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内容
亮点展示

30.jpg

编辑推荐

一部具有完整清晰体系的阳明心学通俗解读本!

“阳明心学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阳明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理解这四句话,所有的困惑将变得清晰,所有的犹豫将变成果断。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适合初学者的门径。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推荐购买的其他畅销书: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帝王师:刘伯温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卑鄙的圣人:曹操(珍藏版大结局)

红顶商人:胡雪岩(珍藏版大全集)

作者简介

度阴山,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天下和书院讲师,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帝王师:张居正》作者。

内容简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心学绝非空泛的理论,王阳明着重“事上练”,《传习录》和其他心学著述充满了生动的事例和绝妙的譬喻,但现代人的解读往往支离破碎、难以理解。

只要提纲携领地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字句的隔阂将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读完以后如醍醐灌顶,从此不再困惑和犹豫,内心宁静而强大。

四句教就是心学关键,分别隐含了阳明心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初学者彻底读懂心学精髓的上佳路径,也是现代人修炼强大内心,应对残酷现实的极好选择。

本书抓住心学要领,并以王阳明亲口所述的事例、譬喻乃至其本人的故事说理,娓娓道来地直抵心学思想根本。

目录

序 篇 四句教——阳明心学的天机与纲要 /1

第一章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 /8

一、心是万物的尺度 /9

二、心即世界 /15

三、善恶只是一物 /22

第二章 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的人生观 /29

一、人人皆可为尧舜 /30

二、意志独立方有自尊 /32

三、内圣外王 /36

四、不过度,不执著 /39

五、有善有恶是习气所染 /46

第三章 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 /49

一、良知是道德与智慧的直觉 /50

二、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55

三、王阳明的普世价值观 /58

第四章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62

一、四事规:阳明心学的四诫 /63

二、静坐:独处时的自我管理 /68

三、事上练就是练心 /71

附图1 /74

附图2 /75

附图3 /76

第五章 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77

一、工作即修行 /77

二、放下“我” /84

三、责人与责己 /89

四、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92

五、心学养生法 /99

六、心学之勇 /102

七、知行合一就是杠杆原理:撬动天地万物 /104

八、所以恐惧,良知不明 /114

九、阳明心学与情绪控制 /115

十、人生规划只能“致良知” /119

十一、解决囚徒困境的“诚” /122

附图4 /125

附图5 /126

第六章 王阳明心学的命运 /127

一、王阳明心学的分裂——左派心学洪流 /127

二、光辉的断头台——何心隐 /135

三、心学巨子李贽 /143

四、心学在清朝 /152

五、心学改变中国 /158

六、心学让日本脱胎换骨 /171

七、王阳明心学的冲击波:在军事和管理领域的光芒 /180

附 录 《大学》——阳明心学的源泉 /190

后 记 /223

精彩书摘

人人皆有良知,为何有人会流芳千古,有人则遗臭万年?为何有人出类拔萃,有人却碌碌无为?为何有人是善人,而有人就成了恶人?

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他们的人生观出了问题。用王阳明的话讲就是:他们的心,失去了本体。所谓失去本体,其实就是良知被遮蔽,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王阳明说,有善有恶意之动。良知一旦被遮蔽,所发出的意(念头)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又不肯为善去恶,所以人生观就有了善恶。

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呢?

王阳明的结论是:

习气所染。

习气就是我们身处的社会,王阳明不无遗憾地说,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去致良知,所以由众人组成的这个社会不是真诚恻怛的,而是充满了客套和虚伪。

很多人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客套和虚伪。诸多客套和虚伪的道理与闻见渐渐进入我们的心,久而久之,日日增多,不能真诚恻怛,良知于是被遮蔽。

心学巨子李贽发挥道:“良知既然被遮蔽,则若发而成为言语,其言语就不是出自衷心的东西;见而成为政事,政事就无根袛;著而成为文辞,文辞则不能达,欲求一句有德之言,终于不能得。缘由何在?因为童心(见后文)已经被障蔽,我们把由外而入的闻见、道理当成了我们的心。”

已经以世俗的闻见、道理为心,那么,所言者皆社会中的闻见、道理之言,不是出自良知之言;言虽巧,同真我(良知光明的我)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恰恰是以假人说假话,而事是假事、文是假文吗?

其人已经假,则实行起来则无不假。

于是,“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因为无所不假,所以整个社会是大假一片。

王阳明说,在整个一片假的社会中:

卑者昏于嗜欲;高者蔽于见闻。

卑者诸如桓温,名利熏心(嗜欲),只要出名就可以;高者譬如刘秀,由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观点可能就是“做大官,娶美女”(见闻),所以他被见闻所蔽,才树立了这样不争气的人生观。十几年后,随着他的成就不断增强,他的人生观也就成为成就帝业,匡济百姓了。

还有一种高者,就是自视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王阳明曾对人说:“当初在龙场驿站时,听我讲心学的人都是蛮夷,和我聊天的人都是中土亡命之人,和他们聊良知,他们一听就懂,手舞足蹈。后来和一些知识分子聊,总是处处碰壁。这就是闻见越多,良知被遮蔽得越重。”

那么,是不是我们不进入社会,我们的良知就不会被遮蔽,而我们很容易就可成为圣人了呢?

王阳明大摇其头说: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

如果我们的良知被习气所染而遮蔽了,那我们心发出的意就有了“善恶”,有了善恶,却不为善去恶,你的人生观也就有了善恶。解决它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光明我们的良知。

你的世界观正确了,才有正确的人生观。如果每个人的人生观都是正确的,那这个世界就很容易进入大同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度阴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00512
开本
页数 224页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8.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34:42