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说心理学(活用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心理学策略读本。

我们天天都在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只是不知道而已。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知识的益处,越来越希望得到心理学的帮助,以便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本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通俗的故事把人们感到神秘的心理知识还原到这样朴素的生活中去,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内容推荐

人的心理困扰是最没有道理可讲的,常常是明白应该睡觉却睡不着;知道担心害怕不解决问题,仍然焦虑不安,停不下无聊的思虑;甚至是刚清清楚楚地提醒自己不要发脾气,接下来就忍不住情绪大曝发。所以,心理问题常常是不能通过讲道理解决的,甚至明白再多的心理学知识,仍然会经常陷于心理困扰之中。不过,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不同的魅力,心理学才更有吸引力,让人们对心理的奥秘充满好奇。

本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通俗的故事把人们感到神秘的心理知识还原到这样朴素的生活中去,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目录

第一章 性格中的心理学奥秘

 命里注定我孤单:心理世界的秘密

 我为什么总怀疑别人:多疑和敏感

 嘻嘻哈哈的我其实内心很脆弱:自我防御机制

 我不喜欢自己太理性了:自我接纳

 脾气古怪的秘密:表演型人格

 性格为什么变化这么大:重度精神障碍的症状

第二章 情绪管理中的心理技巧

 我担心控制不住自己:对抗的平衡

 为什么悲伤总是找上门:情绪的循环

 我的幸福感在哪里:不肯幸福的咒语

 易怒是一颗定时炸弹:情绪积累

 恐惧是一种心理疾病吗:恐惧症

 为什么我脸上的痘痘有四季:情绪周期

 我是得了抑郁症吗:抑郁情绪

 我不能摆脱悲伤:应激障碍

第三章 人际交往中的的心理学策略

 和同事关系难相处:认知模型

 我总是嫉妒朋友:嫉妒心

 我总是在陌生人面前露出窘态:自卑

 我总是无法拒绝朋友的“好意”:说“不”的心理意义

 有些人不是缺心眼儿就是缺德,没法交往:自我中心

 人心隔肚皮,受伤的人总是我:坦诚与真诚

 我欣赏的人都不欣赏我:补偿机制

第四章 职业生涯中的心理学

 为什么总感到无法适应我的工作:自我的冲突

 我不再适合工作了吗:职业倦怠

 我想转行,可是很困惑:生涯规划

 优秀上司和个性下属的相处之道:尊重与接纳

 我的升职困扰:角色压力

 小心别被办公室的抱怨淹没:情绪的传递

 工作霸占了我的生活:隔离

 我盼着退休却担心难适应:丧失焦虑

第五章 情感让人成长也让人困惑

 我到底爱上了谁:心理需要和安全感

 我们俩是爱情还是友情:亲密关系困难

 堕胎是因为爱吗:爱情中的心理创伤

 一见钟情是注定的缘分吗:心理原型

 我失恋也失去了勇气:客体丧失的情绪反应

 是婚后的失落还是平衡:独立空间

 控诉爱人是仇人:能量的转化

 我该怎么处理婚外情:控制与逃避

 我们两个是结而未婚:婚姻的成长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中的心理学规律

 遭家长反对的婚姻会幸福吗:自我分化

 婆媳过招的烦恼:自我界限

 我们总为小事争吵:家庭中的心理规则

 妻子的抑郁症:母子缠结的症状

 从小任性的孩子长大会任性吗:打破对抗的心理联盟

 胆小内向的性格能改变吗:陪伴也是心理治疗

 我的孩子太闹了:理解孩子的情绪

 我的孩子怕上学:夫妻关系引起孩子的焦虑

 我的儿子缺乏男子气:亲子关系和角色认同

 小小年纪为啥烦恼多:接纳青春期心境

 我“嫁”给了儿子,丈夫“娶”了工作:亲子关系失衡

第七章 生活中的性心理

 女大愁嫁的危机:两性关系教育的缺席

 是性病还是心理疾病:性不洁的困扰

 怎样与被动的丈夫谈性:给予和接受的平衡

 婚后自慰的尴尬:自卑的性

 爱恨交织的生意伙伴:同性恋

 没有高潮的性生活:压抑的冲突

第八章 心理和成瘾。健康的秘密

 孩子网瘾怎么是我的错:荒凉的心灵

 不争气的酒鬼:弱势父亲的解脱

 离不开烟草的成功人士:孤独的斗士

 我不想当赌徒:没有长大的自我

 久治不愈的胃溃疡:压抑到胃里的焦虑

 谁夺走了我的睡眠:睡眠和睡心

 咽炎是我的职业病吗:说话的治疗意义

 我该怎么照顾生病的家人:心理支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担心控制不住自己:对抗的平衡

心理学是和人们的生活最贴近的理念和知识,无论你是否了解心理学知识,你都在运用着一些心理的规律,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正如一句古话叫做“日用而不知”。下面是一个夫妻关系导致的焦虑症发作的例子。

大伟结婚19年了,有两个孩子。因为妻子害怕他失控会疯掉而让他来咨询,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感觉好像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并有心慌、发抖、要疯掉的感觉。他不能静下心来却又不知道干什么,只是脑子里乱糟糟的。这种感觉不时地困扰他,令他坐卧不安,只得由妻子陪同前来咨询。大伟的这种问题是临床心理学中常见的焦虑发作,是一种强烈的焦虑情绪爆发,我们要先找到压力源在哪里。在大伟谈论他的症状时,我试探着问他,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人是什么感受,他们做了什么支持,这样我们就把话题转移到探索家庭关系的情况,探索家里是否有压力源。

大伟开始抱怨自己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和妻子性格差异太大,从没有感觉到妻子的支持。妻子是特别沉闷、死板的人,近20年来,自己都没有改变妻子。生活中妻子最令大伟困扰的是不会做事,有朋友来家里的时候,妻子不愿意主动留客人吃饭,更不能做一顿像样的饭菜招待,大伟为此对妻子说尽了道理,可就是没有任何作用。带着如此多的不满和无奈谈论自己的婚姻关系,这段感情一定是有故事的,所以我们决定让夫妻一起进行一次家庭会谈。

当大伟的妻子说起两人的关系时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即把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父母包办婚姻,抱怨两人性格不合。妻子抱怨大伟从结婚就没有长大,只懂得天天和朋友混在一起,生在农村却不肯干农活,做生意又不善于经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己不能不细细打算。

“我也算是在十里八村的头面人物当中有交往的,你从不给我做些脸上添光的事情。我怎么说,道理怎么讲,你全然不顾,在人面前我们总要差不多才行,你总是畏畏缩缩,我也是心里无奈呀!”丈夫颇有微词,似乎又心里发虚。

“我也想给你添光,可是我用什么给你添光呢?花一分钱要向老人要一分钱,老人再有钱,要钱花我心里也要掂量一番啊……”说到这里,妻子更是满腹委屈,泪水忍不住一泄而出。原来大伟父母家生活一直富裕,又从小对大伟娇生惯养。所以,结婚后大伟仍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以玩闹的心态对待,婚后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妻子从小在苦日子里长大,看到丈夫不务正业,心有不满又无计可施,只得节省开支,还不时打零工贴补家用。这在丈夫看来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两人经常为此争吵。

“你能说会道,我没有道理讲,说不过你,只能一个人生气,我能怎么办,我不干些零活儿挣钱,靠什么过日子?也只能听你的,该做什么做什么,这种日子谁愿意过?”妻子抱怨。

“没法跟你沟通,怎么道理在你这里就讲不通呢?每次都这样,为这事儿我都没脾气了,我怎么说都没有用,你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唉……”丈夫也是痛苦不堪。

原来两人结婚多年一直吵架,丈夫是急脾气,每每看不顺眼的事就发火吵闹,妻子争吵不过,只得退让不理,忍气吞声地受尽委屈,以致后来碰到争吵,妻子便不吱声,默默忍受,渐渐地丈夫也没有了火气,遇到分歧只有心里憋火无处释放,两人彼此不理双方,各自干各自的事。不能带动和影响夫妻关系,使丈夫陷于心理弱势,看起来是平局,实际上丈夫陷入了被动。

“这么多年来,你们争来吵去,都忍受了很多的不容易,丈夫深受挫败,无计可施;妻子受尽委屈,无处释放,真的很难为你们。”我听着两人的纠缠,感慨地说,“现在看起来,似乎妻子在这场‘战争’中稍微占了上风,火暴的丈夫再也没有机会向你发脾气,满肚子的火气只能自己消化,这感受一定比受委屈还要难受。”

两个人近20年的“持久战”,使丈夫磨尽了火气,妻子受尽了委屈,但谁也没有让谁得到改变,每个人的“心墙”却越筑越高,只能让各种情绪耗尽自身元气。丈夫的焦虑发作,正是这种对抗的症状,也是对夫妻关系最有力的影响,妻子和丈夫才有了一个不是对抗的沟通话题,这才会有妻子带着丈夫来咨询的事情,夫妻之间才算是有了一点爱的流动。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焦虑情绪是一种恐惧,处在弱势的丈夫无法带动夫妻关系,意味着丈夫的失败,20年来处于心理弱势是丈夫最大的焦虑源,而焦虑发作的问题却成了夫妻沟通的一个契机,丈夫可以借此带动妻子,也算是婚姻关系的进展。解决丈夫焦虑发作的问题就变成了通过心理咨询来调整夫妻关系。当发展出一种有效的沟通,夫妻不再对抗而彼此支持的时候,丈夫才能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丈夫,妻子才能成为体贴的妻子,再也不会有焦虑的心理问题了。P20-22

序言

人的心理困扰是最没有道理可讲的,常常是明白应该睡觉却睡不着;知道担心害怕不解决问题,却仍然焦虑不安,停不下无聊的思虑;甚至是刚清清楚楚地提醒自己不要发脾气,接下来就忍不住情绪大爆发。所以,心理问题常常是不能通过讲道理解决的,甚至明白再多的心理学知识,仍然会经常陷于心理困扰之中。不过,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不同的魅力,心理学才更有吸引力,让人们对心理的奥秘充满了好奇。

我想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希望通过通俗的故事把人们感到神秘的心理知识还原到这样朴素的生活中去,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所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故事书,每一个主题都是想借由故事来折射人们的内心,以便能让人感受故事里的心路历程,从而领悟其中某些心理规律。当你在读故事的时候,能有所领悟和体察,这就达到了这段文字的目的。在我学习心理学的历程中,导师们最强调的词是体察,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体察他人的内心感受。之所以要强调体察,就是因为平常人们沟通更多的是理性的语言,或者说是在沟通道理,而内心的感受总是藏在背后,很难让人有心贴心交流的畅快,也常常让我们忽略自己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内心体验是什么。比如,我们经常发脾气,可是每次发脾气都有不同的内心变化,当我们习惯了发脾气就会忽略发脾气之前,到底有哪些心理感受而引起自己暴跳如雷,一旦我们开始觉察这些心理感受,我们就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减少自己发脾气的概率。本书就是一个引发自己某些感受的工具,帮助我们体察这些感受。每个故事中的道理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故事也不是最有启发性的,最有意义的是我们看到故事和这些道理,内心会有些感受出来,觉察这些曾经忽略的感受最有意义,改变都是因为这些不同以往的感受。

选择一些故事来说心理学,方便之处就是容易引起读者的切身感受,比起理论讲述来更容易有深刻感悟;不便之处就是很难以点带面把较全面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清楚。我所选择的故事均来自于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一方面,这样选择故事是因为我对故事有切身感受,便于我能阐述清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容易激发人们的感受。需要说明的是,有一部分源自我以前咨询中遇到的事,我都征询了当事人,并且对故事做了一定的修改,删减了一些情节,隐去了当事人的私人资料,有关私人信息的描述都不是真实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此,我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感受,能够引发一些思考,当然这种希望也带着我内心的一丝不自信,不敢苛求。还要特别谢谢我这些故事和故事的当事人,这是一份生活的幸运,当然也希望给别人抛砖引玉带来启迪和思考。

作者

后记

承蒙好友抬爱,推荐我写一本心理学科普的书,希望能通俗易懂地写一写生活中常见场景里的心理学。于是,在朋友鼓励下我就动了尝试一下的心思。

本来心理学是让人们生活变得简单的学问,是让人们生活变得轻松的学问,可是把这门学问描述清楚,能够让人们简单易学、轻松应用实在困难,这么大一个精奥的问题之下,实在难以找到下手之处,似乎随便都能讲点儿什么,可是想说清问题还是让人犯难。好在好友颇懂得写作之道,明白提纲挈领之理,遂出主意给我,让我抽取几个生活视角,选取典型场景加以描述以启迪人们学习。于是我经过反复思考拟了一个提纲,没想到很快得到支持和鼓励,接着就开始了我的写作之旅。

善待自己的感受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可是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某些感受是不对的、不应该的。比如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会心里窃喜,会觉得自己好像有很多话想讲,当我觉察自己的这种感受时,就冒出一个声音一一自不量力,太虚荣。写完这本书的初稿,我又会觉得是一纸荒唐言,不知所云,这时候我又责怪自己,怎么这样没有自信呢?其实,我们还是应该善待我们有虚荣、有自卑、有焦虑……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是人的一部分。我想,写这本书,我的收获之一,就是有机会让我的虚荣、自卑、焦虑、盲目、骄傲、荒唐等感受陪伴我一程,让我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我有机会得到唐敏、张薇、余轶非、宋丽丽、叶燕等众多人的鼓励和支持,充分享受他们的爱心。

在本书即将完成、写下这篇后记时,心里却是一份歉意,因为写这本书时,我常常抱怨辛苦和困难,每次都是好友不断地鼓励和支持,给我做“心理咨询”才得以坚持下来,这份难产的作品对我来说实在珍贵,里面有太多朋友的爱和鼓励。惭愧自己太没有毅力和能力,庆幸自己有好友的帮助和支持。

想起写作的过程来也蛮让人感觉幸福,我特别有幸,有好朋友们对我写作的积极关注和帮忙,每次焦虑不堪时我就跟他们抱怨,他们总是陪伴着我,倾听我,给我出主意,每次我都觉得跟他们抱怨是幸福时光,你知道吗?痛苦就是这样变成享受的。所以,我们要陪伴周围的人,本身这就是幸福,可以化解他们的困难。

尽管这本书写出来了,我心里却诚惶诚恐,深知这是件严肃的事情,我无法彻底放下担心,因为我还深知自己能力有限,知识有限,仅靠严肃的态度还是不能做好一件事情,其中谬误和不妥之处仍然很多,我想这是我学习的机会,希望读者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我不胜感激。

最后,我祝愿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康的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说心理学(活用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国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98800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64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