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森林报(春)/世界动物文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今,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维·比安基所著的《森林报(春)/世界动物文学经典》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知、反省自己。

本书是《森林报》之春季,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春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欢乐吧!

内容推荐

《森林报(春)/世界动物文学经典》著者维·比安基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话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

目录

致读者

我们的第一位森林特派记者

森林年

森林年历

No.1 初醒月

 一年——12个月太阳颂

 森林记事

森林发来的第一份电报——雪地上的喝奶娃——最早下的蛋——最早开的

花儿——春天的计谋——冬客准备上路——雪崩——潮湿的房子——神秘

的绒毛——在常青的森林里——鹞鹰与白嘴鸦

 都市新闻

屋顶上的音乐会——阁楼上的住户——麻雀的不安——懒洋洋的苍蝇——

苍蝇,当心流浪汉!——石蛾——列斯诺耶的观察站

 森林发来的第二份电报

第一届列宁格勒州农庄庄员代表大会决议——列宁格勒州少年自然学家代

表大会决议——为鸟儿造房子吧——蚊子飞舞——最早的蝴蝶——公园

里——新森林——春之花——谁向大坝游来——款冬花——天空传来的喇

叭声——节日入场券

 森林发来的第三封紧急电报

 发大水了

 农事365

逃跑未果——搬到暖和的新家去——百个新生儿——条绿色新闻——

帮助挨饿者——打猎

 狩猎

 松鸡求偶

 林中剧院

 黑琴鸡的求偶大战

 全国各地,电波连线

注意!注意!这里是北极!——这里是中亚——注意!注意!这里是远

东——一这里是鸟克兰西部——注意!注意!这里是新西伯利亚的原始森

林——这里是外贝加尔湖草原——这里是苔原带,亚马尔半岛——这里是

高加索山地——这里是中亚沙漠——注意!注意!请听大海的声音!这里

是北冰浑——这里是里海——这里是波罗的海

 靶:竞猜题No.1

 公告:求房

No.2 返乡月

 一年——12个月太阳颂

 壮观的鸟儿回迁

带脚环的鸟

 森林记事

泥泞的季节——浆果露出雪面——昆虫的圣诞树——柔荑花序——蝮蛇的

日光浴——蚁穴微颤——是谁又醒过来了?——小池塘——森林保洁

员——它们是今春开的花吗?——白寒鸦——编辑释疑——罕见的小野兽

 飞鸟传来的急电

大水——兔子上树——松鼠上船——鸟儿的日子也不好过——误打的猎

物——最后一块冰——沿溪、沿河、沿湖漂流——在冬天,鱼儿都干了什么

 鱼儿,鱼儿,快上钩!

 森林大战

 农事365

农庄种树忙

 农庄新闻

新城——土豆的节日——神秘的坑——修“指甲”——农活忙——惊人的幼

茅——成功的迁徙——树种储蓄箱

 都市新闻

植树周——咕—咕!——花园里、公园里的美丽——七鳃鳗——流浪生

活——太阳雪——飞机上带翅膀的乘客——城里的海鸥——青年米丘林工

作者代表大会——致列宁格勒市和全州广大少先队员和中小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小基特丛林拾趣

我的十个观察

 狩猎:马尔基佐夫洼地打野鸭记

市场上——在马尔基佐夫洼地上——叛变的鸭子和隐形的长袍——水上之

家——诱引天鹅——惨案——第二天——这讲的是过去的事情

 靶:竞猜题No.2

 公告:“慧眼”称号竞赛第一次测试题

No.3 歌舞月

 一年——12个月太阳颂

 欢乐的五月

 森林记事

森林乐队——一匆匆过客——田野鸣奏曲——鱼之声——避雨屋檐下——林

中一夜——歌舞升平——最后的鸟群——长脚秧鸡徒步而来——有人欢喜

有人忧——松鼠吃荤——我们的兰花——寻找浆果——“甲虫”——编辑部

的回信——燕窝——白腹鹪窝

 森林大战(续)

 农事365

帮大人干农活——新树林

 农庄新闻

绵羊脱衣服——畜群在壮大——迎面风——初出牛栏——快过节了——新

生活农庄——帮六脚昆虫授粉

 都市新闻

列宁格勒城里的驼鹿——会说人话的鸟——来自大海深处的客人——海里

来的客人——会飞的云——斑胸田鸡游城记——采蘑菇去——试验飞

行——列宁格勒州的新兽——蝙蝠的回声探测仪——鼹鼠

 狩猎

 诱饵

 靶:竞猜题No.3

 公告:舞台音乐剧快去看啦!

 公告:“慧眼”称号竞赛第二次测试题

 靶·慧眼称号·公告·答案揭跷

试读章节

一般的报纸只报导人和关于人的事,可是,孩子们还想知道飞禽走兽、昆虫是怎样生活的。

森林里发生的事不比城市的少!那里也有工作,也有欢乐的节日,也有许许多多不幸的事;那里有自己的英雄,也有自己的强盗。城里的报纸很少谈论这些,所以,谁都不知道森林里发生的一切新鲜事。

比如,在我们列宁格勒州冰天雪地的冬天,一些没有翅膀的蚊子从地下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跑来跑去,有谁听说过?森林巨人——驼鹿之间的鏖战,候鸟举家大迁移,黑水鸡徒步穿越整个欧洲的有趣旅行……你们在什么样的报纸上看到过?

所有这一切趣事,都可以在《森林报》上看得到。

《森林报》12期,一年12个月,一月一期,我们把它们编辑成书。每期有编辑部的文章,有我们森林记者发来的电报与来信,还有打猎的趣事。

我们的“森林记者”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中有孩子,有猎人,有科学家,有护林员——所有进进出出森林的人。他们对飞禽走兽、昆虫生活充满兴趣,记录了森林中的各种事件,不断给我们编辑部发消息。

《森林报》,作为书,第一次问世于1927年。从这之后,再版了8次,每次再版都增添了新的章节。

我们派了本报一名特派记者采访了大名鼎鼎的猎人塞索伊·塞索伊奇。他们一起打猎,休息时一起围坐在篝火旁,塞索伊·塞索伊奇常常讲述自己惊险的奇遇。我们的记者记录了他的故事,并把他的奇遇发到我们的编辑部。

每期报纸,我们都安排了一个问答游戏的栏目,我们把它称为“靶”。读者可以在这个“靶”中回答问题,一决准确度的高低。谁认真阅读了报纸,谁就能够轻松地回答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答对“靶”中一个问题,记两分。

建议我们的读者以小组形式玩玩“靶”,一个人大声念问题,所有参加者把自己的答案写在自己的纸上。许多问题,比如,长腿秧鸡的身高。最好别立即回答,而是约定时间,几天后再看结果。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去去草地,跟踪跟踪长腿秧鸡,弄清楚它是个什么样子。

《森林报》在列宁格勒城诞生、出版,是个州报。报纸中报道的所有事件,几乎全发生在列宁格勒州,或者就在列宁格勒本城。

但是,我们的国家可大了,非常大,在它的北部边陲,暴风雪铺天盖地,冷得血液都会结冰;而在它的最南端,却是火辣辣的太阳高照、百花绽放;在我们祖国的西部边疆,孩子们正去睡觉,而在东部,孩子们已经睡醒起床了。所以,《森林报》的读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从《森林报》上所了解的,应该不仅仅是列宁格勒州发生的事,而且还要包括我们国家四面八方各个角落此时所发生的一切。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在《森林报》上辟了一个本报通讯员——来自于祖国天南海北的《各地连线》栏目。

我们转载了塔斯社一系列有关我们孩子们工作业绩的报道。

我们辟有“公告”一栏,竞争“慧眼”称号——评出我们最具慧眼的跟踪侦察读者。

我们还邀请生物学博士、植物学家、作家尼娜·米哈伊洛夫娜·帕夫洛娃给我们《森林报》撰稿,给我们介绍有趣的植物。

我们的读者要善于改造大自然,自由自在地管理动植物的生活,就应该了解大自然。

要知道,我们《森林报》的读者,他们一旦长大,就会为祖国亲自培育植物新品种、管理大森林。

不过,为了避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首先应该热爱、熟悉祖国大地,应该认识祖国大地上的动植物和它们的生活。

从《森林报》第九版开始,经过修订与增补,我们推出《一年——12个月的个太阳颂》一栏。我们采用了生物学博士尼·米·帕夫洛娃的大量报道为《农事365》栏目增色添彩。我们还刊登了我们的战地记者从森林巨人大战的战场上发来的报道。我们为垂钓爱好者开辟了《鱼儿,鱼儿,快上钩!》栏目。我们用青年撰稿人——基特·韦利卡诺夫的四篇故事编织了新的游戏,答案见本书末尾。最后,我们还给中年读者开辟了一个副刊:本报编辑部哥伦布俱乐部不同寻常的发现与传奇故事。

P1-P3

序言

摆在您面前的是《森林报(春、夏、秋、冬)》,您千万别以为这仅仅是一份报纸,它可是有着报纸的活泼、可读、新鲜、快捷,同时又具有文学特有形象的一种特殊载体。这里,森林,不,确切地说,是整个大自然: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池塘中游的……从千千万万的植物到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它们随着大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五彩缤纷,胜似一部百科全书。《森林报》集报纸与文学于一身,把严肃的科学知识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形象再现出来,栩栩如生,引人人胜,这正是作家的别出心裁之处,独到之处。

有的说《森林报》表现的是“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这,一点也不过分,不过,细细品嚼,《森林报》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就说冬天吧,它表现得不单单是“忧伤”,您看看,在那冬天,在那一片白雪皑皑的天地里,“猎狐”、“带着小猪打狼”、“勇闯熊洞”、“围捕狗熊”等等,一篇篇,一章章,《森林报》给我们展示的是冬天无穷无尽的欢乐!

《森林报》中有电报,有来信,有天南海北的“各地连线”,有打猎的趣事,有讲故事,有“靶”,有“慧眼”……无论哪种形式,都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比如“小基特丛林拾趣”吧,在“小熊历险记”的“新年故事”一节中,熊妈妈被砍伐树木的老头吓跑了,窝里只剩下了一只刚生下不久的小熊,它孤立无援;天,冷得咯吱作响,寒风,嗖嗖地刮,一片冰天雪地,还在吃奶的小小熊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怎么办?然而,它学会了面对现实,不再依赖熊妈妈,开始学爬,学走路,学寻找食物,学玩耍……一趋趋,一步步,小小熊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新年快到了,它见到了分别多时的熊妈妈!这不是讲熊,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自尊、自立、自强!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面对困难,怎样走出困境,看看小小熊吧!《森林报》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作家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让孩子们在乐中体验、感受,从中得到陶冶、教化,这也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大自然,有着永远解不完的谜,人们总是不断认识、不断体验,而《森林报》浸透了作家辛勤的汗水,作家独具慧眼,以丰富的阅历揭示着大自然中蕴藏着的奥秘。比如冬天,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可是作家在“写在雪地上的书”中却把冬天看作一本书:下一场雪,就翻开书本新的一页,各种动物在“一张张白色的书页上写着许许多多神秘的字符、连字符、点号、句号。”它们各有各的写法,也各有各的读法……

松树的字迹很容易辨认……老鼠的字迹尽管很小,但简单、清晰……它们从雪地里爬出,常常先绕来绕去,然后要么径直朝自己的目的地奔去,要么退回到自己的洞里,于是就在雪地上留下了许多间距相等的冒号,一个连着一个……

狼的足迹,需要用特别的智慧去观察,因为狼喜欢耍阴招,看起来只有一只狼走过的脚印,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有五只狼从这里走过”。走在前头是一只聪明的母狼,它身后跟着一只老公狼,走在最后的是三只狼崽,它们一个脚印踩着一个脚印走……

狐狸更为狡猾。当然可以根据它们的脚印,辨别是一只瘦狐狸,还是一只狡猾而且饱足的老狐狸,可有时你看到的是“兔子的小脚印”,其实,这是狐狸的脚印,因为脚印中有脚印,狐狸们为了隐藏自己的脚印,往往套着兔子的脚印走……多少猎人因此错过了捕猎的时间与机会……

要想成为“白路”(猎人们这样称呼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上的优秀猎手,得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呀!

《森林报》中的知识就是这样丰富,它成了知识的海洋,它告诉孩子们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思考和研究大自然。作家维·比安基匠心独运,他的作品被选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这绝不是偶然的。

维·比安基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经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1915年应征到军校学习,后被派到皇村预备炮队服役,二月革命后被战士选人地方杜马与工农兵苏维埃皇村执行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比斯克城建立阿尔泰地志博物馆,并在中学教书。

维·比安基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特别是在他父亲——俄国著名自然科学家的熏陶下,早年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27岁时,他记下一大堆日记,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此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愿望。1923年成为彼得堡学龄前教育师范学院儿童作家组成员,开始在杂志《麻雀》上发表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仅仅是1924年,他就创作发表了《森林小屋》、《谁的鼻子好》、《在海洋大道上》、《第一次狩猎》、《这是谁的脚》、《用什么歌唱》等多部作品集。从1924年发表第一部儿童童话集,到1959年作家因脑溢血逝世的35年的创作生涯中,作家一共发表300多部作品,主要有《林中侦探》、《山雀的日历》、《木尔索克历险记》、《雪地侦探》、《少年哥伦布》、《背后一枪》、《蚂蚁的奇遇》、《小窝》、《雪地上的命令》以及动画片剧本《第一次狩猎》等。

1924~1925年,维·比安基主持《新鲁滨孙》杂志,在该杂志开辟森林的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的前身。1927年,《森林报》结集第一次问世出版,到1959年,已再版9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使《森林报》的内容更为丰富。比如,一些没有翅膀的蚊子怎么从地下钻出来的?哪个季节的麻雀体温比较低,是冬季还是夏季?什么昆虫把耳朵生在腿上?青草何时会变成天蓝色?蝴蝶秋天都藏到哪里去了?虾在哪里过冬?森林中哪种飞禽的眼睛靠近后脑勺,为什么?癞蛤蟆冬天吃什么?什么鸟的叫声跟狗差不多?……这类妙趣横生的问题,都会在《森林报》中找到完整而令人信服的答案。

童心童趣,趣味盎然,神秘的大自然,对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诱惑力。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对大自然了解甚微,繁华的都市像一道屏障,阻挡了他们对大自然近距离的了解。人,总是向往着大自然,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秘密;人,总是想置身于大自然,大自然中有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营养;青少年酷爱大自然,倍加渴望知晓大自然的奥妙,再说,大自然的美,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这点上说,《森林报》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知识大餐,享受大自然美的大餐吧。

现在,两部美国大片《2012》、《阿凡达》风靡世界,在我国上演几经疯狂,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012》讲的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地球的毁灭,而《阿凡达》最终的主旨也是强调自然环保的重要,《森林报》有着同工异曲之处。

看,一些猎人在春季枪杀求偶的黑琴鸡、误杀上岸产卵的狗鱼、诱杀大雁……在《森林报》中,作家通过对猎人的心理描写谴责不光彩的狩猎行为:“穿过森林的时候,他不时地四周张望并仔细听着动静,生怕遇见了谁……天鹅的叫声,野鸭翅膀急速扑打声……不停地在他耳边响起……”《森林报》告诉人们:利用不正确的手段杀害小动物,良心永远会受到谴责。作家追求大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人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一句话,自然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

作家维·比安基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欲望,怀着这颗火热的心,创作出版了《森林报》,作品饱含丰富的诗情,以艺术的语言、轻松的笔触,给青少年们再现了大自然,揭示着大自然的秘密。由于作家具有擅长描写大自然、再现动植物生活的高超艺术才能,加上他的语言笔触轻快,话语鲜活、简洁、脍炙人口、富有音韵之美,因此,在他的笔下,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见其身,如闻其声。

总之一句话,《森林报》具有永恒的魅力,令人赞叹不已。正因为如此,多少年来,《森林报》一直众口皆碑、熠熠生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森林报(春)/世界动物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维·比安基
译者 陆永昌//沈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3764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2010033455
中图分类号 S7-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0
15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