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守灵兄弟/曹文轩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顶尖儿童文学大师曹文轩力作,独家收录曹文轩近年中短篇新作,配以曹文轩经典名篇,汇集曹文轩多年心血。经典文字,陪伴孩子一生成长!

《守灵兄弟》采用的配画是一大亮点,这些配画均出自名家大师之手,廖冰兄、陈舫枝、岑圣权、黄穗中、李小澄、张怀存、常秀峰……美术与文学在书中完美交融。图文相映,配以书籍唯美的设计,美术与文学一定能在读者心中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内容推荐

曹文轩所著的《守灵兄弟》收录中短篇小说13篇,包括《帽子王》、《远方》、《麦子的嚎叫》等全新创作,也包括《第十一根红布条》、《红葫芦》、《月光里的铜板》等经典名篇,融合多种写作风格与写作题材,秉持作者一贯美学风格,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震撼的人格力量和执着的精神追求。

本书收入众多名家大师配画,唯美精致,图文相映,让美术与文学在小读者心中碰撞出美丽火花。

目录

远方

麦子的嚎叫

我不想做一只小老鼠

小尾巴

大草垛

第十一根红布条

海边的屋

红葫芦

迷路的母鸡

石头爷爷

守灵兄弟

月光里的铜板

后记

试读章节

童童一家四口被日本兵抓走,是在一天的傍晚。

当时,他们正走在这座南方小城的街上,一辆军车呼啸而来,突然停在了他们的身边,跳下十几个日本兵,不由分说,要把他们一家四口抓到车上。

爷爷说:“你们一定是抓错人了。”

一个日本军官用手指点点爷爷的额头:“老头,你,魔术师,良心大大的坏!”他又用手指点了点爸爸和妈妈的额头,“良心统统的坏了!”他看了看才八九岁的童童,犹豫了一下,但随即一挥戴白手套的手,“统统的抓走!”

先是军车开了一天,后是火车开了一夜,接着又是军车开了一天,他们被押解到了千里之外的一个特别大的集中营。

很快,他们就被分开了,爷爷和童童被关在一处,爸爸和妈妈分别关在另外两处。一道道铁丝网将成百上千的人隔离开。

不远处的荒丘,不时地会响起枪声。每一次枪声之后,就会有几张面孔在放风时不再见到了。

“爷爷,我要回家。”童童总是抓着爷爷的手,用胆怯的目光看着四周,对爷爷说。

“爷爷会带你回家的。”

爷爷在集中营还算体面,他没有穿囚衣,还是那番表演魔术时的穿戴,上身是一件燕尾服,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礼帽。

每天上午,整个集中营有一次放风。

那时,童童会隔着两道铁丝网见到妈妈,隔着三道铁丝网见到爸爸。

这一天,童童突然松开爷爷的手,扑向铁丝网,向爸爸妈妈大声哭喊着:“爸爸!妈妈!我要回家!……”

爸爸和妈妈同时扑向了铁丝网。

几个日本兵很快冲向了爸爸妈妈。

爷爷连忙拉走了童童。

童童回头看了一眼,只见爸爸妈妈好像在对他说什么。他们是无声的,童童从他们的口型,仿佛听到:“回——家——”

后来,童童哭了很久,一边哭,一边说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不远处的荒丘,又响起了枪声。一连五天,童童都没有见到爸爸妈妈。

童童看到,爷爷在向铁丝网那边张望时,眼泪从眼角滚落了下来。

这一天,一个日本军官站在爷爷的面前。

“你,魔术大师!”日本军官跷起了大拇指,“帽子,你会变出无数的帽子,帽子王!我们,要搞一台晚会,你的,表演魔术的,可以吗?”

仿佛经过了很长时间之后,爷爷说:“可以!魔术是可以对任何人表演的,它只是一种智慧。”

日本军官点了点头:“你的,需要我们为你准备一些什么吗?”  

“我会将我需要的东西给你们开一份清单。另外,我有一个要求:那天,必须让我的孙子与我同台演出,因为,我需要他的配合。”

日本军官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爷爷一边制作道具,一边悄悄地打量四周。他发现,每天上午十点多钟左右,有一个通讯兵背着邮包,骑着一匹白马出发,不知去一个什么地方送邮件和取邮件了,下午三四点左右,又骑着白马返回集中营。那个通讯兵每回都是将白马牵到一片草地上,然后拍拍白马的屁股,分发他取回的邮件去了。

集中营实际上分两个区域,被抓来的中国人关在里面这个区域,沉重的大铁门几乎永远是关着的。在这一区域的外面,便是日本兵活动的区域,也有一道门。

演出是在一幢大房子里进行的。大房子坐落在外面那个区域。舞台是临时搭建的。似乎是一次慰问演出,来了不少日本艺人。

爷爷的表演在童童的配合下,极其精彩。

P1-4

序言

曹文轩的小说,水一样的文字

张怀存

“风把天边的白云吹得散漫开来,不断地变幻着。湛蓝的大海在高原的天空下晃动,像块无边无际的蓝绸,厚厚的却又柔软的蓝绸。阳光从云罅里倾泻下来,辽阔的海绵上跳跃着无数的金色光点。”我常常沉浸在曹文轩的文字里激动不已,在他的水一样的文字里看人间百态,感受时光静止,感受万物和谐。读他的小说,似乎感觉大块大块的色彩从天而降,或如绵绵细雨,落在嫩绿的叶片上,使无数的枝叶一起快乐地颤动,或为暴雨,倾盆而下。在田野上,在小路和大道上,它们以交响乐的方式,震撼着万物生灵。它们飘洒,从容,无所不在。

曹文轩是个性情中人,他把激情融进文字,他说:“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绘本,都有一股亲昵的清新空气,朴素、自然、真切而又丰富博大。

曹文轩说他的故乡开门见水,满眼是水,到了雨季,常常是白水茫茫。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湿润的空间。现如今,他虽然生活在都市,但那个空间却永恒地留存在了他的记忆中。他在《阅读是一种宗教》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水养育着我的灵魂,也养育着我的文字。”

其实,曹文轩的文字也养育着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热爱他的读者。我有记笔记的习惯,读书期间,凡是好的句子和段落我都会摘抄在笔记本上。我喜欢曹文轩的文字。从初中开始摘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本笔记,满满地落在书架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又开始用画笔描述曹文轩的文字。也有十几本了,而且每幅画上都有一段文字,都是来自曹文轩的书里。我热爱曹文轩的文字,热爱先生小说里所有关于对大自然和景物的描写。这种热爱传承到了我的女儿小贤子身上。她的书房珍藏着曹文轩所有的书。在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下午和安武林一起到清华园拜访先生。记得我们仨正在吃饭,电话响了起来,当我接听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小贤子大声地哭:“妈妈,青铜死了。为什么曹叔叔把青铜写死了?”原来她在读《青铜葵花》,那年她才九岁。我们仨也被小贤子的哭声吓到了,也被她的问题逗乐了。其实,我第一次读《青铜葵花》的时候,也是哭得稀里哗啦。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我喜欢读书。梦想着有一天能做一套先生的书。从约稿到拿到先生的稿子历经两年的时间。编辑卞晓琰和戴淼也是曹文轩的忠实粉丝,他们热爱曹文轩的文字不会逊色于我对曹文轩的热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把曹文轩的小说定为重点项目,他们精心设计,结合曹文轩的文字选用不同名家的画作,让文学与美术在孩子的世界里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插图的背面,设计成有趣的笔记本的样子,让小读者记录下自己初看曹文轩文字时的感动……试想几年后,这些孩子再看到这些自己当初写下的文字,会是怎样的心情?十几岁的孩子,这几年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应该会很大吧?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一定会记得自己在这个年岁所拥有的纯真与美好。

曹文轩的文字带有哲思和优美,故乡、童年与梦,有着相同的质感,它们像水一样,清纯透明,滋养生命。打开这套《曹文轩小说集》,像是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你会随着他回到懵懂的童年、回到多雨的水乡,回到梦里多次去过醒来却找不到的地方……

后记

我希望我的读者是这样的读者

曹文轩

我也许不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我在写作过程中并不总是考虑我作品的阅读对象是儿童,更少考虑他们是我作品的唯一阅读对象。在书写的日子里,百般焦虑的是语言、故事、结构、风景、意象甚至是题目和人名之类的问题。我曾经许多次发表过一个可能偏颇的观点:没有艺术,谈论阅读对象是无效的。但我十分走运,我的文字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当那些书每年都以很快的增长速度被印刷时(《草房子》正在接近200次印刷,晚5年出版的《青铜葵花》正在赶超,也已120次印刷。《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等也在迅速传播),我暗自庆幸我所选择的文学法则。我要在这里告诉诸位: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但这世界上的最好读者却是需要引导的。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浅阅读时代,这个事实无法改变。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

我曾在一次演讲中发问:儿童文学的读者是谁?听上去.这是一个荒诞的问题——儿童文学的读者当然是儿童。可是,儿童在成为读者之前,他们则仅仅是儿童。他们是怎么成为读者的呢?什么样的作品使他们成为读者的呢?回答这些问题就远不那么简单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些顺从了儿童的天性并与他们的识字能力、认知能力相一致的作品使他们成了读者。可是有谁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儿童的天性究竟是什么?古代并没有儿童文学,但儿童们并没有因为没有儿童文学而导致精神和肉体发育不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没有读过安徒生,但无论从人格还是从心理方面看,都是健康的、健全的。鲁迅时代,已经有了儿童文学,他甚至还翻译了儿童文学,他与俄国盲人童话作家爱罗先珂之间的关系还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鲁迅的童年只有一些童谣相伴。然而,这一缺失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伟人。从这些事实来看,儿童文学与儿童之关系的建立,其必然性就让人生疑了:儿童是否就必须读这样的儿童文学呢?儿童喜欢的、儿童必须要读的文学是否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呢?这种文学是建构起来的还是天然的?但不管怎么说,后来有了一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并使成千上万的——几乎是全部的儿童都成了它的读者。问题是:他们成为读者,是因为这种文学顺乎了他们天性,还是因为是这样一种文学通过若干年的培养和塑造,最终使他们成了它的读者?一句话:他们成为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培养、塑造的结果还是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终于诞生了一种合乎他们天性的文学?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承认了儿童自有儿童的天性、他们是还未长高的人之后,提出了“蹲下来写作”的概念。可是大量被公认为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则对这种姿态不屑一顾、嗤之以鼻。E.B.怀特说:“任何专门蹲下来为孩子写作的人都是在浪费时间……任何东西,孩子都可以拿来玩。如果他们正处在一个能够抓住他们注意力的语境中,他们会喜欢那些让他们费劲的文字的。”蹲下,没有必要;儿童甚至厌恶蹲下来与他们说话的人,他们更喜欢仰视比他们高大的大人的面孔。

“读者是谁”的发问,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儿童文学的读者并不是确定不变的,我们可以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塑造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

书是有等级的。

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再读的。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简单来说,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

书是有血统的——这是我一贯的看法。一种书具有高贵的血统,一种书则血统不怎么高贵。我这么说,并无这样的潜台词:我们只需阅读具有高贵血统的书,而可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统统排斥在外。我只是想说: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文字,毕竟是最高级的文字,它们与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有关,自然也与一个民族的格调、品味有关——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民族,不与这样的文字结下情缘,大概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只属于读者的童年,而这个读者在长大成人之后就将其忘却了,这样的作品、作家当然不是一流的。一部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属于这个读者一生的。“儿童文学”由“儿童”和“文学”组成。在适当考虑到它的阅读对象之后,我们应当明确:就文学性而言,它没有任何特殊性。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所具有的元素和品质是完全一致的——儿童文学是文学。如果只有“儿童”没有“文学”,这样的儿童文学只会停滞于读者的童年,是根本无法跟随这个读者一路前行的。如果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羞于谈论他在上小学时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一个成年人不愿提及他的童年阅读史,那么,那些所谓的儿童文学即使不是垃圾也一定是很糟糕的东西。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若能在一个人的弥留之际呈现在他即将覆灭的记忆里,这部作品一定是一部辉煌的著作。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最大幸福就在于被一个当年的读者在晚年时依然感激地回忆起他的作品。

这个境界对我而言非常遥远,但却是我向往的。

我希望我成为他们所希望的作家,我也希望他们成为我心中所希望的读者。

感谢广东教育出版社精心策划和出版这套书。感谢怀存对这套书始终如一的热情。这些年来,她就一直在惦记着它们,即使在伦敦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牵挂。她完美地注释了“朋友”和“执着”的定义。感谢戴森以及他的同事们。他们的耐心和没有抱怨的等待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致和创造力,使我感动。他们的举动,注定了我与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友谊地久天长。

2014年6月20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住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守灵兄弟/曹文轩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800386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4132760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3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