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七爸周恩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七爸周恩来》是作者周尔鎏从家族历史和自身经历的角度,依据有力的资料证据,忠厚诚实地记录周恩来的行止、为人、思想、境界和影响力。书中有许多首次公布的独家史料,如周恩来曾留学英国、周恩来最后日子的枕边书,周恩来内心的家族愿望,从建国到“文革”,周恩来在家人面前流露的思想看法等。

内容推荐

周尔鎏编著的《我的七爸周恩来》分为《周氏家世》、《爱宝与七爸七妈》、《建国风云》、《文革岁月》、《永远的怀念》、《史实的订补与澄清》、《秉承遗训》等七个部分。周尔鎏从家族历史和自身经历的角度,对周恩来行止、为人、思想、境界、影响力进行严肃谨慎的记录。“老实”是周恩来当年对“爱宝(周尔鎏乳名)”的评价,“实在”是周尔鎏心中沉甸甸的词汇。该书老老实实地回忆,陈列忠实可靠的证据,摆事实不讲大道理,不添油加醋,不道听途说,也不把史书中涉及周恩来的内容大段地摘录。首次公布了诸多独家史料,包括周恩来曾留学英国、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躲避在哪里等等。该书的另一亮点是:用专门的插页来展示周尔鎏珍藏的家族文物和七爸七妈书信。这些书信都是首次全文公开发表。

目录

心香一辦权作“序” 高秋福

前言

第一编 周氏家世

小引 七爸退休后想写一本名为《房》的长篇小说

 一 周氏渊源考

 二 五世世系

1.五世相继

2. 家族亲情

 三 从始祖周敦颐到同宗鲁迅

 四 家风祖训

 五 周元棠《海巢书屋诗稿》

1.“当作奇男子”

2.《留侯》诗情

 六 七爸的二伯父调之公

 七 世传职业“绍兴师爷”

 八 “逼上梁山”

 家族文物和七爸七妈书信(一)

1.先祖墓碑

2.七爸旅欧留学文物

3.七爸寄自英国伦敦的信(1921年)

4.七爸寄自法国巴黎的明信片(1922年)

第二编 爱宝与七爸七妈

 小引 爱宝身世之谜

 一 秘密庇护所:虹口“周公馆”

 二 与七爷爷在一起的日子

 三 “孤儿留孤岛”

 四 高邮遭遇

 五 回沪寻七爸

 六 三赴“周公馆”

 七 刺刀顶在脊背上

 八 随“二野”进军大西南

 九 刘、邓首长的两次报告

 十 粮食局代理局长

 十一 考入南开大学,“关系”暴露

 十二 周尔鎏名字趣解

 家族文物和七爸七妈书信(二)

1.七爸寄自重庆的信(1939年)

2.七爸自渝返宁前夕的来信(1946年)

3.七爸寄自南京的信(1946年)

第三编 建国风云

 小引 七爸“求同存异”

 一 倾谈社会问题

1.家庭出身和政治信仰

2.少数民族自治制度

3.文化交流是心灵的沟通

 二 解放初期的思考

1.反对土改中的过火现象

2.警惕极左的“勇敢分子”

3.维护新生中农的利益

4.尊重市场规律,顺应供需变化

5.让人民的手来主导市场

 三 “大跃进”前后

1.陪七爸打球

2.“我是凭良心讲话的”

3.“左”一点好,还是“右”一点好

4.如何对待党内斗争及防范特殊化

5.硫酸厂“酸浪?舀天”了吗

6.夭折的创新实验

7.七爸重返南开母校

8.怀疑,但谁也不敢说真话

9. 考察“中国奇迹”

10.谈台湾问题

 四 “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1.陈老总解决我的“思想问题”

2.“今天,我向你们行脱帽礼!”

3.《十五贯》成了样板

4.真实记录历史

5.趣谈英语学习基本功

6.翻译人才的知音

7.一场跨越半世纪的寻访

 家族文物和七爸七妈书信(三)

1.七妈寄自北京的信(1956年)

2.四件珍贵的礼物

3.失落的文物

第四编 “文革”岁月

小引 “文革”初期,七爸也感觉“跟不上”

 一 我的困惑与遭遇

1.“工作组”与路线斗争

2.第一次因“政治问题”写信给七爸

3.我同吴晗出访未果

 二 七爸与其他领导人

1.陈毅

2.贺龙

3.彭德怀

4.林彪

5.李富春

6.张奚若

 三 尼克松总统访华

l. 外交部和公安部的联合通知

2.七爸未知重症在身

3.七爸的筷子和尼克松的酒杯

4.“改变世界的一周”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上海公报》

6.茅台酒的故事

 四 七爸与“四人帮”

1.“批林批孔批周公”

2.一张令人瞠目的照片

3.张春桥的无礼

4.《红色娘子军》芭蕾舞的创作真相

5.“白毛女”突变“红毛女”

 五 最后的日子

1. 最后一次团聚

2.七妈的特别谈话

3.1974年国庆招待会感人至深

4.“这场文化大革命使我少活了十年”

 六 七爸辞世

1.震撼世界的葬礼

2.“四人帮”倒台了

3.康生遗孀曹轶欧的失常表现

第五编 永远的怀念

小引 七爸音容笑貌与日常行事

 一 开国功臣心里的周恩来

1.杨成武

2.黄镇

3.耿飙

4.王炳南

5.吴学谦

 二 七爸与中外朋友

1.徐悲鸿、老舍

2.郭沫若

3.梅兰芳

4.金山

5.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6.斯特朗

7.马海德

8. 路易·艾黎

9.希思

1O.F.格林

11.戴爱莲

 三 笔墨丹青缅怀总理

1.伍必端

2.商承祚

3.黄胄

4. 吴作人

5.慕凌飞

第六编 史实的订补与澄清

 小引 我为什么要“补漏”

 一 1921年周恩来伦敦家书收信人为其二伯父周贻康

 二 周恩来并非直接赴法勤工俭学

 三 少年周恩来确曾访问绍兴故乡

 四 周恩寿1927年脱离革命的原因

 五 程仪贞一生多次掩护周恩来夫妇

 六 周恩霑曾任职上海祥生汽车公司襄理

 七 开明士绅马士杰晚年的真实遭遇

 八 严格奉行的避亲嫌原则

 九 对待亲属一视同仁

 十 对周贻良等遗老亲属“嫌而不弃”

 十一 沈钧儒与周恩来并非相识于抗战时期

 十二 迪克.威尔逊编造故事的始末

 十三 李知凡太太和斯诺的真实故事

 十四 《叫父亲太沉重》一书的荒唐始末

第七编 秉承遗训

 小引 七爸七妈的话,我们永远温暖在心

1.“你是一个老实孩子”

2. “实事求是回答他们的问题”

3.外交实践第一课

4.难得的公开表扬

5.七爸讲我是个“小杂家”

 一 《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出版内情

1.一次意见不一的使馆党委会

2.第一次见出版商碰了个软钉子

3.谁来破解难题

4.马克斯维尔的愿望

 二 印度三代总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 李约瑟和鲁桂珍的国际佳话

1.李约瑟如何“发现”中国

2. 内心纠结的鲁桂珍获得了周恩来的支持

3.永远的感念

 四 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的首次访华

 五 我和费孝通合作发展研究

1.费老邀我一起完成“七五”科研课题

2.胡耀邦批了“大胆支持”四字

3.费老晚年始终坚持“发展研究”

4.费老、宦乡和我一起讨论“温州模式”

5.“我们俩双簧演得很好”

 六 英国前首相卡拉汉访问淮安始末

1.费孝通巧遇卡拉汉

2.去淮安打前站

3.胡耀邦礼遇卡拉汉

4.“中国主要建筑师”

5.卡拉汉为中国人民办实事

结束语

附:笔者近年来为传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所做的些许工作

试读章节

三从始祖周敦颐到同宗鲁迅

解放后,七爸在中南海西花厅居住、办公,那里曾是清末摄政王府所在地,厅院中有一个“不染亭”。有略知周氏家族历史的友人曾经问我,这个“不染亭”和周恩来有没有关系,会不会是周恩来给它命名的呢?这个有趣的问题,要从“出淤泥而不染”这句名诗和它的作者说起。

在绍兴宝佑桥周氏祖居百岁堂门内,有这样一副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七爸的出生地淮安同宗族的家宅内也有类似的楹联:“世宗濂溪爱莲说,家传角里采芝歌。”

这里所言“莲溪”或“濂溪”,就是指周家的祥符始祖(周氏宗亲会的称谓)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悖实,因避宋英宗的旧讳而改名敦颐,以出生地湖南道县濂溪为号,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平生爱莲,襟怀淡泊。他所写的《爱莲说》短短119字,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濂溪”与“莲溪”已成周敦颐的代称。

周敦颐15岁丧父,24岁起在洪州、郴州、合州、虔州等地任职为官。所到之处,不畏偏险、廉判明断、体恤民生、扶危济贫、造福庶民。他的俸禄大都因而用尽,生前连百钱积蓄也不常有。周敦颐正如他所酷爱的雅丽端庄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之一,是儒学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其实,更应该说周敦颐是汲取众家之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七爸对我的教导中多次涉及这个话题。

七爸是周敦颐的第33世孙,作为周氏始祖的后人,更作为家族成员中的杰出代表,早年就因周敦颐而深感自豪并以之为人生楷模。濂溪先生的思想学说、人格节操、为官态度等等,对七爸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1946年9月,七爸约我单独到上海周公馆和他见面,那是我第三次去周公馆,我当时年仅15岁。谈话结束前,七爸问我是否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我说:“小学里就学过了。”七爸听后非常高兴,他说:“周家的祖先周敦颐写了著名的《爱莲说》,我们是他的后人,现在上海的环境很复杂,希望你能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迎接胜利的到来!”

1954年,我在南开大学读书过寒假,七爸让人通知我到西花厅找他。七爸身为共和国总理,日理万机,白天忙于各种大事和活动,晚上回到西花厅仍旧工作到很晚,甚至常常要到东方欲白、曙光初露。那天晚上,七爸和我谈话几乎是“彻夜长谈”,为平生所罕见。由于他意犹未尽,就安排我在西花厅东厢房住下,叮嘱我要到寒假结束再离开。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我们三代亲属中罕有的幸福际遇。

随后的几个夜间,七爸利用自己的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和我谈心。间或不断地谈到周敦颐,他说得更多更深了,可能是因为我已经上了大学,他考虑到了我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七爸说:“我们的祖先周敦颐用阴阳学说解释宇宙的本体,丰富并发展了这一哲学的根本课题,这是不简单的贡献。他强调人性的灵秀,重视人的良知和灵性,进而涉及人性论的理论探索。他对前人的各种理论进行融会贯通,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他的太极学说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广泛接受,所以说他不仅是儒学的大师、理学的祖先,还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现在周敦颐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证明七爸当年的判断和预见是独具慧眼的。

此外,关于周敦颐的代表作《爱莲说》,七爸与我的谈话中一再讲到,他说:“周敦颐在北宋已经看到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趋势,他用形象化的艺术语言恰当地借用莲花表达他心志高洁的追求。他的警言佳句‘出淤泥而不染’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而又切中时弊的,他预见了封建社会将不可避免地由兴旺而渐趋没落,并因此向世人提出了自律修养之道,这句名言已经成为了理想人格的象征。”

多年后,我与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探讨此事,他对濂溪先生高度评价,对七爸的独到见解甚为推崇。

只可惜我当时年少无知,觉得在西花厅不自由,多次提醒七爸让我早点回校。时光不能倒流,如今想来,怅然若失,真怪自己不曾充分珍惜倾听七爸教诲的时光。

西花厅院子里本来就有“不染亭”,并非七爸入住之后取名的。但这种巧合,却引发诱人的遐思和绵长的回味!

鲁迅(1881一1936),即周树人,是绍兴覆盆桥周氏,系周敦颐第32世孙。鲁迅先生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他把个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深刻影响了当时及以后的无数中国人。

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那时七爸正值南开学校求学的重要时期,并且是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曾邀请鲁迅先生到天津演讲,虽然活动当天先生因事不能到达,但还是委托其弟周作人作了演讲。P11-13

序言

前言

我的祖父周贻康,与七爸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是嫡堂兄弟,分别属家族里的二房和七房。祖父虽是二房次子,但因长房无后,祖父就过继给长房而成为周家的大家长。因此七爸曾经认真地告诉我,我是长房长孙,而我本人此前并不知悉。祖父和七爸的父亲不仅是嫡堂兄弟,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一般。两家不仅同时从绍兴举家前往淮安定居,并且同居一宅,不分彼此。祖父是清末举人,曾在督抚衙门担任总文案,进入仕途后,曾任直隶州的知州等;民国时期,曾出任江苏省督军顾问兼秘书。那时,祖父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曾提携七爸的父亲在身边工作,七爸当年出国留学也得到我祖父的资助。在革命年代,我的祖父母及父母在京津、宁沪等地的住所成为七爸的掩护寓所,他曾多次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到我家避难。他的父亲当时更是常住我家,成为周恩来的秘密交通员。我的父亲周恩霪是七爸同辈中最幼小的兄弟,比七爸小10岁,七爸因为常来我家,对我的父亲言传身教,爱护有加。后来,父亲在七爸的影响下,也参加过革命工作。

我在婴孩时期,就有幸得到七爸和七妈的关爱。我出生不久生母就离世了,那时我家在上海北四川路永安里44号(现已定为周恩来早期革命遗址),七爸和七妈在我家隐蔽时,我还不到一岁,他们对我百般呵护。从我牙牙学语时,就遵嘱称他们“七爸”、“七妈”。此后,我一生受到他们的垂爱和关照。1939年至1942年间,我的父亲和继母等家人分别去了重庆和苏北,只留下我一人在上海读书,七爸为此还戏称我为“孤岛孤儿”。直至1946年,七爸通过民主人士找到我,以后我就由七爸七妈直接抚养。解放前三年,他们提供的费用是我唯一的经济来源。1954年到1964年,我们夫妇因要照顾祖母和岳母,常常人不敷出,为此,七爸七妈用自己的收入给予我补助。有一段时间,我女儿的生活费也由他们每个月给予30元。我一生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对我的工作和思想的传授及教育,成为我的人生准则。由于历史巧遇和工作安排,常常是继总理政治出访某些国家后,我便随后陪同文化代表团出访该国。在国内,我也常陪外宾去总理视察过的地方和单位参观。为此,七爸曾戏称我对他是“亦步亦趋,步我后尘”。我曾任中联部副局长、对外文委(文化部)司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兼社会学所所长、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还曾赴英国担任驻英使馆文化参赞近五年。我从事外事工作多年,曾与英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泊尔、美国、乌干达、也门等若干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在与这些著名政治人物的接触中,我根据七爸对我的教诲,谨言慎行,做了一些促进中外友好的实际工作,也收到一些效果。此外,我也亲自听到其他国际和国内著名人士对总理的高度评价。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将我所了解的七爸一生的思想和实践的真实材料保留下来。这本书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许多资料迄今未曾面世,我深感有责任在有生之年将这些宝贵史料披露出来;二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七爸对我单独讲述的;三是书中涉及的中外人士多是七爸生前所熟识或有重要交往的;四是书中内容或许有助于增进国内外对周恩来总理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周恩来研究工作的推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七爸周恩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尔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42987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8
CIP核字 2015090377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