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通)(精)/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按照张先生的哲学体系的内容和问题分为五篇二十六章,第一篇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第二篇审美观,第三篇伦理观,第四篇自我观,第五篇哲学发展的历程,五篇中除第五篇分别讲中西哲学史外,其余四篇中的每一章,都贯穿了作者对某一相关问题的思想观点,并大量摘引了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原著原文,作为作者的思想观点的渊源和论据。 作者简介 张世英,哲学家。1921年生,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一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曾任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2015年所著《哲学导论》获思勉原创奖。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哲学导论》《天人之际》《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等二十余种。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编 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章 哲学的含义 第二章 “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人—世界”与“主体—客体” 第三章 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第四章 两种真理观:符合与去蔽说 第五章 论境界 第六章 超越自我 第七章 超越之路 第二编 审美观 第八章 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第九章 典型说与显隐说 第十章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第十一章 语言的特性与诗的语言 第十二章 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神圣性 第十三章 美在自由 第十四章 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 第三编 伦理观 第十五章 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第十六章 人类中心论与民胞物与说 第十七章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第十八章 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 第十九章 道德与宗教——为道德寻找一种无神论的宗教根据 第四编 自我观 第二十章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两种实现自我的方式,两种文化观 第二十一章 个体性自我显现的历程:中国与西方 第二十二章 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 第二十三章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 第五编 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四章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五章 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 第二十六章 西方的坚船利炮对“东方睡狮”的震撼——西学的第二次输入 结语 “学做人”与“仰望星空” 附录 做一个有诗意的自由人——2018年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上的发言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名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通)(精)/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世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31601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7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38 |
出版时间 | 2020-04-01 |
首版时间 | 2020-04-01 |
印刷时间 | 202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64 |
CIP核字 | 2020021935 |
中图分类号 | B1-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7 |
宽 | 155 |
高 | 3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