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路千条(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于东田编著的《大路千条》讲述了从19世纪至21世纪初一百多年间胶东东沙河村村民于朝海、王云起、车贵祖及其后代的命运和纠葛,生动地描述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普通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生。

本书以历史中发生的故事为中心,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到当下的社会生活场景,跨度百余年,具历史纵深感;又以山东半岛上的生活场景为横向面,展示出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的胶东人民的生活画卷,勾勒出一个个粗犷豪放、爱憎分明、威武不屈的人物形象。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当代的“警世通言”,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一部胶东人民的抗日传奇,让它带你走进往昔峥嵘岁月,一睹民族的性格、正义的力量。

《大路千条》讲述了清末时期,东沙河村村民于朝海、王云起、车贵祖及其后代的命运和纠葛,生动地描述了大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国社会剧变、列强入侵,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书写出普通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生故事。作者于东田以历史中发生的故事为中心,历史跨度百余年,具历史纵深感;又以山东半岛上的生活场景为横向面,展示出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的胶东人民的生活画卷。

目录

父女对话录(代序)

吹大牛(胶东民歌)

杂记

总序

第一章 天恨

第二章 天理

第三章 天意

第四章 天道

第五章 天数

补记 地窨子

附录 于东田和她的《大路千条》/于建明

前世记忆,今世警策/刘苇

年轻作者的“警世通言”——读于东田的《大路千条》/孙惠柱

哎呀我的大娘(胶东民歌)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天恨

春天的东沙河河面上见不到一滴水,河滩一片白沙,河边的柳枝已经泛绿,灌木丛上挂着夏天发水时拦上的杂草树枝,使人隐隐感觉山洪的凶猛。胶东气候变化快幅度大,夏天常有山洪发生,几十里外下大雨这里可能还是个大晴天,往往会不下雨就发大水,河面上突然一人多高的浪头滚滚而来,把那些措手不及的人送进渤海葬身鱼腹。警语一辈一辈往下传:“别到东沙河闲耍,夏天晚上别在东沙河乘凉。”可悲剧年年发生。

清政府勾结八国联军在北京残酷镇压义和团,并没有彻底消灭这帮“乌合之众”。几年后,当一个不起眼的县令指挥手下一群喽哕残酷杀害义和团的胶东头目王云起,才使这,一运动暂时划了个不圆的句号。然而,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没挺几年,还是在天怒人怨中垮台。

王云起被害这年不到三十岁,小伙子膀厚腰圆仪表堂堂。当地曾传:“东西南北几百里,找不到第二个王云起”,这不单说他功夫甚佳,更夸他人长得英俊。当年反清的于七就是他舅姥姥姥爷,而今他又带头反清政府,乡间就有一种说法——“像根儿”。

传说王云起手一指衙门就大火四起,咒语一念就草木皆兵,清兵一见他就两腿发麻,都说他是兰陵王托生:那英俊的脸庞使敌兵无力与他对阵。有一次手拿洋短枪的清兵头领格力沁见到王云起,张口结舌尿了一裤裆不说,竟头脑发昏开枪打自己的大腿。兵败后大夫给他敷药时嘴里还嘟囔着:

“绝了!耳闻不如眼见,真他妈英俊!”

听说要杀王云起,几百里外的人蜂拥进城,吓的县令车贵祖不敢按部就班在县城执法,而是借来几百清兵押着王云起到几十里外三县交界的胜北戴执刑。

胜北戴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因为冬暖夏凉风景迷人,一个德国传教士就给取了这么个名。德国人在这里盖了教堂和几座洋房,办起了医院和学堂。这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名称,跟着外国人喊的叫它胜北戴,说这地方胜过“北戴河”。可多数老百姓却叫它“洋鬼堂”,说那里的医院是专吃中国小孩心肝的阎罗殿。学堂里还教中国入学狗叫。

胜北戴成了德国人的飞地,本地人绝不光顾。山上因无人打柴、捕猎,就树木繁茂、野兽成群。

车贵祖押运王云起到胜北戴用意良苦,他一是要借洋人的势力彻底杀灭义和团的威风。二是王云起曾组织乡民烧教堂、绑架传教士,这次正好给洋人出气,也顺便去看看被德国人夸奖的“胜北戴”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五花大绑关在囚笼里的王云起,被一块黑布罩住,用大车拉到了胜北戴。车贵祖在教堂外就拱起手满面春风往里走。传教士奎白林听说县太爷驾到,也学着中国人的礼仪拱手迎出:

“奎某失礼,有失远迎!”奎白林操一口带洋腔的胶东话抓住车贵祖的双手就想亲吻。车贵祖最怕闻洋鬼子身上的狐臭味,奎白林的狐臭加香水让他发呕。他扭身掏出鼻烟壶按在鼻孔里猛嗅几下,打几个喷嚏侧移几步:

“奎先生,今天我给您送个礼物来。”

一听说有礼物,奎白林那蓝眼珠像夜晚的猫眼闪闪发亮:

“不知县太爷要送我什么宝贝?”

“不!不不不!不是什么宝贝,是个活物!”车贵祖呵呵一笑。

“是牛?是羊?是鸡?是鸭?”

车贵祖心里暗骂这小子只知道吃,镇了镇情绪咬着牙说:

“是头野兽!义和团头子王——云——起!”

听说抓住了王运起,奎白林激动地在胸前划着十字,用中文叫了一声“上帝”又嘀哩咕噜地说着车贵祖听不懂的洋话。车贵祖两眼滴溜溜瞅着这位身材像灯竿的德国鬼子,讨好地说:

“托老佛爷的福!托上帝的福!这一带可平安了。”

“我去看看这个山大王。”穿着黑袍的奎白林像个幽灵飘出教堂。车贵祖环视这洋庙一眼,盯住十字架上的耶稣,似有所悟,呵呵一声,满脸奸笑践着鸭子步跟了出来。

大车上的囚笼尚未卸下,车贵祖急忙拉下遮布一看,笼里的大汉睡着了。车贵祖得意:

“还能睡觉?有你睡的!”

惊醒了的王云起眯起眼睛看了一眼他憎恨万分的教堂又闭上那双冒火的眼睛。

奎白林看着笼子里的王云起目不转睛,他忘了在胸前划十字的习惯……

红光满面的车贵祖突然脸色煞白,他看到四周山上松林里人影绰绰:“不好!定是来劫杀场的!”车贵祖的心提到嗓子眼儿,满头冷汗冒了出来。

奎白林也看到山上有人,但他故作镇静,拖长腔调吼道:

“不准在教堂前杀人!”

车贵祖看主子的脸都变了形,心里倒有一分莫名其妙地安慰,便壮了壮胆尖叫一声:

“到东沙河村执刑!”

春天的东沙河河面上见不到一滴水,河滩一片白沙,河边的柳枝已经泛绿,灌木丛上挂着夏天发水时拦上的杂草树枝,使人隐隐感觉山洪的凶猛。胶东气候变化快幅度大,夏天常有山洪发生,几十里外下大雨这里可能还是个大晴天,往往会不下雨就发大水,河面上突然一人多高的浪头滚滚而来,把那些措手不及的人送进渤海葬身鱼腹。警语一辈一辈往下传:“别到东沙河闲耍,夏天晚上别在东沙河乘凉。”可悲剧年年发生。

人就这么没有记性。东沙河成了不祥之地。  P48-51

序言

父女对话录(代序)

在于东田的电脑上,我看到了她和我对话的记录。我记不得我什么时候跟她说过这些话。但我看完后,觉得姑娘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一些言语和想法。唉!请看看这篇记录,其中牵涉了不少家族的事,从中能看出点东田成长的过程。看看家族的往事,算是饭后茶余的闲话吧。我这个当父亲的,对女儿了解太少又太浅,真不该把她留在上海,我懊悔……

于笃信

2010年12月9日于成都

女儿:我与老爸年龄整整相差三十三岁,这三十三年所发生的事除了从书本上、老师、同事那里了解,老爸恐怕就是最好的探讨对象了。父女两代人对话,没有任何顾虑,谈天说地,毫无拘束,也没有个固定的问者与答者,想到哪就说到哪,既没有主题,更没有章法,仅仅如此。

女儿:老爸,你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父亲:这个“小时候”指的时间太笼统,从几岁算起?算到哪年?都不准确。不过我还是明白你的意思,可以讲讲我的童年生活。童年的记忆有多少准确性,我说不准。我特别佩服启用“童话”两个字的人。“童话”可以不讲科学,可以不管现实,任你自由发挥,任意想象。

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怎么能长大都是个谜。据说我刚出生三天日本鬼子就来大扫荡,你奶奶抱起我往山里跑,走在道上把我丢在一个小山洞里,两天后日本鬼子撤退,你奶奶才想起山洞里还有个她的儿子。奶奶估计这孩子必死无疑,从洞里拖出我,打开包袱一看,她的小儿子竟还活着。奶奶生我时都满四十五了,爷爷比奶奶大八岁,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我记事想起,记不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哥哥姐姐先后都参加了八路军,家里就剩你奶奶和我。爷爷在我六岁上就去世了,我当时对死亡还不懂它的含义,本来爷爷就长年不在家,爷爷的去世使我感觉他又出门了,不知道哪天他就会回来。这种感觉一直伴随我到今天……

女儿:爸爸,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古往今来无数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有的人年轻时绝对是无神论者,但是到了老年则在这个问题上迷惑。

父亲:我相信你的爷爷奶奶是非常爱我的,我经常在梦中见到奶奶,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爷爷奶奶保佑我我说不清楚。爷爷奶奶给了我生命,我的先天基因是他们给我的‘。后来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也是爷爷奶奶给我的先天基因在起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伴随着我的终生。我又把他们的一部分基因传给了你,从某种情况看,你也继承了爷爷奶奶部分德行。所以如果说有灵魂,那也是附体在活人身上。

女儿:这倒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说法,我觉得有道理。爸爸咱还回到童年回忆好吗?  父亲:你奶奶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我的记忆里她有非常好的记忆力,而且非常开朗。奶奶能把她的儿女都送去参加革命,这对一个家庭妇女来说很不简单,她一辈子吃了多少苦,我不知道,我想,一个缠过脚的妇女,又不识字,还管着村里一大摊子事,屋里屋外的忙,真不知道她哪来那么好的精神。奶奶对我的照顾记忆不多,反正我不会自己长大,她在我身上肯定费了不少力。童年我特别喜欢翻爷爷的藏书。爷爷有许多裱过的字画。这些字画经常让我翻出来摊在炕上,等我长高点就把它们挂在墙上。我不懂上面写的什么,但总感觉它们非常好看,尤其是那些水墨画……

女儿:爸爸,爷爷的那些书、字画,现在都在哪?

父亲:奶奶对我的教育让回家探亲的二姑姑感到担忧,她与已经转业的大姑姑联系,大姑姑就让我到了四川。故乡的那些字画就不知道下落了。爷爷教了一辈子书,所有的家产就那么一屋子书,可惜我年龄小,伯伯姑姑都不在故乡,爷爷的书画也没人继承保管。

女儿: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爸爸你记得吗?

……

女儿:艺术已不分国界,搞这行的千方百计的挖掘题材,中国必是世界的宝库之一,这方面老爸怎么看?

父亲: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从话剧开始就在吸收其它国家的精华,电影的“盗取”就更明显,你会从很多国产影视上看到它与某部外国的雷同。这也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人们对艺术始终是消遣,管你是什么玩意看完了事;另一方面是靠吃文艺饭的墨客吹毛求疵的瞎闹腾。反正世界上有这部分人就不会安静,热热闹闹的陪伴人的业余生活。这不是很好嘛!中国的文人和世界的文人是同步的,他们的行为不外乎两种;吹捧现实和讽刺当政,闹它个沸沸扬扬,靠此赚钱而已。

女儿:本来这就是一个行当,这些人不这样怎么活?

父亲:如果他们光为了活下去倒也无可非议,可是他们光发财还不行,他还要出名,还想名留千古。其实当今的文化人能留下名的我看实在不多。

女儿:我看张艺谋在电影界还是不错的。

父亲:我恰恰不这样看。张艺谋并没有达到过中国老一代电影人的艺术高度。他只是利用了“文革”后中国电影界的青黄不接,加上他的勤奋,投了一点机巧,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恰恰是中国艺术界的悲哀。这也是老虎隐深山,让他猴子称大王。如果张艺谋就是中国的最好,那中国电影也没有出路了。最近张艺谋全国挑选女演员,我真不知道说他什么好。如果他真识时务,最好就此罢休。他那个“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只能算中学生水平,真可怜。他没有必要再拍电影了。

女儿:老爸看的不对吧?

父亲:历史、现实都会证明这个事实的。而今部分中国人对金钱的疯狂,对艺术界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旦艺术沾上铜臭,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高尚。张艺谋的地区性艺术我认为从来也没出过大彩,他只是冲破了某些“禁区”,耍了点小花样而已。所以,他只能算个导演,而算不上中国最好的导演。

女儿:那爸爸你认为怎样才算最好的导演?

父亲:我认为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实质,能给人一种有价值的思考,能艺术的体现这个民族个人或集体的喜怒哀乐,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能让人热爱他生活的这片土地,能让人热爱他周围的人群,这才能称为艺术。能导出这样的影视,也才叫好导演。我还是赞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的一切观点。

(和父亲谈话录音整理,不能让老爸知道,老妈也不能知道!我是悄悄录音的。留着,留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路千条(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东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6535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507326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