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设计史》作者陈旭从事设计历史研究已逾十年,在大量广泛阅读意大利设计、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意大利从独立到今天的设计发展做了深入分析和强有力的概括。国内有关意大利设计的研究非常少,鲜见的几本意大利设计历史也仅是翻译,且翻译质量较低。书稿按意大利设计发展的进程自然形成了7个部分,以便更清晰更客观看待意大利设计发展的历程和规律,书后附带意大利设计发展年表和人名翻译对照年表,以供参照。
图书 | 意大利设计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意大利设计史》作者陈旭从事设计历史研究已逾十年,在大量广泛阅读意大利设计、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意大利从独立到今天的设计发展做了深入分析和强有力的概括。国内有关意大利设计的研究非常少,鲜见的几本意大利设计历史也仅是翻译,且翻译质量较低。书稿按意大利设计发展的进程自然形成了7个部分,以便更清晰更客观看待意大利设计发展的历程和规律,书后附带意大利设计发展年表和人名翻译对照年表,以供参照。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统一前的意大利工艺美术传统(1860年以前) 一、深厚的工艺美术积淀 二、传统文化艺术的至上地位 三、松散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思想意识 第二章 工业化进程中的意大利工艺美术(l860—1910) 一、工业革命 1.起步晚 2.南北发展不平衡 3.高技术乡村工业 二、设计思想的启蒙 三、李伯特风格与卡洛·布加蒂 第三章 意大利设计的早春(1911—1925) 一、未来主义运动 1.平面设计 2.建筑设计 二、现代工业中的功能主义思想 1.电器 2.汽车 3.建筑 三、传统手工艺改革 1.家具、金属制品设计 2.玻璃、陶瓷设计 第四章 现代主义在意大利(1926—1945) 一、理性主义与世纪风格 二、现实工业中的现代设计 1.军国主义与设计 2.国外现代主义思想的渗透 3.企业的设计意识增强 4.专业设计师的出现(第一代) 第五章 日趋成熟的意大利设计(1946--1965) 一、新材料新技术 二、生产企业与设计行业的繁荣 1.家用产品 2.汽车设计 3.服装设计 4.玻璃设计 5.平面设计 三、风格流派 1.拜尔设计 2.新李伯特风格 四、设计文化体系的确立 1.设计教育 2.设计展览 3.设计奖项 4.设计刊物 五、职业化设计师(第二代) 第六章 叛逆与辉煌(1966--1985)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 二、激进设计与反设计 1.激进设计运动 2.反设计运动 3.新室内景观展 三、第二次反设计浪潮 1.阿齐米亚与门迪尼 2.孟菲斯社团与索托萨斯 四、明星设计师(第三代) 1.激进派 2.温和派 五、时尚化的家用品生产 六、时装设计与设计师 第七章 国际化浪潮中的新锐设计(1986年至今) 一、新设计和波乐德主义运动 二、家用品企业与设计 三、新锐设计师(第四代) 四、平面设计 后记 注释 参考书目 附一意大利设计年表 附二人名翻译对照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意大利设计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2037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7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8 |
CIP核字 | 2015062185 |
中图分类号 | J509.5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