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雅纳切克私信集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们从不写信给对方。仅有一次他通过一个旧时的学生给我传了一条信息。正是那条讯息让我知晓赫瓦托娃并没有出现在卢哈乔维采。这真是惊天大新闻!我的丈夫竞然独自一人去卢哈乔维采,并且开始关心起家里日常必需品的情况来!……

早上十点,一辆马车停在花园前,莱奥什从车上跳了下来,他愉悦地告诉我:他搭乘最早的一班特快列车来,在卢哈乔维采遇见了一对年轻快乐的夫妇。“他们真的彼此相爱”,他不停地重复这句话。

他掏出一张照片递给我。一个年轻的女子,深色皮肤,显然是“赫瓦托娃夫人第二”,只是更加年轻,大概25岁,穿着一件紧身连衣裙之类的衣服(阿尔卑斯山地女性的典型装扮),那时很多女人这么穿,借此表达穿戴者的爱国情结。我的直觉立刻清楚地告诉我:赫瓦托娃夫人彻底成为过去,现在这位完全替代了她。

但我很快又觉得自己恐怕想歪了,显然这位女士太过年轻。更何况我的丈夫一直在说这对夫妇如何地恩爱,如何地令人愉快。突然他说:“你知道的,我邀请了他们,他们这周六会来家里做客。”

我很惊讶莱奥什忽然变得如此活泼快乐,他忽然对我很友好,竟然又开始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

“可我想我还是离开的好。”我说。

“噢,不,你不能走,你必须待在这儿,我跟她提过你,她想见你。”

我该怎么办?我苦苦琢磨着该怎样招待这两位贵宾:在那个时候,生活资料十分匮乏,哪儿的情况都一样。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不过当周六来临,我的丈夫迫不及待地去车站迎接贵宾的时候,我还是尽量把这个聚会打理得体面漂亮。我在阳台见到了他们,很典型的犹太人。尤其是斯托塞尔先生,虽然身穿军队制服,但看起来很像一个红头发的波兰犹太人。那位妻子不停地向我就此探访和打扰表示歉意。我想她看起来很友好:年轻,令人愉快,任何人都可以和她愉快地交谈,她总是笑个不停。她中等个头,皮肤黑,卷发,像一个吉普赛女人,大而突出的黑眼睛,一个像赫瓦托娃夫人的“大眼睛赫拉”。眉眼深而厚重,漂亮的嘴。声音不太令人愉快,尖锐刺耳。她的丈夫神态坚毅,比莱奥什要高出许多,略红的头发,很有教养。斯托塞尔先生在普热罗夫的军队供职,因此能在物资上获得些许便利。夫妇俩一直表示愿意帮我们家解决食品供应。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是他们给我们可怜悲伤的寂静带来了欢笑和趣味。我们在花园里喝茶,莱奥什忙着招呼她,斯托塞尔先生对于他太太能获此待遇喜出望外。她开始拾杏树的叶子。她站在梯子上,莱奥什在底下看着她,全然不顾邻居奇怪的眼神,莱奥什看她的眼神十分热烈。她总是很热情,看着我们家里的东西什么都好,只要不是我的,莱奥什总是很高兴把东西送给她。我看到她对一个古旧的、民族风味的盘子着了迷,便送给了她。卡米拉立刻对我承诺会送我一件短夹克作回礼。

后来我们有机会一起乘火车同行,路上聊了很多,便因此也对她了解了更多。她是一个捷克犹太人,父亲曾是在皮塞克最早操持屠宰生意的屠商,后又经营马匹贸易。战时她和丈夫过着一种依靠黑市交易的生活,斯托塞尔放贷给政府官员,他们因此有很好的关系网。虽然丈夫很聪明,但是妻子却是完全称不上有头脑。她对我说她不喜欢上学读书,也不喜欢学新东西。这一点完全切实可信,因为她的来信拼写错误百出。在音乐方面,她更是无知,把莱奥什的作品称为“你的那些音符”,而且她从来没有听说过瓦格纳。文学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她写信给莱奥什:请寄给我短一些的,有快乐结尾的爱情故事为好。她用自己的快活、笑声、急躁的脾气、吉普赛的外表、丰满的体态赢得了我丈夫的宠爱。可能还因为她令莱奥什想起赫瓦托娃夫人,虽然卡米拉完全没有那位夫人的魔力与手腕。她完全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受管束的。人们不能说她赢得了我丈夫的心,因为她从未试图这么做过。她从不把我丈夫的那些所谓的名望声誉放在眼里,有时候她对他简直是言辞尖刻粗暴,有些时候她又觉得他很可笑。我们一路上聊得十分愉快,在普热罗夫我们依依道别,她的丈夫来车站接她,并送来了之前承诺过的短夹克。……P8-11

后记

依照雅纳切克夫人兹登卡的意思:卡米拉变成一个不被人提及的“影子”,在此后关于作曲家的书中小心翼翼地略去了她的名字。

1938年,卡米拉在43岁时患癌症去世。她的去世几乎无人知晓。同年,雅纳切克题献给卡米拉的四重奏《私信》印刷出版,但题辞被尽数抹去。时值纳粹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与一个犹太人交往过密总是危险的,人们便也不再提及这位犹太女人的事。“避而不谈”的态度持续了近四十年,直到摩拉维亚博物馆拿到了这些私人信件,卡米拉才渐渐浮出水面。卡米拉死后,她的丈夫设法逃到瑞士;她的两个儿子与非犹太裔结婚并在战争中幸存;而卡米拉的其他亲人,包括其父亲均丧生于纳粹集中营。

目录

引子

相遇1917—1924

缪斯,想象中的妻子1924—1927

最后的夏天1928

尾声

雅纳切克生平和创作年表

序言

雅纳切克(1854一1928),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捷克作曲家。雅纳切克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怯懦的角色,一心期盼国人对他音乐的认可。以捷克语及摩拉维亚民间语言进行歌剧创作,以及反传统的“散文式”歌剧手法令雅纳切克早年在欧洲舞台上的道路并不顺畅。四十岁那年,他创作了职业生涯的第三部歌剧《耶奴发》,开始声名鹊起,之后创作的灵感从未枯竭。雅纳切克写有两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写于1928年,逝世前的半年,是其最后一首室内乐。作品原标题为“情书”,乐章间尽是雅纳切克对一位女性的爱意,一位简单的、不曾抛头露面的缪斯——卡米拉·斯托斯洛娃①。

二人相识于1917年7月,雅纳切克63岁,卡米拉25岁。卡米拉当时已嫁作人妇,有两名幼子;雅纳切克也有妻子兹登卡·雅纳切科娃,夫妻关系并不融洽。关于这部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作曲家直言道:“乐曲末乐章描绘着你所带给我的苦恼——然而,那毕竟是我欲望中的怕和爱。”

就在他们的感情即将修成正果之时,一场暴风雨令雅纳切克高烧不退。1928年8月,雅纳切克被送进俄斯特拉发市的一间疗养院。12日,在卡米拉的照护下,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928年9月11日,雅纳切克逝世一个月后,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由布尔诺的摩拉维亚四重奏团公开首演。雅纳切克逝世七年之后,卡米拉亦死于癌症,年仅43岁。

多年来,雅纳切克写给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的信被视作“不能言说的话题”。这段罗曼史幻化作美妙的灵感源泉,一切在雅纳切克晚年毫不避讳的音乐创作中一一得以印证。但究竟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交往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依然留于暧味。偶尔一些描述雅纳切克工作的片段得以重见天日,关于其晚年与这位女士问的故事却是全然的沉默。它是一个秘密,所有人都希望了解的秘密。

事实上,卡米拉从一开始便小心地保存着雅纳切克的来信。雅纳切克逝世后两年,她拿出部分信件供瓦萨克(AdolfVasek)写作雅纳切克传记所用,并同意瓦萨克在书中适当引用信件的内容。瓦萨克的书出版后不久,在《新闻日报》(Narofni osvobozeni)的周日副刊中刊登了一篇题为《来自菜奥什·雅纳切克的信》的文章,署名“B.V—y”。该文吸引了公众的注意,数量庞大的通信,近千封雅纳切克写给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的信浮出水面,据称它们被斯托斯洛娃夫人妥善地存放在皮塞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1926年雅纳切克在伦敦以及1927年在法兰克福所写的信件内容。文章的发表令雅纳切克的妻子兹登卡十分沮丧,任何令人们回忆起自己丈夫与卡米拉关系事实的一切都让她坐立不安。身为雅纳切克死后的合法代言人,兹登卡通过法律的途径禁止了雅纳切克信件的进一步公开发表。

然而,这篇文章引发了马萨里克大学音乐学院的赫尔福特(Vladimir Helfert)教授的极大关注,他希望能获得作曲家的信件以便存档研究。卡米拉拒绝了他的请求,并称自己不愿售卖这些信。卡米拉死后,赫尔福特再次向卡米拉的丈夫——斯托塞尔索要这些文件,亦未如愿。据赫尔福特后来回忆,斯托塞尔定的价码高得离谱,大学的学院根本支付不起,只能作罢。

直到1939年,战争引发大规模的恐慌与混乱,事情似乎有了些转机。战时,从雅纳切克协会管理负责人雅罗斯拉夫·拉布(Jaroslav Raab)口中,赫尔福特得知雅纳切克写给卡米拉的信件在“市场上”兜售。为了不暴露意图,赫尔福特谨慎地向作家版权协会的负责人卡雷尔·巴林(KarelBalling)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出面为其购买这些文件。巴林辗转与当时信件的拥有者贝德里奇·赫希(Bedr-ichHirsch)取得联系。1939年11月6日,布尔诺马萨里克大学哲学学院与卖家达成协议,以总价22,000克朗的价格,购得共计713封雅纳切克寄予卡米拉的信件和明信片(其中包括一些空的信封),12封雅纳切克写给大卫·斯托塞尔的信,卡米拉珍藏的纪念册一本,以及为马萨里克大学奠基而作的合唱作品乐谱手稿、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的手稿。1939年11月8日,赫尔福特将这些文件转移到布尔诺。

二战结束后,负责照看雅纳切克和兹登卡遗产的简·拉采克(Jan Racek)教授决定将雅纳切克的文档材料从哲学学院转移至摩拉维亚博物馆音乐分部存档,这当然也包括了那些私人信件。如今已经很难百分百确认这些资料是否完整:赫尔福特本人的房屋在战争中被洗劫一空,已找不到这些纸片的踪迹。这些信件被混装在一起,有些未标注时间的信更是难以找到原有的信封,这给整理归档造成极大的麻烦。

一直以来,对那些研究者而言,雅纳切克写给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的信总是具有迷人的吸引力。这些信并不是写给音乐领域的专业人士,雅纳切克只是通过它们对一个简单的女人诉说心曲,文字通俗易懂。在论述中,他充满天真烂漫的真诚与坦率,同时在一些个人见解上展现出冲动与鲁莽的脾性。然而,当生命走向终结之时,再多的活力也要在虚弱面前低头。这部私信集因此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不光是作曲家与收信人之间的记录,同时也是雅纳切克,作为一位作曲家,他的创作生活的真实写照,甚至是琐碎的、精疲力竭的、充满挣扎的每一天。

内容推荐

1917年,63岁的雅纳切克遇到了自己的音乐缪斯,卡米拉·斯托斯洛娃,来自波希米亚的一位年轻犹太女人,自此开启了一段延续至生命终点的非凡爱情故事。这段爱情促生了雅纳切克晚期创作的累累硕果,也促生了数百封动人的情书。这些私信所承载的,不仅是他对自己最亲密的灵魂伴侣的私语,也是独属于这位音乐家诗性心灵的文学作品,更是他那些神秘音符背后的无限意义。莱奥什·雅纳切克编著的《雅纳切克私信集》收录了雅纳切克私信的精华,还原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呈现出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真实面貌,诠释了他那些重要音乐作品的缘起与内涵,特别是那首举世闻名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

编辑推荐

卡米拉这个人物,在很长时间里都被人有意地从雅纳切克的生平中抹去。雅纳切克致卡米拉的数百封珍贵书信却奇迹般地存留了下来,并最终公之于世。至此,人们才明白了第二弦乐四重奏为何题名为“私信”,为何交织着强烈的、纯粹的、不容忽视的情感;它是以音乐形式写就的私信,也是一种世间少有的孤独与爱情的表征。

《卡塔卡芭诺娃》《狡猾的小狐狸》《马克罗普洛斯事件》《死屋手记》等等,雅纳切克这些晚期作品中都能找到卡米拉的影子。晚年的雅纳切克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精神世界里?卡米拉又有着怎样的魔力?答案尽在莱奥什·雅纳切克编著的《雅纳切克私信集》——绝不只是情书的情书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雅纳切克私信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捷)莱奥什·雅纳切克
译者 庄加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72451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4195805
中图分类号 K835.245.76=51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