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零压力每一天(活得轻松的道家智慧)/中国式人生智慧图解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生死问题,既无解,又有无数的解。

说它无解,是因为生与死乃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超脱。从某种意义上说,滚滚红尘里,人分三六九,有喜有悲,但生与死对每个人绝对是公平的,它不认你是否高低贵贱,不辨你是否贫穷富贵。古往今来,人们可以用尽手段追求功名利禄,享受荣华富贵,但从来没有人找到超越生死的秘方。

同时,生与死又是一道多解题,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从而有了不同的态度。儒家先哲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生死乃不得不然的现象,他们主张对待生死应该超脱一些。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的提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强调不要过多追问死后之事,而应该多关心生而不必想到死,求知生而不必求知死。

与儒家相比,道家对生死看得很洒脱、很飘逸,“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

《庄子·至乐》中载有这么一个故事。

惠子(惠施)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心里很难过。他和庄子也算是多年的朋友了,于是便急急忙忙向庄家赶去,想对庄子表示一下哀悼之情。可是当他到达庄家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大为惊讶。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的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木棍,面前放着一只瓦盆,有节奏地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

惠子先是呆住了,继而渐渐心生不满,最后简直愤愤不平了。他怒气冲冲地走到庄子面前,可庄子略略抬头看了他一眼,依旧敲盆、唱歌。

惠子骂到:“庄周!尊夫人跟你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养育子女,操持家务。现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难过、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你不觉得这样太过分吗?!”

庄子缓缓起身。惠子这时也觉得自己刚才一番话有点过火,怎么能说庄子一点也不伤悲呢?可以看出,庄子的脸上笼罩着像薄雾一样的悲切之情,眼圈也红了。惠子暗暗叹了口气:“这个庄周,对什么都是淡淡的,什么情绪都不写在脸上,总让人捉摸不透。”

庄子说:“惠兄,感谢您大老远地跑来吊唁。其实,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她最初本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惚惚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回到了没有生命的境界。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命了吗?所以我不需要哭泣。”

在道家看来,宇宙问的一切皆为“元气”演化而来,“人”作为万物中的一物,当然也不例外。这种叫做“人”的动物,开始也无生命,亦无形体,后来是“元气”的变化逐渐使它有了生命和形体,最后演变为一个活着的人。而“死”是什么呢?它就是这个人又开始往回变化,先没有了生命,又没有了形体,最后复返“元气”。

这样一个过程,就像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样,是自然而然、无法人为控制的过程。我们既然不会为寒暑的季节更替而惊讶、痛苦和悲泣,当然也就不应该企图去改变自然的这种必然变化,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去为生者之“死”而哭呢?庄子的这种思考和行为无疑奉献给世人一种豁达的心胸与深邃的智慧,使人们能够直面亲友的死亡,并以坦然的心态接受严酷的现实。

因此,道家所说的“通乎命”,也就是明白生死之理。

在常人眼中 “生”是活着,有“生”之欲望与追求,有“生”之快乐与享受;“死”是亡故,有“死”之虚无与空灭,有“死”之痛苦与恐惧。这种对生死之理的体认必然派生出贪生怕死的心理,从而执著于“生”,悲泣于“死”,这是世人对生死普遍的态度。

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伤悲,无疑会使人的生活常常处于痛苦之中,因为“死”为每个人或迟或早的必然结局,如朋友之死、亲人之逝及相识者之亡等随时出现。正因为人生有这些无法逃脱的“悲”,所以人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至乐”。

人生一世,总会目睹许多死亡事件,所谓物伤其类,即便是看到一些陌生人的死亡也会让人感慨生命之无常。比如,5·12汶川大地震,让全国人民都陷入对数万死者的悲恸和哀悼中;面对亲朋好友的死亡,必然会产生悲泣万分和撕心裂肺的心痛;若是碰到“白发人送黑发人”f年轻的子女早于父母过世),或是热恋者的生离死别,人们更是痛不欲生,甚至会产生不如一死的想法或行为,如此等等,人生之大苦莫过于此。

在以上情形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庄子对于生与死的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也应该从根本上思索一下人是从哪里来的?又会到哪里去?人之生命、形体诞生之前是什么状态?生命、形体消解之后又是什么状态?把人之“生”、“死”视为自然而然的变化和发展,就可以不为“死”而悲伤,不因“死”而累“生”。只有透悟“死”之本质并消解掉巨大的人生痛苦,才能获得坦然平和的心境。

P16-19

目录

引子

老子:最神秘的思想家/2

庄子:风度翩翩的穷哲学家/7

清净的处世之道

 一 生与死

鼓盆而歌看生死/16

骷髅的帝王之乐/20

自由来,潇洒走/24

人生祸福倚与伏/27

权衡财富与生命/31

黄金不重相位轻/35

是什么让人疯狂/39

奉献的人最富有/43

安时而处的智慧/45

 二 情与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50

色字头上一把刀/53

香饵之下有死鱼/56

知足的人最富有/59

知止须知留余地/62

笑到最后是最好/65

宠辱不惊最难得/68

惹是生非的窟窿/71

做个性情不离者/74

胸怀博大者得自由/77

 三 进与退

人间随处有乘除/82

不自矜者方成长/85

不显摆者最明智/89

得饶人处且饶人/92

退一步海阔天空/95

功成须解谋身退/98

 四 面与里

面子有几斤几两/104

活出自己的潇洒/107

天下莫能与你争/110

话说多了谁都烦/113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117

坚强者乃死之徒/120

掂量自己的斤两/123

谁说吃亏不是福/126

知止才可以不殆/129

爱叫的狗不咬人/132

人生难得一知己/135

真相与假象之别/138

用宽阔胸怀对待人/141

不要做井底之蛙/144

 五 圆与缺

饭要一口一口吃/150

处其厚不处其薄/153

以什么态度闻道/156

善救物故无弃物/159

善救人故无弃人/162

忍耐也是一种美/165

信与美的矛盾/168

毋以轻许诺言/171

幸福就像手里的沙子/174

以德报怨利大于害/177

欲擒故纵的策略/180

残缺也是美/182

落一叶而知天下秋/185

舌尖上的大学问/188

美言也可以市尊/191

帮人帮出的烦恼/195

序言

向道家学习简单生活

都说中国人是最务实、最勤劳的。然而,越是务实和勤劳,生活似乎就变得越复杂。没有比生活在21世纪初的我们更复杂,也没有比我们更悲观的了。工业神话、征服大自然的神话、城市神话及科技的神话,在极尽繁杂之能事之后,都无情地展示了它们虚幻的一面。我们创造的多了,我们消费的多了,但我们付出的也更多了。

道家认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并不需要复杂和狂奔。然而今天的我们对复杂和速度却乐此不疲,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像是要赶在明天之前把所有工作完成,把所有的钱挣完。但是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一种疲惫的恐惧,被困在一座无处不在的蛛网中,故乡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地方;无孔不入的喧嚣压制了宁静,密密的蛛网遮挡了清风明月。当世界末日来临之前,早已没有一只鸟飞过天空……

然而细细想来,世界绝不会轰然坍塌,而是在人的一生一死,甚至在花的一开一谢中不断地演绎世界末日。所以,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赶在世界末日前完成。宋代丘处机在一首《落花》诗中说: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虽然我们无法活得像风一样轻松,却可以让生活更简单。或者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更消极一些。

今天看来,带有一点顺其自然、一点虚无的简单生活,对于已经心身疲惫的我们其实都很环保、很低碳。道家思想就是中国人想出来的最无公害的简单生活思想——热爱自然,友善的生存,保持纯真。

简单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简陋,而是一种真正的富足和精致。或者说,它是把物经过心的提纯之后,一种健康和谐、悠闲写意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了阳光空气,有了享受食物、音乐、书籍的地方,有了一条能骑自行车的小路,还有什么是必须追求的呢?

或者像苏格拉底所发现的,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是我根本不需要的。

只有剪除枝叶,才能找到树干;只有降低噪音,才能享受宁静;只有减少承诺,才能更有诚信;只有简化生活,才能享受美好。少比多更丰富,简单比复杂更有力量,其实是道家最根本的思想,也是指引我们回归简单的慢生活的途径。

当然,本书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它只是一种途径,帮助你给自己的生活设下底线、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回归到内心的自由与豁达、温暖与从容。

作者

2010年4月

内容推荐

道家文化讲求回归生命的本真,在这个基点上谈生与死,谈本性与性,谈心态与状态。老子和庄子的话很多,看起来似乎漫无边际,但在经意间点破了生死,看透了名利,消解了人所受的一切束缚。

本书用图解的形式,将道家对为人处世的看法和主张,通过生与死、情与欲、进与退、面与里、圆与缺等五大方面进行一一阐释,来说明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本可以放下更多的计较,放下更多的急功近利,零压力生活每一天。

不管你是商界中人、政府要员,还是市井百姓,道家对做人、做事的观点与建议是你生活得轻松一点、从容一些的途径,它能帮助你笑对人生、平和心态、活出自我,最终回归到内心的自由与豁达、温暖与从容。

编辑推荐

道家认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并不需要复杂和狂奔。然而今天的我们对复杂和速度却乐此不疲,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像是要赶在明天之前把所有工作完成,把所有的钱挣完。但是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一种疲惫的恐惧,被困在一座无处不在的蛛网中,故乡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地方;无孔不入的喧嚣压制了宁静,密密的蛛网遮挡了清风明月。当世界末日来临之前,早已没有一只鸟飞过天空……

本书帮助你给自己的生活设下底线、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回归到内心的自由与豁达、温暖与从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零压力每一天(活得轻松的道家智慧)/中国式人生智慧图解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君艳//李抟印
译者
编者
绘者 徐峰漓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5218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0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