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根深叶茂叶少兰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正贵著的《根深叶茂叶少兰》讲述了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叶少兰(1942-今)的艺术人生。该书从梨园世家叶家始入梨园行的背景讲起,讲述父亲叶盛兰创立京剧叶派小生、对叶少兰的影响,到叶少兰童年、学艺、成长、爱情、从军,将叶派发扬光大的一系列回忆和感人故事。

内容推荐

他,是京剧界唯一的将军,首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他,受美国政府之邀赴关讲学一年,成为戏曲界首位富布赖特国际学者,被誉为“京剧王子”;他,舞台辉煌三十余年,导演剧目近四十部,教龄五十载,集演员、导演、教师于一身,艺绝氍毹,作品等身,桃李满园;他,耽精戮力,登攀艺巅,将京剧小生和叶派艺术推向了崭新的历史高度和艺术境界,是为当代京剧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者之一……

张正贵著的《根深叶茂叶少兰》遍览叶少兰人生宠辱曲直之云峰壑谷,以时间延序作经,诸段经历为纬,访取他者之言,寻解独得之秘,既为通阅之佳品,各部又自成意趣,立象尽意,度象取真,呈当代京剧大家之精神风貌。

目录

前言

上辑 人生历程

 第一章 世家之后

叶氏门庭:梨园磐石一柱天

盛兰之风:德馨艺绝两拂云

童年“金泰”:宣南文化圈的小戏迷

 第二章 梨园新蕊

学戏之初:一曲《探庄》始登堂

戏校生活:初踏氍毹窥门径

初经风雨:是谁规定了“命中注定”

身份转变:教师·导演·演员

 第三章 多事之秋

悲欢离合:人不长久月难圆

困厄沙岭:练筋锻骨眼迷惘

兰嘉之恋:烈火中的患难夫妻

 第四章 艺术新生

军绿荣光:第二次艺术生命

“盛兰”重生:春雷一动起蛟龙

发扬叶派:青出于蓝胜于蓝

赴美讲学:文化大使与“京剧王子”

 第五章 传道授业

政协建言:为了京剧,呐喊

“音配像”:忠孝如今亦可慰

花甲之作:《洛神赋》与曹植

课徒传灯:迈前贤而开后学

 第六章 知情者说

“大家”谈少兰

——名家访谈录

下辑 谈戏说艺

 “做明白的演员,不做糊涂的戏匠”

——叶少兰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与发展的典范之作

——《吕布与貂蝉》

 变不离宗新不露痕

——《周仁献嫂》

 文小生艺术的巅峰之作

——《柳荫记》

 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常之地显神奇

——《白蛇传》

附录

 叶少兰学习、演出、导演剧目一览(据不完全统计)

后记

试读章节

富连成在戏曲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有一大特点,那便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这方面,叶春善和富连成总教习萧长华颇费了一番心血。他们依每个学生的特长与天赋条件为他们安排教学,并在观察中及时修正调整,以求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潜质。叶少兰曾感慨:“谁能想象,后来成为‘四小名旦’的毛世来,最初不是学旦行的。而名丑詹世辅一开头倒是学旦行。我父亲最初没学小生,袁世海最初也没学花脸,完全是由萧爷爷和祖父他们慧眼识材,这才成就了这些杰出的艺术家!”

叶春善尤其重视剧目的积累,富连成社自成立以来,保留、整理、创作了大量的京剧优秀剧目,尤以“三小戏”和武戏的严谨整齐,形成了自家风格;以连台本“三国”戏如《赤壁鏖兵》,以及《四进士》《独占花魁》等深受观众喜爱。喜连成与富连成演过多少出戏?没人能说清。冯牧曾回忆道:“那时候,只需花很少的票价,就可以在那座还保持着古老格局的剧场欣赏到七至九出戏,而且常常在半个月之中极少有重复的剧目。可以说,我所看过的数量多得惊人的京剧剧目(包括许多现在早已失传了的剧目),我所获得的有关戏曲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富连成的日夜不停、风雨无阻的辛苦而又魅人的演出。”据叶少兰介绍,祖父为保证剧目建设和演出需要,曾汇集、收藏了大量剧本。仅叶盛章和叶盛兰无偿捐献的叶春善的“叶氏藏本”就有线装二十九函,约三百余册,剧本、总讲等更是达近干出戏,为京剧剧目的保留作了杰出贡献。

叶春善为了实现“每一科都要出几个挑大梁的”的愿望,数十年里呕心沥血,将全部身心投入了富连成。他积劳成疾,61岁便离开了人世。从培育戏曲人才和保留、发展京剧剧目上来说,叶春善居功甚伟。据说,为叶春善送葬的那一天,整个北京城都被惊动了,人们自发地身披白孝。当时大栅栏最大的布店瑞蚨祥,因为叶春善的去世,白布居然售罄。除了他的学生以外,成千的北京百姓加入到为他送葬的队伍中,从前门大街到珠市口,整条街上店面全关,店门口都摆放着供品和茶水,以寄托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京剧教育家的哀思。

最终,叶春善“20年后,甭管哪个班子,没我的学生就开不了戏”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作为中国京剧史上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的科班,富连成从成立到解散的44年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七科半学生近700人,门徒遍及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许多人成为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新中国文艺界的旗帜、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曾带艺进富连成(喜连成)坐科深造,借台唱戏,入“喜”字科,艺名为“梅喜群”。而具有全国性声望的演员,如:侯喜瑞(创立了净行侯派)、马连良(创立了老生马派)、于连泉(即筱翠花,创立了花旦筱派)、谭富英(形成了老生新谭派)、裘盛戎(创立了净行裘派)、叶盛章(创立了武丑叶派)、叶盛兰(创立了小生叶派)、袁世海(创立了净行袁派)等,及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富禄、李盛藻、高盛麟、李世芳、毛世来、谭元寿等皆出自富连成社。富连成和它培养出的京剧人才为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功绩,在京剧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代有人才

叶春善膝下五男四女。其去世后,长子叶龙章辞退东北军军需官职务秉承父业,执掌富连成科班,继续教授“世”字科以下学生。除叶龙章继任社长外,叶春善其余四子均为富连成班中弟子。老二叶荫章随唐宗成学“武场”(即打击乐),成为著名的司鼓艺术家。老三叶盛章初学花脸,后在萧长华建议下改学丑行。除萧之外,先后向他传授技艺的有郭春山、宋起山、勾顺亮等教师。他技精识广,武功超常、武丑戏突出,擅演《九龙杯》《佛手橘》《藏珍楼》《时迁偷鸡》《三岔口》《铜网阵》等,后在尚小云帮助下创演《酒丐》。在中国京剧史上,以武丑行当组班挑大梁者,唯叶盛章一人。开创了叶派武丑艺术,是文武丑行中首屈一指的大艺术家。老四叶盛兰,即叶少兰的父亲,开创了小生挑班唱戏的先河,创立了叶派小生表演艺术,成为京剧史上小生艺术行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巨匠。老五叶盛长工文武老生,先后向李盛荫、王喜秀、张连福、雷喜福、王连平、刘喜益、苏连汉和宋继亭等求学问艺,马连良亦亲授其若干剧目。叶盛长出科后搭班演戏,与诸多名家合作,日渐成熟。他天资聪颖,文武兼擅,转益多师,能戏颇多,后主攻做派老生戏。他做工精细,表演入微,台风潇洒之风貌,向为内行所称道。

叶春善四个女儿皆未从事京剧工作,但亦皆与京剧结“缘”:长女玉琪,嫁名小生茹富兰;次女玉琳,许配老生演员宋继亭;四女蕙蓉与萧长华之子萧盛萱结婚。另有一义女叶萍,嫁与马富禄之兄长。

叶门至第四代,仍坚守于京剧阵地而不改其志,亦颇多梨园英杰。这一代共计八男二女共十人继承祖业。如叶盛兰之长子叶蓬,对余、杨两派声腔颇有研究,曾得杨宝森、李少春之亲授,所培养的学生不乏佼佼者,如当红的老生艺术家于魁智等便是。

叶氏一门数代扎根于梨园沃土,其根深则精华得矣,则叶自茂矣。常言说将门出虎子,及至叶盛兰次子叶金泰、即本书之主人公叶少兰者,投生于如此梨园世家,家学渊源自当不可言喻耳。

P9-11

序言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政协组织入才荟萃,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界别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杰出人士,为阅历丰富、成就斐然的政协委员立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13年2月22日,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委员传记中心成立仪式暨委员传记工作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在讲话中指出:“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杰出人士,他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本书,一座挖掘不完的矿山。知人方可论世。他们的个人经历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进程以及时代的风貌;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给后人无尽的启迪。”

从数以千计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精心选择传主,组织专门力量帮助他们收集“亲历、亲见、亲闻”的资料,挖掘他们的精彩人生并以传记形式出版,是新形势下创新和推进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举措。

文史资料特指人民政协征集的以“三亲”为特色的历史资料。1959年4月29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特地为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举办茶话会,“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人民政协汇聚了我国现当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科技、民族、宗教、华侨等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请他们口述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记述历史,是政协组织的优势所在,这些视角各异的记述可以在历史研究中发挥互相比较、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作用。文史资料的内容涵盖各个领域,能够具体、翔买、生动地展示历史的曲折进程,使历史如多棱镜和万花筒般呈现在世人面前。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级政协共有40多万人次参与这项工作。征集史料80亿字,编辑出版50多亿字,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延续了中华民族尊重历史、重视历史的传统,并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新的形势下,文史资料征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征集手段和工作成果也趋于多样化。中国政协文史馆将依据人民政协的界别特色,每年遴选一批政协委员,借助规范的口述历史手段,组织专门力量立传。这种由专门机构计划和组织委员传记写作,在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中还是第一次。我们希望更多的政协委员能够关注这项工作。

向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人物传记是我们的责任。优秀的人物传记记录和反映了杰出人物的生活史和事业史,可以高扬探索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人性的力量,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目标。优秀的人物传记的写作,必须具备鲜明的立场、蓬勃的热情和采集第一手资料的功夫,能够从浩繁的资料中科学取舍和整理,再通过一定的表达技巧,达到吸引读者、教育读者、感化读者、提升读者的目的。为此,我们选择兼具专业素养和文字能力的作者,能够将传主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写成彰显个性色彩和具有丰厚内涵的传记,使读者能够从传主的人生阅历、奋斗和体验中得到借鉴和启示。但愿我们的努力能得到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读者的认可。

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4年6月

后记

经过近半年断断续续的写作,书稿即将付梓。提笔写下这最后的文字时,不免回想起自己与京剧、叶派结缘的点滴。从小时候开始我便对京剧各行当、各流派“朝三暮四”,俱甚欢喜。大学时的机缘巧合下,突然听到叶盛兰先生《白门楼》中的【西皮二六】和叶少兰先生《吕布与貂蝉’小宴》中的【西皮娃娃调】唱段,感到原来不受听的小生唱腔怎么突然变得很有味道。我开始尝试学唱脍炙人口的“那一日在虎牢大摆战场”,那是2004年。自此之后,便痴迷于叶派和叶盛兰、叶少兰先生。屈指算来,十年追慕。2013年,我极其有幸,又颇感到压力,忝为叶少兰先生传记的著者,多次向叶先生请教,听他谈自己的艺术人生,有时候一谈就是一整天,如沐春风,受教良深,感触益多。对叶先生了解得越多,就越使人肃然起敬,就越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如果说,这本书能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可感的著名京剧艺术家的人生艺术形象的话,那都要归功于叶少兰先生的人格力量和艺术成就。若书稿有任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是我个人能力贫弱所致。

在多年关注京剧叶派小生艺术、追慕叶少兰先生表演艺术的过程中,常有点滴感受萦绕于胸:表演案头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t·我进角色”即体验的准确、完全而深入,“角色进我”即以京剧、小生、叶派的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艺术创作过程中传达出对体验与表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悟化与妙用;体验情感的绝对真实、真挚,真听真看真感受,此三者是其表演之基。对情感的感知敏感而准确,不放过情绪的细节和层次,以符合京剧的写意、虚拟、程式性的特征对表现的情绪与内容予以适当巧妙的放大,舞台反应迅疾,对于程式的熟练使用使之既能长袖善舞又能短平快,最终给人夸张的表现,而又达至超越写实艺术之上的写意艺术的真实感和美感;突出特点——通过神态变化和情感注入使装饰性程式、祈使性(示意性)程式逐渐转变为语汇表意性程式,使每个程式都有具体内容和准确意指,一方面演员有抓手和准谱,心理视像明确,便于运用程式表演,另一方面观众易懂,便于欣赏;表演中形、神、意贯穿始终,没有表演的空白点,内心始终充盈,内紧外松与外张内弛两种表演状态自由转换而高度谐和;当曲种、行当、程式和剧本(客观)等因素造成戏剧枝蔓冗余外溢的状况时,因之有技之精熟、术之圆妙、情(真情实感)之贯穿的表演呈现,所以这时的表演不但不削弱戏剧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甚至更能因这种客观的延宕而强化艺术形象和戏剧冲击力;表演中的“形”与“状”——叶派表演形(叶派小生艺术规范、规律、法则等所生发出的独特气质)的法相谐一与状(内在心理的外化表现)的千变万化,使表演达到了“万状而无形,气质乃王道”的高点,很难参透;表演中的技艺之弥散,又统摄到境界之完型,最终以艺术境界取胜……这些碎片化不成系统的观点是我的由衷感受。尽管本书对叶先生舞台艺术和代表性剧目有所论及,但限于篇幅和体例,原本与叶先生商榷并设想的一些剧目和内容没有纳入,期冀以后有机会再深入续作。像叶少兰先生这样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大家,需要有识之士进一步对其艺术实践与艺术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与音像资料互为参证,为后人留下学习阅读、研究生发的不竭知识资源和文化艺术探索实践的宝音财富。

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人士的帮助和关心。感谢谭元寿、梅葆玖、杜近芳、李世济、张春华、欧阳中石、尚长荣、迟金声、刘长瑜、孙毓敏、李维康、耿其昌、杨春霞、朱世慧、陈少云、尹晓东、于魁智、张建国、崔伟、刘连群、赵景勃、张关正、李之祥、冯洪起、叶厚荣、方伯敬、高长德、李少波、王桂生、孟广禄、杨赤、赵秀君、丁晓君、朱建中、李宝石、李鸣、洪军等艺术家、领导,江其虎、李宏图、宋小川、金喜全、朱福、焦鹏飞、王铭、吴长福等叶少兰先生的弟子热情接受我的采访。感谢叶金援、谭立曾、褚秋艳、方薏清、孙洁、周瑞、王培、李春来、何晓敏等对我写作工作的热情支持。尤其要感谢我的爱人陆蕾,没有她在精神和写作上给予我的支撑与协助,我是完成不了这项工作的。祈愿读者方家的批评指正。

二○一四年一月于北京护国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根深叶茂叶少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正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52727
开本 16开
页数 4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
CIP核字 2014195581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