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文与历法
内容
作者简介

辛德勇,男,1959年8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中国地理学史、中国地图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旧史舆地文录》《石室滕言》《旧史舆地文编》《制造汉武帝》《祭微食赋》《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史记〉新本校勘》《发现燕然山铭》《学人书影(初集)》《海昏侯新论》《生死秦始皇》《辛德勇读书随笔集》等。

目录
自序
冬季天
这猪年可怎么过
猪尾鼠头谈十二生肖纪年的渊源
追随孔夫子复礼过洋年
说中秋
话说二十四节气
清华简所谓“八气”讲的应是物候而不是节气
说岁释钺谈天道由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铜钺讲起
古钺续谈
就高考准备中的“建元与改元”问题答网友问
谈谈今年高考试题中的年号纪年制度问题
论年号纪年制度的渊源和启始时间
开元开宝是何年
导语

这本小书里对商代历法的推测和对二十四节气早期起源阶段一些重要环节的论述,就都只是非常初步,也还非常不确定的探讨。这本小书涉及的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问题,不管是知识性的介绍,还是研究性的论证,都是作者在北大教学工作的一个副产品。

序言

编成这册《天文与历法
》,并把它列入《辛德勇读
书随笔集》,完全是缘于 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工作。
   

我博士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研究所里混日子,正式登上讲坛给学生授课的机会实在少得可怜。
直到2004年的秋天,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转
入北大历史系,才开始摸索着做起了教书匠的工作。
   

虽然教书的工作没怎么做过,但读书,听八卦,早就知道大学里的教授普遍都懒得上课。现在很多大学里
的“名教授”,甚至学生四年大学下来,连个面儿都没能见到。当然教书很辛苦,“
名教授”也是熬过来的。成
名成家又不是为了自讨苦吃
,有了不一样的身份,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做烦了的,要躲;没机会做的,却跃跃欲试,很想过过瘾。离开社科院的时候
,院里主管人事的副院长循例同我谈话,沟通、处置相关事宜。我说,博士毕业以
后,几个主要领域的事儿都做了:职业研究人员、学术编辑、学术组织管理,就差教书了,缺了这个,人生好像很不完整。更何况,我这是要去北大教书。当年名落孙山之外好几十里地,现在去教教北大的孩子过过瘾,
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
   

就这样,背离领导困惑不解的目光(这位副院长明确告知,院里已经正式做出决定,对我是要进一步提拔
,另予重用的),我就来到了北大教书。
   

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
,不能不格外珍惜,备课上课,也就分外努力。自己的知识储备,远不能同我的老师史念海先生和黄永年先生这些前辈们相比,讲不出多少自己的东西来,但教书讲课与著书立说不一样,若是退而求其次,也不妨转授一些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东西不懂,只要需要,还可以现学现卖。
   

我的一点儿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就是为给北大历史系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讲课而自学的。
   

也许有人会很好奇:大学教授不都是转讲自己得意的特长吗?为什么我自己不懂还要硬赶着现学现卖?
   

稍微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读书做学问,与强调方法相比,是更加强调知识的价值与作用的。天文与历法知识,在中国古代的总体知识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
更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北宋中期以前,天文、历法知识同社会政治生活的关系尤为深切。因此,若是完全不懂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学习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必然会有严重隔膜。
其结果,轻了,是总隔着那么一层,根本接触不到实际
;重了,还不知道顺着这层隔膜滑到哪里去了。
   

所以,没有办法,不懂就只好去学;即使学不了那么深、那么透,多少懂一点
儿,也比一点儿不懂强。这利己,也益人。
   

其实不仅是天文、历法知识,其他知识也是这样,
只不过天文、历法问题比较明显,不懂不大好装懂,不大容易误以为自己懂了。多少接触一点儿相关的问题,
多探讨一些具体的史事,明白“知识”也并不那么简单低
下,也许大家就会更容易理解我强调“知识”二字的缘由和意义了。
   

世界上不管是哪一种历法,都是基于天文,也就是天体运行的数据,而现在毕竟已经不是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那个年代了。在今天
,影响大家学习古代天文、
历法知识的第一个障碍,是人们普遍缺乏现代天文、历法知识。这与中国高考制度的影响有重大关系,也与市面上缺乏引人入胜的天文、
历法知识普及读物有关。
   

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的学术层面上,学者们的研究工作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弘布工作,也存在一项值得注意的缺憾。这就是直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标尺来构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年表。其缺陷,一是研究的内容缺乏与中国社会实际深切而又具体的联系,二是表述的形式大多没有能从中国古代的历史实际出发,
由内而外。这样就会让学习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人感觉既飘忽于古代社会之外,
又不鲜活生动,干巴巴、硬邦邦的,不易提起兴致。
   

除了这种正儿八经的学术原因之外,还有种种基于所谓“爱国”情怀或是江湖骗术的谬论邪说,既非智,又无理,还假模假式地故弄玄虚,把很平易严整的科学知识弄得云里雾里,甚至乌烟瘴气。市面上那些靠讲“国
学”、演“周易”混日子的,
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这样
一来,那些真心想要学些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人士,
也就更摸不着头脑了。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怕是
每一个孤立的个别问题,要想一下子做好也很不容易。
即使如此,中国古代有关天文、历法的知识,也是可 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说明的

   

按照我的粗浅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内容,
不外乎通过观测记录下来的实际天象和解读天象的天文占验这两大部分,而历法则是根据天象观测所得天体运行规律而制定生活用历的法则。当然也可以把依据这种法则制定的生活用历称作历法。
   

天文的观星记星,这很好懂,只是当时所用的名词同现代有所差别。星星还是那颗星

内容推荐

本册是《辛德勇读书随笔集》之《天文与历法》。由本册书名可知,全书主要包括天文与历法两部分。全书共收录文章13篇,其中4篇文章分量最重:《猪尾鼠头谈十二生肖纪年的渊源》《话说二十四节气》《说岁释钺谈天道》《论年号纪年制度的启始时间》。诚如作者所言,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制度建设、社会运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关乎国计民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文与历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辛德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8996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2020-08-01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6
CIP核字 202013353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3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