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海主编的《曲学》第二卷在延续《曲学》第一卷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来稿的内容,新设了“民艺曲种”这一专题,主要刊登关于民族演艺、民俗演艺以及地方曲种的文章。
另外,在《曲学》第二卷“域外曲学”这一栏目中,除继续辑刊目前较为热门的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文章外,还着意关注欧美诸国专家有关中国曲学的研究现状。本期所刊哈佛大学伊维德教授的论文是对元杂剧版本与翻译问题的研究。
图书 | 曲学(第2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叶长海主编的《曲学》第二卷在延续《曲学》第一卷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来稿的内容,新设了“民艺曲种”这一专题,主要刊登关于民族演艺、民俗演艺以及地方曲种的文章。 另外,在《曲学》第二卷“域外曲学”这一栏目中,除继续辑刊目前较为热门的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文章外,还着意关注欧美诸国专家有关中国曲学的研究现状。本期所刊哈佛大学伊维德教授的论文是对元杂剧版本与翻译问题的研究。 目录 曲史新说 宋代队列行进演艺概貌及其影响 敦煌曲子伎艺形态初探 从物价角度考证《张协状元》成书年代 从文体史的观点看北剧体的形成过程 明初教坊制度考略 邹迪光《观演戏说》及其观剧诗 性别、身分与情的书写——论马湘兰与梁孟昭的曲 曲乐探索 燕乐调演变与笛上调性调式研究 南北曲牌宫调与管色考 “近”体考辨 沈宠绥对昆山腔曲唱学发展的贡献 昆曲“俞派唱法”研究 戏曲歌乐雅俗的两大类型——诗赞系板腔体与词曲系曲牌体 民艺曲种 社火·秧歌·小戏——考察冀东滦县“地秧歌”有感 藏族民俗歌舞“则柔”的历史与现状考察 史诗与戏剧表演——以青海果洛地区藏族“格萨尔剧”为例 维吾尔民俗活动中的戏剧形态分析——以“麦西热甫”为例 文献文物 石窟戏剧壁画初探——以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壁画为中心 宋代笔记中的宋代乐曲 《故宫戏画》弁言 戏曲剧本创作和戏曲选本概论——《后六十种曲》前言 域外曲学 元杂剧——版本与翻译 谢洛娃和她的专著《黄旙绰的(明心鉴)与中国古典戏曲美学》 日藏三种《水浒记》中日对译抄本的翻译特点 朝鲜世宗时期的礼乐及其同中国的关联 曲家班社 蒋孝的生平及其著作 《濑江逸史》与彭天锡 论王季烈的曲谱编订 晚清戏剧禁管制度下戏园戏班的应对策略 明清两代太仓的两大王氏曲学家族 曲苑新韵 伤逝(昆曲剧本) 编后记 《曲学》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曲学(第2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长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738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82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92 |
CIP核字 | 2014187754 |
中图分类号 | J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58 |
宽 | 188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