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见小恩/徐鲁温暖童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徐鲁温暖童年系列”保持了他作品一贯的诗意品格,纯真而清新的故事,典雅而婉约的美文风格,显示了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温润的人文情怀和孜孜追求的母语之美。《再见小恩》是其中一本。

离别与重逢,失去与得到,凛冽与温热……艰辛年代里少年们的友谊与奋斗故事,本书是献给终将消逝的童年与青春的纯真恋曲,也是向童年与理想的致敬之歌。作家的文笔明净柔和,作品中浓浓的书香,淡淡的诗意,给读者带来童心的清澈与光辉。

内容推荐

徐鲁最新长篇小说力作!作者用温润、柔和的笔调,描写了与童年时期的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们的故事以及难忘的校园生活。《再见小恩》中的小恩,徐延泽,叶小羽等,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大家用彼此的真诚、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怀,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童年之歌。

目录

一 小雪的身世

二 立槐叔叔

三 温暖的手套

四 再见,小恩

五 磨坊作证

六 插班生

七 月光小巷

八 故乡的七夕

九 普希金小河边

十 小橘灯书店

十一 重 逢

十二 来吧,世界

十三 红围巾

试读章节

一 小雪的身世

金黄的月亮升起来了。今夜的月亮,那么大、那么美。银色的月光洒在收获后的田野上,大地显得那么安静、那么空旷。

我用力把最后一捆红薯藤叉上了大车,然后勒紧、绑好,还有点恋恋不舍地望着月光下的田野。

我知道,这是故乡秋天里最美的大月亮地。

“小泽,咱们该回村了,明天再拉几车,这片薯地就能收拾利索了。”正在整理缰绳的老哥哥招呼我说。

“老哥哥,今年牲口过冬的草料可是够充足的了。小雪,要上车啦,该回去了。”我喊着正在地堰边摘野枣的小雪。

“小泽哥,给你吃,很甜的。”

小雪把一捧红透的山枣装进了我的衣袋里。

“好,坐稳当了,咱们回家!”

我和小雪倚靠在高高的、装满红薯藤的大车上,老哥哥坐在车辕上,大车吱吱扭扭地驶出了田野,走在月光下的村路上。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段失学的日子。

这年冬天,因为家里困难得实在供不起我上学念书了,家里便叫我回到村里,跟着老哥哥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

老哥哥是村里一位心地善良的孤身老人,一个人住在村边的那栋小草屋里,专为生产队里饲养牲口。

他没有任何亲人,那些牛、驴子、骡子,就是他的亲人。当牲口们吃着他铡的细碎的草料的时候,他也会端着碗,蹲在一边看着它们吃。

那些牲口,一个个有什么样的脾气,老哥哥心里都有数。哪头母牛该在哪个时辰生小牛了,他也明明白白,准时做它的助产士和接生员。

他本来是有自己的名字的,可村里老老少少都只叫他“老哥哥”。

我失学回村后,就跟着老哥哥为队里饲养牲口。放猪,放牛,养鸭子,牵着驴子去镇上拉化肥,赶着骡子到集上挂掌,样样都干。晚上,我就依偎在老哥哥的热炕头上。

“老哥哥,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

有一天,我放下正在看的书,突然问老哥哥。我知道,老哥哥特别喜欢我,疼爱我。

“那还用说?老哥哥看得出来,你是村里最老实本分的孩子,和那些仗势欺人的富家儿子不一样。”

我虽然念不成书了,可还不死心,白天干活累得要死,人也瘦得像一只挂在病树上的螳螂,晚上却还愿意靠在老哥哥那盏昏黄的小油灯下看看书。

其实,那时候也没什么书可看。一本破旧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遍了。

另外的“书”,就是压在我枕头底下的几册念了一半的课本了。我像一个穷人掖掖藏藏着仅有的几张毛票一样,常常悄悄地整理着那几本破书。老哥哥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他说:“不用愁,小泽,只要你有这个心思就中。你这是少年落难,一时半晌的事。”

“可是,老哥哥,我想不到自己还会有什么出路。”

“会有的,孩子,薛平贵当年不是也生在贫寒的人家,后来还不是一马平川?”

“老哥哥,那是‘一马奔了西凉川’吧?”

‘都是一个意思!咱们先人不是有过话的吗?天将降大任于……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哥哥乐意看到你小泽有作为的那一天哪。”

……

P1-3

序言

生活之树常绿

(代序)

2014年秋天,我去美丽的太行山参加了天天出版社举办的一个文学笔会。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我在鄂西恩施山区,也参加过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名为“中国儿童现实表达’’的主题笔会。在这两个笔会上,我都谈到了现实生活对于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这个话题。

大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我以为,“生活之树常绿”,意思当然就是强调生活之于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这些年来,我们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家,过于倚重自己的想象,大都凭借各自的想象力在写作。这是客气一点儿的说法。如果说得不客气一点儿,那就是,没有现实的根基,不接地气,许多作品就像无土培植的植物,固然也有花有叶,甚至也是绿色的,可是没有生命力,苍白而腑弱。

当然,作家的想象力不可缺失。世界上的确也有不少天才型的作家,几乎是用“坐井观天”的方式,凭借自己呼啸的想象力,写出了传世的作品。《哈里·波特》应该就是这样的作品。但是拥有这样超级想象力的作家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作家的想象力所能抵达的疆域,其实并不宽广,并非天马行空、无远弗届。我们的想象力其实是十分稀薄和脆弱的。但是我们却总是依靠这种稀薄和脆弱的想象力在不断地写作,以为这就是才能。结果呢?我们写出的作品永远不及现实生活本身那么丰富、鲜活和坚实。即使我们十分卖力地写出的忧伤和沉重的东西,也永远不及生活本身忧伤和沉重。这使我想到了卡尔维诺的一个观点,他说,要产生出创造性,非得有一定的坚实性和现实性不可,作家的想象与幻想,就像是果酱一样,不能单独吃,只能把它涂抹在现实的面包上;如果没有把想象的果酱涂在现实的面包上,那么想象就只能跟果酱一样,没有形状,也无法用它去创造出任何坚实的东西。

这种尴尬其实已经被我们的创作成果验证过了:多年来,我还没有看到国内哪一部比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仅仅凭借想象力取胜的。许多所谓的“大幻想”作品,其实并不“大”,也没有走远,生命力极其短促,很快就被读者遗忘了,倒是被大家记住的一些作品,多半都是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只要真正接了“地气”,作品的生命力才能变得强大!

一说到儿童现实的话题,我们当然首先就会想到当下诸如儿童生存现状、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独生子女教育、未成年人面临的光怪陆离的媒体环境以及由此导致的“童年的消逝’’等-话题。这些都应该成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去关注、去思考、去书W的题材,这些也都是当下最典型的“中国故事”。我相信今天会有不少作家朋友谈到和关注到这些问题。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一个更具体、更细小的现实话题,那就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写作,真正的“现实表达”,作品里必须要有现实生活细节,作家仍然需要去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老路。这也不仅是一条创作“老路”,而是一条文学的宽阔大路。在现实表达这个问题上,除此不会有任何捷径可走。

举一些例子来说吧。沈从文先生写东西十分讲究细节的真实性。根据他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里有一句描写:“虎耳草在晨风里摇摆着。”沈先生对这个文学剧本的许多细节有过十分仔细的修改和批注,其中对这一句,他这么注解道:“不宜这么说。虎耳草紧贴石隙间和苔藓一道生长,不管什么大风也不会动的。”沈从文对这种朴素的小草十分欢喜。剧本里还写到端午节那天下着毛毛雨。他评点说:“端午节不会下毛毛雨,落毛毛雨一般是在三月里。”正是因为追求真实,沈从文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地道、可信,读起来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沈从文的学生、小说家汪曾祺先生,在作品里同样也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他有一次谈到,他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上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女同学的故事,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汪曾祺先生说,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纤秀”这个词。这样的“事故’’其实更多的也会发生在儿童文学作家身上。

再以动物小说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为例。去年我去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参加了黑鹤动物小说研讨会。我发现他作品里有许多独特的生活细节,说明他对生活、对草原和森林、对动物的生态认识得细致、准确,了如指掌。

举两个小例子吧。有一种属于北方草原的、发生在冬末春初的气候现象,在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里什文等人的作品里,我多次读到过,有的翻译家译为“潮雪天气”或“潮雪时节”,对此我一直不得要领。在黑鹤的小说里,我也看到了他对这种独特物候的描写:“天空中落着湿雪,已经开始降温了。当时草原正在酝酿着春日里的最后一场雪,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雪,需要释放出热量。此时,绵软的雪片正在飘落,而气温又没达到冰点,雪在迅速地融化。”读到这里我明白了,“湿雪”就是“潮雪”,原来就是一种“雨夹雪,,的天气。但是因为黑鹤熟谙北方草原的天气变幻、物候特征、生命物种繁衍的秘密,因此,他对每一个细节的表述更为准确,也更为传神。还有,许多人都见过草原上的落日,但也许都无法像黑鹤这样写得如此准确和美丽,他写草原黄昏的景色:“黄昏的阳光如同熔化了的铜液一般流淌在草原上……”描写得十分真实、准确。

青年作家翌平,也是一位十分注重细节真实的作家。他的一些小说里写到的乐曲演奏、小号吹奏,写得绘声绘色,十分专业和准确,很地道,因为他自己、他的弟弟都学习过吹小号。他还学习过武术,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段位”,所以他写少年摔跤手、写跆拳道的小说,一招一式,都不是想象和臆想的,而是很专业的。我再举一个小细节:翌平小说里写到孩子们去郊外时走到一处西瓜地,瓜农给他们吃西瓜。一般作家写到这个细节,也许会一笔带过,充其量会写一句西瓜汁液饱满、沙瓤很甜之类吧,翌平却这样写了这个细节:“瓜皮的颜色明艳,斑纹清晰,刀口一碰上,西瓜就自己开裂了。‘尝尝吧,孩子们,这才是真正的露水瓜……西瓜夜里枕了一晚上的露水,清凉的地气都浸到瓜皮里面去了………这就是准确的细节,读到这里我就想,翌平一定是有这个生活经验和积累的。

好的小说家一定会在细节上下功夫,一点儿也不马虎,能写出“小百科全书式”甚至“大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再以我自己的一次写作经历为例。去年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这个题材离我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去甚远,一般人也接触不到这个题材。我有幸和几位作家、导演朋友去罗布泊亲身“体验”了那里的生活。只有真正到了那里,才能获得一些你根本无法想象的生活细节。例如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深处的哨卡上站岗放哨,有的战士一站就是几年吧,孤独寂寞得难以形容,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有的战士吃完晚饭就用绳子牵着一只沙漠大老鼠遛着玩儿,像遛狗一样;有的战士几年看不见一棵绿树,有一次回到马兰营地,看见榆树沟的大榆树,竟然扑上去抱住号啕大哭。还有一次,部队文工团下到这个连队慰问,战士们和女演员都席地而坐开露天联欢会。年轻的战士都是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女同胞了,当地也没有任何老百姓,所以,文工团演出结束要走了,许多战士都舍不得,有的还呜呜地哭了。有个战士竟然抱来许多红柳树枝盖在沙地里,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原来那里有女兵们席地而坐时留下的印迹。托尔斯泰有言:菌子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息还留在草地上。这个战士迷恋的就是“菌子的气息”吧。这样的细节,你不深入生活,是永远无法想象出来的。

还有一个细节:沙漠里有狼,当年生活在罗布泊的孩子去沙漠上逮“跑路鸟”,有一次看见沙窝里有几只小狼崽子,身子埋在沙土里,只有几个小狼脑袋露在外面。他们以为是小野狗,就挖出来带回了营地。结果晚上招来了狼群。原来这是小狼身上出痘子,母狼是在用这种方法帮助小狼治疗痘子。

这样的细节,你不深入生活,恐怕也无从想象。

真实的生活表达,也源于作家身心的投入。我们都知道一个经典的创作故事:法国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包法利夫人是怎么死的?服毒自杀的。福楼拜写到她服砒霜自杀的时候,他给朋友写信说,这时候,“我的嘴里也充满了砒霜的味道,我觉得自己也中了毒,以至于连续两次真的消化不良,吃晚饭时候呕吐了两次。”什么是“身心投入”?这就叫“身心投入”。

齐白石老人有一次和张大千先生一起画画,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一位著名收藏家,画的是一只蝉伏在柳枝上,头朝下,做欲飞状,蝉的神态和柳枝的飘摇格外生动逼真。收藏家得到此画,很是珍爱,想请齐白石在画上题首诗,齐白石仔细看了画后,说了一句: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其头应该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张大千听后,心里很不服气,暗将此事记在心中。后来他观察了一个夏天,果然发现树上的蝉都是头朝上,没有头朝下的。还有一次,徐悲鸿在家中设宴,专门款待齐白石、张大千两位大师。徐让齐白石和张大千互换一下各自的“强项”,让白石老人画芭蕉,让张大千画虾。白石老人虚心地说,不敢下笔,因为他不知道芭蕉花的卷心应该是左旋还是右旋的;张大千倒是画了虾,画得还十分入神,手舞笔飞。可是齐白石却暗暗拉他衣袖,悄声说:“大千啊,虾的身7-只有六节,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

原来,张大千搞不清楚虾的身子究竟有多少节,他忽视了生活细节的真实,最后只好又画了些波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遮掩了过去了事。回到家,张大千请人买来活虾,倒在盆中,仔细观察,果然发现虾不论大小,虾身都只有六节。在追求细节的真实上,显然齐白石更胜一筹。此后,张大千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创作时务必牢记:求真精神比你的任何想象更为重要。

我想,齐白石和张大千画画的故事,对我们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也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徐鲁

2014年秋天,武昌东湖梨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见小恩/徐鲁温暖童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218159
开本 16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5056045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