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童年的发明
第1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2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3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4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部分 童年的消逝
第5章 结束的开端
第6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7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8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9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图书 | 童年的消逝(精) |
内容 |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童年的发明 第1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2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3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4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部分 童年的消逝 第5章 结束的开端 第6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7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8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9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内容推荐 《童年的消逝(精)》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和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编辑推荐 尼尔·波兹曼编著的《童年的消逝(精)》介绍了,在这个电视互联网变迁迅速、信息畅通的科技世界中,成人能获得的信息童年也能获得,成人的话题童年也一样谈论,童年正在消逝! 人类学家米德曾将电视比喻为儿童的第二个父母经由这个屏幕,成人世界的病痛、暴力、无能和混乱正源源不绝地灌输到儿童脑中…… 社会上随处可见成人模样的儿童,人类似乎遗忘了社会需要儿童的存在,更忘了儿童也需要童年。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有机会接近电视、计算机的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成人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现实世界。 身处科技时代的成人该如何保护儿童,如何让孩子慢慢长大,如何让儿童继续保有纯真与平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童年的消逝(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尼尔·波兹曼 |
译者 | 吴燕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4827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3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2014224021 |
中图分类号 | C913.5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京权图字01-2014-8125 |
版权提供者 | The Grayhawk Agency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