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成熟期的上海,邬达克建筑被赋予新的意义,即文化的延续,换言之,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而保护邬达克建筑、积极地再使用这些建筑要求更多的人极度的热忱、专注和努力。
刘素华主编的《邬达克的家(番禺路129号的前世今生)》收录了有关专注和努力的故事,它们促成了这位匈牙利著名建筑师的旧居得以向公众开放。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上海大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匈牙利外交部、匈牙利建筑师协会各尽其职,共同为修缮旧居而努力,共同造就了邬达克纪念室。
图书 | 邬达克的家(番禺路129号的前世今生)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进入成熟期的上海,邬达克建筑被赋予新的意义,即文化的延续,换言之,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而保护邬达克建筑、积极地再使用这些建筑要求更多的人极度的热忱、专注和努力。 刘素华主编的《邬达克的家(番禺路129号的前世今生)》收录了有关专注和努力的故事,它们促成了这位匈牙利著名建筑师的旧居得以向公众开放。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上海大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匈牙利外交部、匈牙利建筑师协会各尽其职,共同为修缮旧居而努力,共同造就了邬达克纪念室。 目录 致辞贝聿铭 序一车书剑 序二胡劲军 序三李耀新 序四拉斯洛·库蒂 序五帕沃尔·希考勤 前言 伍江 1.故乡与他乡 1.1引子:邬达克的“家”与“国” 1.2哥伦比哑住宅圈的外国人圈子 法华镇与哥伦比亚住宅圈 1.3建筑师邬达克在卜海的四个家 赫德路13号——第一个家 吕西纳路l7号——第二个家 哥伦比亚路22号——未及入住的家 大西路达华公寓——第四个家 1.4建筑师邬达克理想的家 邬达克最后的家 2.记忆与历史 2.1哥伦比哑路旧居的乡村生活 邬达克在哥伦比亚路的邻居们 邬达克旧居与市政排水设施 2.2哥伦比哑路旧居的设计稿 邬达克与旧上海营造商 2.3邬达克离开后的旧居 邵修善 旧居主人的一封信 3.修缮与保护 3.1哥伦比亚住宅圈的生长轨迹 3.2邬达克旧居的再生 3.3邬达克旧居的修复 4.文化与传承 4.1邬达克纪念室 4.2修缮投资方访谈 尾声 附录 1.邬达克旧居修缮与保护记事 2.邬达克年表简编 3.邬达克建筑作品不完全列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致谢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邬达克的家(番禺路129号的前世今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刘素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6098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 |
CIP核字 | 2015085785 |
中图分类号 | TU-8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