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夜兼程去看更多风景
内容
试读章节

因为吃得满足,所以夜晚睡得特别香,第二天一早再次闲逛到附近的早茶铺,像个合格的广州人一样悠闲自如叹早茶。广州的确是一座古老与美丽并存的现代化大都市,市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然而这些毕竟只是广州华丽的一面,这华丽背后仍保留着一份牵动人心的古老,仿佛这些东西才是羊城的奠基,所以我决定吃完早茶就去参观石室圣心天主教堂。

曾在网络和杂志上见过无数遍圣心大教堂的画面,本以为自己对这座经典建筑已经了然于胸,然而当我亲自站在它的面前时,还是为眼前笔直高耸的雄伟教堂深深震撼,久久说不出话来。这座历时二十五年建成,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庄严而磅礴、稳重而踏实地在地上,仿佛从地底奋发崛起,伸向天际。

以前我总觉得似乎只有黑白才能显示出教堂的庄严和神圣,然而当我进入圣心天主教堂的那一刻,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神圣感。教堂内所有门窗都以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如此便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柔和,教堂内慈祥、肃穆的气氛由此形成。在这样的光照下,教堂的每一个细节都精致无比,甚至连角落里的雕刻都被细化得仿佛随时会动起来一样。正午炙热的阳光闯过彩色的天窗,把上面的一幅幅画照亮。几乎是在一瞬间,那种铺天盖地的庄严感和神圣感直击人心,像是忽然席卷而来的一股暗涌,令人心潮澎湃。

教堂每天定时对外界开放,分别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做弥撒,每一个进来的信徒或者游人都默默沉浸在这神圣的氛围中,即便说话也刻意压低声音,悄声谈论。我不是天主信徒,但在那样的气氛之下,任何旁观者都会被感染。当然,我并不反对信奉上帝,只是对我来说,宗教信仰者的世界与我格格不入,里面所有人都有一套相同的宗旨规则,唯独我没有。彼时我也有过需要信仰的时候,但宗教并没有帮到我什么。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宗教始终都保有一份敬畏。曾经我以为,需要宗教来提升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对人性中的黑暗身怀恐惧的人,或是缺乏理想的人,于是拿宗教理想当作自己的理想,拿教主当作他们的靠山或榜样。可事实上,每天都有每天的罪恶,每天也都有每天的善行。如果没有信仰,不靠信仰来抚慰人心,那么生存一定会变得无比困难,特别是当每天的罪恶随着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而有增无减时,更是如此。

我承认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困惑和软弱、怀疑和迷茫,在信仰的世界里我挣扎过很久很久,甚至到了这一刻也并不坚定。信仰这样的东西,一如灵魂,与生俱来,而我只有一些后天的原则,告诉我要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我所以遵循原则,是为了避免遭到损失,损失会令我痛心。诚实的天性使我对人坦率,因而也使人对我坦率——至少我认为他们是坦率的,这保留了我对人间事物的一些信任,然而要说有信仰还远远不够。我的信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比较灵活,也比较现实。它不是那么确定无疑,不屈不挠。它有时候难免会带给我失望,但这失望也不会太使我受挫,我可以调整方向,并以阅历为这失望做一个注解。而信仰却是比较坚固的东西,它没有那么多的回旋之地,一旦它被否定就不再有退路。信仰这东西太庄严、太郑重,于轻浮率真的个性很不合适,如果不是与生俱来,我们就完全不必要再去背负起它来。因为它是那样绝对,不由就虚妄起来,人间事物没有一桩不是相对存在,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呢?那只可能是形而上的事物。

我一边思考,一边坐在教堂角落里观望弥撒。在整个看得见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哪种印象能比午后斜阳之下的圣心天主教堂里体验到的心理感受更强烈有力了。到处弥漫着火的感觉,缤纷色彩在歌唱,在欢乐和哀泣。那儿,千真万确,是另一个世界。

这么精美的建筑,并非走马观花似的走过了就算是看完的。我在圣心天主教堂门前踱步又踱步,流连再流连,却始终舍不得远离这份精致和庄严。我再度抬头瞻望这座庞然大物,精美的钟楼和尖塔拔起森然的棱角,层层叠叠拥护而上,将一座十字架举上天顶。高耸的尖塔小巧精美,优美的线条贴着流畅的墙面,绚丽的吊顶轻盈雅致,烘托出基督教精神内涵的空灵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建筑本身多一笔不可,少一笔欠缺,柔美之中却能散发出一种难以估量的力量。用“杰作”这样的泛泛词语,也难以表彰这样大气的建筑场面。

这些年看过一些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香港的圣约翰座堂、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青岛的圣弥厄尔教堂、上海的佘山圣母大殿,以及眼前这座石室圣心天主教堂。也许唯有在如此神圣的建筑面前才能感受到信仰的美。然而这些教堂所留给我的东西,又不仅仅是繁杂恢宏的视觉冲击,还包括了粗糙而干燥的质感,在抚摸着的时候传递到肌肤深处,与记忆产生共鸣,带着炙热的温度,留下烙印。于是我终于相信:我们所遇到的人与事、所经历的城与景,冥冥之中都不会是偶然。只需抬头看一眼这教堂便会了然于胸:原来你早已等在这里。

P7-13

后记

十六岁那年,我第一次坐飞机。坐在我身边的姐姐无精打采,除了起飞和降落时不停地吐,其他时间都在闭目养神。座位很大很舒服,却并不靠窗,我只能羡慕地看别人对着窗外神往。即便如此,十一个小时的漫长行程却丝毫没有减弱我对即将面对的新鲜环境的兴趣。落地后,对着偌大的机场,我忽然因为全然的陌生而感到兴奋。站在原地等待时,看见一对高挑靓丽的情侣,她穿着艳红长裙,他顶一头有型卷发,或许是即将离别,或许是再次相逢,总之,他们忘情地拥吻,仿佛世界只剩如此二人。

我想,我一辈子都会记得那美好的场景,以及那一年我的第一次远行:巴黎。

像所有观光客一样,我去埃菲尔铁塔抬头仰望,于罗浮宫观摩艺术殿堂,在老佛爷买巧克力和香水,乘塞纳河的游船赏日落霞光。这些回忆在我后来的生活里逐渐化成断断续续的片段,唯独巴黎圣母院的大花窗给我很深的印象,阳光从窗外透过彩色玻璃射进来,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而从圣母院向外看去,那一根根肋骨似的单拱飞扶,支撑着这座哥特式的建筑,奇特而又精致。在往后的岁月里,我去过很多城市,看了很多教堂,每一次都能回想起那年午后的阳光,神秘而温暖。

几天之后,我乘坐欧洲之星来到另一个国度,英国。是的,世界对于十六岁的我来说实在过于辽阔,但当时却只感觉离开一个地方、抵达另一处风光原来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就这样在伦敦一边学习一边游览,晃晃荡荡待了近一个月。那年月,出境旅游于国人而言刚刚崭露头角,更没有沙发客这样洋气的说法,但我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地地道道的沙发客,住在一位典型的英国老太太家中。女主人六七十岁,儿孙满堂,却没有老伴儿,孤身一人,养了两条狗。她十分喜欢接待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亲切地让我们称她为Rose太太。每天准备丰盛的英式早餐,中午将做好的三明治、水果、饮料塞进我的书包里,晚上问我爱吃什么,我羞答答地说:“Fish and Chips。”她就笑笑,说那不是健康食品,于是每周只允许我吃两次油炸鱼薯条。我想,她一定是极为想念在外忙碌、不经常回家的儿孙们,才把我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宠爱着。  同住的还有隔壁的印度姑娘,我很想同她交朋友,但Rose太太说印度姑娘每晚都有夜生活,喝酒抽烟泡吧很常见,所以直到印度姑娘离开,我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因为作息时间的巨大差别几乎未曾谋面。

印度姑娘走了之后,来了一对意大利夫妇,五十上下,幽默风趣。尤其意大利男人,热情健谈,他经常在饭桌上挽着妻子的手,用意式英语谈天说地。他说起儿子是意大利国家足球队队员,正好桌上的一瓶花生酱由他儿子代言,兴奋地指着花生酱问我是不是很帅。确实帅,眉宇间透露着意大利男人的一抹风情。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丝毫感觉不到国家和语言的隔阂,吃完晚饭或者一起散步,或者围坐在壁炉旁,说说笑笑聊到很晚。如今回顾那段生活,对我来说是多么惬意的一段时光!

就这样,十六岁那年,未谙世事的我第一次远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继续出发,乖乖完成学业,从而得以去芭提雅晒太阳吃海鲜,去云顶试手气看表演,去新加坡品沙嗲吃榴莲。每每都感慨:不要以为只有你过的生活才是真实的,一切别样的生活都是可能的,甚至更加真实。

这些旅行回忆,如果当真一笔一画记下来,怕是又能写成另一本书了,但这本理想的书并没有完成,我想说的正是这个:无论如何,要把当时我所见所感写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从孩提时便开始欣赏身边的风景和人物,但问题是:是否每一个人从孩提时就开始思索?是否每一个看风景的人都热爱荒原、田地、雨雪和风暴?是否每一个享受美景的时刻都能恰如其分撞击到心灵?这才知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以最适合的心态面对旅途风景,这其间需要一种特殊的经历、环境和知识储备才能使我们对旅行有深刻的认识,也是一种特殊的性格和情操,才使这种认识得以在我们的头脑中扎下根。

我会一直走下去,在旅途中见证时间的去向,发现自己的成长,留一份特别的礼物给未来的自己,这个礼物就叫作回忆。

房媛媛

2014年5月

目录

一·绝美之城

二·一半蓝天,一半草原

三·恋上厦门,让时间慢下来吧

四·大连,一场不期而遇

五·哈尔滨,冰雪封城

六·云南,旅行的意义

七·亲爱的,我在西塘等你

八·私享姑苏

九·印象西湖

十·乌镇水乡,如梦一场

后记

序言

这些年,我和所有的旅行者一样,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远行?”后来看了一本书,查特文的《歌之版图》,他在穿越澳洲土著的旅行中向我们解释了这个疑问:因为我们就是无法静居于一室,我们生来不够强大,人生苦短,为了逃避由此带来的焦虑,必须“分神”,走进走出,寻找新鲜世界。不信你看那些土著,人类远古时代居于荒原的日子里必须不断迁徙,至今仍习性不改。

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访古迹,悠游天下。世界在变,人在变,生活在变。今天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出行便利,同时却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心灵禁锢。如果你愿意,旅行可以成为生活的出口。

相比在家里的清闲日子,在路上辛苦多了,但也只是辛苦而已,我一点都不觉得委屈。在独自旅行的过程中,我时常感觉自己是辽阔夜空中不足为道的一颗星星,镶嵌在无边的黑暗里,自顾自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从未指望照亮整个黑夜。但无需在意,只管走出去,倾尽所有,让他们看看你的能耐。走了很远很久,甚至已经忘记曾经出发的意义,好在我也不再计较所谓意义。每个人内心都该有一份坚守,它是无论日子过的多幸福或多狼狈时都该保持一致的东西。我之所以能看到这样的世界,皆因我想要看到;我之所以在漫长的旅行中记住如此瞬间,皆因我想要记住。

每次从旅程回到居住的城市都有一种从理想跌落回现实的失落感,但也可能是我还未察觉,在经历过万千风景之后,能被这平和的生活击中,才算是明白旅行的用意:旅行是阐释,是解除重负,是积累生活。我们得多少次地旅行,才不至于沦为空无与不可见?

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我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我觉得这种感情只不过是发展成为另一种形式而已。正是通过这些旅途和见闻、困扰和逆境,我看见了某种美好的东西出现,唯有时间让这种感情得到表达。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的旅行影响了我的写作,而写作亦影响着我的生活。对于上一个世纪的所谓浪漫主义者,旅行几乎总是导致一本书的产生。到罗马、雅典、耶路撒冷甚至更远的地方旅行,目的就是记述旅途。旅行是生活体验,如同所有其他体验,是可以使我们的某些东西改变成熟的,旅行对写作有益,因为让你对人生有所了解。以任何角度看,出门旅行都比留在家里好。生活第一,然后才谈哲学和写作。趋近世界,也就是说朝发掘更多真相努力,是写作者的基本生活态度,那显现于纸上的不管是什么,无须怀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只是人心若疲惫,作品难免缺乏生机。停一下,看似耽搁了时间,实则是再出发的缓冲和充电。我想,旅行如此,文学创作亦如此吧。

我们永远不可能抵达世上的每一座城市,抑或说,即便曾在某处停留,也未必与其相熟。城市像某个人,能辨别的仅仅是那张脸,你永远无法了解他的全部。所以,我愿给你一座城,送你一处不曾遇见的风景。为了目睹这些美的事物,我一次又一次离家旅行。变化的景观、变动的心绪,这些你们都将在书中看到。我的旅行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完成,也许不够冒险,缺少刺激,不过这才是应该推崇的人生。因为终有一天,我们都要回来。过好当下的日子,你才有资格去远方,否则不是你逃离了这个令人沮丧的世界,而是这个世界抛弃了喜欢逃避的你。

那么,你还在为自己的各种懒惰找借口吗?还在把那些向往无限期延后,然后坐在那里叹息、羡慕别人吗?时间和生命都不会因等待而去厚爱一个人,只会给你留下各种遗憾。海阔天空,终其一生都不一定有所作为,为什么不把青春消耗在看不完的风景上?

生命,不长不短,刚好够用于来看看这个世界。

那不如就这样吧,旅行的人生其实还不错。

2014.5

房媛媛于上海

内容推荐

《日夜兼程去看更多风景》以旅游为主题、以散文的写作方式记录了作者房媛媛游历美景的小故事和小心情。既有盛夏辽阔的内蒙草原,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广粤深;既有南方文艺小资的厦门海岸,也有北方冰冻严寒的哈尔滨;还有大连、云南和南方小城,也许你日日生活在其中,却从未发现它们都有别样的美。从南到北,伴随着风景的不断变化,作者的心境也有所不同,旅行从广度、宽度渐渐走向厚度,有了文化的积淀,相信人们对旅行的感受便会各不相同。所以无所谓辞职休学,也不一定奢侈富贵,旅行扎根于生活,就这样在日复一日中,让我们走得更远。愿日夜兼程,带你去看更多风景。

编辑推荐

生命,不长不短,刚好够用来看看这个世界。旅行是阐释,是解除重负,是积累生活。我们得多少次地旅行,才不至于沦为空无与不可见?

你骚动了千万遍,还缺一次真正的冲动。

我们永远不可能抵达世上的每一座城市,抑或说,即便曾在某处停留,也未必与其相熟。只有爱到极致,才能走到极致,只有走到极致,才能看到极致。

旅行扎根于生活,就这样在日复一日中,让我们走得更远。愿日夜兼程,带你去看更多风景。

《日夜兼程去看更多风景》以散文的写作方式记录了作者房媛媛游历美景的小故事和小心情。既有盛夏辽阔的内蒙草原,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广粤深;既有南方文艺小资的厦门海岸,也有北方冰冻严寒的哈尔滨;还有大连、云南和南方小城,也许你日日生活在其中,却从未发现它们都有别样的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夜兼程去看更多风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房媛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86536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418866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