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萧红专集)/成长必读名家美卷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帮助读者深层次地了解萧红这位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女作家,同时更快速、准确地领会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呼兰河传(萧红专集)》特收录了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夜风》。其中,《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巅峰作品,小说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文学的巅峰之作。本书选材典型、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多姿多彩的风土民俗、刻板单调的底层生活、善良麻木的民众形象……《呼兰河传》,一部歌谣般的散文式自传,写尽社会底层小民的生死荣枯,渗透着人性的悲悯。

呼兰河城,尽管弥漫着悲凉、无知、愚昧、苦难和绝望,却是独属于作者萧红的童年记忆……

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另外两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和《夜风》。

目录

第一部 呼兰河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第二部 王阿嫂的死

第三部 夜风

试读章节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糊,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那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黏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没有被泥坑陷害了,差一点没有被黏住,赶快地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黏住不可。不仅仅是黏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这大泥坑出乱子的时候,多半是在旱年,若两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下雨越坏,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该多么危险,有一丈来深,人掉下去也要没顶的。其实不然,呼兰河这城里的人没有这么傻,他们都晓得这个坑是很厉害的,没有一个人敢有这样大的胆子牵着马从这泥坑上过。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的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次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压成车轮经过的车辙了。那再后来者,一看,前边已经有人走在先了,这怯懦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赶着车子走上去了。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了。车夫从泥坑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而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之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也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这过路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马又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就这样的马要站起来,而又站不起来的闹了一阵之后,仍然没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自回家去了。

现在再来说那马还是在那里躺着,那些帮忙救马的过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是这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他们卷卷裤脚,脱了鞋子,看看没有什么办法,走下泥坑去,想用几个人的力量把那马抬起来。

结果抬不起来了,那马的呼吸不大多了。于是人们着了慌,赶快解了马套。从车子把马解下来,以为这回那马毫无担负的就可以站起来了。不料那马还是站不起来。马的脑袋露在泥浆的外边,两个耳朵哆嗦着,眼睛闭着,鼻子往外喷着突突的气。

看了这样可怜的景象,附近的人们跑回家去,取了绳索,拿了绞锥。用绳子把马捆了起来,用绞锥从下边掘着。人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出来了。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水,还给马洗了一个脸。

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第二天大家都说: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付给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水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车马,且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P7-9

序言

以诗性风骨,释浓烈爱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1930年,为反对包办婚姻,年仅19岁的萧红离家出走,辗转哈尔滨、上海等地,开始了她漂泊坎坷的短暂人生。1933年,萧红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从此踏上文学创作之路。而后从成名作《生死场》到巅峰之作《呼兰河传》,更是逐渐孕育并形成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即“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她擅长从社会底层小民的生死枯荣写起,从中显露批判封建思想弊端、抨击社会黑暗现实等大手笔,同时赋予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以“叙事诗”式的行文风格和“歌谣”般的独特魅力,这在当时文坛上可谓独树一帜、独具魅力,使得萧红赢得“30年代文学洛神”之美誉。

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位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女作家,同时更快速、准确地领会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本书特收录了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夜风》。为保证作品原风貌,本书保留了原著创作时代所特有的汉语用法。我们还对各篇章的思想内涵、文字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最大限度地提炼了原著精髓。本书所选作品皆不同程度地展现了萧红文学创作的诗性风格,并以此为创作笔调,全方位地描画特殊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揭露封建思想、礼教等对人们心灵的荼毒,控诉旧社会恶势力对百姓残酷剥削的黑暗现实。当我们走进那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叙述场景,接触到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时,你会发现作家对于苦难的感同身受并非一般地深刻,在那如同“歌谣”般凄婉寂寞、如同“叙事诗”般朴素清丽的字里行间,交融着的是作家对大时代和卑微个体同样浓烈的爱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萧红专集)/成长必读名家美卷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14193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2015097132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7
16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