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知道什么--蒙田雷蒙·塞邦赞(精)/国民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知道什么--蒙田雷蒙·塞邦赞》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经典之一,是十六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最具代表性的随笔作品。共计七节。

蒙田的随笔很多归根结底是在谈论“我”。他从自己的生活、他人的生活作为观察对象。他善于反省内心,关注世情,不断捕捉心灵的感受。

内容推荐

《我知道什么--蒙田雷蒙·塞邦赞》是蒙田最有代表性、最有思想价值的作品,通过对雷蒙·塞邦及其作品的畅析,最终归结为“我知道什么?”,充分展示了蒙田的思想文采、内省智慧以及深刻的怀疑论观点。该书曾受到莎士比亚、培根、伏尔泰、爱默生等文学家、思想家的极力推荐。

目录

蒙田说:“我知道什么?”(代序)

第一节 唯有信仰才能窥测宗教的深奥精微

第二节 骄傲自负的人

第三节 最大的智慧是承认无知

第四节 学者像变戏法的魔术师

第五节 上帝是人的同伴吗

第六节 哲学是一首充满诡辩的诗

第七节 感觉、理智与知识的相对性

试读章节

父亲在逝世前几天,偶然在一堆要销毁的废纸下发现了这部书,嘱咐我把它译成法语。翻译他这样的作家是一件乐事,因为他们的书都是言之有物。但是有些作家舞文弄墨,堆砌辞藻,就很难应付,尤其要用一种贫乏的文字表达他们的意思时,则是难上加难。对我来说这是一件新奇的工作。碰巧我有闲,又不能拒绝父亲的要求,只得勉力而为。这让他喜出望外,他还吩咐要把它付梓;那事在他故世以后才做到的。

我觉得这位作家的想象力非常美丽,作品写得颇有章法,目的很虔诚。因为有许多人,尤其是需要我们服务的太太们,都爱读这么一部书,我有时可以为他们解答难题,针对人家对它的两大责难进行辩护。他的目的是大胆和勇敢的。因为他企图从人文和自然两方面寻找理由,去建立和证实基督教的所有信条,驳斥那些无神论者。在这方面说实在的,他表现得那么坚定和出色,我认为不可能有人跟他匹敌,提得出更有力的论证。我觉得这部作品太丰富太美了,想不到竞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作家之手。

我们知道他是西班牙人,两百年前在图卢兹行医。我以前向阿德里亚努斯·图纳布斯打听过这部书,他是个万事通;他回答我说,他相信这是从圣托马斯·阿奎纳斯托马斯·阿奎纳斯(Thoreas Aquinas,1226-1274年)一生于意大利的洛卡塞卡堡,中世纪最具权威的神学家和经院主义哲学家——作品中摘录的精华部分;因为,真的,唯有他这样博大精深的学者才具备这样的想象力。然而,不论写这部书和创立这些思想的是谁,总是一位非常了不得的、在各方面都是有成就的人(没有更多的论据就说塞邦不是这部书的作者,这是说不过去的)。

对这部作品的第一个责难,是基督徒利用人的道理来支撑他们的信仰是不对的。信仰要靠心诚、靠天恩对人的启发来得到的。这条责难里面包含一种虔诚,由于这个原因,要说服提出这个责难的人,我们必须和风细雨,满怀敬意。这最好由一位精通神学的人来做这项工作,而我对此一窍不通。

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么一件神圣高尚、远远超出常人智慧理解的事,就像上帝照亮我们心灵的真理一样,为了能在我们心中孕育和生根,还必须有上帝的协助、开恩和眷顾。我不认为人本身具备完成此项任务的能力。如果他们能够的话,那么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那么多高士贤哲、人中俊杰,不至于空发议论一直达不到这样的认识。唯有信仰才能窥测和领会我们宗教的深奥精微。但是这也不是说,利用上帝赋予我们的天然的和人体的工具来为信仰服务,不是一项非常美丽和可敬的事业。通过学习和思考去赞美、传播和丰富信仰的真理,是我们对上帝之赐予作出最好的用途,没有别的工作和计划更值得一名基督徒去做了,这也是不容怀疑的。我们不仅在智慧和灵魂上为上帝服务,还应该把身体也奉献给他。我们用四肢,用动作,用外在的东西去颂扬他。信仰中注入我们全部的理智,但是始终不要忘了这一条,这种超自然神圣的奥秘,不是靠我们、也不是靠我们的努力和论断能够知晓的。

如果信仰不是出于特殊的天赋,而是通过理念和人力来接受的,这种信仰达不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当然我看我们还是只能通过这条道路享受信仰的乐趣。如果我们通过一种虔诚的信仰皈依了上帝,如果我们是通过上帝而不是通过我们自己皈依了上帝,如果我们的立足点与基础都是以神为主的,人的困扰就会失去原有动摇我们的力量。我们这座堡垒不会因微弱的炮火一击就拱手让人;新奇的追求,权贵的淫威,派别的建立,我们的意见急剧随意的改变,决不会动摇和改变我们的信仰,我们不会因听到了新颖的论据,在巧言善辩的人劝说下信仰发生混乱。我们在风口浪尖坚定不移。

P3-5

序言

蒙田说:“我知道什么?”

离法国西南城市波尔多不远的一座城堡内,一张有天盖的大木床上躺着一位老人,处于弥留状态。他清醒过来时示意家人把邻居请来,按习俗向他们做最后的告别。还在弥撒声中要撑起身,体力不支倒下。那是1592年9月13日,“蒙田家族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带着蒙田姓氏超越时代的人”(茨威格语)与世长辞。

米歇尔·德·蒙田的祖辈原姓埃康,几代人在佩里戈尔地区的小城经营腌货和葡萄酒买卖。曾祖父拉蒙勤奋致富,购下附近一座庄园,包括蒙田城堡。父亲皮埃尔随弗朗索瓦一世国王远征意大利,后来获得蒙田领主封号,把城堡修葺一新,像一座真正的城堡。米歇尔诞生于1533年,父亲受文艺复兴精神影响,把襁褓中的儿子送往佃农家抚养,到三岁接回家,聘家庭教师让他接受拉丁语教育。父亲关心他,但不让他养尊处优;让他过上优裕的生活,但不许他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性;督促他读古典书籍,但不要他盲从权威。

米歇尔青年时代在图卢兹学法律,先后在佩里格和波尔多法院工作。1568年父亲去世,米歇尔作为长子,继承了蒙田城堡,从此以蒙田作为自己的姓氏。妻子弗朗索瓦兹·德·拉·夏赛澳1565年进门后,生了六个女儿,仅二女儿长大成人,其余俱夭折。蒙田没有子嗣。

1571年,蒙田才38岁,辞去公职。回到城堡过退隐生活,希望“投入智慧女神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

蒙田没有显赫的家世,不是个历史人物,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们只是从他留下的文章中,对他的生平事迹略有所知。但是他经历的时代却是法国历史上最动乱与险恶的时代。宗教战争在法国历时三十年,文艺复兴运动树立的道德价值经过长年战乱荡然无存。基督教新旧两派都以神的名义行反神之实,暴行得到当权者的怂恿与鼓动,一发不可收拾。绞杀、斩首、焚烧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司空见惯。

蒙田的后半生就是在这种打砸抢杀的氛围中度过的。人性内与生俱来的善与恶在极端条件下暴露无遗,也使他对人性有了极为深刻透彻的剖析。

除了1580年到意大利旅游一年又五个多月,1581一1585年两度担任两年一届的波尔多市市长,蒙田退隐后21年间,就是在城堡塔楼三层辟出的书房里写作。据他自己说,“……只是寄语亲朋好友作为处世之道而已。当他们失去我时,还能在书中看到我的音容笑貌,以此对我逐渐保持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认识”。

蒙田的很多随笔,归根结底是在谈论“我”。这个“我”也就是“人”,因为蒙田认为任何人的一生都包含了一个人生的全部形态。他不是从单纯的思辨和虚构出发,而是从自己的生活、他人的生活作为观察对象。他勤读多思,反省内心,关注世情,不断捕捉心灵的感受。他感悟写作过程中思想活跃,随时会产生原来并不存在于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说我完成了书,书也完成了我。

他从皮浪怀疑主义出发,提出这句千古名言:“我知道什么?”根据人类天『生与世界现实,研究“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他最出色之处,“是研究了可研究的事物,同时冷静地尊重不可研究的事物”(歌德语)。他不让好高骛远的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桎梏,约束人的天性在悲惨与屈从中过完一生。

他告诫世人,出生是偶然的,但本身是一种幸福。未来是不可知的。人的天性中有善有恶,不可能彻底消除与改变。哲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智是必要的,但要警惕它的局限性。人的行为变化无常,人与人更有差异;想象的弊端与理性的虚妄,都会妨碍人找到真理与公正。  他还说,一个人是由灵魂与肉体组成的,二者不可分离,也不可偏废,缺少了哪一部分,就是人生的死亡与毁灭。人既然活着,就必须面对死亡,要学习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既然行动,就必须预见失败,要学习如何接受失败的挫折。在社会中,就必须与人交往,要懂得接受不同的经验与习俗……凡此种种,蒙田无不用他那摇曳多姿的文笔,精细人微,去辨析闪烁的思维与飘忽的灵魂。

这位蒙田,表面看来不谙世务,然而在宏观问题上的前瞻性,今天读来着实令人佩服。在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后,他以辛辣的文笔鞭挞他们实施种族灭绝政策,虽然那时还没有出现“反人类”这样的词条。他不仅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人种论,还大胆提出人与人的差别不见得小于人与兽的差别;不但人与人要宽容尊重,人与万物也要和谐共处,这样在他之后的拉封丹寓言也就令我们更好理解了。

17世纪路易十三时代,有了对蒙田作品的文艺评论,当时批评声多过赞扬声。当时宗教战争已经结束,天主教钳制思想非常严厉。蒙田声称自己是天主教徒,但是其作品中对教会的迂腐、独断与堕落进行直率的批评。自由思想者又用书中的语言抨击当局。到了1640年宗教裁判所首先查禁了蒙田的书,1676年罗马教廷将其列为禁书,此后五十年问,蒙田的书在书市上销声匿迹。

罗马教廷的禁令直到1854年才撤销。在此之前,欧洲思想界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已经开始发声。伏尔泰说:“亨利三世时代的一位乡绅,他是无知时代的学者,极端分子中间的哲学家,他用他的名义描述我的弱点与疯狂行为,这么一个人会永远被人热爱。”狄德罗说:“在皮浪主义的信徒中,我们忘记还有蒙田……世界上只要还有人爱真理、爱毅力、爱朴实,就会去读他这部书。蒙田的作品是明智的试金石。”

然后要等到19世纪,法国文学评论家圣勃夫在洛桑文学院开课,提到蒙田,才使蒙田的著作开始真正得到世人赏识与积极评价。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歌德、席勒、雨果、司汤达、拜伦、萨克雷、普鲁斯特等提到蒙田都满口赞词。

蒙田在四百多年前写的随笔杂文,在今日还像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歌德的文学作品,充满生命力,得到学界、读书界的全面接受,这实在是个令人惊讶的现象。有人把他看作法国第一位政治家、第一位道德家。

读蒙田的作品,是愈读愈觉得他是个可以亲近与信任的人,他不是道貌岸然地出现你的面前,用纪德的话说,“他是另一个我”。他承认自己有七情六欲,不是道德完美、思想纯洁的人。他看不出人性能够改变,怀疑人能够做到真正平等。人生出来,世界已经定局,社会变革的艰难性令他望而却步……然而蒙田与人为善,实事求是研究与探索人性中的美与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尊重他人的习俗与意愿,否定人与人相互敌视有任何积极价值。

蒙田认为,对于人最重要的不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而是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随后他扪心自问:“我知道什么?”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蒙田身上发现自己的一小部分。

——圣伯夫

世人对生活的热情,由于这样一个人的写作而大大提高了。

——尼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知道什么--蒙田雷蒙·塞邦赞(精)/国民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蒙田
译者 马振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1423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4088211
中图分类号 I565.6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