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更有早行人
内容
作者简介

上村松园(1875-1949,Uemura Shoen),本名上村津祢。生于日本京都,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十分活跃的女画家。12岁小学毕业后进入日本刚刚成立不久的绘画学校,后相继师事铃木松年、幸野梅岭、竹内栖凤等大师;15岁时以作品《四季美人图》参展第三届内国劝业博览会,获得一等奖,被誉为“京都天才少女”;其后渐渐展现其绘画才能,发表大量优秀作品,1941年成为日本帝国艺术院会员;1948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
   上村松园以日本画的传统手法为基础描绘出格调高雅的美人画,她笔下的美人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深受好评。代表作品有《序之舞》《花筐》《杨贵妃》《草纸洗小町》《砧》《待月》《春秋》《母子》《夕暮》等。

目录

壹  我的绘画之路
 
忆往昔——童年物语
 
回想梦开始的那些日子
 
绘画学校时代
 
回忆——回顾为画之道的五十年
 
直到今日
 座右第一品
贰  我所生活的世界
 
四条大街附近
 关于写生帖的回忆
 
画砂的老人
 
米豆上的世界
 
栖霞轩杂记
 
山中温泉之旅——发甫温泉的回忆
 
明治怀顾
叁  我记忆里的那些人
 
三人之师
 
土田先生的艺术——追悼土田麦倦
 
被取笑的裂桃髻姑娘
 
追寻旧日记忆
追悼山元春举
 
竹内栖凤先生的往昔旧事
 
说说我的母亲
 
对母亲的追慕

精彩页

父亲
   我出生于明治八年。四月二十三日。那时,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在母亲的腹中,目送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那时候人们还认为“照相机会摄走人的灵魂,人拍照就会死掉”,所以父亲也没留下一张照片以供留念。但是我好像长得特别像父亲。提起父亲的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你的脸简直和你父亲的一模一样。”因此当我不时地想起父亲的时候,就对着镜子,端详映在镜中的自己的脸。
   “父亲就是以这样的面容去世的吧。”我喃喃自语。
   祖父
   我的祖父叫上村贞八,据传,他继承了引发大阪天保之乱的町奉行大盐平八郎的血脉。
   那时候官府的审查很严格,所以祖父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身世。
   在京都高仓三条南,有一家叫作“千切屋”的有名和服店,现在也还存在。祖父就在这家千切屋工作,做了很长时间的经理。
   千切屋夏天卖麻布单衣,冬天卖棉服,据说当时是京都一流的和服店。
   店铺总领的长子让贞八在麸屋町六角开了家当铺,据说到第三年,仓库里就堆满了当品。
   然而却遇上了那场著名的蛤御门之变,京都陷入火海炮轰之中。隔壁家遭了炮弹,引发的大火把当铺的仓库烧光,一家人性命垂危,逃往伏见。的亲戚家避难去了。
   那时候母亲仲子大概有十六七岁,后来时常向我们讲述事变之时的恐怖场景。
   那是元治元年的事了。
   很快,祖父在四条御幸町西的奈良物町重新建了房子,这次做起了刀剑的买卖。
   每逢参勤交代。的大名的队伍经过,店里就聚集了许多武士,他们买了刀剑呀护手呀再离去,似乎这样是很时髦的。
   等到他们回自己的领土去的时候,也会来买很多小孩子玩的刀呀枪呀,作为从京都带回家的礼物。
   茶叶铺
   又过了不久,迎来了明治维新,天皇陛下从京都御所迁到了东京的皇宫,往日繁盛的京都就像大火被浇灭了似的冷寂下来。然后又颁布了废刀令,祖父家的刀剑店被迫关门,歇业了一段时间。这时候母亲仲子认了一个养子,以此为契机开了家茶叶铺。这位养子叫太兵卫,曾经在卖茶的商店做过很长时间的伙计,他的经验也发挥了效用。
   茶叶铺被取名为“千切屋”,大概是借用了祖父工作过的和服店的名字。
   不过,“千切屋”作为茶叶铺的名字是自古以来很常见的,所以也算不上特别照搬和服店的名字吧……
   现如今在寺町的一保堂附近,还残留着过去的风貌。我们家的店铺,外边的地方是店堂,早晨开门营业,到了夜里就关门,店堂里并排列着五六个贴了涩纸。的茶柜。    店里摆着许多名为“棚物”的茶壶,里面是上等的好茶。
   我差不多五岁的时候,就喜欢看小画书、在玩具上画画。我一边听着店里的客人谈话,一边坐在账房柜台的桌子边,从砚箱里取出笔,在母亲给我的日本纸上画画。
   客人们不论什么时候来,我都在画画。我记得他们常常笑着对母亲说:“你们家的小津,看得出来很喜欢画画啊,不论什么时候都在画呢。”
   来店里的客人有一位画家,他是位著名的樱花研究家,也因此名为樱户玉绪。这位樱户先生给了我好几幅色彩极其艳丽的樱花画作为范本,告诉我“要好好画哟”;又给了我几幅南画,鼓励我照着这些画。
   甲斐虎山曾经给年幼的我雕刻了一枚印章。这枚印章我小心翼翼地保留至今。
   绘草纸店
   在各种画题中,我最喜欢人物画,从小就是这样。
   当时在同一个街町里有一家绘草纸店,叫“吉野屋勘兵卫”,通称“吉勘”。我常常对母亲软磨硬泡,让她买江户画和插画用的白描画。不论是照着图画江户画,还是在白描画上涂颜色,都是我的乐事。
   逛夜市的时候,偶尔会在二手货店铺遇上旧的绘本,我也缠着母亲买下来。
   只要我说要买与画画有关的东西,不论多少钱,母亲都二话不说地买给我。虽说也没想过让我将来从事绘画的工作,不过既然孩子喜欢就给她买吧——母亲大概是这么想的吧。
   P3-7

导语

止庵、蒋方舟、苏枕书、宁远、茉莉、莲羊推荐、《知日》多次推荐!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少女,日本文化界最高奖励“日本文化勋章奖”第一位女性获得者。
   一场时空交错的日本画坛美术展:最全面·收录上村松园重点美人画作品;最丰富·甄选影响上村松园一生的画家代表作。
   随书附赠2021年和风美人月历,6张双月月历,6幅甄选松园经典美人画。每一天!和美人在一起
   精致小开本,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阅读。

序言

上村松园生于明治八年(1875年),是一位活跃在明
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的传奇女画家。作为画坛“天才
少女”,她15岁以《四季美人图》参展第三届内国劝业博
览会,获得一等奖,这幅作品还被来日本访问的英国皇太
子看中而买下。此后,上村松园在日本画坛崭露头角,不
断发表优秀作品,并于1948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
   她一生致力于画美人画,线条纤细,色彩雅致,洋溢
着日本古典的审美与韵味。但是松园对于画的艺术追求,
并没有停止在视觉感知的层面,她所渴望传达的,是蕴含
在温文典雅的美人画中、女性温柔而不屈的坚定力量。
   她说:“我从不认为,女性只要相貌漂亮就够了。我
的夙愿是,画出丝毫没有卑俗感,而是如珠玉一般品味高
洁、让人感到身心清澈澄静的画。人们看到这样的画不会
起邪念,即使是心怀不轨的人,也会被画所感染,邪念得
以净化……我所期盼的,正是这种画。”
   松园作为一名画家,一名画美人画的画家,一名女性
画家,她的随笔中,不仅记录了创作的构思灵感与艰辛历
程,还有她的成长经历与生命中难忘的邂逅,而更能充分
表达她的思想的,是关于女性如何生活、处事的论述。松
园推崇传统的日式美,认为这是最适合日本女性的审美表
达,而对于随波逐流、学着欧美人的样子把自己弄得不伦
不类的打扮,她则保持怀疑态度。她冷眼观世,“然而如
今世人,都醉心于‘流行’,从和服的花纹到发型,不管
什么都追在‘流行’的后面,却从不考虑是否适合自
己”;却对真正的美充满热心,“我希望妇人们能各自独
立思考,找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在审美打扮上,
松园希望女性能够找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被
潮流所左右,这一点与CocoChanel的名言“时尚易逝,风
格永存”,是多么不谋而合。
   上村松园的“传奇”,除了体现在她出色的作品上之
外,还因为她波澜起伏的人生。当她还在母亲腹中,父亲
就去世了,母亲仲子带着两个女儿,一人经营起家里的茶
叶铺,支撑家计。在明治时代,女性被认为“只要学端茶
倒水、做饭缝衣就够了”,而松园却因为热爱画画,开始
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亲戚朋友们都不理解,纷纷指责“上
村家把女儿送去学画,是想要干什么?”,幸而松园有一
位开明达观的母亲,她坚定地支持女儿的梦想,送她去学
画,尽可能地给松园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
   松园回忆起温柔而慈祥的母亲,描绘童年时与母亲的
生活点滴,不禁让人为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动情落泪:
   我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亲戚家,我和姐姐在家等母
亲回来。但左等右等,也不见母亲回来,我很担心,就拿
着伞,从奈良物町穿过四条大桥,去接母亲。当时下着
雪,是一个寒冷的冬夜。还是小孩的我非常想哭,终于走
到了亲戚家门口,正好,母亲起身准备回家,看见我,
“啊”地一声显出吃惊的样子,接着又很高兴地说“你来
了啊,哎呀,哎呀,一定很冷吧”,说着把我冻僵的手握
在母亲的两掌之中,为我搓热。
   “母亲!”我用哭腔叫道。
   “啊,你来接我了啊,这么冷的天!”母亲说着,握
住我冻僵的双手,一边呵气一边揉着。我不禁流下了泪
水。
   母亲的眼中也浮起了泪光。虽然是件平常不过的小
事,但此情此景,我却一生难忘。
   虽然有了母亲的支持,但松园的绘画道路依旧坎坷。
在女性受教育尚不普及的年代,绘画学校的女学生很少,
出门画写生时也不如男学生那般方便。更有甚者,有嫉恨
她的人,在松园展出的作品上胡乱涂鸦。松园坦诚,有好
几次,她都想到了一了百了。
   然而,照亮这崎岖幽暗道路的,正是松园的几位老
师,他们也是日本画坛中如灯塔般矗立、为后辈照亮前路
的伟大人物:铃木松年、幸野楳嶺、竹内栖凤。在松园的
回忆里,三位老师画风不同、性格迥异,但都对艺术充满
热忱、对学生十分爱护。从松园与老师的互动中,可以窥
见那个时代日本师徒之间的传道方式、绘画技巧,还能感
受到一代大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有时候先生会画描绘雨中场景的画。如果只用湿毛刷
把画布刷一下,水汽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渗透到绢
布里。要让水汽充分渗透,不仅要用毛刷刷,还要用湿布
巾“飒飒”地擦,情况才会变好。之后在上面画柳树或别
的什么,再在上面用湿布巾擦。擦的时候绢布会发出“啾
啾”的声音。先生频繁地擦,隔壁房间的小园就走出来用
可爱的声音说:“阿爸,画在‘啾啾’地叫呀。”于是先
生应道:“嗯,画是在‘啾啾’地叫呀。再给你做一遍
吧。”就又在绢布上“飒飒”地擦。我曾经在一旁给可爱
的小园画过写生。如今突然拿出当时的写生册来看,不禁
思绪沉浸其中。
   松园的母亲还没生下她时,就成了单身母亲;似乎是
命运的相似,松园在27岁未婚生子,作为单身母亲抚养儿
子长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经受了怎样的流言蜚
语、指指戳戳,可想而知,但松园丝毫没有提及这些不愉
快,相反地,在她的随笔中,尽是与儿子松篁相处时的幸
福回忆。      

内容推荐

上村松篁说:“母亲没有告诉我画画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但始终勤奋的身影是她留给我最大的财富。”画中美人何其绚烂,皆源自画家那份更有早行人的真切之心。
   本书收录松园以画为道五十年间的回忆私想。
   她所生活的世界,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稳稳推着她向前的爱,人生况味尽在其间。何谓早行人?举步维艰,挣脱俗世沉浮的侵扰;两足俱废,亦步履不停。终于是一己之力创立美人画的巅峰,以画笔吟唱一行闪耀的人生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这一句艺术之路恒久的定理,在人的一生也适用。总有一种东西在她心里冒泡,上村松园便寻找了一生,画了一生。后来才知道,是愿倾力为之的,热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更有早行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上村松园
译者 译者:方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25753
开本 32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2020-04-01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60
CIP核字 2018211951
中图分类号 I313.6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