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4创作编散文纪实诗歌剧本卷Ⅰ)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柄珉、李存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4创作编散文纪实诗歌剧本卷Ⅰ)》收录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关韩国的散文、纪实、诗歌、剧本等作品及译介到中国的韩国文学作品,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空白;本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书中的资料可以还原共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仇敌忾的民族历史现场和现代作家的高度使命感,本书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价值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意义,本书的出版可以为拓展中韩文学关系的全新阐释提供重要的学术依据。

内容推荐

金柄珉、李存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4创作编散文纪实诗歌剧本卷Ⅰ)》是《“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第四册,收入散文、纪实、诗歌、剧本。本书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现代有关韩国人和韩国的文学创作、译作和评论的整理汇总。这类著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著译者多有名家,作品不乏佳构。它们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和人物画廊,具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上述著译引起中韩两国学者的极大关注,成为了学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书既展示了这一领域真实丰富的历史面貌,又以最翔实的文献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现代中韩文学文化关系史、交流史和中韩关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和思想启示。

目录

创作编·小说卷Ⅰ

 短篇小说

创作编·小说卷Ⅱ

 中长篇小说(上)

创作编·小说卷Ⅲ

 中长篇小说(下)

创作编·散文纪实诗歌剧本卷Ⅰ

 散文通讯、纪实文学

创作编·散文纪实诗歌剧本卷Ⅱ

 诗歌剧本

翻译编·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卷

 小说诗歌散文剧本

翻译编·民间故事童话神话传说卷

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Ⅰ

 综合评论

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Ⅱ

 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与韩国

 作家作品论(上)

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Ⅲ

 作家作品论(下)

 韩国现代文坛评介[附]韩国作家评介韩国现代文坛

评论及资料编·资料卷

 文学作品分类题录∥文学作品题录系年索引

 文学译作分类题录∥文学译作题录系年索引

 中韩评介研究分类题录∥中韩评介研究题录系年索引

试读章节

十八年春,哈尔滨教育厅派赴日本考察教育,路过朝鲜,留连一个礼拜,给我的印象极深,现在就记忆中写下几样,以搪塞我这躲不了的稿债。

在潘阳下午三点坐了开往朝鲜的特别快车出发。车后加挂一辆瞭望车,三面满是玻璃窗,窗下周围放十几只大靠椅,中间横陈一条长桌,铺着雪绒一般的白台布,上面一个仿古瓷瓶插着几枝半开未开的白梅。沿路山色蔚黛,车仿佛在画中急驶。本溪更使我无限低迷,因为是亡友杨君的故乡,他的病与死,抛下爱妻慈母的惨痛景况都浮上了眼前。车经过此地特别开的慢些,为的是给人眺望风景。一片松林,后面苍翠的青峰,个个妩媚。层峦叠嶂,参天无极。峰际透过一角青灰的天色,山脚下是一片湖水,正映着晚霞,波荡绛赤,天上悠悠一两点浮云,山村的几缕炊烟都散射着金粉色。随着轧轧的车声,山影云光若远若近。到了瞑色隐蔽了视线,不知不觉感到了一种旅行的离索情绪。谢灵运诗云:“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正是我此际的情怀。好景自赏,实在是凄凉。夜半凉月高悬碧空,一团团山影林荫碎乱的在澄碧一色旷野上流动着。回到睡车,床铺都已铺好,我把一块钱递到穿着白色制服的茶房手里,他说着不敢受不敢受,却深深的鞠着躬放到口袋里去。灯光下老绿帷蟆,软白的枕被,使人感到一种舒适,比起从前当学生京奉三等车中薰着葱蒜汗臭,挤在硬硬的木凳上睡着又时时被查票声咳嗽声吐痰声上的撒尿声扰醒,真大不相同。呵,这辆机车拖着多少好梦在月光里急急的奔驰。我的故乡哟,现在真是不忍回想呵,山川依旧,人事皆非了!

安东就在山水相接一碧无垠的鸭绿江畔。我们不能超然自得就是因为受着感情支配。到了国界上我们想到国家,看见朝鲜的土想起它被人强夺去的当日情形,是呀国势弱,现在呢比中日战时怎样?不是进步就是不求进步的表现吧?日本警察检查了,第一惹我注意的是他们的态度与服装。穿着黑呢制服,紧凑与精神,我们在北平看见的警察,听说是全国第一,但是衣服质料不必管,那样宽得像天女散花梅兰芳的肥袖,散着裤腿,说着话像听差对主人,使我着实惊异了。他们正经的一样一样的年岁,职业,旅行日的,一样一样问着,态度那样沉静大方,我们的模范警察呢,是不是说起话来,态度声音都奴气十足呢?

第二使我感触的是我们走进他们国界的不能随便,而我们国家呢却是什么不在乎,鸭绿江上每天每天几十几百渡来的朝鲜人,日本浪人,架屋引水掘田,谁去问呢?连个数字我们都说不清。第三是海关收税,检查出来上税的东西.问你价值多少,依你答话的态度来定税额,有两个买同样的一种东西,说实价二十元的就上二元的税,说大概不到十元吧就收了七毛二分五的税,海关是肥差,是中国人的心理,天津海关前年夏天闹的大笑话不过是千百回次的一次而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享着高俸厚禄,却连货价都不知道,同坐的一位日本人问我那七毛二分五厘的二分五厘,是按照什么标准收的那么准确呢,我又怎么知道。据说是证明自己收税的高明。

车又蠕动了,一觉醒来已是平壤。呵,平壤依山面海,朝鲜最沃腴的平壤,当年左保贵,在此抗日大战,因为枪与子弹不是一国制造的,临阵竟不能放射,开仗就败了,他穿着御赐的黄马褂,戴着花翎,被日本大炮轰的只剩了一只方头靴子,一只膀臂。我对着平壤城真说不出辛酸的滋味哟。后来在东京遇着一位住士官的某君,他祖父正是左保贵麾下的总兵是全师先逃,我们弹起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留学生,他自然也和其他的留学生有一样的大志,预备回国以武力消灭军阀,反抗帝国主义,我笑的[着]说只不要逃就够了。那只是一时的气愤,现在说起来中国军人是要受着不要逃这样教训的。不但不知抵抗的东北军人要牢牢记着,就是上海战光荣的十九路军也要记着,左保贵并没有一篇一篇的宣言通电誓以最后一滴血洒在鸭绿江上,然而他的血竟自洒了,而某某还是“全军而退”。十九路军开闽,上海的工兵厂拆毁,恐怕吴淞口的炮台也要搬家了,以今日民众拥戴的情势说,我们真该有左保贵哟!到了京城,一下车又是警察来招待,由日华学会的介绍,坐汽车到“不知火旅馆”,房间每天五圆,据说这是日本式旅馆最讲究的了,日本式的建筑最怕火,不知火是绝不会有火灾的意思。根本意识中就没有火,否认他之存在。

中国人到朝鲜或日本参观或读书,大概都由日华学会包办,很少去中国公使馆找麻烦。我偏要去碰钉子,看看究竟是怎么情形。京城的中国领事馆也曾赫赫一时,是袁世凯的总督府。门南不到十步就是“公共卫生厕所”,一进大门的旁屋就是简陋难堪贫民学校式的华侨子弟小学校,啊,怎么冷落破败到这步田地呢?门房连个听差也没有,一直进大厅,看见一位身穿退了色的库缎小花灰绵袍,我以是书记或是听差,就问公使在家吗?把我让进去,通了姓名,才知道他老先生就是总领事大人,同这样不通的外交官,能谈个什么所以然么?大凡旅行,考察的人时间都是宝贵,谁有工夫找无谓,而他们也乐得清闲无事了。东京一位日本人于汪公使诗云:“馆门长锁参禅坐,闲研朱墨注太玄”骂透了中国的驻日外交界。国人常骂政府不知道国际情势,常骂国家不强不能给外交作后盾,所以常常失败,其实他们也要负相当的责任,他们应该平时探访研究调查驻在国的政治军事社会的一切详情。中国人敷衍不负责,再加上外交官的圆滑自然更自无事了。在朝鲜的华侨,约有二万人,职业多数是理发,开饭馆,卖中国酒,广货庄,这是南方的人多,劳动者几乎十分之九是山东人。他们冒冒失失跑到朝鲜,言语不通,只知道卖血汗,好的情感没法传达,而骂人的一两句却容易积下愁恨,日本人利用机会常常从中挑拨,东三省排日,日本就在新闻上用大号字刊载中国排鲜!所以惨事常有,朝鲜惨案不过是总结果之表现。

朝鲜在中国人的脑中变了。他再不是承受我们文化,服从我们的法律与我们经济往来的藩属的国度。大家忘记了我们三千年的关系,忘记了我们清政府的昏懦无能,不能保护它才给日本灭亡。成千成万的鲜农被压迫飘流到中国来找一条出路,假使中国想到对不起悔惭的话,应该怎样筹画保护它安置它,有从前的恩义,有日本的压迫,感情一定可以合中国更加密切,藉着这个势力,日本的许多阴谋凶残感情,我们可以抵抗。可是中国人不愿多事,把朝鲜纯粹当作日本的蜀国,凡交涉都合日本办,除了表面的外交暗地里就没有交往,就没有可以联络感情的事。于是日本乃得从中鼓惑,增加了我们的一天一天的恶感,仇恨积深了来对中国报复。P96-98

序言

20世纪前半期,一江之隔、唇齿相依的中韩两国同处于生灵涂炭、山河破碎的历史境遇,面对着共同的敌人。韩国大批贫苦农民怀着生存的冀望主动或被迫迁徙到中国,更有众多有志之士抱着光复三千里江山的决心,流亡到中国。危难中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倾力相援。以反映韩国人在中国广袤大地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义无反顾的抗曰斗争为主体的各类文学作品,顺时而起,应运而生。

这类作品的作者涵盖面广,包容了现代中国不同党派社团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不同文学流派和美学意识的作者,既有知名作家、学者、记者及其他文化工作者,也有中小学生、军界和政界人士等;作品的刊发处所和传播覆盖面广,除京沪宁渝外,地域遍及中国南北东西,不仅有纯文学刊物和报纸文学副刊,更有诸多非文学的乃至科技专业的报刊;作品的题材内容广,既有时代主题的讴歌,志士仁人的写照,也有芸芸众生困苦悲戚处境的描画,负面人物可憎可恨身影的勾勒。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描写异域人和异域生活的文学作品中,表现韩国人和韩国的作品可谓“标新立异”,特色鲜明,独具一格。

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这些作品,以其不可复制的视角和特点所展现的文学景观,丰富了中国现代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和人物画廊,具有极大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它们不仅有助于扩展和深化对中韩现代文学的认识,还为现代中韩文学文化关系史、交流史研究,提供了若干新的文献史料和思想启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上述作品理所当然地受到中韩两国学者的共同关注,随着中韩建交和两国日益频繁深入的文化交流,这一研究领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研究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收获。

应该看到的是,由于相关文献史料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发掘和整理,成绩卓著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和遗憾。

一是基本文献不足。论者未能较全面地掌握各类相关文献,据不完全的文献进行研究、作出论断的情况较为普遍,即使一些有卓识洞见的论文,这方面也存在瑕疵。由于文献的匮乏,还影响到有关专书的历史叙述。比如,中国学者撰写的众多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就没有对韩国作品的现代翻译作出符合实际的介绍和叙述。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相关文献资料对于科学准确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是依据的文本不当。对于文学作品,研究者在作品的解读,思想的诠释,内涵的探究,艺术的赏析,价值的评价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空间,可以而且应该各持其说,百花争艳。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翔实准确的文本基础上。遗憾的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大多以五、六十年代或八十年代新出版的文本作为论述的文本依据。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许多作者在旧作重版时,对作品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有的甚至多次修改。错别字、不规范字、标点等的修正,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锤炼加工,或有助于作品语言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和艺术表达的改进,但一些作者或为顺应时势或迫于有形无形的精神压力,还对初版本中若干重要语句、对话、叙述作了删改,有的甚至成段的改写、补写或删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始本言说的语境、意义和风格,减弱甚至部分失去了作品具体可感的历史气息。作者有权修改自己的作品,但论者只依据新版本来解读作品,其论述的科学性和论断的准确性就会有偏差和折扣。重视作品的原初文本,当是学术研究必须的严肃态度。

只有立足于尽可能完整充实的文献史料,才能对这类作品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思想艺术特质及社会意义作出科学的解读和探析,进而有根有据地揭示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原委。尽最大努力汇集整理并以历史既有面貌出版上述作品,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构建相对完整系统、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库,既是这一领域研究基本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根本之举,也是中韩研究者殷切希望着的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学术意义重大。

所有的研究都必须立足于文献,所有的研究者都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献,但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需要去经历搜求文献史料之苦之累。文献史料当是天下公器。为此,我们花大力气整理编辑这套《“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以保存可贵的历史资料,弥补既有文献的不足,为研究的深化和进展竭尽绵力。

本丛书以“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冠名。“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不仅应包含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对韩国人和韩国的描写,中国文坛对韩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和对韩国文坛的关注,还应包含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运动、理论和作家作品在韩国的传播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韩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和评介研究。本丛书所涉及的是前一方面;至于后一方面的内容,则是今后的计划,没有包含在目前这套丛书中。

本丛书分为《创作编》、《翻译编》和《评论及资料编》三编,共十册。其中,《创作编》五册,含“小说卷”三册,“散文·通讯·纪实卷”一册,“诗歌·剧本卷”一册;《翻译编》二册,含“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卷”一册,“民间故事·童话·神话传说卷”一册;《评论及资料编》三册,含“评论卷”二册,“评论卷”、“资料卷”合一册。“资料卷”有全部作品的分类题录和系年索引(1917—1949),全部译作的分类题录和系年索引(1927—1949),相关评介研究的中、韩分国题录和综合系年索引(1927—2014)。

《创作编》、《翻译编》力求客观地完整地呈现出中国有关韩国人和韩国各类创作、译作的原生态,即当时固有的真实历史状貌,无论作(译)者持何立场观点、审美情趣,也无论作品思想内蕴深刻丰富亦或浅显单薄,艺术表现精湛圆熟亦或稚嫩粗糙,均不隐讳,遮蔽,修饰,改动。旧体诗词和文言作品的汇集尚需时日,因此未予列入,只选录了少量取材或视角特殊、语言文白夹杂的作品。

《评论及资料编》力求真实呈现20世纪上半期对此类创作和译作的所有品评。同时,展示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文献的逐步开掘、视野的日渐拓展,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和研究新人的加入,各时期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尽管其间的一些论文存在文献缺失或视角单一的缺憾,但表现出研究者们为搜寻尘蔽的历史文献、拂拭其闪光之处的种种努力,难能可贵,其阶段性的文献价值和学术贡献,仍值得珍惜和留存。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不少中韩研究者的热情鼓励和无私帮助,得到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基金项目资助和延边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对此,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

为了做好编辑本丛书这项拓荒工作,我们殚精竭虑,孜孜石乞砣,尽了极大努力,付出了艰辛劳动。相信丛书出版后会受到中韩研究者和读者的欢迎。限于我们区区数人的目力和精力,丛书收录的创作、译作和评论当有遗漏,祈望有识者补充指正。

201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4创作编散文纪实诗歌剧本卷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470693
开本 16开
页数 4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
CIP核字 2014190502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6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