悔心态 三 龚鼎孳的淡忘与救赎 第四节 历史的相似情境及其诠释 一 千古艰难唯一死 二 传承文化作为偷生的一个理由 三 出处与守节的“分谊” 四 超越“出处”的文化选择 结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镜与灯(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4985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4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 |
CIP核字 | 2014011193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北 |
长 | 245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