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内容
试读章节

在那次交谈后,我和廖子凯一直保持着联络,有时他会给我写电子邮件,有时会在我的QQ上留言。通过网络我更了解他了,但同时也更担心他了,因为我记得在上次的交谈中,他说过他父母并不喜欢他上网,怕他耽误学习。从他给我发的邮件和留言中我可以看出,他是半夜偷偷上网做的这些事。距离上次与廖子凯交谈一个月后,我打开邮箱发现里面有一封长长的信,署名廖子凯。

在信里,他并没有诉说很多让人潸然泪下的场景,只是用十分平淡的口吻和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讲述了他和父母之间相处的故事。

廖子凯的父亲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他的母亲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廖子凯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到外地出差,所以廖子凯和妈妈的感情一直比和爸爸好。大约在他上了小学之后,爸爸的事业逐渐步人了正轨,出差也慢慢少了,然而缺席孩子的童年,却让廖子凯与爸爸之间有了一层隔阂,而这层隔阂也成了廖家父子冲突不断的最原始的理由。

由于廖子凯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待很高,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学校,廖子凯被要求不论大小考试都要取得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在家里,尊敬父母、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父母对他最基本的要求。对此,廖子凯都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然而望子成龙的父母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于是又给廖子凯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例如英语班、国画班、声乐班以及奥数班等,除此之外,父母还给廖子凯请了家庭教师辅导他的功课。

小小年纪的廖子凯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几乎丢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当全班同学都在谈论动画片和游乐园的时候,廖子凯只能在数学、英语、绘画和声乐之间不停地转换,为此他在学校中没有什么谈得来的朋友,他很孤独,但没有人了解。

然而促使廖子凯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爸爸的“不打不成材”的旧观念和妈妈的恶语相向。’

虽然廖子凯一直努力在做父母的好儿子,但小孩的天性就是好玩,一次廖子凯的一位同学带着他去网吧玩网络游戏。回家晚了的廖子凯将一切对父母坦诚相告,然而最终却换来了父亲的一阵毒打,从此以后.家中多了一本“家法”,其中所有的条款都是针对廖子凯的。

不过最让廖子凯幼小的心灵受伤的却不是父亲的毒打,而是父亲在每一板落下时,口中的那句“打死你”和妈妈冷着脸站在旁边说的那句“没出息”。

从那一刻开始,廖子凯身上仿佛背负了很多罪责,他成了家里最大的耻辱,成了那个企业家爸爸口中无可救药的逆子,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跪搓板和被竹条打。

廖子凯说从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他爸爸为了打他弄坏的竹条没有100也有80根,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让父亲如此震怒。但可以肯定的是,爸爸从没有对他满意过,做好了没有任何奖赏,即使有也只是淡淡的一句:“下次继续努力。”做不好就肯定要遭受皮肉的痛苦和冷言冷语。甚至有时候,父亲还会为了莫名其妙的原因打骂他,后来他才从母亲那里知道,自己没有和爸爸的朋友带来的小朋友一起玩,让爸爸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以及出门没有遵守爸爸制定的家规,与陌生人说话都是他被打的原因。

廖子凯说,现在在父母的打骂中,他除了羞辱以外,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没有恨也没有痛……在信中,廖子凯这个年仅15岁的孩子不止一次地写道:“我想我来到这个家就是一个错,多少次我想亲自了解这个错……也许我是抱错了的孩子……”P5-6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都懂得“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目录

让我无奈的“打是亲,骂是爱”

[访谈]廖子凯(男)

爷爷那传下来的”家法”

大呼“打死你”和“没出息”的父母

童年无数个不眠的夜晚

拨打了110之后

我想快点自立,再也不回这个家

点评:不打骂,给孩子健全的人格

冷酷的父母&最不幸的我

[访谈]柳莫亚(女)

时常处于冷战中的父母

活在家庭恐惧中的孩子

同学生日宴会上的一幕

我成了父母口中的累赘

我赞成你们离婚

点评:亲情的伤痛是最难弥补的

我不想被改变

[访谈]李菁菁(女)

我就是这个家里的玩偶

一次钢琴课上的遭遇

被没收的破洞牛仔裤

在自己的家中”坐牢”

点评:不限制,他也能学会自律

对我而言,她比父母更重要

[访谈]吴言(男)

父母离婚时,问都没问过我

爷爷葬礼上的短暂幸福

她给我的感觉很温暖

我们都是没人要的小孩

我想有个幸福的家庭

点评:尊重孩子,从给他知情权开始

没文化的父母最可怕

[访谈]严宽(男)

永远没有早餐的早晨

夜夜不停的麻将声

父母的喜怒,永远只与输赢有关

那段中考落榜后的失落日子

没文化的父母没资格管我

点评:不忽视,孩子才有健康的心态

有这样的父母,是我的“杯具”

[访谈]乔小羽(女)

骄纵无比的女王

家里与学校的“落差”

那些没有朋友的孤独日子

用金钱买来的朋友

其实,我恨着所有人

点评:不宠溺,给他道德的风标

是父母害我进铁窗

[访谈]方文斌(男)

留守家乡的那段日子

永远等不来的电话

从“狐朋狗友”那得到的温暖

第一次抢劫之后的恐惧

点评:不放任,成材需要一个篱笆

我和父母是交易关系

[访谈]夏琳(女)

我家墙上的交易列表

让经商的父母骄傲的教子方法

生平第一次被当众批评

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

我打算这样回报我的父母

点评:别让孩子认为爱是有条件的

如果爱,请带上我

[访谈]左阳(男)

“沉默是金”的大男孩

我是一个不被期待的意外

一次次的抛弃

在自己的家中被边缘化

你的伤刺痛了我

点评:别拿父母受过的伤惩罚孩子

别拿我当成耻辱

[访谈]王苗苗(女)

早恋让我被家庭孤立

脱轨的爱情,负不起的责任

我成了这个家的耻辱

流落在外了却生命

给彼此一个机会,爱就会重现

点评:宽容孩子犯过的错,她不是耻辱

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智力上

[访谈]卓越(男)

你们在我身上的投资都是智力投资

所有与智力活动无关的事情都被禁止

如果我是弱智你们还会爱我吗

爱我就要说出来

点评:养儿不要为了防老

我只是需要被尊重

[访谈]米璐(女)

朋友都因我的父母离我而去

又一次不欢而散的家庭会议

比较,我最讨厌被比较

减肥计划失败的代价

我的话,永远都被无视

点评:不轻视,爱就不会变成“碍”

我已经长大了

[访谈]刘望龙

我永远是您的孩子,但我也会长大

请不要旧事重提

别总是议论我,好Ⅱ马

沉默不是不尊重,只因为我们没有话题

点评:孩子是让家长成长的催化剂

别拿爱我当借口

[访谈]肖莹(女)

家中不断上演谍对谍

他们连虚伪的爱都不曾给我

没有尊严的生活

我的爱好是解剖动物

自杀是一种解脱

点评:别让父母成为孩子苦难的根源

被冷落只因不是亲生儿子

[访谈]古明(男)

被抱养的孩子

偷钱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渐行渐远的父母与孩子

其实他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孩子

点评:收养的孩子其实更需要关心

我不回家,因为丢脸

[访谈]黄晓萍(女)

早逝的父亲是我心中永远的伤

我不是不懂只是无法接受

花这样的钱让我觉得很肮脏

总有一天我要和她断绝关系

点评:父母婚外恋,孩子伤最深

不敢想念的人

[访谈]徐雯亭(女)

没有明天的生活

终于我也要离开了

多年不见,不敢想念

我要做永远的不婚族

点评:孩子需要稳定的生活环境

在这个家,我如履薄冰

[访谈]孟菲(女)

错过的不仅仅是青春

不想成为“拖油瓶”

我对自己说:永远不能任性

听到同学家里来电话,其实我很嫉妒

点评:别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局外人

序言

家,世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很多人都认为家里是最舒适的地方,然而,这种想法在某些孩子看来,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在很多遭受过家庭暴力(其中既包括我们熟知的身体暴力,也包括冷暴力,即语言和情感上的暴力)的孩子看来,家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地狱,在这里没有温情,也没有情话,有的只是权利与欲望。家,是世上最没办法谅解的地方。

也许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会非常不解,甚至气愤,因为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小家以及孩子付出了,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是十分冤枉的。至于在这件事情上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所理解的世界究竟与大人有多么大的区别。

有人曾这样写到:孩子用心来看世界,而家长只会用眼;孩子都是哲学家,而家长则是教育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令他们感到费解的父母,每位父母却有着令人费解的教育法。有人甚至戏称大人和孩子之间唯一共同的感受就是都认为钱不够花(小孩总认为零用钱不够花,而父母则认为工资太少)。

抱着这么多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面对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他们之间的问题怎么可能少呢?

很多时候中国的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和失败,因为他们的确付出了太多——节衣缩食、放弃梦想,而这些却不能换来孩子的成功和感激,他们怎么可能不伤心失望呢?但他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他们是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却不能代替孩子思考和生活。有人说,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这些爱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断地靠近对方,但只有一种爱与之相反,那就是父母的爱。真正纯粹而无私的父母之爱应该是孤独的,因为父母最大的爱就是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让孩子可以“遗世而独立”地生活。不过,这里所说的离开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离家出走”,而是心灵断奶,并且这种心灵断奶必须以积极的方式进行,不能以暴力的方式强行为之。

如果父母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就会得到升华,以一种更理性但又不失温情的方式得以延续。2010年8月24日,日本动漫大师今敏离开了这个难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世界,但他的离去却和很多人去世时的悲情气氛不同,他的离去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温情。因为在他的遗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昏睡中母亲说‘真对不起!没能把你生成一个健康的孩子’。这让我无法忘记也无法回答。虽然与双亲度过了短暂的时光,但这已足够。亲眼见到对方的脸,就会全部理解了。谢谢你们,父亲、母亲,作为你们的孩子出生在这个世上是最幸福的事,我对你们的感谢数之不尽。幸福虽是重要的事情,但同时也要感谢你们养育了我感受幸福的力量……怀着对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感激,我就此落笔。那么,我就先走一步了。”

今敏的遗言特别让人感动,他说他要感谢父母给了他感受幸福的力量。今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了父母之爱的真谛。父母真正的爱并不是让孩子成长为多么伟大的人物,或让他们过上多么富庶的生活,而是要教会他们“感受幸福的力量”。如果我们中国的父母能够参透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家就不会再是孩子们口中那个无法谅解的地方了,因为有爱,有爱的能力,一切都可以包容。

(注:本书案例中的主人公均为化名。)

内容推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俞瑜编写的《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编辑推荐

有人曾这样写到:孩子用心来看世界,而家长只会用眼;孩子都是哲学家,而家长则是教育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令他们感到费解的父母,每位父母却有着令人费解的教育法。有人甚至戏称大人和孩子之间唯一共同的感受就是都认为钱不够花……

俞瑜编写的《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好的表达方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97462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4211357
中图分类号 G78-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