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教四书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由韩焕忠著的《佛教四书学》通过对资料的细致梳理和史论结合的深入分析,既简明扼要又相当系统地展示了佛教四书学从汉末至唐代的酝酿、宋代的兴起和明末及近代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而且由于作者将该历史过程本质地理解为儒佛之间自发地开展的“经典互读、宗教对话、文化适应和思想融合”的思想文化发展过程,故本书不只是给出了佛教四书学之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学术内容,还较为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儒佛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传统间彼此互动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此书不仅对于中国佛学史研究具有充实和深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儒学史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内容推荐

所谓佛教四书学,是指高僧大德对儒家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作的佛学解读。这本由韩焕忠著的《佛教四书学》是在收集佛教经籍和文集中的有关资料并加校勘、句读使之成为可利用的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构想和设定了佛教四书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脉络。

儒家四书曾经是促成佛教中国化的思想资源,而高僧大德对儒家四书的佛学化解读,也是儒家四书学形成的促进因素。宋元之际一些居士指斥程朱误解孔孟,言论悖谬,试图重新诠释四书。明代中叶以后的一些居士则将程朱理学视为“已陈之土狗”,明确运用佛教的义理和思维重新注疏和诠释四书。明末清初的一些高僧,为了“诱儒以知佛”,每以四书为对儒家士大夫说法的话头。近代以来的高僧大德们也都将四书视为宝贵的思想资源。

作为儒佛之间自发开展的经典互读、宗教对话、文化适应和思想融合,佛教四书学为人们深入了解儒佛关系提供了极好的视角,也为当今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四书前学与佛教的中国化

 第一节 《理惑论》的借儒自重

 第二节 《二教论》的联儒抗道

 第三节 隋唐宗派的儒学判释

第二章 宋代佛教与四书学的兴起

 第一节 孤山智圆的儒学观

 第二节 明教契嵩与儒家四书

 第三节 无尽居士的《护法论》

 第四节 大慧宗呆与儒家四书

 第五节 无垢居士的《论语》偈颂

第三章 四书学与宋明佛教界的辩护

 第一节 屏山居士对佛教的辩护

 第二节 刘谧的《三教平心论》

 第三节 姚广孝对程朱排佛论的批驳

第四章 明末居士的四书学

 第一节 焦兹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二节 袁宗道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三节 张岱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五章 明末高僧的四书学

 第一节 憨山德清对儒家经典的佛学解读

 第二节 吹万广真对儒家经典的禅学解读

 第三节 永觉元贤对儒家问题的佛学解释

 第四节 觉浪道盛与儒家四书

 第五节 智旭的《四书澫益解》

第六章 近代佛教四书学

 第一节 尊孔而抑孟——杨文会的《论语发隐》与《孟子发隐》

 第二节 欧阳渐的四书学

 第三节 马一浮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第四节 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论

 第五节 生活禅的儒学底蕴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教四书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焕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46065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5049958
中图分类号 B94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